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陈留郡雍丘县高阳乡人,秦末楚汉时期刘邦部下,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说客,郦蟠十一世孙,中国郦姓宗族列第七十一世,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曾以刘邦谋士郦食其(lì yì jī)为主人公作过一首诗: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在李白的诗中,郦食其的形象性格很鲜明,高阳酒徒,性情孤傲,初见刘邦便是一通雄辩,此后更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为刘邦拿下了齐国七十二座城池,着实有天下第一说客的风采。
依在下看,李白之所以为郦食其作诗,乃是因为其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豪放气息正符合李白的口味,而不是李白将他塑造成了一个豪放说客。
其人豪放,这不仅决定了郦食其在刘邦阵营的实际地位,也决定了郦食其的最终命运。

史书上说,郦食其是战国末期人,生于魏国陈留高阳,早年喜读书,好纵横之道,但因为性情太桀骜不驯,郦食其虽有纵横家的雄辩之才,却始终没有出来建功立业,公元前225年,秦国攻灭魏国后,郦食其家贫落魄,沦落为陈留门吏。
秦始皇死后,天下大乱,陈胜项梁等豪杰纷纷起兵反抗暴秦,这本是有才有志之人大显身手的好时机,然而郦食其却看不上途径陈留的各路豪杰,因而始终卧在自己的陋室里,深居简出。
看郦食其的这种姿态,此人似乎有些罕见雄才的味道,但细细品味他遇到刘邦之后的所作所为,有人也有另一种解读,此人不出山,并非看人有多准,有多毒,而是性情太孤傲,人又太老,很难遇到真正欣赏他的人。也就是说,郦食其郁闷的是他看不上别人,别人也看不上他。
刘邦在识人、用人、御人上,的确是当时的天下第一。
当听说刘邦正率兵攻城略地来到陈留郊外时,郦食其安耐不住,托人向刘邦来了一次毛遂自荐。因为知道刘邦素来藐视儒生,郦食其将自我介绍浓缩成了一句话,我不是儒生,我是好酒的高阳狂徒。
刘邦听说高阳有这么一个人,是什么反应呢?
见见无妨。
于是接下来就有了历史上的著名一幕,刘邦在两个侍女的服侍下一边洗脚,一边召见郦食其。
古今豪杰,识人、辨人,经常会用故意藐视、羞辱甚至恐吓的另类套路,越是草莽出身,越是如此。刘邦此举,很有可能就是如此。
面对刘邦的举动,郦食其的反应很漂亮,他拿出狂傲酒徒的气概与才华,先是直接怼了刘邦的轻藐之举,接着便豪放地纵论起天下,展现出了雄辩之才。
刘邦一听一观,觉得眼前的老头是个人物,便有意将其收入麾下。
但历史的真实场景往往是很现实,很残酷的,虽说刘邦觉得郦食其是个人物,但绝非是奉若神明,他更关心的是眼下郦食其能给他带来什么实际利益?
郦食其说,我可以去游说、刺杀陈留县令,总之,我能让你兵不血刃地攻占陈留。
试想一下,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如果真是天下第一谋士,他会甘愿去做一名间谍刺客吗?又或者说,刘邦要是觉得他是张良那样的罕遇大才,他又怎可能叫他交这样低级的投名状。
所以说,郦食其充其量只是个豪放、有些偏才、有些不甘心的老狂徒,不仅刘邦心底是这样认为的,而且两三个回合的交道打下来,他自己就完成了在刘邦阵营的角色定位。

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往往决定着一个人最终的命运。
自从取下陈留县令的脑袋,打开陈留城门的那刻起,郦食其实质上就成了刘邦麾下的一个带有间谍性质的老说客。
想想都知道,这样的角色,命运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郦食其为刘邦办第二件大事时,若不是躲闪及时,他很可能那时就丢掉了老命。
什么事呢?
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从南入关,并让郦食其和陆贾去入秦的重要关防——武关,先行劝降秦军。然而,当郦食其凭借雄辩之才叫秦将放下武器后,刘邦的大军却突然挥戈一击。
明眼人一看,刘邦此举完全就是拿郦食其当可牺牲的棋子在用,但这就是郦食其现实的处境。
史书上记载,随后郦食其不停地为刘邦献计献策,甚至有些不让张良的风采,其实这是郦食其想摆脱困境的一种努力,而不是刘邦把他当成了张良式的核心智囊。
虽说郦食其有谋士之才,也曾为刘邦提出攻占敖仓的良策,但在大战略的谋划上,他终究还是缺了一些火候,不如张良。
与项羽争霸正胶着时,郦食其曾向刘邦献上大计,大封六国后裔,可孤立项羽,尽得天下。
这计谋初听起来,很有些武王当年的意思,刘邦很兴奋,立即命令给六国后裔铸印,并吩咐幕府文吏赶紧签发任命书。
可就在这个时候,张良赶来,用八不可彻底否决了郦食其的计谋。
回过神来的刘邦破口大骂:竖儒,几败而公事!
如此一来,郦食其再想奢望成为张良第二,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狂傲之人一般都是不肯认输,想极力证明自己的,有些时候甚至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郦食其主动请缨,愿往齐国,劝齐王归降,就有这样的浓烈味道。
为何说劝齐王归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劝降强悍之敌从来都是权宜之计,不是为了麻痹对方,就是为了卸磨杀驴。
当时的齐王田广,麾下还有二十万人马,不说齐国田氏本就是猛士硬种,单就这二十万人马,刘邦便不敢生吞活咽下去。
这种情况只有消灭才是最安全的。
于是乎,面对郦食其的主动请缨,刘邦阴险帝王的另一面就呈现出来了,他同意了郦食其的劝降计划,却不阻止韩信向齐国进兵。
从郦食其的角度看,凭他的智商,此去齐国的凶险,他能够体会到吗?多半是能的,但因为狂傲的性格,想求取富贵功业,明白也只能涉险一试。
此去齐国,郦食其充分证明了自己是天下无双的说客,但他的悲剧命运从他成功说服齐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齐王承诺归降刘邦后,郦食其随即把宝押在了韩信身上,如果韩信接到他的信,顺利退兵,那他“东下齐城七十二”的丰功伟业就算到手了。
但这怎么可能。
纵使韩信是个不谙黑暗权谋的军人,但只要有人稍微一点拨,他必会醒悟过来,进而将郦食其逼入死境。
点拨韩信的蒯通,是个最终没能得志的狠人,韩信若是在关键处听了他的,此人可能不输张良。
蒯通点拨韩信,说了两点,一、你明白刘邦是怎么想的吗?为何郦食其成功劝降了齐王,却不给你撤兵的诏命?这分明是把郦食其当死士用,只是不便明说罢了。二、即便刘邦接受劝降,郦食其只凭三寸舌就拿下了七十二座城池,你韩信身为几十万大军的统帅,功劳竟不如他,何以自处呢?
一个是不必顾忌郦食其的性命,一个是不能顾忌郦食其的性命,纵使韩信是君子,也别无选择,只能趁此良机,发兵攻打齐国。

韩信这一打,郦食其立刻就显出了“死间之士”的原形,虽然这不是他的本意。
齐王大怒,威胁郦食其说,只要你去劝说韩信退兵,我便饶你一命。
历史在这个时候显得很苍凉,已彻底明白过来的郦食其拒绝了齐王,只说了两句话——
举大事不顾细谨,盛德不辞让。(干大事的人不拘小节,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别人责备。我心甘情愿做刘邦的死士。)
而公不为若更言。(不必废话了。)
如此,齐王只好成全他,将他煮了。
郦食其,一生多半是悲哀,但死前对得起后世李白为他作诗,即便他最后做死士是被残酷的现实,复杂的人性逼出来的。
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后,楚汉争霸的终局以项羽自刎乌江收场。刘邦在登基称帝后,对项羽旧部展开清算时,却上演了令人费解的一幕:曾多次在战场上将其逼入绝境的季布被赦...
项羽 刘邦 2025-11-11 张良:功成身退的智者传奇与归隐背后的多重考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张良以“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智谋,成为汉初最耀眼的谋士之一。他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却在功成名就后选择归隐山林,这一抉择不仅成就...
刘邦 张良 2025-11-11 贵族傲骨与布衣权谋:楚汉双雄的命运分野公元前202年垓下战场,楚军战歌被四面楚歌截断,项羽率八百骑突围至乌江畔。这位曾以三万铁骑破四十万秦军的军事天才,最终选择自刎谢幕。与此同时,刘邦在定陶汜水之阳...
项羽 刘邦 2025-11-11 刘邦的“狐朋狗友”:乱世中崛起的治国大才在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的创业团队堪称传奇。他身边的“狐朋狗友”,如周勃、樊哙、夏侯婴等,大多出身底层,却在秦末乱世中崛起,成为开国元勋,展现出卓越的治国与军事...
刘邦 夏侯婴 2025-11-07 舌战定齐七十城:郦食其的纵横术与命运悲剧公元前204年的秋天,齐国都城临淄城内,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正与齐王田广对坐饮宴。这位身着粗布麻衣的说客,正是刘邦麾下最传奇的谋士——郦食其。他仅凭三寸不烂之舌,...
刘邦 2025-11-06 揭秘:刘邦的长孙刘襄为什么没能继位?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刘邦长孙刘襄的继位之路充满波折,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这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刻的原因,涉及个人能力、势力格局、外戚因素以及功臣集团的利益考...
刘邦 2025-11-05 刘邦为何从不怀疑审食其?——权力、信任与历史迷雾的交织在楚汉争霸的烽火中,刘邦以“约法三章”收拢民心,以“知人善任”凝聚人才,最终建立大汉王朝。然而,在他的权力版图中,一个名为审食其的人物却始终占据特殊位置——这位...
刘邦 2025-11-04 刘邦去世后吕雉的惊天布局:秘不发丧背后的权力博弈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于长乐宫,这位开创大汉王朝的帝王溘然长逝。然而,一场暗流涌动的政治风暴正悄然酝酿——皇后吕雉竟秘不发丧,与心腹审食其密谋四天四夜,...
吕雉 刘邦 2025-11-04 汉文帝的皇位:一场“天降馅饼”背后的历史博弈公元前180年,长安城内暗流涌动。吕后去世后,功臣集团与刘氏宗室联手铲除吕氏势力,却面临一个关键问题:谁将成为大汉王朝的新君主?在刘邦的八个儿子中,仅剩代王刘恒...
刘恒 刘邦 2025-11-04 刘邦对戚夫人母子宠爱有加,为何不杀吕雉保全她们?汉高祖刘邦一生情感与权谋交织,对戚夫人母子的宠爱与对吕雉的复杂态度,构成了其晚年政治布局中最为矛盾的篇章。他明知吕雉心狠手辣,却未在临终前除掉这位发妻以保全戚夫...
吕雉 刘邦 2025-11-0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