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朝代,由周武王姬发创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武王克殷后,分封了众多功臣,封姜子牙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封召公奭于燕,但周公旦与召公奭在朝中担任要职,以辅佐周成王,都让儿子处理封国事宜,而姜子牙长子吕伋留在镐京,他却随即离开镐京,前往齐地亲自处理封国事情。那么,周公旦、召公奭在京,而姜子牙却离京,为何彼此截然相反?
周文王时,封姜子牙为“太师”,周武王继位后,又尊姜子牙为“尚父”,文武二王都非常信任重视姜子牙。周武王临死前,《史记》记载长子姬诵还处于“襁褓之中”,《礼记》记载姬诵“幼弱”,总之周武王急需重臣辅佐姬诵。那么,为何周武王不将姜子牙调到镐京辅佐外孙姬诵,而只让周公旦、召公奭辅佐?
其实,这些疑问的背后,隐藏着周武王对姜子牙的打压,只不过史书将之隐藏了。
欲要揭开这一真相,首先需要了解姜子牙的身份。
姜子牙是姜姓吕氏,其中“吕氏”源于商代吕国(大约位于如今山西西部),就是源于封地吕地的称呼,相传姜子牙是吕国的庶出后代,到他时早已沦为穷苦平民;“姜姓”由来比较复杂,过去一直是个谜团,但甲骨文出土后揭开了谜团,原来“姜”的本义是女羌人,“羌”的本义是男羌人,后来“姜”演变为姓氏,“羌”演变为族称。因此,吕国是一支羌人建立的国家,姜子牙是羌人吕国的后代。
周文王祖父周太王,他的妻子叫“太姜”,可知太姜也是羌人。由于周羌联姻,羌人给予周人诸多支持,所以周太王(古公亶父)因狄戎入侵而逃难到周原后,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
周羌联姻,姜子牙投周,吕国也投靠了周国等等,种种迹象表明羌人是周人非常重要的盟友,羌人在周国也拥有强大的势力。随着姜子牙地位的不断提升,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他在羌人中的号召力必然会越来越强。
由此不难看到,武王伐纣之前,需要群策群力,需要聚集一切力量,自然要重用姜子牙;武王伐纣之后,姜子牙与其背后的羌人势力,就对周人统治形成了潜在威胁,让姜子牙离京,可以让羌人群龙无首,进而可以逐渐消除羌人的势力。
除了羌人身份之外,姜子牙还有“国丈”这一层身份,无疑会让周武王非常担忧,必然更难对他产生足够的信任感。
周武王的正妃叫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儿,邑姜育有两个儿子,分别为姬诵与唐叔虞,其中姬诵(周成王)是周武王的长子,唐叔虞是周武王第三子,此外周武王还与其他妃子育有三子。
姬诵继位时年龄问题,史书上没有说清楚,但想必还很年幼,所以才有周公旦摄政。问题就出在姬诵年幼上,因为既然周公旦能够摄政,那么如果姜子牙在镐京,他会不会也会摄政,乃至凭借宫内邑姜,以及背后的羌人势力,进而颠覆姬周政权?其实,以姜子牙的关系网与能力来看,他在镐京的话,极有可能会掌控朝廷。
总之,不管姜子牙道德有多高尚,为人有多忠诚,从周武王的角度来说,“子幼外公强壮”的现实下,他肯定不敢冒此风险,所以当时最佳的选择是让姜子牙离京,临死时也不召唤姜子牙来京辅佐姬诵,不让姜子牙有掌控朝廷的机会。
尤为残酷的是,《竹书纪年》中说周武王享年54岁,以他年龄来看,临死时长子不至于还年幼,但事实是50岁左右前,他没有一个儿子(只有一个叫“大姬”女儿),50岁之后突然火力全开有了五个儿子,且长子是邑姜之子,为什么?
背后的原因应该是,周武王为了拉拢姜子牙,将他之前的妻儿杀了或废了,再娶了邑姜,并约定传位邑姜之子。
至于姬诵之前,周武王无子、只有一女,姬诵之后,周武王连生四子,其原因在于姬诵之前出生的儿子,都会对姬诵继位形成威胁,所以就不可能出生,即便出生了,其命运也可想而知。
说到底,周武王、姜子牙都是心狠手辣之人,两人不择手段为姬诵继位扫清了障碍,其中姜子牙也有着很强的政治野心,如此焉能不被周武王警惕与打压?
周武王去世之后发生的两件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佐证周武王对姜子牙的态度。
周成王继位后,《史记》一段记载耐人寻味,说“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按此说法,为了周朝统治稳定,周公旦不惜自身名声受损,于是才代天子摄政。但问题在于,周公旦是姬诵亲叔叔,姜子牙是姬诵亲外公,两人都是姬诵亲近之人,为何周公旦不让姜子牙背负摄政的骂名,或者与姜子牙一起辅佐周成王?原因应该在于,周公旦延续了周武王对姜子牙的警惕,故而继续把姜子牙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武庚叛乱之后,姜子牙在齐国出兵,其长子吕伋跟随周公东征。大约是周公东征后,姜子牙回到了镐京,此后一直待到去世。姜子牙回到镐京的原因,史书上没有交代。但诡异的地方在于,之后姜子牙、吕伋同时待在镐京,姜子牙的第三子丘穆公镇守齐国,其中吕伋在镐京担任虎贲之职,统领着王宫卫戍部队,周成王死后还担任周康王的辅政大臣。按照当时规则,或姜子牙或吕伋,只要一人留在镐京作为“人质”即可,为何他们两人都留在了镐京,其中吕伋还一直担任护卫周天子的重任?显然,姜子牙似乎并不愿意离开镐京,当初周武王让他离开镐京回到封地,应该不是他的本愿,所以回到镐京之后就没有再回齐国。
总而言之,从周武王的角度来说,由于姜子牙的特殊身份与超强能力,必然要给予打压,让他离开镐京、回到封地,是维护姬周王权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周武王临终之前,依然不召回姜子牙,更是与姬诵过于年幼关系密切,担心姜子牙会挟天子以令诸侯,乃至篡夺江山。
其实,从古今权力斗争本质来说,连父子兄弟相残的历史都数不胜数,面对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姜子牙,周武王焉能无动于衷?
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构建的宏大神话体系中,封神榜的敕封规则堪称严苛: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之位,仅授予战死者魂魄,活人无资格受封。这一设定下,姜子牙的弟子武吉成...
姜子牙 2025-08-07 武吉是谁的儿子:从神话改编到历史原型的身份解码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庞大叙事体系中,武吉作为姜子牙的弟子、西周伐纣的先锋将领,其身份始终笼罩在神话与现实的双重迷雾中。随着近年来影视改编的推陈出新,武吉...
姜子牙 2025-08-04 历史有没有姜子牙这个人?——考古与文献交织下的真实身影在华夏文明的集体记忆中,姜子牙既是垂钓渭水的隐士,又是牧野战场的统帅;既是《封神演义》中执掌封神榜的仙者,又是历代帝王追封的“武圣”。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究...
姜子牙 2025-08-04 周公辅佐的是哪位王?——从历史脉络看周公旦的辅政传奇周公旦,作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思想家,其辅政事迹贯穿周武王、周成王两代君主,不仅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统治根基,更以“元圣”之名成为后世儒家推崇的典范。...
周公 2025-07-23 齐庄公是姜子牙后人吗?——从姜齐世系与历史脉络的考证齐庄公姜购作为春秋时期齐国的重要君主,其统治长达64年,为齐国奠定了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关于他的身份是否属于姜子牙(吕尚)的后裔,需结合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与基...
姜子牙 2025-07-21 权力重构与文明裂变:三监之乱成功后的历史可能性推演公元前1040年的镐京,周公旦握着洛邑规划图的手微微颤抖。管叔鲜在朝歌城头挂起的商王旗帜,不仅撕碎了周初"以殷治殷"的温柔假...
周公 2025-06-06 圣母太姒:从周室母仪到民间信仰的千年落寞在周原遗址的青铜器铭文中,在《诗经·大雅》的颂词里,太姒的名字始终与“文王之母”“周室圣母”的荣耀相伴。这位商周之际的传奇女性,作为周文王正妃、周公之母,曾以“...
周公 2025-05-30 周公与周公旦:同一人的历史印记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中,周公这一人物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深邃的思想智慧,对西周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周公旦这一称谓也时常出现在历史文献中,那么,周公和周...
周公 2025-05-28 诗仙家讳:李白为子取名"伯禽"的千年密码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李白为长子取名"伯禽"的举动,恰似一颗投入历史深潭的石子,激荡起跨越千年的文化涟漪。这个承载着周公遗...
李白 周公 2025-04-27 鲁桓公四子:春秋政坛风云的起源在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诸侯纷争、权谋交织,鲁国作为周公旦的封国,虽秉持周礼、文化昌盛,却也在政治漩涡中历经起伏。鲁桓公的四个儿子——鲁庄公、庆父、叔牙、季友,他...
周公 2025-04-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