中国历史悠久,中国古代婚姻的内容非常丰富。下面由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对于晚婚这件事情,白居易曾经在诗《赠友五首》中写道:“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归。”这样看来,是不是古代封建社会对于晚婚这样的事情不管不问了呢?
当然不可能,甚至女子晚婚在一些朝代有着明确的处罚。例如汉惠帝刘盈曾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意思就是:你家女儿不是不愁嫁,娘家不愁吃么,那就给国家多交点税吧。
诚然有些王公贵族的子女晚婚晚育,可能会让屏幕前的“剩男剩女们”有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可大家别忘了那是地主阶级的封建社会,王公贵族享有特权,人家阿玛跟着皇帝入关的时候就把他这辈子该受的苦给吃完了,人家晚婚晚育跟广大“臭种地的”劳动人民有什么关系呢?
现行法律规定了男女的最低结婚年龄,然而古代封建王朝规定的却是最高结婚年龄。晋朝规定女子十七岁还没嫁人的,朝廷强制给你“国家分配对象”;唐朝统治者颁布的法律上还会好言相劝女子十三岁出嫁,最晚嫁人时间不要超过十五岁;到了宋代,统治者直接告诉你“女儿不嫁人,全家牢里蹲。”以此来遏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晚婚晚育风潮。
显然,历朝历代的强制女子早早嫁人,是不符合我们现在流行的自由恋爱,晚婚晚育风气,那么究竟古代要求女子十三岁必须出嫁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些都与古代人均寿命短、农耕经济的需要有关。
古代人均寿命是多少?为什么人均寿命不高?
民国许仕廉的《人口论纲要》记载古人平均寿命只有30来岁,正值壮年的年纪,施展宏图成就事业的而立之年,怎么就成了古人的平均大限呢?
首先是战争因素,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不同于现代化战争,基本上都是两波人马死磕到最后一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就是冷兵器战争的真实写照。
除了在战场上直接拼杀,处死战俘这样的事情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例如长平之战后的白起、巨鹿之战后的项羽,都有着坑杀降卒的记载。
纵观我国古代战争史,和平是相对的,战争是绝对的,动辄就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军队之间爆发战争,带来的人口锐减是必然的,而我国古代有记载的战争就有3971起,夸张到几乎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平均每年都有战事。
观世界上的战争,除了近两次发生的世界大战,国外很少有上万人的战争爆发,农耕经济很难支撑得起如此庞大的人口消耗,如果俄罗斯民族被称为“战斗民族”,我们中华民族完全可以称得上“战争民族”。
战争中的士兵们大多都是青壮年人口,因此对我国古代人均寿命有着巨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医疗卫生条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近年的新冠疫情事件,这要是放在古代,大多应对传染病的方法就是封村,让里面的人自生自灭,更有甚者直接屠村以绝后患。要是再碰上一些疑难杂症,就是“腿一蹬,布一盖,全村老少等上菜了”。
脆弱的古代医疗体系使古人的健康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扁鹊、华佗这样为数不多的圣心医者还得不到统治者们的尊重和认可,进而影响到古人的人均寿命了。
在人均寿命30来岁的古代封建社会,早婚早育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社会的共识,不然很可能出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惨剧。
古代为什么需要女子早早地结婚生子?
我国近年来实行了“二孩”“三孩”政策,鼓励着多生孩子,而人们往往承受不起养孩子的经济压力,而在古代的育子逻辑中,只需要提供少量的口粮就能换来一个强壮的劳动力,这是一个换算的“买卖”。
需求的不同带来人们行为的不同,工业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资源、技术等等,现代人类并不是很注重人口的增长,反而会去考虑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承载压力。再加上当前国际局势趋于和平,很少有战争爆发带来的人口需求问题,而农耕社会则大不相同。
农耕社会发展所需的条件,除了土地最重要的就是人口了。人口意味着做农活的劳动力、战争时期的军备力量,因此有了“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观念。
即便早结婚生子对女性身体有着巨大的损伤,但古代的小农社会往往选择无视女性的需求,贬低她们的社会地位,迫使女性以“相夫教子”为人生追求。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并不能享有和男子同等的社会地位,很多女子都被视为“生育机器”,有着严格的“夫为妇纲”的压迫伦理,迫使女性不得不人生依附男性而生存。
上到皇家公主出使和亲,下到黎明百姓卖女求荣,无不体现着女性在古代社会地位卑微的事实,女子早早结婚生子的背后,是压迫女性的血淋淋事实。
繁衍是生物的本能,人类也不例外,因此古代的家族观念也应运而生,家族的人口兴旺就需要女性来生育,早结婚也就意味着早生育,早生育意味着多生育,多生育才能使家族更强大。
古代每个人都依附于家族而生存,如果你在古代社会告诉父母自己是“不婚主义”“丁克族”,你基本上也就与人类文明社会绝缘了,小道苦口婆心的日夜劝说,大到扫地出门逐出家族,失去安身立命的资本。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星河中,王维、白居易、李贺三位诗人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精神境界,被后世分别冠以“诗佛”“诗魔”“诗鬼”的雅号。这三位诗人不仅以诗才名动天下,更...
白居易 王维 2025-09-10 秋雨梧桐锁盛唐:白朴梧桐雨中的历史苍凉与人性褶皱元代剧坛的秋风中,白朴以一曲《梧桐雨》将盛唐的繁华与衰败凝固成永恒的戏剧意象。这部取材于白居易《长恨歌》的杂剧,以安史之乱为背景,通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 2025-08-04 白居易与关盼盼:一场跨越生死的诗情悲剧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白居易以《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成为现实主义诗歌的巅峰代表。然而,这位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理念的诗人,却因一首诗卷入...
白居易 2025-07-22 拨开迷雾:白居易与元稹“换小妾”谣言真相在历史长河中,白居易与元稹作为唐代文坛的双子星,其深厚的友谊与卓越的文学成就备受瞩目。然而,近年来网络上却流传着二人“换小妾”的离奇说法,这一谣言不仅损害了两位...
白居易 2025-04-07 白居易宰相弟弟之殇:为何背负千古骂名?在唐代文坛,白居易以其深邃的诗意和关怀民生的情怀,赢得了“诗魔”的美誉。然而,他的堂弟白敏中,虽然也曾在政坛上崭露头角,甚至官至宰相,却背负着千古骂名。那么,白...
白居易 白敏 2025-03-25 唐代最著名的女诗人——李冶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唐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而著称。在这一时期,不仅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男性诗人的辉煌成就,女性诗人也以其独特的才情...
李白 白居易 2025-03-10 白居易为何敢在李隆基逝世后不久创作长恨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深情细腻的笔触和宏大的历史背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这首诗以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核心,通过丰富的...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2-28 中国十大文豪之李白与白居易:文学成就的璀璨双璧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李白与白居易无疑是两颗最为耀眼的星辰。他们各自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卓越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一、李白:浪漫主义...
李白 白居易 2024-12-30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白居易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又称“元白新乐府”,是唐代中期一场重要的诗歌革新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是白居易、元稹等一批杰出的诗人,他们以创新的精神,对传统的乐府诗进行了...
白居易 2024-05-28 白居易:文学成就与个人字号的关联白居易,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而广受赞誉。然而,除了他的诗歌作品外,他的字号及相应的称谓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 ...
白居易 2024-05-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