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观众看了《大秦赋》后,都被嬴异人所感动。面对国家和妻儿,嬴异人还是选择站在国事这边,但他也警告赵胜,如果敢杀他妻儿,日后秦军必定报复。此后,嬴异人用一首《云中君》打动了华阳夫人,这才让他被立为太子,成为秦王。不过历史上,嬴异人的名声并不大,主要也是因为他的儿子嬴政和他的爷爷秦昭襄王太过出名,嬴异人在位时间也比较短,只有3年时间,那嬴异人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嬴异人是在秦昭王时期被派去赵国作人质以保证两国不开战的秦朝王室公子。他在赵国的日子非常不好过,总是害怕被灭口,加上生活贫苦,费用不够。后来商人吕不韦觉得他是一位难得的奇才,所以破费家财协助他逃离赵国,坐上秦国太子之位,成为继承人。之后娶了赵姬为妻子,生下儿子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通过历史资料了解到,嬴异人并非窝囊之人。首先,他非常明白事理,是个聪慧之人。在给赵国做人质的时候,吕不韦找到他说:“我能帮助你。”他回答:“你先光大自己家门吧。”吕不韦又说:“我的家门要在光大你的家门之后才能光大。”嬴异人听了之后立刻就懂了。他知道吕不韦是个商人,有钱没地位,要光耀门楣就需要他的帮助。然后他和吕不韦坐下深谈。当吕不韦说出自己的计谋之后,他随即用秦国的土地利益套住吕不韦,使他全心为自己办事。其父安国君做了秦王后他被立为太子,时间维持有六年。
如果说嬴异人窝囊没用的话,那么他还能一直稳坐太子之位吗?不可能。要知道安国君的儿子有很多,对于王位继承总会有野心,随之关于王位之争也就不少。所以,嬴异人能够一直做太子且继承王位就能证明他并非无用之人。
再加上他即位期间,大有所为。他登上王位的第一年就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大赦天下;表彰功臣,优待宗族,施恩泽于百姓。对于前两件事,这是新王登基必须做的,没什么可说。但是,表彰宗亲功臣,施恩泽于百姓,这两件事是很多皇帝做不到的,特别是有待百姓。二是他在位期间讨伐东周君与诸侯国,兼并了东周的土地。但是,他没有使他们的祭祀断绝。就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作为政治家的仁慈之心,也能看出他很有统治者的做事风格。三是在攻打韩国之后,韩国献出的两城土地,同时他下令设置三川郡。这一行为具有巨大意义,它意味着实现大一统进入倒计时。
可是,为什么嬴异人会只留给世人一种懦弱无用的形象呢?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开头所讲到的,他在位时间短,能打下的功绩不多,而且前后两位国君的影响力非常强大,名声被淡化。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有些人认为他的儿子嬴政并非他所出,而是吕不韦与赵姬的儿子。
不过虽然如此,嬴异人作为一代君王,有所作为,为国为民做出该有的贡献,也不枉此生了。
异人出生之时,他的爷爷秦昭襄王,在位已经26年了,战国时期国君寿命长,说明国力比较强盛,国家比较稳定。秦国在昭襄王一朝已经具备了吞并天下的资本了。
异人在赵国的处境也是相当困难,完全没有王孙的地位和尊严。由于秦国日渐强大,赵国败多胜少,身为人质的异人,就是赵国泄愤的目标,赵王几次想杀掉异人,但是想到异人完全不受宠,秦国完全不在乎他,杀了一点意义也没有,反而给了秦国攻打的借口,也少了以后求和的筹码,只好先留着,也不给钱,随便安排个破地方住着,还派人每天看守。
这个时候的异人,可以说是人生最低点也不为过了。人是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的,命运如此安排,总让人无奈。一把烂牌,无牌可出,名为王孙,其实是敌国人质,还是随时有可能被撕票那种。
就这样穷困潦倒,胆战心惊过了几年,直到这个机会来临,上好牌了。
大商人吕不韦通过看守官公孙乾找到了自己,说我能帮你光耀门楣。战国时期,商人虽然有钱,但是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异人初次见面并不很相信吕不韦,冷笑说你还是先光耀自己家吧。吕不韦说你家门大了,我的才能大啊。
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必须牢牢把握住,有人能为自己投资光耀门楣,何乐而不为。两人开始深谈。秦王还健在,太子先死了。现在异人的父亲成了秦国太子,那么将来就有可能继位,这样异人就有可能立为储君,但是异人还有二十多个兄弟,自己并不受宠还身在赵国当人质,继位只是存在理论可能。吕不韦说这个正是他要替异人去操作的。异人的父亲安国君现在是太子,可是只宠爱华阳夫人一个人,华阳夫人又没孩子,立了你不就成了吗?
异人现在手里有了两张牌,一个是王孙身份,不过暂时不能用,就好像国际象棋里的卒,拱到头变身就可以纵横天下了。第二张是吕不韦,强力经纪人兼投资方。吕不韦计划两步走,先拿钱让异人结交门客,自己拿金银珠宝去秦国做工作。
这一步极其关键,好牌在手绝不能太高调,不能留有把柄,别人压你一头你始终没机会施展。吕不韦赶紧拿钱收买南门将军和看守异人的公孙乾,只说大兵压境,自己要回国,求开个门放条生路。另一方面安顿好赵姬和嬴政,把异人打扮成自己仆人混入车队,一场大酒灌醉公孙乾,趁月黑风高夜,一起跑路了。
回到秦国,一切水到渠成,秦王和太子两张王牌加持,华阳夫人,阳泉君,吕不韦和门客舆论四大头牌保驾,王孙身份正式册立,成为秦王,只剩时间了。
果不其然,又过了几年,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登位三天也死了。异人现在叫子楚,正式登基成为新的秦王,只可惜曾经压抑过度,如今又放纵过度,三年之后也因病去世了,谥号秦庄襄王。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自称皇帝,追封父亲为太上皇。
世人多感叹秦始皇之暴虐,吕不韦之投机,却很少提及庄襄王之隐忍。
相比之下,嬴异人的一生更像是一个普通人,在别无选择中被抛弃,在心惊胆战中成长,没有自暴自弃,小心翼翼的抓好身边的每一根稻草,把他拧成一股绳,摇摇晃晃但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登上顶峰。
在中国古代史学体系中,"本纪"是纪传体史书的核心体例,而项羽作为未称帝的军事领袖被列入《史记·项羽本纪》,这一特殊安排既体现...
项羽 2025-09-25 吕不韦之死:一封信背后的权力困局与时代悲剧公元前235年,秦国前丞相吕不韦在洛阳封地饮鸩自尽,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这场死亡的核心导火索,是一封仅30字的书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
吕不韦 2025-09-25 司马卬之子:历史长河中的隐秘身影在秦末汉初的乱世风云中,司马卬作为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的殷王,曾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儿子,史书记载却极为简略,宛如历史长河中若隐若...
项羽 2025-09-24 虞子期与虞姬:历史与虚构交织的兄妹传说在楚汉争霸的波澜壮阔中,虞姬与项羽的“霸王别姬”成为千古绝唱,而虞子期作为虞姬的“兄长”形象,也因文学创作与民间传说深入人心。然而,当拨开历史迷雾,会发现这对兄...
项羽 虞子期 2025-09-24 范增算顶级谋士吗?——历史迷雾中的谋略之辨在秦末汉初的风云变幻中,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其谋略水平与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将其与张良并论,视其为绝代谋士;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因历史机遇而稍有...
项羽 张良 2025-09-23 宋真宗赵恒: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历史长卷中,封禅泰山是一项象征“功盖三皇五帝”的至高礼仪。自秦始皇首开先河,至宋真宗戛然而止,两千余年间仅有六位帝王完成这一壮举。而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陵 宋真宗 2025-09-23 君士坦丁大帝凭什么排第一:重塑罗马与基督教的双重遗产在历史学界关于“世界八大君王”的评选中,君士坦丁大帝始终稳居榜首,甚至超越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传奇人物。这一评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罗马帝国政治结构的根本性...
秦始皇陵 2025-09-22 有巢氏:文明曙光中的四大发明与人类生存革命在远古洪荒的混沌中,当人类与禽兽争夺生存空间时,一位被后世尊为“巢皇”的智者横空出世。有巢氏,这位被《庄子》《韩非子》等典籍记载的中华文明始祖,以“构木为巢”为...
韩非子 有巢氏 2025-09-22 刘承佑与刘邦:跨越四百余年的皇室血脉与时代变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与刘承佑虽同为刘姓帝王,却分属西汉与五代十国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以布衣之身推翻秦朝、击败项羽,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
项羽 刘邦 2025-09-22 扁鹊三次劝医蔡桓公:一场跨越千年的健康警示春秋时期,名医扁鹊以精湛医术闻名诸侯,却因三次劝医蔡桓公未果,最终酿成“病入膏肓”的悲剧。这场医患博弈不仅被《韩非子·喻老》记载为经典寓言,更成为中医“治未病”...
韩非子 2025-09-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