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放弃北京到底是不是错误?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李自成进京,几百年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很多人都用这个历史事件作为“功亏一篑”的代名词,李自成进京已经无限接近于成功了,但是却在山海关被吴三桂和清军联军击败,而之后李自成却迅速放弃了坚固的北京城,选择撤退,而这又成了数百年来大家一直讨论的话题,很多人都在想:李自成为什么不固守北京?如果固守北京有没有可能击败清军、改写历史?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看看李自成进京的历史背景。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登基称帝,大年还没过完,李自成便率领十几万大军东征北京。东征北京,李自成是比较有底气的,自己手握大军,而明朝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几十年的内忧外患已经将大明王朝掏空了。但是,整个过程却顺利得让李自成都不敢相信,李自成的大顺军从西安到北京仅仅走了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这期间仅仅在宁武关遭受到了激烈的抵抗,其余地方,包括重镇大同、居庸关等地都不战而降。
三月十七日,大顺军抵达北京城下,开始将北京城团团围住,十九日凌晨,大顺军就进入了北京城,而崇祯皇帝也被发现自尽于煤山之上。之后,李自成率领大顺军进城,住进了紫禁城,完成了几年前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文武百官纷纷投降,希望新政府能够接受他们继续为官。而大顺军对这些明朝官员也是甄别录用,没有被选上的人则遭受了悲惨的待遇——他们被送往军营,严刑拷打,逼迫他们吐出“赃款”,这就是“追赃助饷”,很多原明朝官员的家产都被充公,很多人还因此丢了性命。
而之后,更大的危机出现了,在北京城破之前,崇祯皇帝命令辽东总兵吴三桂率领五万关辽铁骑入关勤王,但是还没等到吴三桂赶到北京时,李自成就已经攻破了北京城。在崇祯死后,吴三桂审时度势,决定投降李自成,但是没几天后,吴三桂又变卦了,他看到北京城中的追赃助饷,生怕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便返回山海关,占据了山海关以观后续。
在与吴三桂多次沟通、并许诺任命其为兵部尚书都无效之后,李自成决定“御驾亲征”山海关,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领十万大军,带着崇祯皇帝的太子、两位皇子和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等人前往山海关。四月二十日大顺军抵达山海关,二十一日开始攻击山海关,二十二日上午吴三桂已经支撑不住,关键时刻,多尔衮率领的清军加入了战场,而这得益于吴三桂的多次邀约,大顺军在相持阶段突然遭受清军生力军的打击,很快败退下来,李自成眼看支撑不住,便下令撤军。
四月二十七日,李自成率领败退的大顺军抵达北京,并且采取了备战措施,比如拆除城外和护城河边的房屋等,但是,很快李自成便下令从北京撤退,那么为何李自成没有选择固守北京城呢?原因至少有两个。
首先,北京现存的兵力不足以抵挡清军。李自成在去山海关时,仅仅留下了一万人左右的部队留守北京,而山海关的大顺军又损失大半,而十万清军精锐则在后半段加入战局,几乎没有损失。而当时大顺军的精锐部队除了出征山海关的部队之外,还有两支分别驻守陕西和河南,所以在北京周边已经没有精锐部队可以集结抵抗尾随而来的清军。而一旦选择固守北京,很有可能被清军围困,从而将大顺军的领导集团一网打尽。所以李自成决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选择撤离北京。
其实,李自成选择撤离北京,除了兵力不够之外,还有一层顾虑。因为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北京不久,从三月十九日进京,到从山海关败退回北京,前后也才四十天时间,百姓们对于大顺军还不是很了解,而且大顺政权在北京的追赃助饷运动使得官绅阶层已经颇有怨言,而如今大顺军大败而还,北京内部更加不稳定,所以李自成不敢冒险固守北京。
所以,山海关战败之后,放弃北京并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兵力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李自成不得不放弃北京,只不过李自成在放弃北京之后又犯了一系列的错误,从而导致自己一败再败。
在中国明清交替的动荡岁月里,刘体纯(?-1663年)以“陕南王”之名,在秦巴山区与清军展开长达二十年的殊死抗争。这位出身陕北的农民军将领,从李自成麾下的“光山伯...
刘体纯 李自成 2025-08-01 李自成击败孙传庭:明末农民战争的转折点1642年至1643年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与明朝名将孙传庭在中原大地展开两次关键战役,最终以起义军全胜告终。这场战略对决不仅摧毁了明朝最后的主力军团,更直...
李自成 孙传庭 2025-07-23 李自成是太平天国的吗?——历史真相的澄清与时代背景的辨析在中国近代历史的长河中,农民起义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始终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然而,在众多农民起义中,李自成与太平天国运动因其规模和影响,常被后人混淆。...
李自成 2025-07-21 李自成失败的三个重大原因:战略短视、治理失当与阶级局限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明朝灭亡。然而,这场看似辉煌的胜利却成为大顺政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短短42天后,李自成仓皇撤离北京...
李自成 2025-07-18 李过“一只虎”绰号考据:历史、文学与民间记忆的交织在明末农民战争的烽火中,李过作为李自成侄子与大顺军核心将领,其“一只虎”的绰号如同一把钥匙,既打开了历史记忆的锁孔,也折射出民间对英雄人物的想象方式。这一绰号的...
李自成 2025-07-17 吴应熊的孩子与生母:历史迷雾中的血缘与命运在清朝初年的政治漩涡中,吴应熊作为平西王吴三桂的长子,其命运与清廷、吴氏家族的兴衰紧密交织。而他的子女与生母,则在这场历史大戏中扮演着沉默却关键的角色。通过梳理...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吴应熊 2025-07-16 大顺为什么干不过大清:政权根基、战略格局与统战艺术的全面溃败1644年的山海关,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的关宁军激战正酣,突然杀出的八旗铁骑以“包抄侧翼、骑兵突击”的战术击溃大顺军,这场战役不仅改写了明清鼎革的历史进程,更...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 2025-07-15 孔有德为何未入“三藩”之列:历史选择与命运转折的交织在清朝初年的政治版图中,“三藩”是三个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合称。他们凭借在清朝入主中原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被清廷分...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耿精忠怎么死的 2025-07-09 吴三桂真实死因揭秘:一代枭雄如何谢幕?吴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极具争议的政治军事人物,其生平跌宕起伏:从明朝辽东总兵到清初平西王,再到反清称帝的“吴周政权”创立者。然而,这位乱世枭雄的...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2025-07-07 陈圆圆与李自成、刘宗敏:乱世红颜的命运纠葛在明末清初的乱世风云中,陈圆圆的名字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紧密相连。这位秦淮名妓的命运,如同飘摇的柳絮,被卷入李自成、吴三桂、刘宗敏等历史漩涡的核心。要厘清...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 2025-07-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