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友珪的出生,各种史籍的记载是一致的。《新五代史》称“友珪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亳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旧五代史》称“友珪,小字遥喜,母失其姓,本亳州营妓也”;《资治通鉴》称“郢王友珪,其母亳州营倡也”。不论是“营妓”、“营倡”,还是“逆旅妇人”,都是古代“军妓”(相当于近代的慰安妇)的别称。在正史记载中,朱友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生母是妓女的皇帝。
“婊子养的”这份尴尬,也由不得朱友珪;做儿子的,又怎么能选择自己的生身父母呢?谁让他的父亲朱温荒淫好色,在私生活上不管不顾,以至于在行军途中和拼杀间隙,还要忙里偷闲地与军妓风流快活一番呢?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谁让“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妇人”的汉武帝心疼那些为他卖命的将卒,而“始置营妓,以待军士之无妻者”(《汉武外史》)呢?朱温,这位被后人称作“最流氓的皇帝”,这个被老婆管得相当严的男人,自然不肯放过这一自由纵情的绝好时机,所以,便惹出了朱友珪这条人命。

网络配图
朱友珪(887—913),朱温第三子,五代后梁第二任皇帝。朱友珪出生前的那几年,朱温还在唐朝皇帝手下讨生活。光启二年(886)春,“唐室微弱,诸道州兵不为王室所用,……圜幅数千里,殆绝人烟,惟宋、亳、滑、颍仅能闭垒而已”。朱温奉命“累出兵与之交战”,行经亳州时,便“召(军妓)而侍寝”。孰知,一个月后,就在朱温准备“舍之而去”的时候,军妓告诉朱温,说她有了。朱温是个很怕老婆的人,史称他对原配张氏“素惮之”,死活不敢把野花带回家,“因留亳州,以别宅贮之”,偷偷地养起了二奶。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及期,妓以生男来告”,朱温听说添了儿子,鉴于远离这对母子,又不敢去探视,便为婴儿起名“遥喜”。后来,朱温实力强大了,腰杆子硬了,在家里说话有份量了,才说服张氏将这对母子迎回汴州,并将朱遥喜更名为朱友珪。成长于“单亲”家庭,加上生母曾做过“军妓”,这样的遭遇让朱友珪觉得自己很卑贱,很郁闷,在众人面前始终抬不起头来。而朱友珪偏偏又是个辩黠多智、自尊心极强的人,因此与朱温以及众兄弟的关系很糟糕,尤其是因为争位而与朱温的养子朱友文更是搞得水火不容。
朱温称帝后,朱友珪虽被封为郢王,却始终与太子的位子无缘。这是因为,其一,朱友珪是军妓所生,出身贱,口碑差,朱温从内心里多少有些看不起他;其二,朱温晚年愈发好色,甚至经常召诸儿媳入宫侍寝,朱友文妻王氏与朱友珪妻张氏“常专房侍疾”。因为王氏长得漂亮,最受朱温宠爱,朱温便有意要立养子朱友文为太子。对此,朱友珪愤愤不平。在朱友珪看来,大哥朱友裕死后,自己成为朱温的嫡系长子,太子的位子非他莫属,而不是朱友文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外人。这种不可调和的传位冲突,最终导致父子反目。

网络配图
虽然继位无望,但朱友珪却不甘就此消沉,何况他骨子里就带着几份狠毒和蛮横。乾化二年(912)五月,朱温在情色的消磨下病倒在床上。不久,朱温命儿媳王氏“召友文来,与之决”,意思是要正式传位朱友文。当时,朱友珪之妻张氏也在场,便立即告诉了朱友珪。朱友珪闻讯,急忙与左右随从策划夺权。然而,没过几天,狡黠的朱温又在病榻上下令,将朱友珪贬为莱州刺史,目的是让朱友文顺利接班。按照当时的惯例,被贬之人多半会在途中被赐死。朱友珪察觉到情况紧急,便选择了另一种极端方式,即弑父夺位。
六月戊寅,也就是接到贬书的次日深夜,朱友珪率领五百人闯入皇宫,冲到朱温榻前,将朱温杀死。关于这段朱友珪弑父的恐怖场景,《新五代史》记载得相当血腥:“夜三鼓,斩关入万春门,至寝中,侍疾者皆走。太祖惶骇起呼曰:‘我疑此贼久矣,恨不早杀之,逆贼忍杀父乎!’友珪亲吏冯廷谔以剑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剑击柱者三,太祖惫,仆于床,廷谔以剑中之,洞其腹,肠胃皆流。友珪以裀褥裹之寝中,秘丧四日。”手段如此残忍,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朱友珪把朱温当成了侮辱其生母的嫖客。
朱温至死也没有想到,26年前他与亳州军妓的那段野外孽情,竟然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杀死朱温后,朱友珪旋即又矫诏杀死政敌朱友文,如愿以偿地做了皇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朱友珪即位后,整日沉湎声色,不理朝政,活脱脱又是一个晚年的朱温。为了腾出时间享乐,朱友珪把四弟均王朱友贞提拔为开封尹、东都留守,自己则在后宫荒淫无道。朱友珪的恶劣行径,使后梁的功臣宿将心怀不满,朱友贞也在暗中积蓄实力。凤历元年(913)二月,朱友贞在京城兵变,朱友珪惊慌失措,试图夺路而逃。

网络配图
由于城门已被朱友贞控制,朱友珪与妻张氏“趋北垣楼下,将逾城以走,不果”。想逃,没门路;想活,没可能;想死,没勇气。朱友珪当年弑父夺位的雄风,如今已是荡然无存。他明白自己落到朱友贞手里会是怎样的后果,万般无奈下,朱友珪命“冯廷谔进刃其妻及己”,享年37岁。朱友贞即位后,废朱友珪为庶人。虽然当了八个月皇帝,在历史上却没留下帝号,单从这一点上看,朱友珪称得上是一位悲剧人物。朱友珪虽然改写了历史,却因为自己的败亡而丧失了改写生母身份的权力,这无疑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悲剧。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另一说为,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8年)是在唐朝后形成的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北方是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更替,南方则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等十国割据。总之,这是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后被赵匡胤统一,建立宋朝.
李筠,初名李荣,为避周世宗柴荣名讳而改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这位五代时期的著名将领,以骁勇善战、忠肝义胆著称,其人生轨迹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乱...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11-25 李存勖:五代风云中的传奇帝王在五代十国的动荡岁月里,李存勖宛如一颗耀眼却又短暂划过天际的流星,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复杂的政治人生,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作为后唐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充...
李存勖 2025-11-24 血战上源驿:史敬思的忠烈悲歌公元884年的汴州城,一场精心策划的伏击将改变晚唐格局。当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的刀斧手冲入上源驿馆时,沙陀名将史敬思用血肉之躯为李克用筑起最后一道防线。这位被后世称...
朱温 2025-11-14 勇武与悲剧交织:后唐末帝李从珂的帝王人生在五代十国那个风云变幻、政权更迭如走马灯般的时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宛如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以其勇猛无畏的军事才能登上皇位,却又因治国无方和时运不济,最终在熊熊烈火...
李从珂 2025-11-10 李嗣源的帝位之路与结局:五代乱世中的权力更迭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后唐第二任皇帝李嗣源的帝位之路与最终结局,恰是这一动荡时代的缩影。这位沙陀族将领从战场猛将到九五之尊的蜕变,以及其晚年...
李嗣源 2025-11-07 后唐闵帝李从厚:权力漩涡中的短命天子李从厚(914年12月17日—934年4月),小字菩萨奴,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子,母亲为昭懿皇后夏氏。他自幼相貌酷似父亲,深得李嗣源宠爱...
李嗣源 李从厚 2025-10-30 末路悲歌:后唐末帝李从珂的铁血人生与命运绝响在五代十国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后唐末帝李从珂以一介武将之身登上皇位,又在历史洪流中留下“自焚玄武楼”的悲壮背影。这位以勇武闻名的末代帝王,其人生轨迹与治国得失,...
李从珂 2025-10-24 张永德:后周名将的皇位之憾在中国五代十国的历史长河中,后周太祖郭威的皇位继承问题始终是学界与历史爱好者关注的焦点。作为郭威的女婿,张永德本应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却最终与帝位失之交臂。这位...
郭威和柴荣什么关系 2025-09-29 张廷范:从朱温心腹到权力祭品的末路悲歌在唐末藩镇割据的动荡年代,一个名为张廷范的清河人,凭借与朱温集团的特殊关联,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却又充满争议的印记。他的人生轨迹折射出权力更迭的残酷逻辑,更...
朱温 2025-09-25 柴荣之死:权力漩涡中的未解之谜在中国五代十国的历史长河中,后周世宗柴荣的猝然离世堪称最具戏剧性的转折之一。这位被誉为“五代第一明君”的雄主,在北伐契丹的征途中突发恶疾,仅42天便收复三州三关...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9-1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