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韩信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街头流浪汉到统帅三军的大将军,韩信到底有多厉害?韩信的人生又是什么样的?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韩信庙》 唐·刘禹锡
说起刘邦,很多人会觉得他跟《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很像,两人手下都有许多的能人志士来帮助他们建立大业,一个是建立了汉朝帝国,一个是想要匡扶汉室。
而与刘备的失败不同的是,刘邦最后是成功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王朝。相比之刘备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刘邦似乎能拿的出手的武将倒是不多。
但是有这么一位,可以说是实现了从草根到大将军的蜕变,堪称人生赢家,并且刘邦能够打败项羽,取得这天下江山,他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他就是历史上的名将——韩信,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草根韩信的一生。
01平民韩信,受胯下之辱
在韩信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很穷,他也没有什么赖以为生的本事,也没有任何人举荐他去当官什么的,所以韩信就在一位亭长的家中当一名食客,可以说过得很是悲凉。
久而久之,韩信这种整日吃白食的做法惹来了很多人的不满,尤其是亭长的夫人,更是看韩信不顺眼,几次不给他饭吃。而自知不受待见的韩信也只好失落的离开亭长的家中。
而离开亭长的家长,又受到了一位漂母的施舍,而最终使得韩信真正觉醒的,还是那场历史上著名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据说当时在淮阴县里有一位时常佩戴宝剑的少年,他见韩信如此软弱,就取笑他说: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出我的剑刺死我,不然的话,你就要从我的胯下爬过去,我才肯放过你。结果大家也都了解,韩信最终还是委曲求全的照做了,这也让父老乡亲更加看不起韩信。
而如果当时韩信一刀刺死了那个少年又会怎么样呢?日后功成名就归来的韩信向大家解释了当时为什么愿意忍受胯下之辱,因为他不想坐牢,不能因为一时的痛快就刺死人,这是愚蠢的做法。
暂时的委曲求全是为了将来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一时的冲动只会让自己前途尽毁。这就是少年韩信所领悟的道理。
02怀才不遇,难遇明主
后来,各路诸侯起义,反抗秦朝暴政,项羽的叔父项梁此时恰好路过韩信所在的淮阴县,韩信就跟随他一同起义造反。项梁死了之后,韩信就自然而然地跟随了项羽,而项羽也并没有发现韩信的特别之处,只是给了他一个郎中的小职位。
但韩信却并没有闲着,而是积极地给项羽建言献策,提了很多的军事意见。但项羽都没有采纳,心灰意冷的韩信只好另择明主,投奔到了刘邦手下。
然而刘邦也并没有欣赏他,只是让他做了一个小小的仓库粮官。虽然韩信尽忠职守地做着这份不起眼的工作。
但是当他的同事犯法的时候,还是被夏侯婴发现并要将他们斩首时,韩信说了一句令人振聋发聩的话:“汉王不是想成就一统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韩信说出这句话,不仅让夏侯婴很惊讶,也同样惊动到了萧何。
于是萧何开始主动接触韩信,并了解到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韩信也了解萧何的身份,也相信萧何应该也告知了刘邦自己的事情,但自己仍然没有得到重用,所以认定自己在刘邦这里也是待不下去了,所以决定离开另寻明主。
03萧何月下追韩信,终于得到欣赏
等到韩信离开的消息传到萧何这里的时候,萧何已经是万分着急,都没有向刘邦说明原因,就马上骑着马去追韩信,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这个故事。
把韩信追回来以后,萧何又向刘邦说明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希望刘邦能够重用他。而刘邦虽然不懂得韩信的才能究竟如何,但他相信萧何,如果韩信是一个庸才的话,萧何是不会那么着急去追他的,从此韩信得到了刘邦的重用。
韩信得到了刘邦的重用之后,也没有让刘邦失望,而是很快就取得了首战的胜利,拿下了赵国。后来刘邦被项羽打败,逃到了韩信所在的赵国,又派韩信去攻打齐国。没想到齐国在郦食其的劝说下竟然投降了,韩信不甘心,还是决意要攻打齐国。
于是齐国就联合楚国一起,围攻韩信的部队,结果当然是韩信背水一战,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后来,刘邦从汉中出发进攻项羽的时候,派韩信假装修栈道,来迷惑项羽的大军,自己则带着部队从一旁绕道而行,奔袭项羽所在的陈仓。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出处,经此一战,刘邦也顺利在关中站稳脚跟,从此胜利的天平也渐渐的往他这边倾斜,在韩信的带领下,最后成功的打败项羽,赢得了天下。
04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
刘邦曾经与韩信有一番这样的谈话,当时刘邦邀请韩信一同饮酒,刘邦问他认为自己能够一次带多少兵来作战,韩信说主公最多能带十万兵马。
刘邦听了大喜过望,便问他认为自己能带多少兵马,谁了解韩信酒后竟说,自己带兵,多多益善,那自然是越多越好。这就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故事出处。
不过,这虽然是酒后狂言,但也从侧面表现出韩信的野心和自傲,也让刘邦对他开始提防起来,原因就是韩信手中握有兵权,保不准哪天就推翻了刘邦自己。
韩信也发现了这点,于是开始和陈豨密谋反叛,只是最后被萧何发现,下令将韩信捉拿,还株连了韩信三族。这就是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
结语:
回看韩信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草根逆袭的传奇,惋惜最后不懂得收敛锋芒,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令人感慨不已。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 昭哀后:从乱世遗孤到西汉尊荣的家族符号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中,一位名为"昭哀后"的女性以特殊身份被载入史册。她不仅是汉高祖刘邦的至亲,更成为西汉宗室谥号制度的...
刘邦 2025-08-20 从市井混混到千古一帝:解码刘邦的帝王级生存法则公元前202年,垓下战场硝烟未散,项羽的霸王戟折断在乌江畔。这个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横扫天下的西楚霸王,最终败给了一个出身市井、年逾五旬的“老混混”——刘邦。...
项羽 刘邦 2025-08-19 李左车的结局:历史迷雾中的传奇谢幕秦汉之际的谋士李左车,作为战国名将李牧之孙,凭借井陉之战中精准识破韩信计谋的军事眼光,成为楚汉争霸时期最耀眼的战略家之一。然而,这位曾让韩信“东向而坐,师事之”...
李牧 韩信 2025-08-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