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战神蒙恬发明了毛笔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文字书写工具,世界上古代人使用的各种笔几乎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有中国的毛笔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毛笔的发明,古人普遍确信是秦朝名将蒙恬所为。有一个版本的传说流传最广。相传,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安徽省泾县一带山区,即古代所谓的“宣州”)与楚国交战,他要经常向秦始皇汇报战况。那时,人们通常是用竹签蘸墨,在竹简上写字,书写速度很慢。有一天,蒙恬发现一只受伤的兔子,看到兔子流血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蒙恬突然灵机一动,是不是可以用兔子的尾巴做成一支笔呢?于是,蒙恬剪下了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中,做成了一支笔。但是,兔毛油乎乎的,不吸墨,蒙恬用石灰水浸泡兔毛,去掉了毛上的油脂,一支柔顺好用的毛笔就这样诞生了。
其实,这个故事传说是依据唐代韩愈的《毛颖传》改编的,有“硬伤”。一是蒙恬虽然参与了伐楚之战,但那时他还不是大将,没有资格直接向秦始皇汇报战况;二是韩愈的《毛颖传》为寓言故事,本身不能作为信史。
现在网上都引用《史记》的一句白话文:“秦始皇命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以御北方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笔。”但是,我读《史记》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原文。真正有史料可查的,是西晋博物学家张华的《博物志》及同时代人崔豹的《古今注》,《博物志》曰“蒙恬造笔”;《古今注》中也说:“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之后,宋代的《词源》上也记载:“恬始作笔,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
除了“蒙恬造笔”说,秦朝之前一些文献还有另外说法。《礼记》中有“史载笔,士载言”;《物原》有“伏羲初以木刻字,轩辕易以刀书,虞舜造笔,以漆书于方简”;《尚书》有“龟负图出,周公援笔以写之”。
除了典籍史料,目前的相关实物考古成果如何呢?
我国距今六七千年的陕西半坡遗址曾出土大量彩陶,彩陶上绘有许多图案,如人面纹、鱼纹、波折纹等,图案笔触线条流畅。考古学者推测,只有用毛笔一类的柔软工具才能画出这样线条感极强的图案。具体是什么样的绘制工具至今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工具已经具备了毛笔的特征。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有朱书与墨迹残留,由此可以判断甲骨文应该是先用毛笔写出,然后再用利器刻出的。
第一只出土的古代毛笔实物,是1954年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的战国楚墓中挖掘出来的。紧接着1957年,河南省信阳长台山战国的楚墓也出土了毛笔。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的春秋末期、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被成功发掘,人们从此次出土文物中,看到了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毛笔
这些考古证据说明,先民使用毛笔的历史要比蒙恬早得多,蒙恬并非毛笔的发明人。
蒙恬虽不是毛笔的首创者,但他是毛笔的改良者,这一点是有可信度的。
蒙恬的爷爷是秦国名将、上卿蒙骜,其父亲蒙武也是秦国著名将领,曾跟随主将王翦灭楚,蒙恬可谓是将门之后。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失地。接着,他受秦始皇之命,在北部边域修筑万里长城。
蒙恬受秦始皇宠信之后,他长期担任带兵主将,在频繁的公文往来中,产生对毛笔的改进灵感是有可能的。《古今注》中说:“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请注意:这里说的是“秦笔”,那也就是蒙恬改良后,在秦国使用的毛笔。
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曾出土过秦国的毛笔,竹制笔管前端凿孔,笔头插在孔中,另有一与笔管等长的竹筒做笔套,为取笔方便,笔套中间还留有长方形孔槽。与左家公山楚墓毛笔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战国时期楚国的毛笔是将兽毛绑在笔杆外边,而秦代的毛笔是将笔杆的一头挖空,然后将笔毛放在挖空的笔腔中,再用胶粘牢。这与现在的毛笔非常相似。因此专家们推测,这就是蒙恬所造之笔。
睡虎地出土秦代毛笔与笔套
蒙恬曾以军功升任内史。先秦内史之职,主要职责是掌管内府典籍文献、记载议政要录之类的事务。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设置的内史为一个行政区,掌管京师咸阳及京畿40余县,同时还保留原来内史的一些职责。蒙恬担任内史正是在秦国发起统一战争前后,或许正是在蒙恬任内史期间,他主管了秦笔的推广工作,于是,后人便将发明笔的功绩归之于蒙恬。
自汉代以后,我国相继出现了两个著名毛笔产地。一个是发源于汉代、鼎盛于唐代的“宣笔”产地安徽宣州;另一个是元代以后誉满海内外的“湖笔”产地湖州。我国的大部分毛笔产地,都有蒙恬庙,笔工师徒都会去烧香、磕头,而宣州与湖州这两个地方对蒙恬的崇拜尤甚,关于蒙恬造笔的传说也特别多。
本文前边关于蒙恬因兔子而发明毛笔的传说,被认为是“宣笔”的发端之说。“湖笔”的由来,则另有一传说。据传,蒙恬曾居湖州善琏改良毛笔,采兔羊之毫,“纳颖于管”,制成后人所称之“湖笔”。改制湖笔成功后,便将技艺传给善琏百姓,使之当地几乎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根据《归安杂录》(“归安”,古县名,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记载,蒙恬的夫人卜香莲是浙江湖州善琏村人,蒙恬遇难后,卜香莲携幼子颖,归故里隐居,授乡民以制笔三技。湖州人尊蒙恬为“笔祖”,尊卜香莲为“笔娘娘”。善琏村还建有“蒙公祠”,每年3月16日蒙恬生日、9月16日卜香莲生日都要搞祭祀活动。人们将环绕小镇的河改为蒙溪,还以“蒙笔生花”、“恬文抒怀”、“蒙氏羊毫”、“香水”、“香块”命为笔名,一直延用至今。
中国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的文字,毛笔的发明,提高了汉字书写效率,也使得汉字笔画变化多端,对汉字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毛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发明,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宝。蒙恬,不管是毛笔的发明人还是毛笔的改革家,作为古代人们集体智慧的化身,值得纪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然而,北方草原上崛起的匈奴部落,如同一把悬在帝国头顶的利剑,时刻威胁着中原的安宁。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隐患,秦始皇...
秦始皇陵 蒙恬 2025-06-23 秦始皇北伐匈奴:帝国双刃剑下的边疆重构在秦帝国横扫六合的战车辙痕尚未消散时,北方草原的狼烟已再度升腾。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精锐北渡黄河,拉开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对匈奴作战的序幕。这场...
秦始皇陵 蒙恬 2025-06-06 秦始皇御匈关键: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完成大一统的君主,其政治、军事举措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在巩固北方边疆、抵御匈奴侵扰这一关键问题上,他派遣的将领及其战略部署,成为...
秦始皇陵 蒙恬 2025-05-23 蒙毅:秦朝忠信大臣的传奇与悲剧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蒙毅以其忠诚和智慧,成为了秦朝时期一位备受瞩目的大臣。他不仅是秦朝名将蒙骜的孙子、蒙武的儿子,更是蒙恬的亲弟弟,共同为秦朝的统一和稳固立...
蒙毅 蒙恬 2025-03-24 蒙恬手握重兵,为何未选择反抗?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蒙恬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军事家和将领。他出生于武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天资聪颖,逐渐培养了卓越的军事素养。作为秦朝的重要将领,蒙恬手握重兵,...
蒙恬 2025-03-06 韩信、项羽、蒙恬决战之猜想:谁能问鼎天下?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韩信、项羽、蒙恬无疑是三位杰出的军事天才。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了辉煌的战绩,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英雄。然而,如果我们假设这三位历史人...
项羽 蒙恬 2025-03-06 蒙恬:中华第一勇士的辉煌功绩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人物层出不穷,他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功绩,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其中,蒙恬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情怀,被誉为“中华第一勇...
蒙恬 2025-03-06 蒙恬与白起:名气背后的历史考量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蒙恬与白起都是杰出的军事将领,各自以其卓越的战功和军事才能,为后世所铭记。然而,在名气上,蒙恬似乎并不如白起那般响亮。这是否意味着蒙恬在...
白起 蒙恬 2025-03-06 秦始皇为何对蒙恬深信不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和非凡的政治手腕,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在这一伟大历程中,众多能臣武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
秦始皇陵 蒙恬 2025-03-06 蒙毅与蒙恬:历史上的亲兄弟与秦朝双杰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蒙毅与蒙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深厚的兄弟情谊,成为了秦朝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不仅出身于名将世家,更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共同...
蒙毅 蒙恬 2025-01-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