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他有着出色的政绩,开创了汉王朝军事最鼎盛的时期,并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还开拓了汉朝最大的版图。在公元前87年驾崩了,享年70岁,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很有才略的伟大的帝王,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采用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的宏伟战略,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相传武帝的金镂玉衣、玉箱、玉杖等一并埋在墓中。当时在陵园内还建有祭祀的便殿、寝殿,以及宫女、守陵人居住的房屋,设有5000人在此管理陵园,负责浇树、洒扫等差事。而且在茂陵东南营建了茂陵县城,许多文武大臣、名门豪富迁居于此,人口达277000多人。

金人赵秉文有诗云:“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其诗道出了咸阳原上的历史场景。穿越时空距离,透过这些陈列着的苍凉陵冢,人们似乎看到咸阳原的荣辱兴衰,听到古陵主人战马的嘶鸣声,读到咸阳古陵文化的精彩篇章。
秦岭北麓的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北夹于秦岭山地和北山山脉之间,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自西而东的渭河,流贯条形的关中平原,故亦称渭河平原。古代这一带属秦国,长约七八百里,所以又有“八百里秦川”之称。西周、秦、汉时代,关中是全国最富饶之地,其财富占全国十分之六。古都西安即坐落于这片平原中部的渭河南岸。沣河、沪河、灞河等八条河流,从秦岭北麓蜿蜒而来,形成“八水绕长安”的景象。属于秦岭山脉的华山、骊山、终南山等巍峨高峻的山峰,罗列市区之南,重峦叠嶂,云蒸霞蔚,构成了美丽的山水风光。
位于关中腹地、泾(河)渭(河)之交的咸阳,是西汉皇陵的主要集结地。西汉王朝,凡214年,历经11位皇帝,建陵园11座,有9座位于咸阳原上,其中最为显贵的有五陵,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这五陵当时均建有陵邑管理,故将其称为“五陵原”。古诗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五陵裘马自轻肥”的记述,即指当年居住在这些陵邑(县)中的纨绔子弟斗鸡走马、为非作歹的事情。
在西汉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帝茂陵,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
茂陵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原上,南位乡的东南部,西距兴平县12公里,东距咸阳市15公里。其北面远依九骏山,南面遥屏终南山。东西为横亘百里的“五陵原”。此地原属汉时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它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形如覆斗,显得庄严稳重。

茂陵博物馆
公元前139年,茂陵开始营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历时53年。《晋书·索绋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门”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汉书·霍光传》曰:“便坐,谓非正寝,在于旁侧可以延宾者也。”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黄肠题凑”是“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料皆内向,故曰题凑。”汉武帝死后,所作的黄肠题凑,表面打磨十分光滑,颇费人工,要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堆叠而成。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入殡未央宫前殿。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以大小玉片约2498片组成,共用金丝重约1100克。
茂陵的地宫内充满了大量的稀世珍宝。《汉书·贡禹传》云:“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钱鳖牛马虎豹生禽,凡为九十物,尽瘗藏之。”《新唐书·虞世南传》也载道:“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
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后宫佳丽无数,但卫子夫与钩弋夫人的命运轨迹,却因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成为历史长河中最具悲剧色彩的注脚。一位是稳居后位三十八年的皇后,一位是诞...
卫子夫 刘彻 2025-11-13 汉武帝六子命运图鉴:权力漩涡中的皇家悲歌汉武帝刘彻以雄才大略铸就"汉武盛世",却在家族传承中埋下悲剧种子。其六子命运如六面棱镜,折射出封建皇权制度下人性异化与权力绞...
刘彻 2025-11-04 汉室悲歌:六子凋零背后的权力困局与人性悲剧汉武帝刘彻一生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却难逃“六子无善终”的家族诅咒。从戾太子刘据自尽于巫蛊之祸,到广陵王刘胥因诅咒被赐死,六个儿子的命运如同被诅咒的棋局,最终全部...
刘彻 2025-10-20 汉武帝的求仙执念:与方士李少君的千年迷局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刘彻以开疆拓土、尊儒兴文的雄才大略闻名,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天汉之君”晚年深陷对长生不老的狂热追求。其与方士李少君的纠葛,不仅折射出帝王对...
刘彻 2025-09-30 汉武帝六子悲剧:权力漩涡中的宿命之殇在中国古代帝王家族中,汉武帝刘彻的六个儿子以集体性的悲剧结局,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段令人唏嘘的篇章。他们或死于非命,或英年早逝,无一善终的命运背后,折射出皇权制度下...
刘彻 2025-09-29 从盛宠到决裂:汉武帝与卫子夫的情感裂变解析汉武帝刘彻与皇后卫子夫的情感轨迹,堪称中国古代宫廷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典型样本。这对从一见钟情走向生死决裂的帝后,其关系演变折射出帝王情感、政治博弈与人性弱点的多重...
卫子夫 刘彻 2025-09-29 从杀死太子到逼死皇后:汉武帝晚年权力困局的终极抉择公元前91年,长安城笼罩在血雨腥风中。66岁的汉武帝刘彻以"巫蛊之祸"为名,将屠刀挥向自己的至亲——太子刘据被迫起兵自卫,最...
刘彻 2025-09-28 刘彻与刘陵:权力漩涡中的皇室纠葛与历史真相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谋反案震动朝野。其女刘陵因“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被连坐处死,史载她“慧,有口辩”,曾以美色与金钱游走于长安权贵之...
刘彻 刘安 2025-09-24 汉武帝征朝鲜:铁血东征与东亚格局重塑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以雷霆之势向朝鲜半岛发起远征。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争不仅终结了卫满朝鲜的独立政权,更将汉朝疆域拓展至鸭绿江流域,在东亚历史上刻下深刻印记。...
刘彻 2025-09-17 王娡的三个女儿:命运交织的西汉公主群像作为汉景帝刘启的皇后,王娡以二婚之身入宫并诞下汉武帝刘彻的传奇经历广为人知。然而,她与汉景帝所生的三位公主——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其命运轨迹同样折射出...
王娡 刘彻 2025-09-1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