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典出《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唐太宗)问 魏徵 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我们将这句话引申一下,可以将其视为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世间最复杂的莫过于人心,任何一个人都是“多面体”,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若是“偏信”某人的某一方面,则会对其作出错误的评判,只有做到“兼听”,全面了解他的方方面面,才能对其做出正确、公允的评判,才能还原他的本来面貌!
纵观中国古代史,被“偏信”的历史人物不在少数,宋高宗赵构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我们先来看看大多数人眼中的赵构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被金人所俘,赵构便在应天府登基,建立南宋,成为南宋的开国皇帝以及宋朝第十位皇帝。
赵构在位期间虽然迫于形势民心起用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但他并不想真正与金朝不死不休,所为的不过是“以战求和”,所以秦桧等主和派的奸臣更为他所重视,所以在岳飞北伐即将功成之际,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回朝,最后更是联合秦桧等人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残害于风波亭。
由于以上这些“不光彩”的事迹,赵构给世人留下了软弱无能、畏战胆怯、残害忠良的印象,不能说这些印象不对,毕竟赵构确实重用秦桧,也确实杀害了岳飞,但这只是赵构的“某一方面”,或者说是他“恶”的一面,并不是赵构的“真实面目”!
那么历史上的赵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赵构绝对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相反,他临危不惧,大智大勇,视死如归,当他还是康王时,金军于靖康元年第一次包围了开封府,要求宋朝的亲王、宰臣前去议和,当时所有的亲王都贪生怕死,畏首畏尾,生怕这个要命的差事落到自己头上,唯有赵构不畏生死,挺身而出,宋钦宗便命少宰张邦昌为计议使,与赵构同去金营。
两人抵达金营后受到金人的威胁恐吓,张邦昌贪生怕死,时常痛哭流涕,跪地求饶,赵构却不为所动,与金军主帅正面“硬刚”,脸上毫无惧色,后来金人将二人囚禁,赵构每日照常读书练武,丝毫没有沦为阶下囚的“自觉”,金军主帅认为大宋皇室中绝对没有这么有胆魄的皇子,因而怀疑他的真实身份,最后强令五皇子赵枢前来调换赵构,赵构由此脱身,当年冬,金兵卷土重来,包围开封,赵构临危受命,再次出使金营,结果被河北守臣劝阻留下。
从赵构在金营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他绝非软弱无能,贪生怕死之人,那么他当了皇帝之后为何就变得畏首畏尾,一力主和呢?
原因很简单,赵构的身份和立场变了,他还是康王时,光棍一条,可以不畏生死,当他成了皇帝后,就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岳飞等将领一力主战,誓要收复故土,但他们丝毫不考虑南宋的实际情况。
当时南宋偏安一隅,实力根本无法与金朝相提并论,岳飞数次北伐使得南宋的军费开支越来越大,不得已向百姓们征收了高额的赋税,这使得南宋境内民怨四起,甚至爆发了农民起义,若是战争继续,南宋境内的农民起义定会一发不可收拾,届时恐怕岳飞等人没能收回故土,南宋政权就没有了。
所以赵构不得已只能“以战求和”,希望能够维持暂时的和平,但岳飞、韩世忠等将领不理解赵构的良苦用心与为难之处,只是一味要人要钱,这使得他们与赵构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最终被秦桧等奸臣趁虚而入!
当然,无论如何赵构杀害岳飞是不争的事实,只是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我们不能武断的将赵构定性为昏庸无能的君主
实际上赵构非但不无能,反而文武双全
据《宋史》所载: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当然,宋朝重文轻武,几乎每个皇帝都是大才子,赵构文采飞扬也在世人意料之中,不过鲜有人知的是,赵构不仅擅文还擅武,他臂力过人,箭法超群,而且擅长改良武器,称得上“武器大师”!
武艺高强与改良武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岳飞武艺超群,擅长领兵作战,但在改良兵器方面远远比不上赵构,岳家军初建时,兵器简陋,赵构便亲自“操刀”,为岳家军设计了一种长枪,岳飞试用后大为叹服,马上装备全军,后来岳家军能够打出偌大威名,令金人发出“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慨,绝对有赵构一份功劳!
除此之外,赵构还操刀改良了宋朝的神臂弓,神臂弓是宋朝军队的拿手武器,曾令金人吃尽了苦头,但赵构认为此弓还有改进的空间,经过一番努力,赵构成功的改良了神臂弓,改进后的弓对臂力的要求降低,威力反而变大,成了宋军应对敌人的第一大杀器!
小结: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评价历史人物要采取历史分析法,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若是捕风捉影,将眼光局限在某一方面,得出的结论必然是片面的,不客观的,就像宋高宗赵构,我们如果对其深入了解的话,就会发现他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不堪!
一定要谨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评价历史人物如此,为人处世更要如此!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 向太后“向萌萌”昵称考:一场跨越千年的网络文化戏说北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这位以端庄贤淑、政治智慧著称的传奇女性,却在当代网络语境中拥有了一个与其历史形象极具反差的昵称——“向萌萌”。这一昵称的诞生,既折射出...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6 崔白的人物争议:革新者光环下的多维审视北宋画家崔白以“花鸟革新者”的身份载入史册,其代表作《双喜图》《寒雀图》被视为打破“黄家富贵”垄断的里程碑。然而,这位被宋神宗破格提拔的宫廷画家,在艺术成就之外...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5 李师师:历史迷雾中的真实身影北宋末年,汴京的繁华与动荡交织成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而李师师,这位色艺双绝的歌妓,如同画卷中最耀眼却也最神秘的色彩,引发了后世无数人的探寻与遐想。她究竟是真实存...
李师师 2025-09-15 天祚帝与宋徽宗:末代君王的命运交响曲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因相似的命运轨迹而交织成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卷。天祚帝耶律延禧与宋徽宗赵佶,便是这样两位末代君王。他们分别统治着辽朝与北宋,却在历史的...
宋徽宗 2025-09-15 宋真宗皇后知多少:历史与追封交织的宫廷密码宋真宗赵恒(968—1022年)作为北宋第三位皇帝,在位25年间不仅推动了“咸平之治”的繁荣,更因复杂的宫廷情感与政治博弈,留下了五位皇后的历史印记。这五位皇后...
宋真宗 2025-09-12 向太后:宋神宗赵顼的皇后,北宋政坛的短暂掌舵者在北宋历史的长河中,向太后(1046年—1101年)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影响力,成为了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人物。她不仅是宋神宗赵顼的皇后,更在宋哲宗去世后,一度临朝听...
宋哲宗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2 文武兼资的仁君典范:解码宋太祖赵匡胤的多面人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的传奇开篇,以“杯酒释兵权”的智慧收尾,其人生轨迹既充满戏剧性转折,又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启示。这位终结五代乱世的开国之...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启 2025-09-11 赵构为何选择赵昚:历史转折中的政治智慧与无奈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赵构在位三十六年之际,突然宣布禅位给养子赵昚,自己退居德寿宫成为太上皇。这一决定不仅打破了南宋皇位传承的常规,更将赵昚——...
赵构 2025-09-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