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是一场由削藩引起的争夺皇位内战,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燕王朱棣反叛朝廷,打着“靖难”旗号相号召,希望天下群起响应,但是许多人并不买账,因为你朱棣虽说是朱元璋的儿子,但是这天下还是建文帝的。建文帝才是正统,才是明王朝的象征。所以,天下人心还是向着建文帝的,在此讲述一下颜真卿后人据守一个小县城,却坚决反对燕王叛军招降的事儿。
一、形势逼人
当时光的长河流淌到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时,这场被史称“靖难之役”、实际上称为叔侄大战更为妥当的明王朝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相互残杀的战争已经打了三年了,政府军一方颓势凸显,叛军一方也是实力大损。
到了这个时候,就看谁更能撑下去了,或许得到更多的支持,才能击败对方,取得最后的胜利。可是,取胜又谈何容易!
(以下为一组《山河月明》剧照)
建文三年(1401)年底,朱棣得到了一个令他激动万分的消息:京师南京城里的一个宦官投奔到他这,告诉他说现在政府军都在大河两岸与燕王军激战对垒,京城防守空虚,若是他此时直接率军出击京城,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朱棣想想也是,只要拿下了京城,自己夺位成功,其他事不就好办了吗?自己作为太祖之子,继承的是朱明王朝的江山,天下人谁再看不惯,又能如何?夺下京师,就是夺了天下。
于是,他改变战略战术,将进攻的重点南移,于建文四年正月开始,督军直扑江北去了,企图由此打开进攻江南、夺取南京城的道路。
二、据守沛县
正月中旬,燕王朱棣率部由馆陶渡过漳水,接连攻破了东阿、汶上等城,而后一路奏凯,突飞猛进,很快抵达了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沛县。
一路上,燕王叛军攻克的城镇不多,迎降的多,所以快到了沛县时,他们以为沛县一个小县城,肯定会和其他城镇一样争相迎降,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他们想错了。
负责守城的知县颜伯玮,本名颜瑰,字伯玮,是唐朝大书法家、为国尽节而死的名臣颜真卿的后裔。他无愧于自己的祖先,很有气节,决定像颜真卿那样,誓死抵抗叛军,纵使为国殉城也在所不惜。
颜伯玮,家在庐陵,建文元年(1399年),以贤良征,授予沛县知县一职。对于建文帝,他感恩戴德。尽管刚赴任知县,他就赶上了这场战争,但他以国事为念,不辞劳苦。当时,政府军连年北伐叛军,沛县的老百姓担负着往北方前线输送粮草的重任,政治军事责任重大,动辄以军法论处,颜伯玮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但是,他很有头脑和能力,善于谋划和协调,总能如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鼓励民众为国效力。
沛县是徐州的门户,地理位置重要。明王朝在此设立了军民指挥司,颜伯玮未雨绸缪,提前募集百姓五千多人在此修筑七个堡寨,防御叛军南下。本来这里的防御很坚固,力量配备也行,但是由于之前调兵北上支援山东,留守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战斗力不强。所以,听说叛军突然间兵临城下,颜伯玮很惊慌。
颜伯玮明白敌强我弱,敌我双方力量相差过于悬殊,硬拼肯定不行,防守也难,只有求援了。他赶紧派出县丞胡先去徐州,请求当地守军支援。但是,徐州守将见叛军气势汹汹而来,先被吓破了胆,自己抗敌还难有胜算,怎么肯再分兵去救援沛县呢。
苦等援兵不至,颜伯玮知道凶多吉少了。于是,他让自己的弟弟颜珏、儿子颜有为叔侄俩赶快返回老家,替他侍奉父母双亲,并转告自己的遗言:“儿子叩谢双亲大人,忠孝不能两全,来世再报养育之恩。”
随后,颜伯玮在县衙题写了绝命诗,决定以死殉国,坚决抵抗叛军。可是,当他准备死战殉国时,负责军事工作的指挥王显却在半夜率军出城迎降,叛军不费一矢一刃便进入了沛县。
三、殉节而死
得知王显违背自己的意愿私自迎降叛军,颜伯玮痛心疾首,但想到能减少军民的伤亡,又有所欣慰。但别人迎降叛军,他却不忍背叛朝廷,于是穿戴着官服,面向京城和皇帝所在的方向做最后的叩拜后,上吊而死。
颜伯玮的儿子颜有为明白父亲殉国之志后,不忍心远离,更不想抛下自己的父亲,自己回老家。他走了一段路程后,让叔父颜珏独自回家,然后又返回了沛县。
回到沛县的颜有为,见叛军已经入城,父亲已经殉节,十分悲痛,跪在父亲的尸身前,也举刀自刎了,表明了誓死反对叛贼的决心。
没有能搬来援兵的胡先从徐州归来,见严氏父子殉城而死,叛军已经入城,大放悲声。而后,他起来将严氏父子葬在城南,以示他们誓死守忠、维护南边朝廷尊严、不同北边而来的燕王叛军同流合污的志向和决心。
沛县主簿唐子清、典史黄谦均被叛军抓捕。叛军想让唐子清投降,唐子清却只说了一句话:“愿随颜公地下。”再也不说别的话了。叛军闻此大怒,将其斩杀;而后,派遣黄谦去徐州招降政府军,黄谦一口回绝,也被杀害。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初二,77岁的李善长跪在应天府刑场。这位曾被朱元璋比作“萧何”的开国第一功臣,此刻身着囚服,身后是妻女、弟侄等七十余口家眷。随着监...
朱元璋多少岁 李善长 2025-09-19 乱世双雄的镜像人生:朱元璋与朱温的相似性与命运分野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朱元璋与朱温这两位朱姓开国皇帝的人生轨迹犹如镜像般重叠,却又因关键抉择走向截然不同的结局。他们同为底层逆袭的军事奇才,却在治国方略与家庭伦理中...
朱元璋多少岁 朱温 2025-09-19 朱厚熜:朱棣一脉的皇权承继者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皇位继承问题,始终与宗法血缘的争议紧密交织。这位以“大礼议”震动朝野的君主,其血脉归属不仅是历史学界的焦点,更折射出明代宗法制度的深层矛盾。...
朱厚熜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8 盛庸:靖难烽烟中的忠烈悲歌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金陵城破的烽烟中,盛庸单骑跪于朱棣马前。这位曾让燕军闻风丧胆的南军统帅,此刻褪去历城侯的蟒袍,以最卑微的姿态向新君献上佩剑。然而,这...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9-15 朱温与朱元璋:跨越时空的朱姓帝王,却无血缘关联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朱姓虽非大姓,却诞生了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帝王——后梁太祖朱温与明太祖朱元璋。二者同姓且同为开国君主,又同为安徽人,常引发后人对其关系的猜测。然...
朱元璋多少岁 朱温 2025-09-15 朱棣是否知晓帖木儿东征:历史迷雾中的战略博弈公元1404年冬,中亚草原上寒风凛冽,帖木儿帝国的大军正沿着天山南麓向东方推进。这位征服了半个亚洲的“跛子征服者”,将矛头指向了万里之外的大明王朝。而此时,南京...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5 明朝的篡位皇帝:朱棣的权力博弈与历史影响在中国古代皇权传承的谱系中,明朝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制度根基,但这一看似稳固的体系仍被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更迭打破。明成祖朱棣,这位以“靖难之役”推翻侄子建文帝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5 秦始皇与朱元璋:跨越千年的“伟大”之辩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与朱元璋是两位极具标志性的帝王:前者以“千古一帝”之名终结战国乱世,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后者以草根之身推翻元朝统治,重建汉人政权。二者虽相...
朱元璋多少岁 秦始皇陵 2025-09-11 朱元璋为何杀徐达而留汤和:权力博弈中的生存智慧在明朝开国功臣的命运轨迹中,徐达与汤和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被传因背疽遭赐蒸鹅而死,后者却得以善终并获封东瓯王。这种差异背后,既折射出朱元璋对功臣集团的复杂心...
朱元璋多少岁 汤和 2025-09-10 永乐迁都:朱棣1421年定鼎北京的深远抉择明成祖朱棣的迁都之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决策。这场始于永乐元年(1403年)、历经十八年筹备的迁都工程,最终于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1421年1...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0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