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是一场由削藩引起的争夺皇位内战,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燕王朱棣反叛朝廷,打着“靖难”旗号相号召,希望天下群起响应,但是许多人并不买账,因为你朱棣虽说是朱元璋的儿子,但是这天下还是建文帝的。建文帝才是正统,才是明王朝的象征。所以,天下人心还是向着建文帝的,在此讲述一下颜真卿后人据守一个小县城,却坚决反对燕王叛军招降的事儿。
一、形势逼人
当时光的长河流淌到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时,这场被史称“靖难之役”、实际上称为叔侄大战更为妥当的明王朝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相互残杀的战争已经打了三年了,政府军一方颓势凸显,叛军一方也是实力大损。
到了这个时候,就看谁更能撑下去了,或许得到更多的支持,才能击败对方,取得最后的胜利。可是,取胜又谈何容易!
(以下为一组《山河月明》剧照)
建文三年(1401)年底,朱棣得到了一个令他激动万分的消息:京师南京城里的一个宦官投奔到他这,告诉他说现在政府军都在大河两岸与燕王军激战对垒,京城防守空虚,若是他此时直接率军出击京城,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朱棣想想也是,只要拿下了京城,自己夺位成功,其他事不就好办了吗?自己作为太祖之子,继承的是朱明王朝的江山,天下人谁再看不惯,又能如何?夺下京师,就是夺了天下。
于是,他改变战略战术,将进攻的重点南移,于建文四年正月开始,督军直扑江北去了,企图由此打开进攻江南、夺取南京城的道路。
二、据守沛县
正月中旬,燕王朱棣率部由馆陶渡过漳水,接连攻破了东阿、汶上等城,而后一路奏凯,突飞猛进,很快抵达了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沛县。
一路上,燕王叛军攻克的城镇不多,迎降的多,所以快到了沛县时,他们以为沛县一个小县城,肯定会和其他城镇一样争相迎降,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他们想错了。
负责守城的知县颜伯玮,本名颜瑰,字伯玮,是唐朝大书法家、为国尽节而死的名臣颜真卿的后裔。他无愧于自己的祖先,很有气节,决定像颜真卿那样,誓死抵抗叛军,纵使为国殉城也在所不惜。
颜伯玮,家在庐陵,建文元年(1399年),以贤良征,授予沛县知县一职。对于建文帝,他感恩戴德。尽管刚赴任知县,他就赶上了这场战争,但他以国事为念,不辞劳苦。当时,政府军连年北伐叛军,沛县的老百姓担负着往北方前线输送粮草的重任,政治军事责任重大,动辄以军法论处,颜伯玮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但是,他很有头脑和能力,善于谋划和协调,总能如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鼓励民众为国效力。
沛县是徐州的门户,地理位置重要。明王朝在此设立了军民指挥司,颜伯玮未雨绸缪,提前募集百姓五千多人在此修筑七个堡寨,防御叛军南下。本来这里的防御很坚固,力量配备也行,但是由于之前调兵北上支援山东,留守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战斗力不强。所以,听说叛军突然间兵临城下,颜伯玮很惊慌。
颜伯玮明白敌强我弱,敌我双方力量相差过于悬殊,硬拼肯定不行,防守也难,只有求援了。他赶紧派出县丞胡先去徐州,请求当地守军支援。但是,徐州守将见叛军气势汹汹而来,先被吓破了胆,自己抗敌还难有胜算,怎么肯再分兵去救援沛县呢。
苦等援兵不至,颜伯玮知道凶多吉少了。于是,他让自己的弟弟颜珏、儿子颜有为叔侄俩赶快返回老家,替他侍奉父母双亲,并转告自己的遗言:“儿子叩谢双亲大人,忠孝不能两全,来世再报养育之恩。”
随后,颜伯玮在县衙题写了绝命诗,决定以死殉国,坚决抵抗叛军。可是,当他准备死战殉国时,负责军事工作的指挥王显却在半夜率军出城迎降,叛军不费一矢一刃便进入了沛县。
三、殉节而死
得知王显违背自己的意愿私自迎降叛军,颜伯玮痛心疾首,但想到能减少军民的伤亡,又有所欣慰。但别人迎降叛军,他却不忍背叛朝廷,于是穿戴着官服,面向京城和皇帝所在的方向做最后的叩拜后,上吊而死。
颜伯玮的儿子颜有为明白父亲殉国之志后,不忍心远离,更不想抛下自己的父亲,自己回老家。他走了一段路程后,让叔父颜珏独自回家,然后又返回了沛县。
回到沛县的颜有为,见叛军已经入城,父亲已经殉节,十分悲痛,跪在父亲的尸身前,也举刀自刎了,表明了誓死反对叛贼的决心。
没有能搬来援兵的胡先从徐州归来,见严氏父子殉城而死,叛军已经入城,大放悲声。而后,他起来将严氏父子葬在城南,以示他们誓死守忠、维护南边朝廷尊严、不同北边而来的燕王叛军同流合污的志向和决心。
沛县主簿唐子清、典史黄谦均被叛军抓捕。叛军想让唐子清投降,唐子清却只说了一句话:“愿随颜公地下。”再也不说别的话了。叛军闻此大怒,将其斩杀;而后,派遣黄谦去徐州招降政府军,黄谦一口回绝,也被杀害。
1375年寒冬,浙江青田的刘府内,病榻上的刘伯温将长子刘琏唤至身前。这位辅佐朱元璋定鼎天下的谋臣,在弥留之际留下四句谶语:"蓝玉骄纵,必遭灭族...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07-10 靖难烽火:朱棣与朱允炆的皇权生死局1399年的北平城头,寒风卷过燕王府的琉璃瓦,朱棣凝视着南方——那里,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正以雷霆之势推进削藩政策。这场叔侄间的权力博弈,最终演变为中国历史上著...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7-10 明朝都察院:皇权下的监察利剑与制度困局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长河中,明朝都察院以其严密的体系、广泛的职权和深远的影响,成为封建专制时代监察体系的巅峰之作。作为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9 朱元璋文字狱: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文字狱犹如一道道阴霾,笼罩着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成为专制统治者钳制思想、维护权威的残酷工具。朱元璋,这位从草根崛起的大明开国皇帝,其...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8 马皇后为何未救刘伯温:历史迷雾中的权力与人情博弈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马皇后常以“贤后”形象出现,其智救宋濂、巧劝朱元璋的典故广为流传。然而,当刘伯温深陷胡惟庸构陷的漩涡时,这位以仁慈著称的皇后却未出手相救。这一...
朱元璋多少岁 马皇后 2025-07-08 宝庆公主:大明皇室最明亮的珍珠,却难逃政治婚姻的枷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紫禁城坤宁宫传来一声婴啼。六十八岁的朱元璋抱着襁褓中的幼女,这个老皇帝不会想到,自己最小的孩子将成为明朝最特殊的公主——她既是朱元璋...
朱元璋多少岁 宝庆公主 2025-07-03 盛庸:以弱胜强的战术大师,为何难挽靖难败局?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一场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拉开帷幕。在这场决定明朝命运的内战中,一个名字如彗星般划过战场——盛庸。他以布衣...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7-01 曾秉正:明朝言官的悲剧与士大夫的生存困境在明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曾秉正的名字与一场令人唏嘘的悲剧紧密相连。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官员,因触怒明太祖朱元璋而遭“腐刑”处罚。然而,若将这段历史简化为“曾秉正...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1 沐英不死,朱棣敢反吗?—— 滇南柱石与燕王野望的时空对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滇池畔的沐王府传来噩耗,开国名将沐英因太子朱标去世哀痛成疾,卒于任上。这位统领云南三十万大军、坐镇西南边陲的“黔宁王”,其离世不仅改...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标 2025-06-30 朱棣晚年顿悟:朱元璋之死的真相与皇权更迭的隐秘逻辑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七日后,皇太孙朱允炆仓促即位,改元建文。这场权力交接的异常速度,在二十四年后因燕王朱棣发...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6-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