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皇帝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做了22年皇帝,为何没生下一儿半女?
古时候的王侯将相大多妻妾成群,历朝历代的帝王更是后宫佳丽三千,一时间后院女子竟成了男子地位的象征。
但当时即使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也得遵循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规矩。所以尽管其后宫非常充盈,也不能随心所欲的设立储君。明成祖朱棣便沿用了旧制,但这位太子是他在登基之前诞下的子嗣,他在位22年内并未生下一儿半女,宫女临死前才透露了其中的原因。
01明成祖朱棣的上位史
想知道宫女究竟说了什么,首先就得对当事人即明成祖朱棣做一个简要的了解。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但却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猜测,传到朱棣手中的皇位难道是采用了兄终弟及的方式?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朱棣与长兄之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那便是长兄之子朱允炆曾越过他这位皇叔登上皇位,成为了历史上的明惠宗。
这一切其实都源自于明太祖朱元璋对于马皇后、以及马皇后所诞下的嫡长子的偏爱。都说爱屋及乌,朱元璋确实把这个成语诠释的淋漓尽致。他在位期间,尽管身体康健还是早早地就立下了皇储。即使朱标资质平庸,朱元璋仍旧非常耐心的教导他。但好景不长,朱标英年早逝,一时间朱元璋悲痛不已。
而后朱元璋在参加长子葬礼之时,偶然间注意到了在父亲灵堂前哭的几近昏厥的孝子朱允炆。经过了解,他发现自己的这位孙子聪慧过人、宽容大度且有仁爱之心。于是他便越过了自己的几个儿子,选择立嫡长孙朱允炆为皇储。而这一决定就让实力强劲的燕王朱棣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但朱棣起初还是选择了默默无闻的镇守自己远在北京的藩地,暂时按兵不动。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即使一开始朱棣没有谋反的想法,但朱允炆却不想如此轻易的放过这位皇叔。于是,他听从了朝中众臣的建议,开始着手准备削藩的事宜。在该政令刚刚颁布之时,朱棣还抱有一丝侥幸心理,因此没有立刻起兵造反。
但随着几个兄弟接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或幽禁,朱棣明白自己如果不为所动,便会成为下一个待宰羔羊。于是,他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进军南京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叔侄两人刀剑相向,朱允炆兵败,选择在寝宫内点火自焚。自此,朱棣荣登帝位,随后决定迁都北京。据史料记载,朱棣在位期间经济发达,百姓安居乐业,史称“永乐盛世”。
02伉俪情深
简要了解了燕王朱棣的上位之路后,接下来便来聊一聊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部分,那就是这位明成祖的感情史。据史书记载,朱棣记录在册的妃嫔一共有二十七位,但其中最受他宠爱的便是皇后徐氏。徐皇后是开国功臣徐达的嫡长女,芳名徐妙云。她自幼便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身形纤弱,是个有着弱柳扶风之姿的美人。
明成祖与徐皇后在后世之人看来的确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但起初二人缔结婚约并不是因为情投意合,而是因为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联姻。朱元璋为了笼络开国元勋徐达,决定为自己气宇不凡的四子朱棣求取其爱女。朱棣其实并不反感这门婚事,因为他与徐妙云在某种程度来说也算是青梅竹马,只不过年长一些的他一直把徐妙云当成妹妹罢了。
在古代,男子和女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后是需要避嫌的,所以及笄后的徐妙云便没有再见过朱棣了。两人的再度重逢则是在新婚之夜,朱棣看着烛火下熠熠生辉,已经出落的如出水芙蓉般的徐妙云,徐妙云看着身姿挺拔、风流倜傥的朱棣,二人皆小鹿乱撞、春心萌动。婚后两人又发现和对方志趣相投,因此相濡以沫、恩爱非常,宛若一对璧人。
朱棣登基后,徐氏顺理成章的坐上了后位。但即使后宫的女子越来越多,朱棣还是最偏爱皇后徐氏。其实从史料中就能窥见一二,比如朱棣的九名子女中有七名都是徐皇后所生。但徐皇后红颜薄命,四十多岁便离开了人世。可在徐皇后逝世之后,朱棣二十年间并未立任何一位妃子为继后。并且在自己死后,选择与徐皇后合葬,可谓“生而同衾,死亦同穴”。
03事情的真相
朱棣与徐皇后的爱情固然可歌可泣,但朱棣既然有二十七位嫔妃,为何在位22年却未有子嗣诞生呢?对于这一问题,一宫女在临死前做出了回答。原来一切竟是因为朱棣年老体衰,已经失去了生育的能力。不过也确实会产生此种情况,因为在朱棣登基之时,他早就进入到了中年的阶段。古代人的平均寿命较短,所以对于传宗接代他很有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朱棣非常的偏爱发妻徐皇后。他跟徐皇后琴瑟和鸣,婚姻美满幸福,所以才会接连诞下七位皇嗣。而这些作为二人爱情结晶的皇嗣,也成为了夫妻两人情深意浓的证明。因此,在徐皇后去世之后,朱棣又回归了清心寡欲的状态,所以他不但没有立后,也没有再与任何一位妃嫔孕育子嗣。
04结语
俗话说“孩子是夫妻之间的纽带”,这句话的本意是孩子与父母心连心,孩子可以促进夫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但乍一听总觉得有些牵强,仿佛两个人是因为孩子才不得不继续维持这段婚姻的。现实中确实存在许多这样的例子,身处其中的夫妻可能因为肩负着教育和抚养孩子的责任而选择委曲求全,孩子也就自然而然的沦为了夫妻之间的粘合剂。
但比起以上那句,小编更喜欢“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这句话。因为这句话给人一种顺其自然的感觉。这句话表达了孩子往往是在父母情深意浓之时承载着二人的爱意降生的。而明成祖朱棣与爱妻徐皇后便是这样,即使后期徐皇后离世,也丝毫不影响朱棣爱她敬她。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皇位继承问题,始终与宗法血缘的争议紧密交织。这位以“大礼议”震动朝野的君主,其血脉归属不仅是历史学界的焦点,更折射出明代宗法制度的深层矛盾。...
朱厚熜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8 盛庸:靖难烽烟中的忠烈悲歌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金陵城破的烽烟中,盛庸单骑跪于朱棣马前。这位曾让燕军闻风丧胆的南军统帅,此刻褪去历城侯的蟒袍,以最卑微的姿态向新君献上佩剑。然而,这...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9-15 朱棣是否知晓帖木儿东征:历史迷雾中的战略博弈公元1404年冬,中亚草原上寒风凛冽,帖木儿帝国的大军正沿着天山南麓向东方推进。这位征服了半个亚洲的“跛子征服者”,将矛头指向了万里之外的大明王朝。而此时,南京...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5 明朝的篡位皇帝:朱棣的权力博弈与历史影响在中国古代皇权传承的谱系中,明朝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制度根基,但这一看似稳固的体系仍被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更迭打破。明成祖朱棣,这位以“靖难之役”推翻侄子建文帝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5 永乐迁都:朱棣1421年定鼎北京的深远抉择明成祖朱棣的迁都之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决策。这场始于永乐元年(1403年)、历经十八年筹备的迁都工程,最终于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1421年1...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09 耿炳文死守不战:能否成为拖垮朱棣的战略?靖难之役初期,建文帝朱允炆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北上讨伐燕王朱棣。这位以防守著称的老将,在真定之战中采取“据城坚守、伺机出击”的策略,与朱棣的骑兵...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9-03 方孝孺十族之殇:873条生命背后的忠节与暴政在中国古代株连刑罚的残酷历史中,“诛十族”是仅见于明代的极端案例。1402年,建文帝旧臣方孝孺因拒绝为篡位的明成祖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处以“诛十族”之刑,其宗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01 朱高炽禁海:一场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拨乱反正”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于北征归途,其长子朱高炽以“仁宗”之号登基,开启了大明王朝短暂却关键的“洪熙之治”。这位在位仅九个月的皇帝,却以一道禁海令引发后世...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8-28 朱棣靖难成功: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历史必然靖难之役(1399—1402年)是明朝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燕王朱棣以北平一隅之地起兵,最终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开创永乐盛世。这场看似以弱胜强的战...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8-21 姚广孝的三大预言:历史迷雾中的权谋与天命在明朝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姚广孝以“黑衣宰相”的身份独树一帜。这位兼具佛道儒三家智慧、精通阴阳术数的谋士,不仅主导了朱棣靖难之役的战略布局,更以三则预言为后世留下...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姚广孝 2025-08-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