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儒家和周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儒家喜欢复古,为什么推崇周朝,而不是更早的夏朝和商朝?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加剧。大权在握的王莽,通过篡权建立了新王朝。王莽称帝后,为了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新政,进行改革。虽然是改革,但王莽却是按照《周礼》上面的制度来进行改革:官制、官名皆按照周朝时设置;把汉朝的王田制改为周朝时的井田制;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各种仪式皆按照周礼;把当时很多地名也改回了周朝时使用的名字……
虽然,从周朝到西汉末年,已经过去几百年,但是王莽却坚信周朝时的一切制度都是好的,而且永远都不会过时。王莽之所以会进行托古改制,和他从小就接受儒家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后来他又是当时的儒学领袖。而儒家,是很推崇周朝的。
上图_ 王莽篡汉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这个“礼”就是指周礼。后世的儒生也和孔子一样,对周朝推崇备至,总认为周朝时期的东西就是好的,今不如古,因此他们总给人一种很保守的感觉。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周朝之前还有夏朝和商朝。既然儒家喜欢复古.
那么,为什么儒家推崇周朝,而不是更早的商朝和夏朝呢?
《礼记》是儒家一部十分重要的经典,也是记录先秦时期各种典章制度的重要选集。在《礼记·表记》中,孔子曾经比较了三个朝代,他说:“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惷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孔子认为夏朝尊命,那时的人民虽然服侍鬼神,但却避而远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当时的生产力比较落后,还保留着原始社会的一些特征。孔子认为,夏朝时期的人民,愚昧无知甚至是愚蠢。这样的朝代,孔子自然不会欣赏。
上图_ 《礼记》,据传为孔子的弟子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孔子认为殷商尊神,这从保存下来的甲骨文中可见一斑。商朝时,事无大小,皆会通过占卜决定。商朝时的神职人员,手中权力很大,他们不尊重人的生命,随意剥夺人们的生死。结果殷商的统治者,太重视鬼神,而忽略礼仪的教化作用,太重视刑罚而轻视奖赏。而对于鬼神,孔子是“敬而远之的”。对于治理国家,孔子是重视教化而不是刑罚的,因此,孔子也不会赞同商朝的治国理念。所以,他认为殷商时期的人民,放荡不安分,争强好胜却没有廉耻之心。
孔子认为周朝尊礼,这是周朝和夏商有很大的不同。夏商的统治者,治理人民时,更加崇拜自然。而周朝尊礼,关注更多的却是“人”本身,《诗经·大雅·文王》有“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并且周朝还提出“天命靡常”的观点。周朝的这些理念,从社会观念发展角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儒,原来是指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官员。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后,提出了“仁”和“礼”的思想主张。对于什么是“仁”,孔子针对不同弟子,有着不同的答案,但归根结底,这些答案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人”本身。所以,就治国理念来说,孔子的思想和周朝不谋而合。针对春秋时的乱世,孔子也认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上图_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另外,从周朝本身来说,周朝治理国家还是非常成功的。一般认为,夏朝只统治了四百年左右,商朝统治了六百年左右,而周朝足足统治了八百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能统治这么长的时间,肯定是它的制度、文化各个方面具有优越性。所以,相对于更早的夏朝和商朝,孔子自然更加推崇周朝了。
其实,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是不停的向前发展的,后面朝代的文明程度是要超过前面的朝代。商朝和夏朝相比,自然是商朝更加文明。而商朝和周朝相比,那自然是周朝更加文明。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本来就属于周朝阶段,而且周朝当时保存的资料,也比夏朝和商朝更加完善,这也方便当时的学者研究,所以,以孔子当时的眼光来看,他自然会认为周朝要比夏朝和商朝要好。所以,他才会不遗余力的推崇周朝。孔子曾在《论语 · 八佾》中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上图_ 平壤出土的《论语》简牍
那么,周朝之后,社会生产力还在继续发展,周朝后面的各个朝代,文明程度肯定比周朝更高。那么,为什么后世的儒生还是推崇前面的周朝呢?
这自然要和孔子有关了。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在儒家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儒家学说又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后世儒生在学习儒家思想时,自然不敢对孔子的思想提出异议。所以周朝之后,即使后面的朝代发展的很不错,他们也会遵从孔子的意见,去推崇周朝。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建立起一套完美的治国方案,儒家对于真实历史事件,其实是进行过人为美化的。例如早期的禅让制,是不可能和平过渡的,而在儒家的渲染下,尧、舜、禹相互谦让,都成了历史上不可多得明君。而周朝,也是儒家进行美化后的样板王朝,为的就是让后世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以周朝为榜样,实行仁政,利用儒家学说去教化人民。
上图_ 西周时期全图
后来事实也证明,如果全部生搬硬套周朝的各种制度,下场会非常的悲惨。新朝的王莽托古改制,照搬周制,结果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新朝也很快被推翻。明初的建文帝,也是听从大臣意见,托古改制,最后也是行不通,建文帝也被窜了位,而他本人也是不知所踪。
所以,历朝历代的改革,还是要结合当时的情况而制定,如果一味复古,就会行不通。
参考资料:《礼记·表记》《论语 · 八佾》《诗经》
在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田安与王莽的关联犹如一条隐秘的线索,串联起战国末年至西汉末年的风云变幻。田安不仅是王莽的直系先祖,更是其家族从齐国贵族到新朝皇族的命运转...
王莽 2025-09-17 傀儡天子与权臣岳父:刘衎与王莽的权力困局西汉末年,朝堂暗流涌动,外戚专权与皇权衰微的矛盾达到顶点。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被推上皇位,成为权臣王莽手中的提线木偶。这对翁婿的复杂关系,既是...
刘衎 王莽 2025-09-11 王莽篡汉后被谁灭的:绿林赤眉起义与东汉王朝的崛起公元8年,王莽以“禅让”之名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试图通过“托古改制”重构社会秩序。然而,这场激进的改革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危机,反而成为压垮新朝的最后一根...
王莽 2025-09-10 王莽篡汉:一场看似“众望所归”的权力和平更迭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逐步掌控朝政,最终通过“禅让”形式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这场改朝换代在历史上显得尤为特殊——与后世董卓废立皇帝引发的诸侯讨伐不同,王莽...
董卓 王莽 2025-09-09 王莽改制:理想主义改革的历史镜鉴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王莽以“托古改制”为旗号,试图通过全面社会改革重构国家秩序。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改革,虽以失败告终,却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最具...
王莽 2025-09-04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 王莽诸子命运:权力绞杀下的家族悲剧王莽,这位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篡位者,以“托古改制”的改革家形象与“虚伪奸诈”的阴谋家标签并存于史册。其统治新朝15年间,不仅将西汉王朝推向覆灭,更将六个儿子卷...
王莽 2025-08-08 王政君:历史长河中的复杂镜像王政君(前71年—公元13年)是西汉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后妃之一。她身居后位61年,历经四朝,最终因侄子王莽篡汉而背负“葬送西汉”的骂名。然而,若以单一标签评判这位...
王莽 2025-07-22 马宫未任大司马:历史脉络中的官职辨析在西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大司马一职因王莽专权而备受瞩目,其地位远超三公体系中的其他官职。然而,通过梳理《汉书》等史料与现代学术研究,可明确判定:马宫从未担任过大...
王莽 2025-07-16 血脉溯源:王莽祖先的陈姓密码与姓氏嬗变在中国姓氏文化的长河中,王莽家族的姓氏演变堪称一部微缩的家族史。这位西汉末年篡位称帝的改革家,其血脉源头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陈国,历经田氏代齐、秦灭齐国等历史巨变...
王莽 2025-06-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