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吕蒙袭荆州是杰作,可他破坏孙刘联盟,是导致两国灭亡的罪魁祸首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他自少年以来,就以骁勇见长,在孙策手下就屡建功勋。到了孙权时期,在孙权的指导下,他折节向学,苦读兵书,慢慢成长为文武双全的将领。他和鲁肃谈论,让鲁肃刮目相看,留下了“吴下阿蒙”的典故。
在吕蒙的一生中,备受争议的就是他偷袭荆州,擒杀关羽的举动了。从战术上来看,吕蒙奇袭荆州,兵不血刃就拿下关羽严密设防的公安和江陵。并且在拿下江陵后,善待关羽手下将士的家眷,使得关羽的部下失去战心。双方不待交战,关羽的部下就纷纷离散。关羽势穷,只得走保麦城。在随后的突围西走的过程中,被东吴的伏兵擒杀。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斩颜良解白马之围,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面对这样的将领,吕蒙能够以极小的代价,取得歼灭性的战果,是难能可贵的。他白衣渡江袭取荆州的战例,也被作为奇袭战的经典战例载入史册。
因此,对吕蒙赞赏的评价主要在于对他的谦虚好学,能够取长补短,成长为文武双全的将领。在战争中,他智勇双全,能够出奇制胜。孙权评价他,“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於子敬。”
但是,吕蒙袭取荆州的举动,在战术上是成功的,可在战略上是失败的。他直接破坏了孙刘联盟,引发了后来的夷陵之战。如果不是曹魏的君主曹丕无能,可能东吴就因此陷入了灭顶之灾。可是,这一切真的要吕蒙个人来负责吗?
其实,如果要说有人为破坏联盟袭取荆州负责,孙权应该是最大的责任人。在孙策将东吴交给孙权的时候,就对自己和孙权的优缺点做了对比。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在周瑜在世的时候,有周瑜的辅佐,孙权还有争夺中原的雄心。但是,周瑜英年早逝,当孙权亲自率领军队北伐的时候,才真正感觉这个任务是自己力不从心的。他在逍遥津几乎丧命后,就开始把自己的战略改为了保有江东。
但是,要保有江东,就必须全据长江,这样,位居上游的荆州就成为了孙权必须要占有的地方。这个时候,孙权对当年劝自己把南郡借给刘备的鲁肃十分不满,一心想要回荆州。这就如同一个土财主修院墙一样,缺少了荆州那一块,孙权心里总是感觉不安全,不踏实。
鲁肃在世的时候,由于鲁肃在中间的斡旋,孙权和刘备双方还能够和平相处。但是,当鲁肃一死,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在于接替鲁肃职位的吕蒙身上。
吕蒙之所以得到孙权的重用,是因为他的战略思想和孙权是一致的。在鲁肃执掌军权的时候,吕蒙就为他出谋划策,说了五条计策,来对付关羽。鲁肃虽然没有赞同实施这些计策,但是他心里也知道,这些计谋在自己死后,肯定会实施的。
果不其然,在鲁肃死后,孙权和吕蒙一拍即合,决定武力夺回荆州。孙权和吕蒙先是探讨了夺取徐州的计划,吕蒙认为,夺取徐州是可以的,但是夺取之后,要保守它需要的军力过多。不如夺取荆州,这样能够达到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
其实,吕蒙的战略观点和孙权一样,他们已经放弃了北向争夺中原的目标。他们的想法就算建立自己的安全王国,陷进了保守的泥潭。在这种没有远虑,自私自利的想法驱使下,孙权和吕蒙君臣选择了破坏联盟,夺取荆州的战略。
我们能够看到,当吕蒙夺取荆州的时候,曹操所采取的策略。他把三角斗争的策略玩得炉火纯青。曹操先是把孙权要袭击荆州的信用箭射给关羽,然后在关羽撤军的时候命令手下不得追击。这样一来,曹操就能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而吕蒙夺取荆州,他只看到眼前的小利,又不能把握时机。在关羽和曹操还没有消耗过度的时候,就出兵夺取荆州。等于是为曹操解了围,还为自己引来了刘备的报复。这种行为,完全违背了三角斗争的原则。如果和曹操的行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尤其恶劣的是,吕蒙夺取荆州后,还连关羽都不放过,一定要对他赶尽杀绝。如果放关羽一条生路,还可以为两家重归于好留个退路。可是,吕蒙杀了关羽,就必然要面临着刘备的报复。这是因为,作为刘备的得力干将,跟随刘备转战一生的将领,刘备如果不为关羽报仇,他的部下马上就会离心离德,分崩离析。这是刘备不允许出现的现象。
那么,一旦刘备和东吴的战端一开,前有刘备的军队,后有虎视眈眈的曹魏的军队。东吴很可能会陷入刘备和曹魏的夹击之中。如果那样,东吴立刻就会亡国。只是东吴侥幸,遇上了曹丕这样的愚蠢的君主,才苟延残喘了下来。可是,经过夷陵之战的消耗,蜀汉和东吴都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格,灭亡只是早晚的事了。
结语:
吕蒙是一员骁勇善战的将领,在孙权的指导下,他通过学习,成长为文武全才的将领。他在和刘备集团的斗争中,处处显露出他的军事能力。在湘水之争时,他就兵不血刃地取得三郡。到了袭取荆州,他又采用了白衣渡江的计策,取得了战役的全胜,夺取了荆州,擒杀了关羽。
但是,吕蒙的战略头脑很差,他的学习,只是学得了一些皮毛。他迎合孙权的意图,建议夺取荆州,实际上给东吴铸成大错。他实际上是把周瑜和鲁肃的进取中原的战略方针,改成了保守江南的战略方针。这样,他不惜败盟,造成的自相残杀的局面,使得曹魏渔翁得利。可以说,吕蒙就是造成蜀汉和东吴双双失败的罪魁祸首。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荆州城头飘扬的“关”字大旗轰然坠落。这场由吕蒙策划的“白衣渡江”行动,不仅让关羽命丧麦城,更让蜀汉政权失去了撬动天下的战略支点。当我...
关羽 吕蒙 2025-06-25 马良如何逃出荆州:历史迷雾中的忠臣突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荆州城内暗流涌动。关羽北伐襄樊的捷报频传之际,东吴吕蒙的白衣渡江之计已悄然展开。在这场改变三国格局的剧变中,蜀汉谋士马良的脱险经历,...
关羽 吕蒙 2025-06-13 吕端与吕蒙正:北宋名相的双璧与分野在北宋初年的政治星空中,吕端与吕蒙正如两颗交相辉映的明星,均以宰相之尊位列朝堂,却因出身、仕途与性格的差异,走出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拨开历史迷雾,可见二人既...
吕蒙 2025-06-11 东吴四英杰:江东政权的四大支柱在东汉末年及三国早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东吴政权能够崛起并占据一方,离不开众多杰出人才的辅佐。其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因其卓越的才能和对东吴政权建立...
周瑜 吕蒙 2025-05-13 吕蒙:从“吴下阿蒙”到“刮目相看”的蜕变传奇在三国鼎立的烽烟中,东吴名将吕蒙以一场令人瞠目的知识逆袭,将“刮目相看”的典故镌刻于历史长卷。这个从战场莽夫蜕变为文武全才的传奇,不仅重塑了人们对武将的刻板认知...
吕蒙 2025-04-25 吕蒙执意杀关羽:背后的多重动因探析在三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中,关羽与吕蒙的恩怨纠葛无疑是最为引人瞩目的事件之一。关羽,这位以忠义著称的蜀汉名将,最终却倒在了吕蒙的刀下,这一悲剧性的结局背后,隐藏着吕...
关羽 吕蒙 2025-03-26 吕蒙杀关羽后骤逝,背后真相究竟如何?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吕蒙与关羽的恩怨纠葛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吕蒙白衣渡江,成功袭取荆州,迫使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就在吕...
关羽 吕蒙 2025-03-26 吕蒙杀人得赏识:是偶然还是才华使然?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吕蒙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智谋,成为了东吴的杰出将领。然而,他的崛起之路却颇为传奇,尤其是他早年因杀人而意外得到孙策赏识的故事,更是引发了后人...
孙策 吕蒙 2025-03-21 孙权劝学的故事:吕蒙的蜕变与成长在中国历史上,孙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还是一位重视教育、善于劝学的明君。他劝学的故事流传千古,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他劝诫大将吕蒙学习的故事。那么,...
孙权 吕蒙 2025-03-18 东吴四大都督之鲁肃:战绩背后的战略智慧在东吴的历史长河中,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各自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为东吴的繁荣与稳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其中,鲁肃虽然不像周瑜那样以赤壁之...
周瑜 吕蒙 2025-03-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