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晋武帝司马炎聪明过人,为什么却把皇位传给了笨蛋儿子司马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乍一看,司马炎实在没有把皇位传给司马衷的道理:司马衷脑子不好使、媳妇泼辣凶悍,日后必定牝鸡司晨、天下大乱;司马炎儿子众多,不乏堪称出色的人物,比如司马允、司马乂......
但遗憾的是,除非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其他时候决策者看重的往往不是个人能力。领导者选定一个人,仅仅需要一个理由;而司马炎之所以挑选司马衷,起码能找到三个借口。
第一,对于司马炎而言,保住司马衷,就是保住自己的皇权法统。
终其一生,司马炎都面对着一个强大的政治对手,那就是他的亲弟弟司马攸。
司马昭有九个儿子,但最优秀的并不是嫡长子司马炎,而是嫡次子司马攸。史书称司马攸“少而岐嶷。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善尺牍,为世所楷”。
简单来说,就是自幼聪慧过人,既性格温和、亲近贤才、乐善好施,又博学多才、精通文章,被视为当时的楷模。因此,司马攸的名声远远盖过了哥哥司马炎,也得到了爷爷司马懿的格外青睐。
因为司马师膝下无子,在司马懿的安排下,司马攸自小就被过继给了伯父。众所周知,司马师是司马懿的第一顺位接班人,如无意外,将来建立司马氏自家王朝的荣耀,极大概率会落在司马攸头上。
但人世无常。公元255年,司马师在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时旧伤复发、壮年早逝,司马攸年幼,为了安定局面、保住家族基业,司马师死前把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根据西周以来的传统宗法制,家族权力的传承应当遵从嫡长子优先权,也就是子承父业;此时司马氏重拾“兄终弟及”之制,可视作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司马昭本人也深知这一点,更何况司马攸说到底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且在士大夫群体中拥有不少拥护者,因此,司马昭每次见到司马攸,都会拍着自己的椅子说:“此桃符之座也”(桃符是司马攸的字),摆出了一副要传位于司马攸的姿态。
当然了,这更像是一种姿态,毕竟司马攸在法理上是哥哥的儿子,司马昭内心更希望司马炎接班。随着夺储之争日渐白热化,司马炎、司马攸各有支持者,而最终贾充等人以“年龄居长,有人君之德”为由,帮助司马炎笑到了最后。
也就是说,司马炎获胜的一大理论依据,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毕竟从个人能力、声望而言,他比不上弟弟司马攸。因此,立储以长不以贤,就成了支撑他皇位的基本法理依据。
而在敲定下一代接班人时,司马炎父子的最大对手仍是司马攸。当时,由于司马衷的天资日渐被人诟病,朝廷中逐渐形成了两大派系,任凯、庾纯、张华、向秀等士大夫明确支持齐献王司马攸,贾充、杨骏等外戚一系则是司马衷的拥护者,朋党之风愈演愈烈。
对司马炎而言,自然不希望皇位落到弟弟手里;而如何抗衡呼声越来越高的司马攸?最有力的武器莫过于宗法制度。因此,即使他知道司马衷才能堪忧,他也不能废长立幼、另选司马允/司马乂等儿子,否则就等同于推翻“立储以长不以贤”的规则,形同给司马攸送上了助攻。
公元283年,为了保住司马衷的储君之位、断绝司马攸一系的念想,司马炎逼迫司马攸前往封地,后者愤恨交加、抱病上路,没多久吐血而死。
第二,太子不仅是太子,也是政治势力的代言人。
上一点提到过,贾充、杨骏等外戚是司马衷的支持者,这是典型的用脚投票。
东汉、三国以来,世家大族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司马家族成功篡魏,本质上就是司马氏联合贾、王等几大家族,夺取了曹家的政权。
以阴谋起家的,必然最戒备阴谋;靠着门阀世家篡位的,必然会防备世家门阀。对于如何保住家族的皇权,司马炎有一套自己的心得,除了大封藩王、拱卫中央外,他的另一招就是联合嫡系世家、形成利益共同体,为后代保驾护航。
而司马炎最信任的门第首推两家,一是自己皇后所在的弘农杨氏。他的原配皇后杨艳,杨艳死后,堂妹杨芷续弦,继续占据皇后之位。另一家就是贾氏。贾充这人可不得了,指使人当众杀掉魏帝曹髦的是他,帮助司马炎成为世子的也是他。
杨艳是司马衷的母亲,贾充是司马衷的老丈人。这就注定了司马衷的太子之位不可动摇。
第三,好圣孙。
因为孙子而替儿子加分的案例,在古代并不罕见。如明成祖因孙子朱瞻基的关系,刷掉了更像自己的儿子朱高煦、选择了肥胖残疾的朱高炽;传说雍正之所以脱颖而出,儿子弘历得到康熙的宠爱功不可没。
儿子多像妈,司马衷虽然智力堪忧,但谢才人却给他生了个聪明过人的儿子司马遹。在司马遹五岁时,皇宫内失火,司马炎登楼远望,但司马遹却拽着他的衣角将其拉到暗处。司马炎好奇询问原因,司马遹回答:“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
三更半夜、事出蹊跷,人君立于光亮之下,很容易成为靶子。年仅5岁就懂得这种高深的道理,这让司马炎大为惊异。这种事情发生得多了,司马懿对司马遹越发青睐,甚至亲口赞扬他像自己的爷爷司马懿,还欣喜地感叹:“此儿当兴我家。”
也许这就是司马衷太子之位固若金汤的另一个原因。可惜的是,司马遹上演了一出《伤仲永》,自小聪慧,随着年纪渐长却行为乖张、性情暴戾,最终被贾南风害死,司马炎终究是看走了眼。
从理论上来说,司马炎挑选天资平平的儿子为接班人并非愚不可及,荒唐的齐桓公尚且能成为春秋首霸呢!但司马炎却犯下了致命错误:低估了矛盾重重的客观现实,高估了自己选定的辅政团队与藩王。因此,随着他死去,西晋迅速陷入了混乱,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是西晋开国皇帝,史称晋武帝。他通过禅让取代曹魏政权,建立西晋,完成三国统一大业。其登...
晋武帝 2025-04-07 司马衷与司马炎:西晋王朝的权力传承与悲剧在西晋王朝的历史长河中,司马衷与司马炎这对父子皇帝,以其独特的命运和复杂的关系,共同书写了一段充满传奇与悲剧色彩的历史篇章。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以其卓越的...
司马衷 2025-04-03 晋武帝司马炎:历史低调与评价分化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晋武帝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其存在感似乎并不如其他开国君主那般显赫。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而古人对他的评价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
晋武帝 2025-02-21 晋惠帝“何不食肉糜”:无知背后的时代悲剧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晋惠帝司马衷因其“何不食肉糜”的典故而被后世广泛铭记,这一事件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脱离实际、对民间疾苦无知的统治者。然而,晋惠帝真的傻吗?一...
司马衷 2025-02-17 晋惠帝“何不食肉糜”背后的历史审视在中国历史上,晋惠帝司马衷因其一句“何不食肉糜”而被后世广泛讥讽为愚蠢无知。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这段历史时,会发现事情远非如此简单。一、晋惠帝司马衷的成长背景司...
司马衷 2025-02-15 一代奇后羊献容:跨越两朝的皇后传奇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皇后,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历经坎坷却最终涅槃重生。她,就是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同时也是前赵末帝刘曜的皇后——羊献容...
司马衷 2025-01-18 司马衷:被误解的“白痴皇帝”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西晋的第二位皇帝司马衷因其一些看似愚蠢的行为,如“何不食肉糜”的言论,而被后世贴上了“白痴皇帝”的标签。然而,通过深入探究历史资料,我们...
司马衷 2025-01-18 历史上的贾南风:西晋时期的权力女性在中国历史上,贾南风以其独特的地位和复杂的人生经历,成为了西晋时期不可忽视的人物。作为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还因其专横暴虐和...
贾南风 司马衷 2025-01-18 司马炎传位“傻儿子”司马衷:是无奈之举还是深思熟虑?在中国古代皇位继承的历史长河中,晋武帝司马炎将皇位传给其子司马衷的决定,一直为后世所争议。司马衷因智力有限,常被后世称为“傻儿子”,这一传位决定似乎充满了疑惑与...
司马衷 晋武帝 2025-01-18 司马炎的后宫与子女:一段历史佳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的后宫生活总是充满了神秘和奢华。晋武帝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他的后宫更是引人瞩目。据传,司马炎的后宫拥有上万美女,而他却选择了一种...
晋武帝 2025-01-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