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了,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建立的秦朝虽然没有传承下来,但他的功业,秦朝的很多制度等,却可以说是传承了千秋万代。而关于秦始皇的名字,很多人都会称呼他为嬴政,但当时的姓和氏还是分开的,后来才合在一起,因此嬴政应该还有另一个称呼叫赵政,那究竟在当时,秦始皇到底是叫嬴政还是赵政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姓是血缘的标志,西周所创立的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但到了东周,个人更加强调身份、政治、地域,氏因此崛起了,由此女子称姓而男子称氏,所以说,称秦始皇为嬴政是不严谨的,甚至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毕竟姓氏合一是汉代以后的事情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秦始皇为赵政。秦始皇叫赵政有两种说法,一是秦王室氏赵,二是因为秦始皇在赵国出生长大。
关于秦王室氏赵,一直存有争议,这种说法源自秦赵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蜚廉,蜚廉有季胜和恶来两个儿子,季胜是赵人的祖先,他的后代造父被周天子封在赵城,因此氏赵,恶来是秦人的祖先,他的后人看到造父发达了,所以也氏赵。简单来说,秦王室氏赵的说法,其实是攀亲戚,而且还是一个非常远的亲戚。而恶来一脉在非子获封秦国始封君后,就被称作嬴秦了,所以在非子之后秦王室是否还氏赵存在疑问。
再来看另一种说法,秦始皇小时候作为人质的儿子在赵国出生长大,所以叫赵政,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赵正书》中将秦始皇称作赵正(正通政),由此可见赵政的说法确实有一定依据,但这样直呼其名的方式并不妥当,甚至有一种鄙视的意味,秦始皇本人不会喜欢。
关于秦始皇叫吕政更是无稽之谈,这种说法源自班固的《汉书》,其中秦始皇被认定是吕不韦的儿子,并被称为吕政,很显然这种说法漏洞百出,秦始皇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这个观点宿管阿姨在之后会专门来给大家解释,吕政的叫法无疑有刻意抹黑秦始皇的嫌疑,经不起任何推敲。
总之,秦始皇姓嬴、氏赵、名政,现在叫他嬴政是根据后世“姓+名”的习惯来的,在当时他可能叫赵政,但想要正确且恰当地称呼这位千古一帝,需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在异人成为秦王之后,赵政就应该被称为公子政,在公子政成为秦王之后、称帝之前要叫他秦王政,在称帝后则被称为始皇帝。

其实,在历史资料中,秦始皇的姓名还真不止一个,西汉扬雄在《法言》中说,“嬴政二十六载,天下擅秦”。这里用的是嬴政。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用词则是:秦始皇“名为政,姓赵氏”。而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成稿的柳诒徵《中国文化史》里,秦始皇则被称为“秦政”。
在这些名字中,相信大家最熟悉就是嬴政了,因为大家都知道,秦国王室一家子姓嬴,秦始皇名政,自然是叫嬴政了。但是,当时的姓氏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姓氏是不一样的,秦始皇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同的称呼,这还得从周朝的姓氏制度说起。
在周王朝时代,姓氏是分开的,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但姓氏都是贵族所特有的。一般情况下,姓在贵族中用到的很多好,只有贵族中的女性成员使用,有的是“姓”前加“字”,如孟姜,孟是字,姜是姓;有的是“姓”前冠以夫家国号和氏的,如栾祁;而女子死后则往往在“姓”前冠以谥号,像文姜中的“文”就是谥号。
而男子则不称姓,他们的称呼则是“氏+名”,如果是国君,则以其国名称之。如晋文公重耳,虽然晋国王室和周王室一样,都姓姬,但因为他们被分封在晋国,所以践土盟书对晋文公重耳的记载是“晋重”。其中,晋是国名,“重”是其名重耳的省称。
所以,秦始皇被称为“秦政”也是合理的。

另外,按照周礼,不管是王族还是公族,只包含国君的近亲三代。以公族为例,诸侯的国君、国君的儿子、国君的孙子,这些人被计入公族,国君的儿子被称为公子,国君的孙子被称为公孙,但有个人正好是公孙的儿子,也就是国君的曾孙,不好意思,他就不再计入公族,而是需要另立支族,取另外的“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商鞅,《史记》中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商鞅出身卫国,因此有段时间被称为卫鞅,从他姬姓,公孙氏来看,他属于卫国公族的子弟,而后来之所以被称为商鞅,则是因为秦孝公赐予他商於十五邑为封地。
而秦始皇也有类似的经历,秦始皇生于赵国,他出生的时候秦昭襄王还没死,所以这时候的秦始皇是公孙之子,需要取一个不同于国名的氏。
但为什么秦始皇会叫赵政,史家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按居住地取氏的原则,如高诱在注《淮南子》时说,“始皇生于赵,故曰赵政。”还有一种说法是,嬴姓先祖有一支分封到了赵城,被称为“赵氏”,秦始皇叫赵政,则是溯及先祖。
所以,赵政就成了秦始皇在赵国生活且秦昭襄王在世那段时间的叫法,后来昭襄王去世,他爷爷秦孝文王即位,再叫赵政就不符合身份了,于是就成了“王孙政”,这个称呼只用了三天,他爸爸秦庄襄王即位,秦始皇就成了“王子政”,三年后,他爸爸去世,他即位,他就成了“秦王政”。
这就是秦始皇称呼的变化,但是不管怎么变化,以战国末期的习俗来看,恰恰是我们今天最为熟悉的嬴政,不会作为秦始皇的称呼。不过那个时候,已出现姓氏合流的现象。到西汉时,姓氏之别已渐渐消失。
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进入胶着阶段,韩信手握30万精锐之师,坐拥齐地七十余城,成为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变量。项羽派武涉游说,谋士蒯通献上“三分天下”之策,甚至刘...
项羽 韩信 2025-11-19 权力漩涡中的生死博弈:戚夫人之死背后的深层逻辑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英雄落幕时:刘邦大哭项羽背后的政治博弈与人性考量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乌江畔的霸王自刎声犹在耳。当汉军将领王翳割下项羽头颅时,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
项羽 刘邦 2025-11-17 王翦:战国名将的传奇人生与智慧归隐在战国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王翦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邃的政治智慧,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关键人物。他的一生,既是征战沙场的辉煌史诗,也是功成身退的智慧典范。一、少年从...
王翦 2025-11-14 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裂痕:秦始皇囚禁赵姬的深层动因公元前238年的咸阳宫中,22岁的秦王嬴政面对母亲赵姬的情人嫪毐叛乱,以雷霆手段将其车裂,并诛灭三族。这场血腥政变不仅终结了嫪毐的权势,更将赵姬推向了历史审判的...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嫪毐的“特殊魔力”:让赵姬痴迷至深并诞下子嗣的真相战国末期的秦国深宫,一段充满欲望与权谋的纠葛,让市井小人物嫪毐成为历史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角色。他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能让秦始皇生母赵姬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为其生下孩...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项羽败亡后刘邦对项氏亲属的处置:宽仁表象下的政治权谋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自刎,标志着楚汉争霸的终局。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慑天下的枭雄陨落后,其亲属的命运...
项羽 刘邦 2025-11-14 乌江渡口的历史迷思:项羽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探析公元前202年寒冬,垓下战场硝烟未散,西楚霸王项羽率800余骑突围南逃。当这位31岁的军事天才在乌江边面对亭长的小船时,他选择将乌骓马赠予船夫,转身步战至力竭自...
项羽 2025-11-13 沙丘迷雾:胡亥继位背后的历史真相与权力博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起看似寻常的帝王驾崩事件,却因赵高、李斯与胡亥的密谋,演变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位继承疑案。两千年来,&a...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13 章邯:大秦帝国的末路战神,以囚徒之军撼动乱世在秦末烽烟四起的乱世中,章邯以一介文官之身临危受命,率领骊山刑徒组成的军队横扫六国复国势力,连斩楚军统帅项梁、齐王田儋、魏王魏咎等名将,甚至在巨鹿之战前与项羽形...
章邯 项羽 2025-11-1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