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成祖朱棣原配皇后,明朝开国功臣、中山武宁王徐达长女,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有“女诸生”的美誉。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妙云是明朝第一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自幼貌美文静,爱好读书。不论什么书,只要是她读过的,皆能过目不忘。
由于徐达是武将,书桌上经常摆放一些兵书,徐妙云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常去翻阅浏览,时间一长,竟对排兵布阵之法也颇为在行。在那女人基本都是文盲的明代,博览群书的徐妙云,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女诸生”。
徐家出了个才女的消息不胫而走,朱元璋听说后,亲自召见徐达,二人边下棋边闲聊:“听说卿的长女贤淑,与朕的四子朱棣正好相配,卿看如何?”
徐达一听,喜不自禁:“承蒙陛下厚爱,能侍奉殿下,是小女的福气,求之不得呀!”
一局棋定,君臣二人哈哈大笑,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1376年,15岁的徐妙云,头戴大红凤冠,与17岁的朱棣,大拜天地,入了洞房,成为了燕王妃。
婚后,徐妃不仅关心体贴丈夫,对公婆更是敬重,令燕王十分满意。马皇后也格外喜欢这个儿媳妇,常常在公众场合称赞她是朱家的好媳妇。
1381年,朱棣被封为藩王,徐妃也辞别了马皇后,随丈夫离开了南京,来到了北平。
远离父母亲人,远离烟雨江南,徐妃尽量适应着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身在异乡的她继续保持着善良、坚强和聪明。
孝慈高皇后驾崩后,徐妃坚持为其守孝三年,即便远离京师,无人监视,徐妃也坚持按照礼制,每日素食淡饭。孝慈高皇后留下的遗言,徐妃都能背得一字不差。
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皇长孙朱允文成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文继位,改年号为建文。
朱允文登基后,开始大力削藩,来捍卫自己的皇位。
朱棣眼看大权旁落,迫不得已,发动了“靖难之役”。他亲率大军去袭击大宁,李景隆趁此机会率领五十万大军突袭北平。当时,朱高炽以世子身份留守北平,朱高炽虽仁德,但并不擅长兵法。此时,徐妃早年所读的兵书就派上了用场。在徐妃的安排部署下,众人齐心协力保住了北平。
历时3年,朱棣终于攻破了明王朝的京城南京。等朱棣赶到皇宫门外时,发现里面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建文帝不知所终。
1402年,燕王朱棣在南京称帝,徐妃被封为皇后,统摄后宫,母仪天下。
徐皇后一如既往关心成祖的饮食起居,在管理好后宫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朝政,她的一些想法和做法,都对丈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徐皇后先后为朱棣生有3个儿子,分别为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徐皇后因人施教。
长子朱高炽自幼体弱多病,性情温和,为人宽厚。徐皇后深知其秉性,为了让他将来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从小就注意培养他处事果断圆融,并经常教育他要体恤百姓,待人宽厚。
按明制,立嫡为太子,朱高炽顺理成章地被册为燕世子。
朱高炽的性格,和朱棣的性格正好相反。朱棣本性刚毅,不喜欢被礼法束缚,所以他并不喜欢这个世子,总想废长立幼,改立二子朱高煦为世子。
徐皇后认为朱高煦以后必是暴君,因而主张立朱高炽为太子。曾屡次向朱棣进言,指出朱高煦和朱高燧性格不好,不但不能重用,还要为他们选择敢于监督劝诫的僚臣。
1404年,朱高炽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即以后的仁宗。
朱棣称帝的第一年,一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颁行天下,这部经书的序言正是徐皇后撰写的。
当时,女子可读的书很少。对此,徐皇后决定编一部适合女子读的书籍,于是借鉴《女宪》和《女诫》,编著成了《内训》二十篇。一开篇便提出了对待子孙的教育要宽严适度,并把自己对子孙教育的经验也写在了书里。
另外,她还派人广泛搜集古人的佳言善行,集成一个集子,命名为《劝善书》。这些文字旨在推行针对女性的教育,并倡导修德劝善,在一定程度上,为朱棣赢得了民心。
1407年,只做了四年皇后的徐妙云,因病告别了这个世界,享年四十六岁。
临终前,她最后一次劝谏朱棣,希望他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另外,不要骄惯自己的娘家。她还叮嘱太子朱高炽说:“我一直惦记着‘靖难之役’初起时,为守住北平而应命作战的将士妻子,感念她们的功劳和付出的伤亡。想要趁着皇帝北巡的机会,亲自向她们以及她们的家人赠予嘉奖抚恤,只可惜我再也无法完成这个夙愿了,这是我此生唯一的撼事。”
徐皇后的离世,令朱棣十分悲痛,他满含深情地为亡妻赐谥号“仁孝”。并下旨在灵谷寺和天禧寺举行大斋,朝廷大臣都来祭祀,甚至出现了民间百姓祭祀徐皇后的情况。
同年,朱棣在昌平天寿山营建自己的陵寝。四年后,长陵落成,徐皇后的梓宫从南京运往这里,隆重地安葬在了里面。十五年后,壮心不已的朱棣,病逝于征讨漠北的途中,享年六十五岁,与徐皇后合葬于长陵。
朱棣是位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不是他无能,也不是他昏庸,只因为他取得皇位的方式让人不敢苟同。但徐妙云作为一位妻子,却是合格的、称职的、甚至是优秀的。她心心念念的都是普通百姓,在那嫁鸡随鸡的年代,她无法左右大局,但她以她的智慧和学识,帮助朱棣校正了一些有可能出现的偏颇,使大明辉煌得以延续!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皇位继承问题,始终与宗法血缘的争议紧密交织。这位以“大礼议”震动朝野的君主,其血脉归属不仅是历史学界的焦点,更折射出明代宗法制度的深层矛盾。...
朱厚熜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8 盛庸:靖难烽烟中的忠烈悲歌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金陵城破的烽烟中,盛庸单骑跪于朱棣马前。这位曾让燕军闻风丧胆的南军统帅,此刻褪去历城侯的蟒袍,以最卑微的姿态向新君献上佩剑。然而,这...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9-15 朱棣是否知晓帖木儿东征:历史迷雾中的战略博弈公元1404年冬,中亚草原上寒风凛冽,帖木儿帝国的大军正沿着天山南麓向东方推进。这位征服了半个亚洲的“跛子征服者”,将矛头指向了万里之外的大明王朝。而此时,南京...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5 明朝的篡位皇帝:朱棣的权力博弈与历史影响在中国古代皇权传承的谱系中,明朝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制度根基,但这一看似稳固的体系仍被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更迭打破。明成祖朱棣,这位以“靖难之役”推翻侄子建文帝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5 永乐迁都:朱棣1421年定鼎北京的深远抉择明成祖朱棣的迁都之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决策。这场始于永乐元年(1403年)、历经十八年筹备的迁都工程,最终于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1421年1...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09 耿炳文死守不战:能否成为拖垮朱棣的战略?靖难之役初期,建文帝朱允炆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北上讨伐燕王朱棣。这位以防守著称的老将,在真定之战中采取“据城坚守、伺机出击”的策略,与朱棣的骑兵...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9-03 广东兵马司朱亮祖:从永嘉侯到权力漩涡的陨落在明朝洪武年间的政治版图中,朱亮祖曾以“永嘉侯”的身份位列开国功臣之列,镇守广东时更以“兵马司”之权掌控地方军政。然而,这位曾力压徐达、砍伤常遇春的悍将,最终因...
徐达 常遇春 2025-09-01 方孝孺十族之殇:873条生命背后的忠节与暴政在中国古代株连刑罚的残酷历史中,“诛十族”是仅见于明代的极端案例。1402年,建文帝旧臣方孝孺因拒绝为篡位的明成祖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处以“诛十族”之刑,其宗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01 朱高炽禁海:一场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拨乱反正”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于北征归途,其长子朱高炽以“仁宗”之号登基,开启了大明王朝短暂却关键的“洪熙之治”。这位在位仅九个月的皇帝,却以一道禁海令引发后世...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8-28 朱棣靖难成功: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历史必然靖难之役(1399—1402年)是明朝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燕王朱棣以北平一隅之地起兵,最终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开创永乐盛世。这场看似以弱胜强的战...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8-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