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人们总是对于自己未知的事情抱有极强的好奇心。也因此,预测学应运而生。中国古代传统的预测学,则是集阴阳、五行、周易、四柱、八卦、奇门遁甲等为一体的以推测已知或未知的事件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无知者则认为其带有迷信色彩,其实,万事万物有它的规律。
说到预测学,古时候的人们总是相信所谓的风水大师,而如今,人们大多都将未来的希望寄托于星座、塔罗牌等神秘的力量之中。对于命运能被预测这一说法,大家都各执一词。很多人觉得,预测未来这件事实在是荒唐至极,但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能准确预言出国家大事的人,其中一个就是:刘伯温。
刘伯温所处的时代是元末明初,他在文学方面及军事方面都有着极大的造诣。而最令他闻名于世的,莫过于他与明太祖对话而成的《烧饼歌》。
说起《烧饼歌》,还得从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在殿内吃烧饼说起。当时,明太祖刚把烧饼咬了一口,刘伯温就有要事向他汇报。这时,明太祖想趁机考验刘伯温一番,于是,便用碗盖住只吃了一口的烧饼,并让刘伯温猜猜碗中到底是什么东西。没想到的是,刘伯温随即就说出了答案:陛下碗中乃半块烧饼。
这使得明太祖不禁赞叹连连,并连忙向他询问起了国家大事。刘伯温在明太祖面前,将明朝以及明朝之后的国家大事进行了预测。而他与明太祖之间的对答,就是流传下来的《烧饼歌》: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旧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灵明日月振边疆。
帝曰:“此时天下若何?”
基曰:“天下大乱矣。”
帝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从后人对历史的了解来看,刘伯温的很多预言都极为准确。他先是预言到了明朝还能兴盛多少年,当然,在皇帝面前他的说辞不可能那么的直白明显,而是故意在字句中处处藏头露尾。他在《烧饼歌》中说到,明朝的气数将是“万子万孙”,但其实是隐喻:明朝将毁在万历皇帝的孙子明思宗手里。
后来,李自成造反成功,逼得明思宗自杀而亡,就见证了这一预言。
惊奇的是,除了预言明朝灭亡之时,刘伯温还算出燕王朱棣会篡位。当初,建文帝朱允炆刚当上皇帝之时,面对着手握军权的二十多个藩王,心中不禁有点惶恐。为了稳固刚继承不久的皇位,他便迅速地实行了削藩政策。但是,燕王朱棣的实力,却是不可小觑,他不甘心就这样死于非命,便决意起兵造反。
朱棣一路成功的杀到了南京,并顺理成章地坐上了皇位。而且,为了一展宏图大志,还将年号更改为“永乐”。然而,刘伯温在《烧饼歌》中,曾隐匿地用“燕子”来比喻燕王朱棣,还用“永乐”来预测朱棣的年号,可以说,预测得相当准确了。
甚至,当提及明朝的灭亡之时,刘伯温在《烧饼歌》中,不仅用字谜的形式预言到了李自成的名字,还暗示祟祯皇帝实乃明亡之主。
众所周知,崇祯皇帝的确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不仅励精图治、鞠躬尽瘁,而且,察纳雅言,严惩奸臣魏忠贤。但是,怎奈明朝的局势已然被历代的几位皇帝拉进了泥潭,再也出不来了。并且,崇祯皇帝缺少的是,让他不可控制的天时地利。
根据历史记载,祟祯皇帝继位的那年,李自成迎合着全国轰轰烈烈的造反起义大势,过五关斩六将成功的攻陷了北京。之后,祟祯皇帝被逼得自杀,使得明朝就此宣布破灭。然而,身为辽东总兵的吴三桂,却突然与李自成倒戈,趁着李自成还未休整队伍之时与清军迅速里应外合,将李自成打得是一败涂地。
这场战役在《烧饼歌》中,也有记载:
桂花结得好英雄,拆缺长城尽效忠。
周家天下有重复,摘尽李花枉劳功。
黄牛背上鸭头绿,安享国家珍与粟。
云盖中秋迷去路,胡人依旧胡人毒。
反覆从来拆桂枝,水浸月宫主上立。
禾米一木并将去,二十三人八方居。
桂花结得好英雄,拆缺长城尽效忠。这句话当中的“桂”,便暗指吴三桂投奔了大清王朝。在“摘尽李花枉劳功”中,也暗指李自成终究只是个炮灰的命。“反覆从来拆桂枝,水浸月宫主上立。”这里则指:吴三桂归顺后复叛被清朝灭之。因为,所谓的“水浸月宫主上立”,这里是一个字谜,说的就是大清的“清”字。
吴三桂本想靠着清政府的成立捞点油水,但没想到,最终,他却成了清廷的利用工具。他在为清朝荡平了残余的反动势力之后,也被清朝廷派遣到了云南当了一个名义上的“平西王”。后来,吴三桂贼心不死,便在暗中扩大势力,招兵买马。之后,清朝察觉到了他的小动作,康熙皇帝便下令撤掉“三藩”。
但是,吴三桂怎能甘心,便打算起兵与清朝抗争到底。结果,双方打了六年的持久战,最终,以吴三桂在衡州因病去世而结束,他部下的实力也因此全部分崩离析。所以,这些真真切切的事实,让世人不得不对刘伯温的运筹帷幄之才赞叹不已。
也因为,刘伯温预测的不是个人的生老病死与旦夕祸福,而是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由此证明,刘伯温是站在时代洪流之上的不朽智者,他的神机妙算与眼界之高实在是值得世人钻研与思考。
在明朝开国功臣的璀璨星空中,刘伯温与李善长犹如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却以截然不同的轨迹划过历史天幕。一位以神机妙算著称,一位以治世能臣留名,他们的结局不仅关乎个人...
李善长 刘伯温 2025-06-06 邹普胜与刘伯温:元末乱世中的敌对与命运交织在元末那个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时代,邹普胜与刘伯温宛如两颗耀眼却又相互对立的星辰,各自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了深刻的轨迹。他们虽同为谋士,却因阵营不同而成为对头,其...
刘伯温 2025-05-06 张良与刘伯温:同为谋士,结局迥异的深层探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谋士,他们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为各自的时代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张良与刘伯温,便是其中两位璀璨的明星。然而,尽管两...
刘伯温 张良 2025-03-19 朱元璋封爵大臣,刘伯温为何位列最后?在明朝开国历史上,朱元璋大封功臣的事件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在这次封爵中,被誉为“明初谋臣之首”的刘伯温却被排在了最后一位,这其中的原因引起了后世广泛的...
朱元璋多少岁 刘伯温 2025-03-04 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三位传奇人物的师父之谜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这三位人物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远的战略眼光,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他们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在各自的...
姜子牙 刘伯温 2025-02-27 刘伯温之死:历史谜团与真相探析刘伯温,即刘基,作为元末明初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以及明朝的开国元勋,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关于他的死因,历史上却存在着诸多争议和谜团。一、刘伯温的生...
刘伯温 2025-02-25 明朝第一谋士之争:姚广孝与刘伯温的较量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两位杰出的谋士——姚广孝与刘伯温,各自以其非凡的智慧和谋略,在辅佐帝王、推动历史进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谁才是“明朝第一谋士”的争论,至...
姚广孝 刘伯温 2025-02-21 刘伯温之子刘璟:刚烈守节的忠臣刘伯温,作为明朝初年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以其智谋和远见著称于世。而他的儿子刘璟,同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刘璟,字仲璟(也有说法认为他字孟光),是刘...
刘伯温 2025-02-19 刘伯温为何仅被封为伯爵?刘伯温,即刘基,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厚的学识,在明朝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人物...
刘伯温 2025-02-11 刘伯温为何被尊称为“刘青天”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伯温(本名刘基)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邃的洞察力,成为了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不仅辅佐朱元璋完成了帝业,开创了明朝,还因其公...
朱元璋多少岁 刘伯温 2025-02-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