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赵匡胤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代历史谜案: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宋代历史上一直都有一桩遗憾,让无数历史学家魂牵梦萦,那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隐晦的答案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他是这么说的:开宝九年,帝崩于万岁殿。至于前因后果全部都没说。只是隐晦地说那晚有一个叫做王继恩的太监,在赵光义门口遇到同样大半夜焦急等待的医生程德玄。然后自作主张去找了赵光义,赵光义对皇宫里的事一无所知,他是被这个太监骗进皇宫的,当皇帝也是被逼无可奈何的。
更奇怪的是,赵光义进宫只带着这位医生跟王继恩,想想吧,那是多特殊的时刻。司马光的这个写法本是无可厚非。毕竟他生活的年代是北宋王朝,难道让他说太祖就是被太宗皇帝害死的?这就是史书中的为尊者讳,但正是这一点透露出赵匡胤的死有大问题。
试问如果赵匡胤是正常死亡又何必这样忌讳呢?明显就是被程德玄下毒杀害的。宋代史官也在宋史里头阴侧侧地写了一句:太宗精于此道。
杀人动机:斧声烛影?
关于动机,有一个说法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斧声烛影。这来自一个叫文莹和尚的《续湘山野录》。
里面是这么说的:976年11月14日晚,太祖皇帝赵匡胤生病了,叫了弟弟赵光义到皇宫谈话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太祖皇帝赵匡胤就喝多睡过去了,当时,伺候皇帝身边的是一个叫做花蕾夫人的美人,赵光义欲要冒犯,被刚刚睡醒的皇帝撞见大骂,兄弟两人起了争执。赵光义一看,大哥发现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捡起地上的斧头,对着大哥赵匡胤的头颅,砸下去了。于是太祖皇帝就驾崩了。
看过隋唐英雄传的朋友们,应该对上述情节非常熟悉,这不就是一场杨广弑父的翻版嘛!还有,如果这个和尚当时就在现场看到了这一幕,那么赵光义后来为什么不杀人灭口呀!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故事永远都比正史有吸引力,所以就连现在的历史书上都采取了斧声烛影的说法。可疑点是很明显的,如果赵匡胤真是被斧头砍死的,那么这么多观摩遗体的大臣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暧昧的信号
那么真实的历史,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可不能拿这种故事性的说法就证明赵光义的杀人动机啊。
公元975年,宋代已经攻破了最后的南方割据政权南唐,只有一个早就已经臣服的吴越国还继续存在,这一年吴越国王来京朝拜,负责接待他的人,就是赵匡义的长子赵德昭,这里头可是大有讲究的,因为代替皇帝接见外国元首,在此之前一般都是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负责。
开封府尹加晋王自从五代以来基本上就是太子的代名词。一般能够做这种迎宾大事的都是皇帝的继承人。所以这个政治信号就实在是耐人寻味。
开国时赵匡胤儿子还小,赵光义确实是被当继承人培养。看现在已经过去16年了,皇子赵德昭成年了。人总是会爱儿子比爱弟弟多一些的。赵匡胤就产生了传位儿子的想法。
迁都阳谋
在这之后,赵匡胤就继续抛出了一个政治炸弹:迁都,当时的赵匡胤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唐代末年以来的割据局面,如日中天。本来这么做也是无可厚非的,开封这个地方,水运发达,放眼望去都是平原沃土确实是一个发展经济的好地方,可是这个地方实在是没有资格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因为它四面八方都无险可守。敌人一旦攻破了黄河,他就直接暴露在敌军铁蹄之下。
赵匡胤选的地方是洛阳,这个地方不仅仅是他的故乡,而且伊洛环绕,八关拱卫,有虎牢关伊阙关的天险。看地图这个地方距离开封其实也不远,就算在经济上有所不方便也不会太大。
可是这个决定出来后,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反对,右厢指挥使李怀忠,赵匡胤自认为的亲信,陈述了诸多不可迁都的理由。李怀忠之后真正的大鱼开始浮出了水面,皇弟赵光义和一群大臣泣血哭劝,说了许多迁都的不利条件。
赵匡胤说:洛阳只不过是临时的首都,我还想要迁都长安。赵光义只说了一句话:在德不在险。这话似是而非,天险亘古不变,可谁敢保证皇帝永远德行无亏?怎么能把国家命运寄托于个人德行?可是皇帝沉默了,无语。赵光义走了之后,皇帝对左右的人说:晋王的话固然是好,可是定都开封,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那刚才为什么不说出这句话去反驳他呀?因为啊,大家争的根本就不是谁对谁错,争的是利益,永远都是利益啊。赵光义是开封府尹首都市长,经营开封多年了。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啊,什么是在德不在险,德就是人心,人心在我,迁都必内乱,这就是摊牌了。
因为一旦国家迁都,新首都就要有新的官员,我们打个比方,比如今天我们打算把首都迁到南京,北京的房地产至少要跌一半,那得损害多少权贵们的利益,还有北京市长以及原来北京市的各级官员,他们是京官,高人一等,现在成地方官了。再也没有办法对全国各地的资源调配指手画脚。地位直线下跌。
那么,赵匡胤真的是想要迁都吗?当然不是啦,我是怎么看得出来的呢?如果他说迁都洛阳还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迁都长安,那就是做戏了,自从盛唐时期,关中盆地的粮食都没有办法支撑作为一个首都的人口,皇帝经常到洛阳避难就食。越到后面随着人口挤压水土流失,问题就越严重。
自从唐代之后的一千多年,长安再也没有作为首都,这不是巧合。长安明明有四塞天险,可是为什么五代十国的皇帝,没有一个人往那里跑?这个道理赵匡胤不可能不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打草惊蛇。赵光义的势力藏得太深了。只有抛出这个话题,他们才会纷纷跳出来,比如赵怀忠。
只要他们跳了出来,自己就可以一个个收拾他们,这个时候长子德昭已经成年了,赵匡胤武功高强从不生病,今年才五十岁。还可以扶儿子一把。于是乎历史书上有一个奇怪的记载,他在短时间内去了三次弟弟赵廷美的家里。皇帝去大臣家从来都不是去拜访。而是一种信号。
他想扶持三弟制衡二弟。二虎相争,给自己的孩子让路。如果让他这样慢火煎鱼,赵光义铁定没有资格继位。那么他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快刀斩乱麻。皇帝死了,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这才是赵光义真正的动机,赵匡胤的身体绝不可能暴毙,赵光义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他最有作案动机,最巧合的死亡时间,不是他还能是谁?
刘安世,北宋名臣,司马光门生,以“殿中侍御史”之职刚正不阿,直言进谏,被誉为“北宋第一谏官”。其生平与王安石变法交织,在朝堂激辩与民间私议中,展现出士大夫对改革...
司马光砸缸 王安石 2025-06-26 赵光义与金匮之盟:皇权更迭下的历史迷雾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崩逝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旋即继位,史称宋太宗。这一权力交接的背后,牵扯出一桩缠绕北宋初年政局的悬案——“金匮之盟”...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5 张永德与后周:功臣末路的政治迷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子柴宗训年仅七岁继位。主少国疑之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这场改朝换代的剧变中,后周重臣、郭...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3 宋史记载什么时期:一部贯通两宋三百二十年的历史巨著《宋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元朝史官编纂的纪传体断代史,完整记载了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至1279年南宋灭亡,共计三百二...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16 宋朝“柴氏不杀”的千年密码:从五代遗孤到皇权图腾在中国历史上,赵宋王朝对柴氏后裔的优待堪称奇迹。从太祖赵匡胤的“丹书铁券”到真宗时期的“柴氏见免”,从《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的“丹书护体”到南宋朝廷对柴氏子孙的...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柴进 2025-06-06 烛影斧声:北宋开国皇权更迭的千年谜案与权力隐喻公元976年冬夜的开封城,一场改变宋朝国运的密谈在烛光与斧声中悄然展开。宋太祖赵匡胤与晋王赵光义的兄弟对酌,不仅终结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更在历史长河中投下一道永恒...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6-05 赵匡胤的皇后与妃嫔:政治联姻下的帝王家事作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婚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选择,更是巩固政权、平衡朝堂的重要手段。他一生共有三位皇后,其婚姻背后交织着家族利益、政治联盟与皇权博弈,而史书中...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 赵匡胤毒杀孟昶:权力博弈下的政治谋杀公元965年,后蜀末代君主孟昶投降北宋,却在抵达开封仅七日后暴亡。关于其死因,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交织,而“赵匡胤毒杀孟昶”的猜测始终未绝。一、历史背景:从割据到...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 上官尚光:被“司马光砸缸”光芒掩盖的宋代风云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因种种原因,其光芒被同时代的巨星所掩盖,上官尚光便是其中之一。他虽与司马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自身也有着不俗的成就,但如今人们对他...
司马光砸缸 2025-04-21 资治通鉴:孩子成长路上的智慧明灯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资治通鉴》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这部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司马光砸缸 2025-04-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