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王莽是穿越者,他能实现权力不流血过渡实属厉害,那么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话说王莽制造了“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的古代太平盛世之后,公元6年才14岁的汉平帝又适时地死了(病死或被王莽毒死),当时尽管有年长的汉宣帝曾孙,但王莽却别有用心地出台了一个“兄弟不能相互继承”的皇权承继规定,目的也就是防止成年皇孙误了他操纵帝国权柄的好事,一定要立乳臭未干的两岁刘婴为太子,还煞有介事地让太皇太后以群臣强烈要求的名义,叫王莽代理皇帝之职,称为“摄皇帝”,还改年号为“摄政”, 称为居摄元年。
其时,民间又适时出现王莽当为皇帝的舆论造势,居然武功县长孟通,还能在水井中挖得一块白石,白底红字醒目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几个大字,君权神授是也。
这样一闹,连瞎子也能看出了王莽的狼子野心,当然会引起刘汉宗室的强烈反抗,你这隔壁老王连东家也要欺负,胃口太大,当刘家人死绝了,那就真刀真枪干上一回吧。
而带头发难的是安众侯刘崇,虽然勇气可嘉,精忠报汉,万死不辞,无奈能力有限又兵力不足,难以与如日中天又兵多将广的王莽抗衡。居摄元年(公元6年)刘崇只勉强拉起了百余人进攻宛城,连城门都没摸到就失败了,可谓是杯水车薪以卵击石。
虽然这武装反莽的“第一枪”,打得不是太漂亮,不过接下来的“倒莽第一人”翟义就厉害多了。
刘崇起兵失败后的第二年九月,当时的东郡太守翟义,联同槐里人赵明、霍鸿等人起兵反莽,声势浩大,翟义还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通告各地,以便与王莽的“伪中央”对抗。
这次起义,据说长安以西23个县的“盗贼”都一齐起来造反了,可谓是群情汹涌,也立马粉碎了王莽粉饰的“大同世界”。这次王莽也不能装清高了,因为大家也知道了这个最危险的“隔壁老王”偷权的险恶用心,王莽十分恐惧,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可能还非常后悔自己有非分之想,于是日夜抱着孺子婴在宗庙祷告,老泪纵横地表示忏悔,同时模仿《大诰》写了一篇文章表明心迹,一再说自己摄位只是临时的,决无觊觎皇权之心,等孺子婴长大成人绝对会将皇位完璧归赵。
王莽当然是当时最佳“表演帝”,他一面痛哭流涕地向众人表露心迹,又一面令当时的“战神”王邑率领大军打压起义部队,最终顺利地扑灭了翟义的反莽起义,王邑没有让他失望。
待扫除了称帝障碍,王莽也即时收起了“苦情戏”,不想再装了,做真皇帝之心立现。
于是,他手下那班吹鼓手立马心领神会,各种“劝进”的符命、图书纷至沓来,什么“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可谓是层出不穷,热闹非凡。
最绝的是,当时一个在长安求学的太学生叫哀章,很善于政治投机,他知道王莽很迷信符瑞,也知道王莽很想当真皇帝,于是投其所好,冒着杀头的危险做了两个铜匾,一个外面贴上“天帝行玺金匾图”,另一个贴上“赤帝行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金策书中甚至大胆地写上“刘邦将皇位传予王莽”, 王莽是真命天子,元后王政君应遵天命将帝位传给王莽。
此外,胆儿特别肥的哀章,还丧心病狂地给自己进行自我推荐,公然在表中列有十一人的官衔,包括王莽的8位大臣以及他自己,放于高帝庙。
这个还真是史上最大胆、最别开生面、最有想象力的“求职大秀”,果然也让他成了王莽的新宠,贵为“新莽四辅”之一,最后被更始帝的军队所杀,此是后话。
反正,王莽得到符瑞事件的报告之后,立马去高庙将金匾迎到未央宫前殿,演完了称帝前的最后一场戏。
原本,王莽还不是那么急要登基,不过哀章的疯狂行为打乱了他的计划,骑虎难下之间,在同伴的纵容之下,加上超高的“民意支持”,本来想当皇帝也想晕了的他,甚至不顾体面地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为此王政君还曾怒砸玉玺,致使传国玉玺崩了一角,不久忧愤而亡),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史称新朝,称始建国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西汉灭亡,王莽时年54岁。
正如某些历史研究者所言:“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共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这不流血的最高权力和平过渡,正得益于王莽得心应手的民意操纵,说是古代成功的“民选总统”也不为过。关于这一点,史学家葛剑雄也说:“从阳朔三年(前22年)步人仕途,至当上新朝的皇帝,王莽花了31年时间。如果我们认真分析西汉末年的条件,就不难发现,王莽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老葛给出的理由有三:一是西汉在成帝、哀帝两昏君的折腾下,尤其是放任宠臣和外戚穷奢极欲,贪得无厌,“如董贤在短短几年里,积聚的家产竟有43万万”,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毁灭性打击,“流亡的百姓已以百万计,在发生灾害的年份,流离失所、死于沟壑的百姓更不计其数。贫富相差悬殊,奴婢与牛马一起供买卖,这样的社会怎么能长久存在呢?”;二是社会各阶层普遍对现实不满,很有群众基础正能量满满的王莽的出现,简直就是大家心中的“希望所在”;三是在贪赃枉法成风的西汉末年,王莽却不贪不拿,还自己掏腰包接济穷人,这样的“白乌鸦”谁人不拥护?
而即使在王莽改制失败后,现出了亡国迹象,竟还有千余人自愿与他同归于尽,为其殉葬,不管他是假装还是真心实意为民,有人都认为这是他有心推行改革拯民于水火的有效人证和民意基础,他的复古不是为了篡权,甚至于这让其走上绝路也在所不辞。
公元8年,王莽以“禅让”之名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试图通过“托古改制”重构社会秩序。然而,这场激进的改革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危机,反而成为压垮新朝的最后一根...
王莽 2025-09-10 王莽篡汉:一场看似“众望所归”的权力和平更迭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逐步掌控朝政,最终通过“禅让”形式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这场改朝换代在历史上显得尤为特殊——与后世董卓废立皇帝引发的诸侯讨伐不同,王莽...
董卓 王莽 2025-09-09 王莽改制:理想主义改革的历史镜鉴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王莽以“托古改制”为旗号,试图通过全面社会改革重构国家秩序。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改革,虽以失败告终,却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最具...
王莽 2025-09-04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 王莽诸子命运:权力绞杀下的家族悲剧王莽,这位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篡位者,以“托古改制”的改革家形象与“虚伪奸诈”的阴谋家标签并存于史册。其统治新朝15年间,不仅将西汉王朝推向覆灭,更将六个儿子卷...
王莽 2025-08-08 王政君:历史长河中的复杂镜像王政君(前71年—公元13年)是西汉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后妃之一。她身居后位61年,历经四朝,最终因侄子王莽篡汉而背负“葬送西汉”的骂名。然而,若以单一标签评判这位...
王莽 2025-07-22 马宫未任大司马:历史脉络中的官职辨析在西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大司马一职因王莽专权而备受瞩目,其地位远超三公体系中的其他官职。然而,通过梳理《汉书》等史料与现代学术研究,可明确判定:马宫从未担任过大...
王莽 2025-07-16 血脉溯源:王莽祖先的陈姓密码与姓氏嬗变在中国姓氏文化的长河中,王莽家族的姓氏演变堪称一部微缩的家族史。这位西汉末年篡位称帝的改革家,其血脉源头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陈国,历经田氏代齐、秦灭齐国等历史巨变...
王莽 2025-06-03 王莽之子:权力漩涡中的命运沉浮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王莽作为新朝的建立者,其政治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的儿子们却在这场权力风暴中,命运多舛,成为了历史洪流中的牺牲品。长子王宇:政治斗...
王莽 2025-05-23 历史真实的王莽:儒学理想与现实困局的交织者在两汉交替的动荡岁月中,王莽(前45年—23年)以新朝开国皇帝的身份,在历史长河中刻下复杂而深刻的印记。他既是儒家理想的践行者,又是现实政治的失败者,其人生轨迹...
王莽 2025-05-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