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先秦法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01引言
谈起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或许我们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韩非子,而今天,笔者为大家介绍一位鲜有人知的法家代表人物——慎子。
慎子,名慎到,大约于公元前390年出生在赵国邯郸。他是法家的创始人之一,也有人说,他并不是法家中人,而是道法家人。
因为,慎子的思想不但有法家思想在其内,还有道家的思想在其中,甚至来说,道家思想是慎子的基础思想。
但是,在历史上,大部分学者普遍认为其诗法家之人,其原因便在于,慎子“援道入法”,简单来说,就是将道家的思想融入法家的思想当中,从而建立独具一格的法家理论体系。
因而,慎子的思想理论我们大致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以道为本,以法为治”。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讲一讲慎子的思想。
02以道为本
首先来说,将慎子归于道家的最早记载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在《史记》中,司马迁写道:
“申子之学 ,本于黄老 ,而主刑名 ”
那么,我们就来聊一聊慎子思想中的道家思想,
“天有明 ,不忧人之暗也 ;地有财 ,不忧人之贫也。”
这是记载于《慎子.威德》中的,相传慎子著十二论,四十二篇,而目前流传于世的只有7篇,《威德 》 、 《因循 》 、 《民杂 》 、 《知忠 》 、 《德立 》 、 《君人 》 、 《君臣 》 ,后世之人也主要是通过这七篇来了解慎子的思想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言归正传,关于慎子的道家思想,其核心观点便是认为“天道”是客观存在的。
正如上文记载,“天道”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观点便是“因循自然”。
什么意思呢?
通俗来讲,就是要求人们在认识、熟悉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去充分的利用自然规律。
而这一点也主要见于他的法家思想当中,我们在后文在详谈。
那么,说完慎子思想中的道家思想了,慎子又是如何援道入法,以道为本的?
正如前文所说,慎子认为天道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天道的最大的特点便是在于“公”,在这里,我们可以粗浅的将“公”理解为公平公正,而天道只有做到“公”才能够包容万物。
那么,问题来了,天道可以做到“公”,那么,人道如何做到“公”呢?
慎子的方法是抛去主观认识,建立客观标准,而这个用来衡量一切事物的客观标准就是“法”。
所以说,慎子的援道入法,我们简单的理解为以“老子之道”来说明“法”存在的合理性。
03以法为治
通过对上文的叙述,我们所引出的便是慎子的“法”理论体系。
关于慎子的法理论体系,我们可以分为三点来进行阐释,分别是势、法、术,这三者相互制约却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慎子的法理论体系。
首先是势。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前文小小的提了一下,就是“因循自然”。
所谓的“因循自然”其实就是自然之势,而慎子的势除了自然之势便是社会之势了。
自然之势我们很好理解,就是借助自然的力量,比如舟船借用浮力可以飘在水面上,飞龙可以借助云彩飞向天空,这都是《慎子》中所举的例子。
说完自然之势,我们来讲社会之势。
社会之势主要理解为尊君贵势,尊君,即将君主放在第一位,贵势,即君主的权势,简单来讲就是君主之势一定要保证权威性,只有保证了君主的权威才能够维稳社会秩序,可见,在慎子的法理思想中,肯定君主的统治地位是第一要义。
除此之外,在社会之势中还掺杂着其他的观点,比如,主张君主要顺势无为。
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故事无不治,治之正道然也。人君自任,而务为善以先下,则是代下负任蒙劳也,臣反逸矣。
这段话意思很简单,就是说臣子做好臣子该做的事情,而君王也做好君王该做的事情,这是一种秩序,一种规则,遵守了这种规则,才能治理好国家。
在后世,这一点也常常被人们当做管理学经验来研究。
而为了维持这种秩序,保护这种规则,就需要“法”的存在。“势”与“法”是不可分割的。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法。
首先,法从何处来?
“法非从天下 ,非从地出 ,发于人间 ,合乎人心而已。 ”
慎子的观点是,所谓的法律制度,不是天生地养的,而是因“人”而产生的。
因而,慎子的法理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自为”的基础上的。
慎子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自私自利的,而正因如此,人与人之间会为了物质利益而争斗,进而会引发社会动乱。
而为了避免动乱的产生,就需要一个约束的东西,即法。
而明确了“法”的重要性之后,便是立法。
在立法方面,慎子的主张较多,笔者挑选一个比较重要的来讲一讲。
那便是,慎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有“常法”,也有有“变法”。
所谓的“常法”就是指治国的法律要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及权威性,而所谓的变法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法要根据国家社会的发展不断的进行改动和完善。即:
“故治国无其法则乱 ,守法而不变则衰。”
总的来说,慎子将“法”抬升到治国之根本手段上,他认为,如果统治者想维护社会稳定,那么,就一定要有法。
当然,统治者也不能随意制定法律。
“法者, 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
文章的最后,我们就来讲一讲术。
在这里,术主要是为驭人之术,慎子的驭人之术有两点,我们简单概括一下,一是,君主要熟悉自己的手下官员,了解他们的长处,以此方便治理国家,二就是君王要量才而用,而不是通过简单的尽忠与否来判断能否任用。
04总结
总结一下,笔者在这篇文章中简单的的介绍了因循、尊君、贵势、尚法等慎子的思想理论。其实,慎子的思想理论还有很多,但是由于笔者能力不足,就暂时介绍这些。
有人说,慎子的思想“杂而有主”,而这主便是法家思想。所以说慎子的思想以法家思想为核心内容,不过,如果有读者想要了解慎子的思想的话,个人建议先从其道家思想入手。
最后,以上是本人对慎子思想的简单理解,如有不对,还望多多指正。
参考资料:《先秦学术概论》吕思勉
春秋时期,名医扁鹊以精湛医术闻名诸侯,却因三次劝医蔡桓公未果,最终酿成“病入膏肓”的悲剧。这场医患博弈不仅被《韩非子·喻老》记载为经典寓言,更成为中医“治未病”...
韩非子 2025-09-19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的思想丰碑与著作体系作为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以系统性理论构建和冷峻的现实批判,为后世留下了影响深远的著作体系。其代表作《韩非子》不仅是...
韩非子 2025-09-03 蔡桓侯:固执背后的春秋君主性格镜像在《韩非子·喻老》的寓言故事中,蔡桓侯因“讳疾忌医”成为后世警示的典型。这个春秋时期蔡国的国君,用生命代价诠释了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性格缺陷。透过历史典籍的碎片...
韩非子 2025-08-18 齐桓公讳疾忌医:一场跨越千年的治国隐喻在春秋战国纷争的乱世中,齐桓公的名字总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相连。然而,《韩非子·喻老》中记载的一则故事,却将这位雄主与“讳疾忌医”的典故绑定,揭示了一...
齐桓公 韩非子 2025-06-09 拨开历史迷雾:探寻韩非子的真正作者在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长河中,《韩非子》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深邃的法治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这部经典著作究竟出自谁手呢?答案明确指向了...
韩非子 2025-05-26 商鞅与韩非子:法家先驱与集大成者的时间坐标在先秦法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商鞅与韩非子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分别以变法实践与理论构建奠定了法家学说的基石。通过梳理二人的人生轨迹与思想成就,可以清晰看到商鞅作为...
商鞅 韩非子 2025-05-13 韩非子说难:郑武公伐胡的智慧与启示在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韩非子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智慧财富。其中,《说难》篇中“昔者郑武公欲伐胡”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智...
韩非子 启 2025-03-31 韩非子死亡原因探析韩非子,作为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却在其生命盛年不幸离世,其死亡原因至今仍为后人所关注。一、韩非子的生平...
韩非子 2025-01-04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的传奇人生与思想解读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韩非子以其深邃的法家思想和卓越的辩论技巧,成为了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更是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
韩非子 2024-11-27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韩非子》一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著作不仅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也是战国时期政治和哲学论争的产物。那么,《韩非子》是由谁编写的呢?它背后...
韩非子 2024-06-2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