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去世几天后,为何万历就变脸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582年,张居正病逝,明神宗朱翊钧给自己这位老师封赠“上柱国”,并赐谥号“文忠”。然而,几天之后,明神宗突然下令抄了张居正的家,家属被流放,张居正的罪行也公布于天下。
从极度荣宠到突然获罪抄家,明神宗对张居正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这对君臣的关系又到底如何呢?
一、 托孤重臣
1572年五月,36岁的明穆宗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临终之时,明穆宗将10岁的太子朱翊钧托付给了高拱、张居正和高仪三位内阁大学士,要求他之后接受这三位大臣的辅导,全心进学修德,以保全明朝基业。
六月初十,朱翊钧即位,是为万历。
10岁的万历刚刚登上至尊之位,首先面对的就是司礼监冯保和首辅大臣高拱的激烈冲突:高拱对冯保欲除之而后快,冯保则暗中和张居正来往密切,预谋要赶走高拱。
按照明穆宗临终的嘱托,高拱是顾命大臣中排名最靠前的,显然最受明穆宗器重。但是高拱久在高位,难免专横,不少朝中大臣都对他心存不满,但是因为高拱位高权重,一般大臣的参奏、弹劾并不能动摇他的根基。
和大臣的无能为力相比,身处内廷的冯保则拥有权力大、和万历关系近的优势,尤其是他在后宫之中经常陪伴在万历身边,对10岁的万历负有教育引导的职责,他很快就找到了攻击高拱的最佳时机。

明穆宗去世之后,作为首辅大臣的高拱在痛哭时曾经痛苦地说了一句:“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在场的大臣包括张居正在内,当然都听到了这句话。
在高拱和冯保对峙的关键时刻,张居正把高拱说的这句话“提点”给了冯保,让他把这句话传递到万历的母亲皇贵妃李氏和陈皇后那里。不过,在张居正的授意下,冯保把原话改为:“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
仅仅改动了几个字,收到的效果却完全不同。正像张居正所预料到的,李皇贵妃和陈皇后听到这句话后又惊又惧:惊的是高拱身负重任,没想到却对年幼的万历抱有如此轻视之心;惧的是,以皇后、皇贵妃以及年幼的皇帝三人,母寡子孤,如果高拱真的犯上作乱,朝中大臣又能有谁可以依靠?
皇后和皇贵妃惊惧不已的结果,就是给高拱下了一道圣旨:“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专。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
一直居于首辅高位、深受明穆宗信任的高拱听到这样的圣旨之后,顿时面如死灰,他跪伏在地,一时惊惧得难以起身,还是张居正赶上前去把他扶了起来。
一直和高拱斗争的冯保眼见高拱失势,他怎么能放过这个机会?他还想再找出其他罪名来好将高拱置于死地,在张居正以及多位大臣的劝说之下,冯保这才作罢,高拱得以全身而退,无奈回归原籍养老。
高拱走了之后,同为辅政大臣的高仪被吓得不轻,他寝食难安,一个月之后就吐血而亡。
明穆宗托孤的三位辅政大臣只剩下了张居正,他成为内阁首辅大臣,开始总揽大权,着手推动“万历新政”。
二、 万历新政
张居正实施的万历新政达到了一定的目的:财政收入显著增加,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些成果的取得当然都源于张居正的推动与坚持,而张居正敢于坚持的动力则来自万历。
张居正刚当上首辅大臣,万历就单独召见了他。年仅10岁的万历对张居正表现出了深度信任和全力支持,张居正这才敢于放手去做。
然而,只顾大刀阔斧在前面为新政出力的张居正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昔日的少年正在慢慢长大,他逐渐有了自己的喜恶,有了独立的见解:张居正作为他的老师,平时对他免不了严厉督责,这让万历心里着实不爽。
少年万历有一次在读《论语》的时候,不小心把“勃”字读成了“背”字,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没想到张居正突然在他的身后厉声说道:“应当读‘勃’!”声音之严厉,脸色之肃穆,把小万历吓得够呛,旁边服侍的人更是吓得大惊失色。
随着万历的长大,张居正在他心中引起的畏惧逐渐就变成了难以遏制的愤怒、仇恨和厌恶。
同样让万历厌恶的当然还有冯保,那位在内廷之中掌握大权,和张居正里外配合理政的太监,因为冯保一直也负有对万历进行管束和纠正之责。
万历18岁那年,有一次他喝多了酒,就在后宫调戏了一名宫女。冯保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他直接将这件事告诉了太后。太后勃然大怒,当即命令张居正对万历进行劝谏,并让他替万历起草了一份“罪己诏”。然后,身为一代帝王的万历又受到了严厉惩罚,在慈宁宫内整整跪了六个小时。
责罚的命令虽然是太后下的,但是万历显然不敢对自己的母后有什么不满情绪,对于这件事情,让他一直怀恨在心的就是冯保和张居正。
更何况张居正权高位显,他所取得的成就让他在朝廷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人们尊重他,畏惧他,甚至超过对青年万历的尊重与畏惧。
功高震主,无非如此。
万历没想到,自己内心深处潜藏的愤怒与仇恨很快就找到了发泄出口。
三、 身后事
1582年,58岁的张居正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
刚开始,万历表现出足够的悲痛和悼念,他为此辍朝,封赠张居正为“上柱国”,赐谥号“文忠”,极尽哀荣。
但是,仅仅几天之后,有御史弹劾张居正推荐的官员潘晟,万历直接下旨罢免了潘晟。
这显然是一个信号,当朝的御史言官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信号,于是他们继续把弹劾的目标指向了张居正。
20岁的万历积压多年的愤怒一下子就爆发了出来,他充分运用刚刚到手的权力,下令抄了张居正的家,追回曾经赐给张居正的玺书、四代诰命等荣耀。不仅如此,张居正的家庭成员也都受到牵连,他们有的被流放,有的被惩罚致死,就连张居正之前推荐任用的官员也未能幸免,有的被罢官,有的被直接处死。
张居正不知道,在自己严厉的管束之下,少年天子居然日积月累了如此强烈的愤怒与仇恨!他更没想到的是,在他十年辛苦教导之下,他的天子学生万历,居然是如此雷厉风行,出手狠辣,不徇私情!
所幸的是,万历对张居正的惩罚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1622年,万历的孙子----明熹宗朱由校即位的第二年,他下诏为张居正复官复荫。
无论当时的荣辱如何,张居正为扭转当时弊政、重视民生所做的努力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他被赞誉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留下了“一代明相”的美名。
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万历皇帝朱翊钧的48年统治堪称最矛盾的篇章——他既开创了“万历中兴”的短暂繁荣,又以怠政、敛财与党争放任,将帝国推向不可逆的衰亡。历史学...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2025-10-14 明朝国本之争:一场持续十五年的权力博弈与制度危机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一场围绕皇位继承权的政治风暴席卷朝堂,史称“国本之争”。这场争端以明神宗朱翊钧欲立宠妃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与朝臣坚持立...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郑贵妃 2025-09-24 权力、命运与礼制:万历帝两位皇后的历史密码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地宫中,三口朱红色棺椁并列而立:居中为万历帝,左侧是孝端皇后王喜姐,右侧则是孝靖皇后王氏。这一布局折射出明代宫廷最复杂的权力博弈与人性...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孝靖皇后 2025-09-17 明朝孝端皇后:万历帝的贤内助与宫廷平衡者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孝端皇后王喜姐以“在位时间最长皇后”的独特身份,成为万历朝后宫权力结构的核心支点。作为明神宗朱翊钧的唯一皇后,她以端庄贤淑的品格与高...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2025-09-15 万历中兴:短暂辉煌背后的王朝困局明朝万历年间,曾出现一段被后世称为“万历中兴”的短暂繁荣时期。在首辅张居正的改革推动下,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强盛,一度呈现出“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的盛世...
张居正 2025-09-04 万历晚年:在悔恨与追忆中怀念张居正万历十年(1582年),当张居正病逝于任上的消息传来,年轻的万历皇帝或许未曾料到,这位曾以铁腕手段辅佐自己十年的首辅,会在他余生的岁月里成为一道挥之不去的影子。...
张居正 2025-08-27 聂豹与张居正:江右心学脉络中的师承与政治分野在明代思想史与政治史的交织中,聂豹与张居正的名字因一条隐秘的学术脉络相连,又因截然不同的政治选择而分道扬镳。作为江右王门学派的核心人物,聂豹通过“归寂”说重构阳...
张居正 聂豹 2025-08-14 朱由榔的皇室血脉:七子命运与南明悲歌在明清易代的动荡岁月中,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作为明朝宗室最后的象征,其家族命运与王朝兴衰紧密交织。作为万历皇帝朱翊钧的亲孙、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堂弟,朱由榔的七子命运折...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2025-07-18 张四维是张居正的学生吗?历史迷雾中的师生疑云在明代万历朝的政治舞台上,张四维与张居正的名字常被并置提及。作为万历首辅张居正的继任者,张四维在张居正去世后迅速主导了“夺情案”的平反,并着手清算张居正改革措施...
张居正 张四维 2025-07-02 张居正的子孙命运:显赫与沉沦的家族兴衰史张居正,这位明朝万历年间力挽狂澜的首辅,以“一条鞭法”等改革重塑帝国命运。然而,这位权倾朝野的改革家的子孙命运,却如明末政局般跌宕起伏。从簪缨世族到籍没流放,张...
张居正 2025-07-0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