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真的十三岁就可以结婚了吗?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唐代大诗人杜牧有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是杜牧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而作,用豆蔻称赞含苞待放的十三岁女子,比喻生动而又贴切,后人就以“豆蔻”指代十三四岁的少女。
十三四岁年纪,放在现代正是女孩子长身体、学知识的年龄,在古代却已到了嫁为人妇年纪。事实上,十三四岁根本不到嫁人生子的年龄,即使是古代也不例外。严格来说,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才可以嫁人。
《礼记·内则》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即用来束发的簪子,古代汉人女子到了十五岁就用簪子把头发束起来,表示已经成年,称“及笄”,才算是到了嫁人生子的年龄。“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五及笄”,男子加冠,女子及笄,才能担待婚姻大事,虽说在实际执行中没有那么严格,但正经人家是不会在及笄前嫁女的。
一、如果有人在女孩及笄前上门提亲,十有八九会被赶出去的!
加冠、及笄是《周礼》中规定的礼法。在周王室,贵族公卿和士大夫家的男子年满二十行加冠礼,表示具备了继承自家封地和爵位的资格,未满20岁的公卿子弟是没有资格的。如果有特殊情况,如父辈身体不好或早亡的,公卿子弟需提前行加冠礼,汉景帝在刘彻不满二十岁时行加冠礼就是这个原因,但总体而言,这个规矩还是得到了较为忠实的执行。
与加冠对应的及笄也有严格的礼法,女子不需要继承家业,不存在提前及笄的特殊情况,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会按照礼法执行,男方在女子及笄前上门提亲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有些豪门贵族可能会提前联姻,但如非必要,婚礼还是会在十五岁之后进行。如有特殊情况可以先许嫁,再举行及笄礼,反正不能在及笄前嫁人。
总之,正经人家的女子是绝不会在十五岁之前出嫁的,法律上对此也有相关规定。
在古代抓生育最严厉的汉惠帝时代,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也是十五岁: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唐朝为了鼓励生育提倡早婚,规定女子结婚的最低年限也是十五岁:
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
二、十三四岁嫁人的,一般只会发生在文人纳妾时或风月场上
北宋名妓李师师,出身在汴梁一个染坊家庭,因为天生一副好嗓门,在家道败落后被经营妓院的老鸹看中并加以调教,不到十五岁已经名满汴梁,“人风流、歌婉转”,引得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文人光顾,后来甚至惊动了宋徽宗。
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原出身名门,后来遭遇变故中落,十三岁时被迫卖身为妓。
同为秦淮八艳的卞玉京、李香君情况也差不多,因家道中落坠入红尘,不到十五岁就名满秦淮河。
古人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士人”。礼节是士人阶层才会讲究的东西,底层百姓是没有加冠、及笄之类的说法的,迫于生存需要,古代女子可以在任何年龄出嫁,甚至在孩童时就成了别人家的童养媳。像李师师、董小宛之类的底层民女,在十三四岁出嫁是常态,甚至会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卖身。
所以,“女子许嫁,笄而醴之”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士人阶层,平民女子在十三四出嫁大多数是出于无奈!
古代男子娶十三四岁的女子也多数发生在纳妾时,因为纳妾不如娶妻那样讲究礼法,妾可以是买来的、抢来的、偷来的、换来的,没有那么多礼法,自然是越早下手越好。
三、至于杜牧,他本来就是一个风流浪子,所以才会对十三岁女子毫不掩饰地表达爱慕之意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小便才华横溢,23岁便作出《阿房宫赋》,26岁进士及第,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等职。三十岁到三十五岁之间,杜牧在任推官一职,居住在扬州,以宴游为乐,发生了不少风流韵事。
有一次,杜牧到友人家做客,主人家拿出好酒好菜招待,他却看上了一个十三岁的歌女张好好,于是厚颜向主人讨要,结果被婉言拒绝,弄得他下不来台。六年后,张好好流落到洛阳,以卖酒为生,与杜牧不期而遇。杜牧在感慨之余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晴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史书没有记载杜牧与张好好后来如何发展,反正他后来又和一位名叫杜秋娘的歌女发生了关系,还写下了《杜秋娘诗》。
诗歌太长了所以不放
再后来,杜牧到宣州任职,在湖州游玩碰到一个老妇带着一个十一岁小女孩,一下子又起了心思,当场就要和人家定下婚约。老妇问,将来你失约怎么办呢?杜牧说,十年之内我必然会来到这里,十年后不来就嫁给别人吧。
这一年杜牧三十三岁,等调到湖州任刺史时已经四十七岁,当年的小女孩早已嫁为人妇,并生育了三个孩子。他伤感之下提笔作诗《叹花》: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总之,杜牧走到哪玩到哪,处处留情,尤其对十三岁的小女孩感兴趣,是个地地道道的LSP,不要指望他嘴里有什么好话出来,连给友人写信都不忘提一嘴扬州女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所以啊,做人不要学杜牧,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以凝练的意象与虚实相生的手法,将三国赤壁之战的宏大叙事,浓缩为一场关于权力、美人与历史偶然性的诗意想象。这一...
杜牧 2025-08-27 杜牧十首名诗:晚唐风华的诗意凝练杜牧,这位晚唐文坛的璀璨明星,以才情横溢的诗作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变,或咏史抒怀,或写景抒情,或针砭时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
杜牧 2025-06-16 杜牧:才情横溢的晚唐诗人与坎坷仕途在晚唐的文学殿堂里,杜牧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一生,既充满了诗意的才情,又历经了仕途的坎坷。出身名门,才情初露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生于...
杜牧 2025-04-11 杜牧:唐朝文学巨匠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唐朝的文学史上,杜牧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不可磨灭的璀璨明星。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文学世家的出身,到仕途的起伏,再到晚年对诗歌的执着...
杜牧 2025-02-18 杜甫与杜牧:唐代文坛的两位杰出诗人及其关系探析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唐代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时期之一,而杜甫与杜牧则是这一时期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虽然同姓“杜”,但在历史背景、生平经历以及文学成就上各具特...
杜甫 杜牧 2025-01-17 杜牧为何被戏称为“杜三烟”?在中国唐代文学史上,杜牧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文和深邃的历史见解著称,被后世尊为杰出的诗人之一。然而,在文学爱好者的口耳相传中,杜牧还有一个颇为有趣的别称——“杜三烟...
杜牧 2025-01-09 杜牧:唐朝的才子与他的小李杜之称杜牧,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精湛的诗艺和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歌广泛涉及政治、历史、爱情等多个主题,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
杜牧 2024-08-26 杜牧笔下的预言与哀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杜牧以其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卓越的文学才能,创作了多篇传世之作。其中,《阿房宫赋》和《过华清宫绝句》不仅是其文学成就的代表,更被后人解读为对唐朝灭...
杜牧 2024-08-08 杜紫薇:杜牧的别称背后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有着自己的别称或雅号,这些称号往往与他们的诗词作品或生平事迹紧密相关。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也因其独特的文学成就和个性特征,被后人...
杜牧 2024-04-09 杜甫与杜牧:两位伟大的诗人之间的真实关系当我们谈论中国古代的诗人时,杜甫和杜牧是两个经常被提及的名字。他们都是唐朝的伟大诗人,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他们是亲属吗?如果不是,他们的诗风有何异同...
杜甫 杜牧 2024-04-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