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即建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01
我们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起自布衣当过和尚加入起义军成就帝业的经历很传奇,有一首诗概括得很到位。
少未闻书香,贫苦放牛郎。
家亡入皇觉,云游豫皖江。
从戎濠州旅,行伍红巾装。
智勇冠三军,聚义揽豪强。
开府据应天,积粮高筑墙。
两淮灭士诚,鄱阳平友谅。
北伐取大都,海宇复华邦。
传奇帝业路,莫过朱元璋。
据说,这首诗是朱元璋自己写的打油诗。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为了朱家子孙一直做皇帝,采取了很多政策。但主要是围绕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思路,整治功臣权贵消除威胁。朱元璋与太子朱标,也就是朱元璋与朱允炆的父亲的一次对话验证了这一点。
有一天,朱元璋再次大开杀戒,太子朱标当面劝阻,“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第二天,朱元璋拿了一条棘杖扔在太子朱标面前,叫他拿起来。棘仗上布满荆棘,太子朱标难以下手,面露难色。朱元璋看到,一手拿起棘仗,另一只手一点一点将上面的刺全都撸掉了,场面鲜血淋淋,还说,“你怕上面的刺不敢拿,我把这些刺都给你去掉,再给你,难道不好吗?我把对你有威胁的坏人都除掉,你才能当好家啊!”
太子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宅心仁厚,希望实行“宽通平易之政”。当时直怼朱元璋,“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有什么样的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百姓。这就相当于在骂皇帝不是明君。
当然朱元璋很生气,拿着杖子追着太子朱标打。
但是棘仗上面的刺本是保护自身的,因为担心保护自己的利器而除去,又有谁来保护自己呢?
这样的父子争执不止一次。这些事情对朱标的身心伤害很大,以至于他身体素质很差。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十七岁的朱标出差去了趟陕西,结果回来没多久就因风寒病而逝世。
朱标生病时,朱允炆十四岁,他深受父亲朱标影响,也是宅心仁厚,十分孝顺,他照看父亲朱标,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到朱标去世,朱允炆守孝时竟因过度哀伤而身体消瘦,朱元璋看到安慰道,“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朱标长子朱雄英,按明朝“居嫡长者必正储位”的规定,应作为皇太孙,但只活了八年早夭。只得立朱标第二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02
就这样十四岁的朱允炆成了皇太孙。当时,朱元璋对朱家子孙不放心,想出一个对联考考他们。于是,朱元璋说了一个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并让朱允炆跟朱棣来对答。
朱允炆对曰:雨打羊毛一片膻。
朱棣则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
朱元璋对皇太孙朱允炆的回答不满意,觉得不是吉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留下来一个宝箧,交代儿孙危难时可打开。当年,二十一岁的朱允炆即皇帝位,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以次年(1399年)为建文元年。
朱允炆和父亲朱标一样仁厚,延续了朱标的宽大政策。然而从成为皇太孙时起朱允炆就对朱元璋分封的叔父辈的秦王、晋王、燕王、代王、谷王、辽王、宁王、庆王、肃王等藩王一直不放心,担心他们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想削弱藩王的权力。
朱允炆就曾和朱元璋讨论过这个问题。朱元璋认为,“朕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令边境不乱,留给你安宁”。朱允炆认为,“胡虏不安定,让诸王不防御,可若是诸王不安分,谁去抵御呢?”
朱允炆也曾在东角门问过黄子澄,“诸王地位尊贵,又都拥有重兵,多行不法,怎么办呢?”
黄子澄说:“诸王的护卫兵只足以自守,倘若有变,发六师出征,谁又能抵抗呢?汉朝叛乱的七国并非不强,还是灭亡了,势力的大小强弱不同,而顺逆之理也不同啊。”
这些话让朱允炆削藩下定了决心。
于是,朱允炆开始动手削藩。当时齐泰认为,应该先削诸王中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然而黄子澄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洪武时期已有不法行为,削之有名。应当先削夺周王,周王与燕王同母,削周王相当于剪燕王的手足。
朱允炆认同黄子澄观点,先认定周王朱橚有罪,被废为庶人,也就是平民,流放云南。然后派人监视燕王动向。紧接着,下诏宣布诸王不能监管王府内文武官员。又针对燕王朱棣,调兵遣将,围困燕王府。之后,湘王朱柏自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判有罪,被废为庶人,岷王朱楩也被判有罪,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叔叔朱棣迫不得已起兵造了侄子的反,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开始了三年的靖难之役。当时,燕王兵力并不占优势,地盘也小,各方面支持燕王的也不多。朱允炆本来很有胜算,只可惜手下能征善战、能谋善管的人才“棘刺”都被爷爷朱元璋给撸了。朱允炆又心软,不忍暗中杀害叔叔朱棣。身边怕死只动嘴不动手的文官又多,赏罚也不公,随战争时间推移,反而各方面逐渐投降了支持燕王。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攻到了长江北岸龙江驿。朱允炆慌忙下罪己诏,向燕王割地求和。燕王没答应。朱允炆颁布勤王诏书,下令天下勤王。
实际上,朱允炆朝廷内部早已放弃了抵抗,文官怕死、武将惜命。有些文官借口外出招兵勤王守卫南京城而逃跑。燕王一到金川门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直接开金川门投降。
二十五岁的朱允炆一听燕王已入城,坐在龙椅上绝望了,觉得大势已去,为保最后尊严决定自杀,正准备动手,身旁太监突然跪下拽住朱允炆道,“皇上,您还记得太祖皇帝留下的宝箧吗?当您遇到大难时,可以打开里面自有解救之法。”
太监找来宝箧,是一个四面包铁的箱子,锁头注了铁。朱允炆命人撬开。打开箱子,里面有三件袈裟,三个僧帽,三双僧鞋,一把剃度刀,白银十锭以及三张度牒,度牒上写有不同名字,一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还有一张朱书,上面写着逃跑路线。
朱允炆感叹着命运的造化,匆忙剃度成了和尚,宫中放了一把火,逃出了南京城。
03
之后朱允炆西逃,到了云南贵州,曾隐居罗永庵,并在此题诗《金竺长官司罗永庵题壁》。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昙标。
南来瘴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凤辇,袈娑新换衮龙袍。
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乌早晚朝。
逃跑的朱允炆也曾想东山再起,但后来发现叔叔朱棣把国家治理比自己好,又放弃了,顿悟时写下一联:
有梦难圆,尘世着魔迷木性;
无风易醒,洞泉悟道静凡心。
之后,多年游走西南大地山川,不免触景伤情感慨万千又赋了一联:
家从京畿而来,回首五岳峨眉,此等山川甲天下;
帝似尧舜以后,伉怀秦皇汉武,如我王孙旷古今。
西逃四十年左右时,朱允炆曾赋诗《逊国后赋诗》伤感不已。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华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是死是逃还有很多说法。但相比朱棣,朱允炆确实不适合当皇帝,但是从他酷爱诗文,以及留下的作品来看,搞文艺可能更适合他。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唯一从赤贫阶层崛起、最终开创帝业的传奇人物。他出身安徽凤阳的佃农家庭,幼年因饥荒沦为乞丐、和尚,却在元末乱世中以“开局一个碗”的起点,推翻...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09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真相:皇权独尊的终极博弈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决丞相胡惟庸,并借机废除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这一决策不仅重塑了明代政治格局,更成为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斗争的转折...
朱元璋多少岁 胡惟庸 2025-10-09 朱元璋屠杀功臣:权力逻辑下的政治清洗明朝初年,一场持续十余年的政治风暴席卷朝堂。朱元璋以“胡惟庸案”“蓝玉案”为标志,对开国功臣展开系统性清洗,牵连人数超过15万,六家公爵、三十三家侯爵被除封。这...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10-09 朱元璋长相之谜:历史滤镜下的帝王相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相貌,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形象之一。民间流传的“猪腰子脸”“鞋拔子脸”画像与官方典籍中“姿貌雄伟,奇骨贯顶”的记载形成鲜明对比,这场...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09 朱元璋:明朝的奠基者与制度塑造者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以布衣之身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并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为明朝近三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制度框架。其影响不仅...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9-30 朱标死后太子空缺,朱元璋为何选定朱允炆为接班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朝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一突发事件彻底打乱了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继承人选择上必须慎之又慎——既要避免权力真空引发...
朱元璋多少岁 朱允炆下落 2025-09-29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未立朱棣为太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朝皇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朱标去世后并未选择军事才能突出的四子朱棣,而...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29 明朝开国六公爵:功勋与命运交织的传奇明朝初立之际,朱元璋为稳固政权、酬谢功臣,于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其中“开国六公爵”作为最高封赏,承载着帝国奠基者的无上荣耀。这六位公爵——魏国公徐达...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9-29 李世民为何未对功臣展开清洗:权力逻辑与历史智慧的交织在中国古代帝王巩固政权的叙事中,“清洗功臣”常被视为消除潜在威胁的常规手段。汉高祖刘邦诛杀韩信、彭越,明太祖朱元璋制造“胡蓝之狱”,均印证了这一权力逻辑。然而,...
朱元璋多少岁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6 陈友谅的败局:从性格缺陷到战略误判的必然性元末乱世,群雄并起,陈友谅曾以60万大军横扫长江流域,却最终在鄱阳湖之战中折戟沉沙,败于朱元璋之手。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决战,表面是兵力与战术的较量,实则是政治智...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9-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