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在小说中是次要人物,仅在第三回连续正面出场两次,主要活动是送女儿黛玉进贾府,第十四回虽然前半回回目曰“林如海捐馆扬州城”,但本人并未正面出场,主要作用是申明林黛玉长住贾府。
林如海为什么要送女儿黛玉进贾府呢?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兼顾天上和人间两个世界,也就是仙界和俗界,因为《红楼梦》的创作借助了神话。
第一回的神话故事说,林黛玉的前世绛珠仙子下世为人还泪,以报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恩,投胎姑苏林家,就是林如海和贾敏之女林黛玉。
约莫一年前,赤瑕宫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下凡造历幻缘”,投胎金陵贾府,“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这块玉名之曰“通灵宝玉”,乃女娲炼石补天那块剩石之幻相,僧道二仙“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其变缩成“扇坠大小”,神瑛投胎时“夹带于中”。
一个在金陵,一个在姑苏,如何还泪?也就是说,绛珠欲还泪神瑛,林黛玉就必须和贾宝玉生活在一起。由是观之,林如海送女儿黛玉进贾府,冥冥之中就是方便绛珠仙子还泪。
还泪之说是不是有点太绕了?绛珠草修成个女体后,“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这段话说白了,就是绛珠爱慕神瑛。而神瑛则因“凡心偶炽”,已“下凡造历幻缘”去了。这说的不就是仙界的“木石前盟”吗?
如此说来,林如海送女儿黛玉进贾府,目的就是为了策应仙界的“木石前盟”。
然而,《红楼梦》里的故事,所反映的毕竟是人间的人和事。我们还是回到人间说俗话吧,林如海送女儿黛玉进贾府,真实的原因就是为了爱,包括真爱和最爱。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的最爱(独疼),是林如海的真爱。贾敏在《红楼梦》第二回占了半回回目——“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但从未正面出过场,虽有几回写到她,但都是暗出。——一个沒有出过场的人物居然占据半回回目,这在《红楼梦》中绝无仅有,足见作者对贾敏这个艺术形象的尊重和爱戴。
有论者撰文分析,贾母之所以把贾敏嫁给林如海原因多多,一是因为林如海才学人品不错,二是因为贾林两家门当户对,三是因为林家支庶不盛,人丁稀少,贾敏嫁过门即可当家作主。
在小编看来,这些个原因只有一条是对的,那就是贾代善夫妇看中了林如海才学人品。当时的贾府不差钱,也不乏政治资源,无须靠女儿婚姻周济、提携,唯将女儿的幸福作为选婿条件——只有女婿品学兼优,女儿才有幸福,古今一也。
第三回众姊妹听黛玉讲母亲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贾母不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正因为有这份独疼之爱,贾母才打破四大家族联姻惯例,把女儿嫁给林如海。
婚后贾敏与林如海感情甚笃,生活甜甜蜜蜜,证明了贾母是对的,确实为女儿选择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女婿。
第二回白描道:“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这一段白描,读起来容易产生歧义,但松樵认为,林如海死去的三岁之子,也是贾敏所生,“几房姬妾”均无出,这正说明林如海、贾敏夫妻俩互为真爱。
第三回写道:“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
在那个年代,贾敏去世后,林如海“再无续室之意”,足以证明他对妻子贾敏用情至深、完美真爱!
宁国府贾蓉母亲死了,贾珍续娶了尤氏;荣国府贾琏母亲死了,贾赦续娶了邢夫人。贾蓉真不愧是贾珍之子,秦可卿死后,贾蓉很快就续弦了。
在封建社会,男人死了老婆再娶是常事,但林如海却偏偏破例,不再续弦了。读众千万别忘了,林如海可是列侯之后,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淮扬巡盐御史(盐政)。这样一个中年高官,因深爱亡妻,拒绝续弦,实属难能可贵,能做到者凤毛麟角也!
林如海对贾敏一往情深,贾母是深知的,也很感动。外孙女黛玉来贾府后,贾母让孙女们都靠了后,独把黛玉与宝玉放在一起抚养。——老人家将对女儿贾敏的爱,毫无保留池转移到外孙女黛玉身上。
正因为如此,当林如海生病的消息传来,贾母安排贾琏带黛玉前往扬州探病,并嘱咐仍带回来。后林如海病逝,贾琏派昭儿回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向贾母汇报那边的情况,请示下一步安排。第十四回凤姐向宝玉笑道:“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这吐露出什么信息?贾母与女婿林如海已达成共识,要把黛玉养在贾府,将来也不离开。这不就是俗界的“木石前盟”——宝黛婚约的最早信息么?
有三段文字应该连起来理解。第三回贾雨村依冷子兴之计与林如海面谋时,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接下来有几句白描:“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前面援引过的贾母话语:“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
从这三段文字里我们可以想见,贾母失去女儿贾敏之后,其心何其苦,其情何以堪!林如海可是探花郎啊,他对岳母的此心此情焉有不知之理!
妻子是是林如海的真爱,贾敏是贾母的“独疼”,黛玉是林如海的最爱。百善孝为先,为了安慰岳母失去“独疼”女儿痛苦之心,林如海出于对妻子的真爱,义无反顾地选择送女儿黛玉进贾府。
有两个危言耸听、混淆是非的观点这里顺便提出来,一是有论者提出,林如海是害死林黛玉的真正凶手。这是危言耸听!贾母对黛玉的的疼爱之心从未减褪,贾母力挺“木石姻缘”从未动摇,“麒麟恋”昭示林黛玉:“莫怨东风当自嗟”!
另有论者提出,当初如果不是林如海的推荐,焉有汤勤式人物贾雨村翻身之日,可见林如海、贾政、贾雨村是一丘之貉!这是混淆视听!林如海向贾政推荐贾雨村乃尊师之举,因为贾雨村做过林黛玉一年多的塾师,有师从之谊,正如林如海自已所说:“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贾雨村翻身的关键在“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也就是朝廷有政策。贾雨村后来变坏,那只能怪他自己!
在《红楼梦》的丫鬟群像中,紫鹃以“情同姐妹”的主仆关系成为封建时代人性光辉的缩影。她原是贾母房中的二等丫鬟鹦哥,因林黛玉初入贾府时“雪雁年幼,嬷嬷年老”,贾母特...
林黛玉 2025-09-05 红楼暗香:那些藏于诗笺与眉目间的深情凝望在《红楼梦》的绮丽画卷中,林黛玉如一株空谷幽兰,以其绝世风姿与孤傲才情,成为大观园中最令人心动的存在。她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是全书情感主线,但在这场旷世绝恋的...
贾宝玉 林黛玉 2025-09-04 黛玉之死:一场被误读的“赤身”悲剧在《红楼梦》的影视改编与文学讨论中,林黛玉“赤身死去”的设定始终是争议焦点。新版电视剧中,黛玉横卧榻上,仅覆薄纱,手臂垂落,发丝散乱的画面,被无数观众斥为“玷污...
林黛玉 2025-08-15 红楼梦:封建社会的浮世绘与人性悲歌《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勾勒出一幅封建社会末期的全景图。这部百万字...
贾宝玉 林黛玉 2025-07-28 林黛玉在现代医学视角下的疾病探析《红楼梦》中林黛玉“娇袭一身之病”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每岁春分秋分之后必犯旧疾”的体质特征,引发后世读者对其病症的持续探讨。若以现代医学视...
林黛玉 2025-07-03 黛玉葬花:大观园中的生命绝唱与情感隐喻《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是文学史上最经典的场景之一,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林黛玉在暮春时节埋葬落花、吟诵《葬花吟》的情节,既展现了人物高洁孤傲的性格,又暗含了对生...
林黛玉 2025-06-18 贾母的“冷淡”:封建家族制度下的人性困境在《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的情节中,林黛玉临终时贾母始终未现身探望,这一反常表现引发后世读者诸多猜测。若结合原著细节与曹雪芹的创作笔法,会发现贾...
曹雪芹 林黛玉 2025-06-11 绛珠仙草临凡世:林黛玉的诗性生命与悲剧命运在《红楼梦》的永恒星空里,林黛玉犹如一颗璀璨的彗星,以超凡的才情、敏感的灵魂和悲剧的命运,划破封建礼教的夜空。这位“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绛...
林黛玉 2025-05-30 红楼一梦中的贞静典范——李纨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李纨是一个极具特色且命运坎坷的人物。她虽不似林黛玉那般才情卓绝、多愁善感,也不像王熙凤那般精明强干、泼辣狠毒,但她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
林黛玉 王熙凤 2025-04-29 林黛玉对红拂女的崇拜之情探源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以其才情出众、情感细腻而著称。而红拂女,作为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的女主角,以其机智勇敢、自主选择命运的形象深入人心。...
林黛玉 2025-02-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