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龙且和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龙且有多重要?为什么龙且一死给项羽带来灭顶之灾?
引言
龙且是楚霸王项羽麾下最为依仗的一员大将,在与韩信潍水一战中战败被杀。那么龙且对于项羽来说真是不可或缺的那么重要吗?非也,相较于龙且之死,潍水之战兵力的损失导致战局和命运的反转,这才是让项羽最为害怕的。
今天就给大家说说,导致项羽灭亡的真正原因!
龙且是何许人也?对于项羽又有何重要性?
项羽,下相人,生于公元前232年。24岁起兵抗秦,27岁自封为西楚霸王,31岁乌江自刎。
龙且,名苴,秦置东海郡朐县龙苴镇人,也叫司马龙且,是西楚霸王项羽麾下猛将。
1、龙且与项羽是莫逆之交,情同手足
龙且和项羽自幼一同长大,二人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项羽也非常信任他。
龙且从项羽起义时就一直跟随在他身边,也是项羽最信任的人,被视作左膀右臂。
而且项羽还把楚国雇佣的楼烦二十万骑兵精英全部交由龙且统领。
2、龙且智勇双全且又忠诚无比
《史记· 陈丞相世家》记载: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
项羽天生高傲,看不上任何人,也不懂用人,不会用人。项羽用人从来不看重能力,而注重血缘关系。所以他用人仅局限于自家人,比如叔叔项梁和项伯,堂弟项庄。这也是导致项羽麾下人才稀缺的一个主要原因。
项羽手下文臣谋士仅有范增一人。而武将也只有五人:龙且、英布、钟离昧、季布、虞子期。他们被称为“五虎上将”。
单就武力而言,龙且当之无愧的名列“五虎上将”榜首,被项羽视作自己的左膀右臂。龙且不仅武力超群,作战勇猛,而且善于用兵,可独挡一面,也算是项羽团队的中流砥柱。
再举几个例子:
其一、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在临济城下打败魏咎和田儋,又率军追击田儋的堂弟田荣。
项梁派龙且出兵营救援,并在东阿大败秦军,全胜而归。
其二、公元前205年,刘邦派谋臣随何策反九江王英布,英布随即叛变项羽,投降了刘邦。
项羽盛怒之下,便派大将龙且征讨英布。英布虽以勇猛著称,但还是被龙且打败,最后英布兵败逃到汉国。
其三、公元前203年,项羽被刘邦围困,刘邦使用反间计,导致很多大臣和将军都离开项羽。
只有龙且保持忠心不变,坚决的留在了项羽的身边。
刘邦谋士王平曾说:“忠于项羽的人只有范增、龙且、周殷等几个人,其他人都是可以被拉拢利用的。”
不难可以看出,龙且对项羽的忠诚度是非常高的。
从以上几件事,就可以看出龙且的重要性,也足见项羽对其的信任。
龙且之死
公元前203年,韩信对齐国突然发起进攻,一直打到齐国都城临淄。
齐王田广便向项羽求救,项羽派大将龙且率领精兵20万去救援齐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潍水之战,龙且也在此战中丢掉了性命。
这场战役对于项羽来说至关重要,为什么呢?
如果龙且打败韩信:第一可以有效削弱刘邦的军事力量;第二可以得到齐王的支持,壮大自己的的实力;第三可以击破刘邦精心设计的战略包围圈。
但如果龙且战败,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战斗前,龙且的谋士就建议说:“先不必急于和韩信决战,只要固守城池,然后召集齐国逃散兵马,集中力量定会战胜韩信。”
可龙且自恃手下兵多将广,看不起韩信:
“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受辱于裦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也。”
意思就是说:龙且对韩信特别轻视,认为自己十分知道韩信,说韩信当年受胯下之辱、受漂母之惠等这些事,很让人看不起。
而且我龙且来救齐国,如果不跟韩信打一仗,韩信就投降,怎么能显出我的功劳和本事呢!
再如果,我战胜了韩信,大王就能把齐国的半壁江山奖赏给我。”
朋友们,龙且在战前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战场上轻敌可是兵家大忌。
并且龙且骄傲自大,又急于求战,根本不采纳此计,准备跟韩信大战一场。
同年11月,龙且、韩信两军隔着潍水两岸摆开对战阵势。
韩信一开始先用沙袋堵住潍水上游,然后趁水小的时候,出兵攻击龙且。
攻击一阵后,假装落败,领兵逃走。
龙且以为韩信害怕自己,于是便率兵追赶韩信。
韩信下令挖开潍河上游的沙袋,瞬间河水汹涌而下。
而大多数楚军还没来得及渡过河去,看到河水冲来便吓得四散奔逃。
此时,韩信率军发起反攻,楚军大败。
潍水一战,齐国全部领土归于韩信,齐王被俘,龙且也在乱军中被杀死。
随后韩信立即部署兵力,迅速占领齐国。指挥汉军从前、后、左、右四个方面对项羽形成包围之势。
龙且之死为什么给项羽带来灭顶之灾
第一,龙且损失了二十万楚军,已然注定了项羽的失败。
为了支持龙且打赢韩信,项羽给了他最大的支持。
当时的项羽手里有30万士兵,给了龙且20万,自己只留了10万。
然而,龙且的20万大军在此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项羽只剩下十万大军,而刘邦和韩信手里有六十万大军。
这个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所以这场仗,无论怎么打,项羽都是必输无疑。
但假如龙且不死,龙且的20万大军,再加上项羽的10万大军,或许跟刘邦、韩信还能有一拼的可能。
但是龙且20万大军的灭亡,已然注定了项羽的失败。
第二,龙且战死后,项羽手下已无大将可用。
因为当时九江王英布已经叛变,“五虎上将”其余三人又不被项羽所信任,项羽所依靠的只有龙且。
龙且一死,项羽的手下已经再没有大将可用。
第三,随着龙且的战死,韩信就能腾出手来专门对付项羽。
龙且不仅没有达到阻止韩信的目的,而且自己还丢了性命。
紧接着,韩信就会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对付项羽身上。
说实话,项羽在内心深处还是十分忌惮韩信的。
以上三点就是龙且之死带来了后果。
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而亡
“潍水之战”后的项羽也意识到,自己已无法战胜刘邦。
据《史记》记载:“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
项羽也没有了当初的霸气,便派武涉去游说韩信:“只要韩信愿意联楚攻汉,未来三分天下就有你一份。”
但韩信感恩刘邦对自己的信任和器重,所以不愿意背叛刘邦,一口回绝了项羽。
最终项羽在里无粮草,外无救兵,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情况下,被韩信围困在垓下。
项羽与爱妾虞姬上演了一场感人至深的“霸王别姬”后,逃到了乌江自刎而死,年仅31岁。
楚汉之争最终落下了帷幕。
结语
潍水之战项羽兵力的损失,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才是导致战局逆转,项羽自刎而亡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外,滔滔漳河水映照着楚军将士坚毅的面庞。项羽立于船头,挥剑斩断最后一根缆绳,沉闷的凿击声中,数十艘战船缓缓沉入河底。这一历史性瞬间,不仅斩...
项羽 2025-09-19 彭城之战刘邦联军规模考辨:从“56万大军”到实战真相的解析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破釜沉舟:绝境中迸发的决绝智慧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下,漳河波涛裹挟着历史的重量奔涌向前。楚军统帅项羽立于船头,望着对岸秦军二十万大军的旌旗,突然挥剑斩断船锚,铿锵之声穿透晨雾:“凿沉所有船...
项羽 2025-09-12 王离算名将吗?——从家族荣光到历史迷雾的军事人生在秦末乱世的风云中,王离的名字常与“巨鹿之败”“将门之后”等标签紧密相连。作为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他继承了家族的军事基因,却最终在项羽的铁骑下折戟沉沙。...
项羽 王离 2025-09-11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虞子期原型之谜:文学虚构与历史想象的交织在楚汉争霸的传奇叙事中,虞子期常以“项羽麾下五大将之一”“虞姬堂弟”的身份出现,其忠勇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当翻开《史记》《汉书》等正史,这个人物却如幻影般消失—...
项羽 虞子期 2025-09-09 吕马童与项羽:一场被历史误读的“恩义”纠葛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垓下之战的尾声里,西楚霸王项羽以一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的悲壮之语,将最后的尊严交予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这段被《史记·项羽本...
项羽 2025-09-04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英布与季布:乱世双雄的武力与谋略之辩在秦末汉初的群雄逐鹿中,英布与季布作为项羽麾下的核心战将,以截然不同的作战风格与人生轨迹,成为后世评价楚汉名将时绕不开的坐标。若以“厉害”为标尺,需从战场杀伐、...
项羽 季布 2025-08-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