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星空中,朱轼如同一颗璀璨的恒星,以其跨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卓越政绩和清廉品格,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这位出身江西高安农家的名臣,用一生诠释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从政理念,其“木柜筑塘”的工程智慧、“教成尧舜”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一、仕途轨迹:从寒门学子到三朝元老
朱轼(1665—1736年),字若瞻,号可亭,生于江西高安县艮下村(今高安市村前镇)一个清贫农家。自幼聪慧好学的他被族中长老誉为“千里驹”,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考中进士,开启了他长达四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从湖北潜江知县到文华殿大学士,朱轼的仕途轨迹展现了一名普通百姓通过科举制度进入官僚体系并逐步晋升至宰辅重臣的不凡道路。
在康熙朝的二十余年间,朱轼从地方干部做起,历任潜江知县、陕西学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抚等职,最终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擢升左都御史,进入中央决策层。在潜江任上,他推行“圣谕十六条”乡语训解,每月朔望宣讲四乡,以教化改良民风;担任陕西学政期间,他整顿学风,刊印典籍,为西北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任浙江巡抚后,朱轼迎来了仕途的第一个高峰,其主持修建的浙西海塘工程成为他技术创新与民生关怀的生动体现。

雍正即位后,朱轼的政治才华得到充分施展。他历任吏兵二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要职,成为雍正帝的重要辅政大臣,加太子太保衔,负责皇子、皇孙等皇室成员的教育工作。这一时期,他参与《圣祖实录》编纂,主持顺天乡试和会试,协助总理京城附近的水利营田,在雍正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乾隆登基后,作为帝师的朱轼被赋予协同总理事务的重任,担任《世宗实录》总裁,七十一岁的他继续在国家治理中发光发热,直至乾隆元年(1736年)积劳成疾,咳血而逝,获赠太傅,谥号“文端”,享年七十二岁。
二、政绩斐然:经世济民的治国实践
朱轼的政治实践始终贯穿着经世致用的儒家思想,在教育、水利、赈灾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深刻印记。
1. 教育革新:传播经典,培育人才
朱轼注重通过典籍传播教化,在浙江任上刊印颁发《大戴礼记》《仪礼节略》《张子全书》《颜氏家训》等典籍,使“浙江风俗为之一变”。他三主会试,始终以“读圣贤书而能发明其义蕴”为选才标准,为朝廷选拔了大批真正有学识的人才。雍正年间某次会试中,面对国舅等权贵的送礼请托,朱轼连夜带全部礼单礼品进宫禀告,促成考题重出,最终录取者“尽为文章锦绣、见解独特的优秀人才”,雍正为此赞赏朱轼“尽拨佳文、摒除弊端”。
2. 水利创新:木柜筑塘,永绝水患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巡抚浙江时,面对海宁、上虞一带因浮沙地基导致海塘多次崩塌的难题,朱轼经过实地勘察,提出了革命性的“木柜法”筑塘方案。他用松杉耐水木材制作长丈余、高四尺的木柜,内塞碎石横贴堤基,再以大石筑堤身,附堤另筑坦坡保护堤脚。这一创新设计使海塘坚固耐用,“至今犹存”,彻底免除了滨海百姓的水患之忧,创造性地解决了困扰东南沿海数百年的海塘溃决问题。
3. 赈灾济民:多措并举,拯救苍生
康熙六十年(1721年),山西、陕西遭遇大旱,朱轼奉命前往山西赈灾。他多措并举使灾情得以控制:一是严惩贪污赈灾款项的官吏以正吏治;二是奖励富户绅士捐献粮钱以广财源;三是组织整治漕河水道并停收米船课税以畅流通;四是责令地方官设立医厂以治病患。事后他又奏请建立社仓备荒、兴修水利灌田,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三、轶事典故:清廉正直的品格传承
朱轼的一生,不仅以政绩卓著闻名,更以清廉正直的品格和诙谐幽默的轶事典故流传后世。
1. 四盘二碗:朱公席的清廉佳话
朱轼生活俭朴,高安民间旧时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时多为四盘两碗,据说是朱轼宴请乾隆时所创。相传乾隆登基后,曾亲自到高安问候朱轼,朱轼同样用四盘二碗宴请皇帝,菜谱是:腊肉、肉皮、粉丝、闽笋四盘,猪脚或冻鱼、肉圆子或薯粉圆子为二碗。这种简朴的宴席迅速扭转了当地奢靡风气,至今仍在高安流传。
2. 教成尧舜:帝王之师的严师风范
雍正年间,皇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初入学时,雍正特命朱轼为师。朱轼对皇子要求极严,甚至连雍正都觉得过分,劝说道:“教也为王,不教也为王。”朱轼却正色回答:“教则为尧舜,不教则为桀纣。”这句振聋发聩的话不仅说服了雍正,更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关于君主教育重要性的经典论述。
3. 拒收贿赂:科举场上的公正楷模
雍正朝某年科考,朱轼任主考官。开考前一天,国舅命其亲信给朱轼送来黄金、锦缎等贵重礼品,意欲请主考官关照他的儿子。与此同时,刑部、工部、户部等一些官员也分别送来不少礼品,均请求主考官关照其亲朋好友。朱轼却连夜带全部礼单、礼品进宫禀告皇帝,雍正大怒,立即要治罪国舅等官员。朱轼则请雍正帝暂不处理人事,先将考题重新出过。结果考后国舅等送礼官员亲属子女名落孙山,而考中者尽为文章锦绣、见解独特的优秀人才。雍正帝为此赞赏朱轼“尽拨佳文、摒除弊端”,赐题诗御扇于朱轼,以示奖赏。
四、历史评价:清廉正直的典范
朱轼的一生,是清代官僚体系中清廉正直的典范。他崇俭戒奢,从自己做起,老婆孩子一起过淡泊生活,然后带动衙门,衣食住行,官员全方位带头勤俭,改变官风,进而改变民风。他在主政浙江时曾颁布政令“谕民嫁娶之节,里党宾蜡(丧宴)燕会,止五簋”,就是说婚嫁宴请只用五样菜,这种被百姓称为“朱公席”的简朴宴席迅速扭转了当地奢靡风气。
雍正五年(1727年),朱母冷氏八十大寿,雍正特御赐“淑范崇年”九龙烫金寿匾,却被朱轼以“老家住宅老旧狭窄放不下”为由婉拒。雍正派人暗访后发现,这位当朝大学士的祖屋竟是“破旧小土砖房且四面透风、家徒四壁”,老母亲仍在织布机前劳作。朱轼身居高位却安于清贫的操守,使其成为雍正勉励新进贡士的榜样:“汝辈他日做官,当如张鹏翮、朱轼,方不愧朝廷。”
朱轼的为官品德不仅赢得了帝王的信任,更在民间广泛流传。江西高安采茶戏《南瓜记》就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民间艺术作品,讲述宰相朱轼回乡给母亲拜寿,依法惩治当地强抢民女的恶霸和包庇纵容的贪官污吏,百姓为表感激挑选南瓜为朱母贺寿的故事,可见其清廉形象已深入民心。
乾隆帝以89岁高龄驾崩,留下43位后妃的庞大群体,其中仅10位在乾隆去世时仍健在。这一特殊历史场景下,嘉庆帝的处置方式既遵循清代宫廷制度,又暗含权力交接的微妙平...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31 乾隆深爱令妃,为何未封她为后?乾隆帝与令妃魏佳氏的情感纠葛,是清代宫廷史中备受瞩目的篇章。这位出身内务府包衣的汉女,凭借出众的容貌与温婉的性情,从宫女一路攀升至皇贵妃之位,更以十年六胎的生育...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0-31 从乾隆宠臣到嘉庆阶囚:和珅的权力沉浮密码在乾隆朝的权力金字塔顶端,和珅以“二皇帝”之姿掌控朝政二十余年,其权势之盛甚至让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惊叹“中国真正的掌权者”。然而当乾隆驾崩仅十五日,这位权倾朝野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30 十岁弘历:以才智与气度赢得康熙隔代垂青的传奇在康熙六十一年的木兰围场,十二岁的弘历因一场惊心动魄的猎熊事件,让康熙皇帝发出“此子命贵重”的惊叹。这场看似偶然的危机,实则是康熙对这位皇孙长达数年观察的集中爆...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30 索尼遗策:康熙扳倒鳌拜的幕后推手1669年,15岁的康熙帝在武英殿以少年摔跤手智擒权臣鳌拜,这场看似惊险的权力博弈背后,实则是索尼生前精心布局的政治棋局。作为顺治朝首席辅政大臣,索尼通过联姻、...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9 十五年国库的财富为何一年耗尽:和珅家产与嘉庆财政的双重困局1799年正月,乾隆驾崩仅十五日,嘉庆帝便以雷霆手段查抄和珅府邸,抄没家产估值达8亿至11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15至20年的财政收入。然而,这笔天文数字般的财富...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29 帝师双璧:熊赐履与李光地对康熙帝的深远影响清初政坛上,熊赐履与李光地以理学巨擘的身份,成为康熙帝治国理政的核心智囊。他们不仅重塑了清朝统治思想体系,更通过经筵日讲、政策制定等具体实践,深刻影响了康熙朝的...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9 康熙六祭明孝陵:一场跨越两百年的政治智慧与文化博弈公元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刚平定三藩之乱的康熙帝首次南巡至南京。在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前,这位28岁的满清皇帝弃船登岸,率文武百官步行至棂星门外,行三跪...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9 雍正严控与乾隆宽赦:权力更迭中的宗室政策转向清雍正朝以雷霆手段整肃宗室著称,十四阿哥胤禵、十阿哥胤等康熙末年参与储位争夺的皇子均遭长期囚禁。然而乾隆帝即位后迅速释放这些叔父,并调整其子嗣待遇,这一政策转向...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8 乾隆大婚时,雍正赐死弘时?历史真相与影视虚构的碰撞乾隆大婚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件盛事,而围绕雍正帝是否在此时赐死亲生儿子弘时的争议,却因影视作品的渲染成为民间热议的焦点。事实上,翻遍《清史稿》《清实录》《清皇室四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