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张全义为什么成了刘皇后的干爹?历史资料小编为您讲解。
刘皇后虽然由郭崇韬进言而得立中宫,但她对郭氏并不感恩。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一切都是因为那位朱梁旧臣张全义。张全义与朱温一样,原是黄巢旧臣,初名言,做过大齐政权的吏部尚书、充水运使。降唐后,唐昭宗赐名张全义。投降唐朝之后,几经反复,曾经差点被李罕之灭掉,朱温出手相救,所以加入了汴州集团。朱梁政权建立之后,张全义被进封为魏王,赐名宗奭。
在唐末五代乱世中,首鼠两端、反复无常原本就是政治生存的常态。但是,张全义却尤为特殊,他能人所不能忍之耻辱,甚至可以说毫无廉耻。后梁乾化二年(912年),朱温“兵败蓨县,道病,还洛,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朱温打败仗,班师途中生病了,回到洛阳之后,去张全义豪宅中避暑,住了十多天,尽然把人全家妻女全部奸污了,这简直是禽兽之行。
受到如此奇耻大辱,张全义的儿子张继祚“愤耻不自胜”,准备拿刀把朱温宰了。哪里想到张全义劝阻道:“吾为李罕之兵围河阳,啖木屑以为食,惟有一马,欲杀以饷军,死在朝夕,而 梁兵出之,得至今日,此恩不可忘也!”倘若张全义只说杀了皇帝,咱们全家都要没命之类从利害关系话,那还是情有可原,但在他说的竟然是“此恩不可忘”这样的话,简直是节操落了一地。
在朱梁朝廷激烈的皇权争夺中,张全义谨小慎微。最终,朱友贞上位之后,张全义不得信任,主动请缨去河北作战,也被皇帝拒绝。李存勖八日定大梁之后,张全义自洛阳前去觐见,“泥首待罪”。
事实上,一生反复无常的张全义早在朱梁覆灭之前,就曾经通过弟弟张全武秘密与河东集团秘密来往,可以说早就有了船票,加之李存勖又是一个喜欢任用降臣的人,故而对张全义“抚慰久之”。面对新朝新君,张全义也很会演戏,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曾栖恶木,曾饮盗泉,实有瑕疵”。李存勖入主中原,也算是唐朝光复,张全义立马改掉朱温所赐宗奭之名,恢复唐昭宗所赐全义之名。
除此之外,张全义还请李存勖亲往洛阳行郊天之礼。所谓郊天之礼,是皇帝祭祀昊天上帝的大礼,是宣示政权合法性的重要形式。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战乱频仍,北方地区五代相继,南方地区诸国各据一方。纷乱的政治格局之中,标识“王者所由受命也”的郊祀祭天礼却备受重视,被视为昭示政权统治正统性、合法性的重要方式。
当年朱温称帝之后,于开平二年(908年)正月,即命有司“择日备仪”,欲祭天于南郊,同时郊祀大礼之“仪仗车格,卤簿法物,祭器乐悬”等各令所司修饰,并以河南尹张宗奭充都点集诸司法物使。开平三年(909年)正月,朱梁政权的郊天之礼在洛阳盛大举行,张全义在这场政权合法性的宣示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后唐李存勖称帝于魏州,祭天礼仓促简陋。同光元年(923年)三月,李存勖“筑即位坛于魏州牙城之南”,四月升坛“祭告昊天上帝”,即皇帝位,宣制改元,大赦天下。
洛阳号称神都,是汉唐时代最具神权意义从都城,郊天之礼在洛阳举行对于王朝合法性的构建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张全义的这个马屁拍的非常合李存勖的心意。李存勖随即下诏准备在洛阳举行正式隆重的南郊祭天之礼。同光二年(924年)“二月,已巳朔,上祀南郊,大赦”,后唐郊天大礼才在洛阳正式完成。
刘皇后是个“专务蓄财”的贪婪之人,当上皇后之后更是贪得无厌,甚至贡品也要分上一半,“四方贡献皆分为二,一上天子,一上中宫”。张全义不仅善于投机钻营,而且还是个很有钱的大富豪,所以通过关系“厚赂”刘皇后。
张全义的贿赂竟然让刘皇后愿意认他当干爹,理由竟然还是自己自幼遭遇战乱,不幸失去父母,常感到孤寂伤感,真不知道她那位被自己揍跑的亲爹会作何感想?
刘皇后和张全义结下了父女关系,其实就是一个利益同盟,刘皇后需要张全义的财富和在河南藩镇的势力,而张全义则需要刘皇后在内廷为他说话。正因为此二人有这样一层关系,郭崇韬才会因为一件事得罪了刘皇后,结下了怨恨。
同光三年(925年)八月,发生了一起河南县令罗贯被杖毙的事情。这位罗贯,原先是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韬所知,用为河南令”。罗贯在任河南县令期间,“。为政不避权豪”。
庄宗宠信伶官和宦官是个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是罗贯在任期间,对于“伶宦请托”一个都不予理睬,导致“书积几案”也不处理,反而把这些书信全部拿去让郭崇韬看。郭崇韬把这些书信全部拿给皇帝李存勖看,结果自然是“伶宦切齿”。
河南尹张全义一直看不惯耿直又不依附自己的罗贯,故而“遣婢诉于皇后”。刘皇后与伶官、宦官“共毁之”,李存勖是个耳根子很软的人,所以“含怒未发”。后来,恰好赶上皇帝前往太后坤陵工地视察,“道路泥泞,桥多坏”。
李存勖就问主管这里的是谁,宦官们回答后唐帝说是河南县令罗贯。后唐帝听了十分生气,下令把罗贯抓入监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第二天李存勖竟然下诏要杀了罗贯。
罗贯算是郭崇韬的人,郭氏自然要出来求情,于是对皇帝说:“贯坐桥道不修,法不至死。”李存勖大怒道:“太后灵驾将发,天子朝夕往来,桥道不修,卿言无罪,是党也!”郭崇韬没有让步,进而又说:“陛下以万乘之尊,怒一悬令,使天下谓陛下用法不平,臣之罪也。”
李存勖更为光火,说了一句:“既公所爱,任公裁之”,便“拂衣起入宫”。郭崇韬跟着进去,还打算继续说,但是“帝自阖殿门,崇韬不得入”。最后罗贯还是被处死,在府门前把他的尸体示众。
郭崇韬为罗贯得罪了皇帝,更得罪了他曾经力主册立的刘皇后······
在晚唐的黑暗天幕下,黄巢以盐商之身掀起农民起义的狂飙,更以三首诗作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最锋利的“反诗之刃”。这三首诗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呐喊,更是寒门阶层对千年门阀制...
黄巢 2025-09-09 朱温与朱元璋:同姓不同源的两位开国帝王在中国历史上,朱温与朱元璋作为两位朱姓开国皇帝,常因同姓、同为开国之君且地域相近,引发关于二者关系的猜测。然而,从历史事实与学术考证来看,二人并无血缘关联,仅存...
朱元璋多少岁 朱温 2025-08-22 黄巢最有名的诗:菊花意象下的时代呐喊与精神图腾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黄巢的诗作以独特的暴力美学与反叛精神独树一帜。这位唐末农民起义领袖虽仅存三首诗作,却以《不第后赋菊》中“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磅礴气势,将个人命...
黄巢 2025-08-07 黄巢:历史迷雾中的复杂人性黄巢,这位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却争议不断的印记。从私盐贩子到“冲天大将军”,从长安称帝到狼虎谷败亡,他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解构与重构...
黄巢 2025-07-29 后梁灭亡有多惨:权力崩塌下的血色终章公元923年十月,汴州城头飘扬的后梁旗帜在寒风中骤然坠落。这座曾见证朱温篡唐称帝的繁华都城,此刻正被后唐铁骑的马蹄声震得地动山摇。末帝朱友贞在宫中绝望地拔剑自刎...
朱温 朱友贞 2025-07-15 黄巢诗作:乱世烽火中的豪情与悲歌在唐末动荡的历史长河中,黄巢作为农民起义领袖,以武力撼动王朝根基,更以诗作抒发壮志豪情,留下三首风格迥异却同样震撼人心的诗篇。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从落第书生到起...
黄巢 2025-07-10 朱温:乱世枭雄的霸业瓶颈与统一天下的历史遗憾在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浪潮中,朱温以黄巢降将的身份崛起,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控制唐廷,最终篡唐建梁,成为五代十国开端的风云人物。然而,这位曾“四战皆克”、...
朱温 黄巢 2025-07-01 葛从周:乱世中的武勇与谋略——从降将到陈留郡王的传奇人生在中国五代十国的烽烟中,葛从周的名字如同一柄淬火寒刃,划破了唐末至后梁初年的混乱时空。这位从黄巢义军投奔朱温的降将,凭借战功跻身后梁开国名将之列,最终以陈留郡王...
朱温 黄巢 2025-06-30 裴枢:白马驿之祸中独存的士人脊梁唐天祐二年(905年)六月,洛阳白马驿畔,朱温集团将裴枢、独孤损等三十余名唐室重臣押解至黄河岸边。随着刀光闪过,这些衣冠楚楚的士大夫尽数坠入滔滔河水,史称“白马...
朱温 2025-06-23 末世归途:唐朝灭亡后罗隐的吴越栖隐与精神突围当朱温在开封称帝的旌旗插满汴梁城头时,七十四岁的罗隐正在杭州钱塘江畔的幕府中校对盐铁账册。这位历经"十上不第"的晚唐才子,在...
朱温 2025-04-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