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纶,崇祯元年进士,明朝兵部右侍郎。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为您讲解
崇祯皇帝继位的第二年,渴望成为尧舜之君的崇祯违规提拔了一名官员,他叫刘之纶,是崇祯元年刚刚高中进士的官场小萌新,他得到好友金声(抗清英雄,南明隆武年间被洪承畴俘杀)的举荐,获得了一次和崇祯皇帝面对面的机会,刘之纶很善谈,也很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吸引住了崇祯皇帝的目光。
刚登基的崇祯还是很愿意大力提拔人才的,比如袁崇焕向他保证可以五年平辽,他马上给了袁崇焕想要的一切权力,对于刘之纶也是如此,他看中了刘之纶,毫不犹豫地给刘之纶升官,刘之纶刚做官一年,只是个普通的庶吉士,级别从七品,结果崇祯封他为正三品的兵部侍郎,一下子升了九级官位:
帝立召之纶、甫。之纶言兵,了了口辨。帝大悦……授之纶兵部右侍郎……于是之纶宾宾以新进骤跻卿贰矣。
这么个升官法就有点不合官场的升迁规矩,当时很多人都反对,但是崇祯坚持己见,还是下达了给刘之纶升官的圣旨,这样的提拔力度当然让刘之纶感激涕零,恨不得以死报效皇帝的知遇之恩,他也马上就有了机会。刘之纶升官的当年,后金军队在大汗皇太极的率领下越过长城首次入侵大明,“己巳之变”爆发。
在整个战争前期,明军一败再败,赵率教、满桂、孙祖寿等著名将领陆续战死殉国,明军对于后金骑兵的进攻几乎是毫无办法,防守吃力,没有谁敢主动去挑衅后金大军。这个时候,刘之纶主动站出来要为崇祯皇帝分忧,他要求带军出战,不过他在满朝文武的眼里属于幸进之辈,没有人认为他能够打败敌人,因此,他要求调正规军的请求没有得到允许:
请行,无兵,则请京营兵,不许;则请关外川兵,不许;则议召募,召募得万人,遂行。
无奈之下,刘之纶在得到可以自行募兵的允许后,凭借着他那鼓动能力超级强的三寸不烂之舌在北京周围临时招募了一万多人组成军队,这批人里面只有少量的正规军,还都是战争爆发前期被后金军打败的逃兵,刘之纶又没有时间训练他们,因此战斗力可想而知。不过刘之纶一心要报答崇祯的知遇之恩,也有为国不惜身的一腔热血,雄赳赳气昂昂的就出发了。
刘之纶的目标是被后金军占领的遵化城,那是后金军撤退的主要城关之一,夺回遵化就可以堵住后金大军回撤的道路,有可能将后金军的主力消灭在关内,后金当时在遵化负责守卫的是范文程这个文官,手下也只有不到一千骑兵,而在北京城周围已经有十数万回援北京的明朝正规军,可没有一支军队敢于随同刘之纶部去攻打遵化(明军并不知道遵化只有不到一千人)。
刘之纶说干了嘴,得到了两位明军总兵马世龙、吴自勉承诺,答应在他之后接应,然后刘之纶独自开路去打遵化,他的部队全是杂牌,行军速度慢,结果等到他慢吞吞地来到遵化城下,早得到消息的后金军从永平方向赶来的援军已经到了,领军的是军事能力超过刘之纶无数倍的后金大贝勒代善,而答应接应刘之纶的两位明朝总兵却爽约了。
对战的结果其实早已经注定,初出茅庐的刘之纶领着他那万把杂牌军被骁勇善战的代善率领的三万后金铁骑包围在遵化城外的营山上,还没开打,明军就乱了,双方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明军唯一有战斗意志的恐怕只有刘之纶这位主将。刚开战,手下就劝他逃,他说“毋多言!吾受国恩,吾死耳!”看见战胜敌军无望,他唯一的表态是“持此归报天子”,其部最终惨败,刘之纶卒。
刘之纶用鲜血报答了崇祯皇帝的知遇之恩,在他背后,十数万明军连来到战场的勇气都没有,刘之纶在当时实实在在的是个再渺小不过的小人物,可就是这个小人物却毅然的以身许国,和强大的后金军队面对面硬抗,在他死后,崇祯要追封他更大的官爵都被劝阻,要很久以后才获追赠兵部尚书,刘家贫苦,当时连扶灵返乡的费用都没有:
及战死,天子嘉其忠,从优恤,赠兵部尚书。震孟止之曰:“死绥,分也,侍郎非不尊。”遂不予赠,赐一祭半葬,任一子。之纶母老,二子幼,贫不能返柩,请于朝,给驿还。
从《明史》对刘之纶的描述看,他其实更适合做一名技术官员,他会制造单轮火车、偏厢车、兽车,会制造西洋大小砲,加上他能言善辩,有一定的鼓动能力,如果放到现在,做一个研究所正职所长是妥妥的,但他却去了并不能发挥其能力的战场,战败是正常的。在“己巳之变”中,像他这样主动向后金军进攻的傻子实在是很少,后来的清朝也给了这位傻子应有的待遇,在修《明史》时给了只有两年官场经历的他一个立传的位置。
在中国明清交替的历史长河中,洪承畴的投降事件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转折点。作为明朝的重要将领,洪承畴为何最终选择投降清朝,这一历史谜团长久以来吸引着无数学者和历史...
洪承畴 2025-02-11 洪承畴为何投降清朝?清朝是用什么方法劝降的在中国历史上,洪承畴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作为明朝的高级将领,他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却投降了清朝,成为明朝降清最高级的官员,被称为“开清第一...
洪承畴 2024-11-03 吴三桂和洪承畴:历史评价的双重标准在中国历史上,吴三桂和洪承畴都是明末清初的人物,他们因在明末清初的政治军事变迁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而饱受争议。然而,有趣的是,历史上对两人的评价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洪承畴 2024-08-26 洪承畴投清原因探讨:是战略选择还是个人利益?洪承畴,明末清初著名将领,原为明朝将领,后归降清朝。关于他为何投清,历史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出于战略考虑,也有人认为是出于个人利益。那么,洪承畴投清的真正原...
洪承畴 2024-05-20 洪承畴:一位明末清初的历史人物洪承畴,明末清初的重要历史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战争与背叛,也充满了争议。他为什么会投降清朝?他最后又是如何离世的呢?本文将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一、洪承畴的...
洪承畴 2024-04-26 洪承畴降清后的命运沉浮降清后的命运沉浮洪承畴降清后的命运沉浮洪承畴,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原为明朝将领,后在明清交替的历史巨变中投降清朝,成为清军南下的重要引路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尤其是在投降后的生活更是充满了争...
洪承畴 2024-04-23 洪承畴与李自成:一场决定明朝命运的决战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其中,洪承畴和李自成就是这样两位英勇的人物。他们的决战,不仅决定了他们自己的命运...
洪承畴 李自成 2024-01-16 松锦之战,洪承畴为何一败涂地?明朝末年,辽东战局紧张,洪承畴率领的明军在松锦之战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这场战役的结果,不仅改变了辽东的战略格局,也影响了明朝的命运。那么,洪承畴为何会在...
洪承畴 2023-12-27 清朝开国五大臣:缔造帝国的无名英雄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开国过程中有五位杰出的大臣功不可没。他们分别是范文程、洪承畴、冯胜、杨嗣昌和李成梁,被历史尊称为“清朝开国五大臣”。...
洪承畴 李成梁 2023-12-15 洪承畴:明末清初的贰臣与他的传奇人生洪承畴,一个在明末清初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他曾是明朝的忠诚将领,后来却投降清朝,成为一代贰臣。那么,洪承畴究竟有哪些历史事迹?他是否真的是神童...
洪承畴 2023-11-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