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唐朝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朝代,感觉当时的男性都喜欢胖一点的女性。杨贵妃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被认为是一位“肥胖美人”,不过真相真是如此吗?其实这个“胖”也是有个度的,古代和现代人的审美肯定有区别,但不会偏差的太离谱。如果仔细研究杨贵妃就能发现,史籍对于她的记载从来就没有用过“胖”这个字,可能大家都误解唐代人的审美了。
虽然世人都以为杨贵妃是个胖美人,但在正史中是没有明确记载的。从一些侧面描述的话,可以推测出杨贵妃是胖美人的可能性不大。譬如说,中唐时期一位宰相曾经做过一些笔记,其笔记内容记载的是唐玄宗为太子选妃的事情。
当时,唐玄宗为太子选妃,就明确提出了选妃的一些标准。比如说,选妃的时候必须选那些“细长洁白”的女子。从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唐玄宗的审美观跟现在人是一样的,都必须要求女子的皮肤白腻,身材修长。
既然给太子选妃都定了如此高的标准,那没道理他自己最宠爱的杨贵妃是一个胖美人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杨贵妃是个肥胖的美人。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从“敌人”的角度来看杨贵妃的姿态。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杜甫曾经写过《丽人行》一诗,用以讽刺和批判杨国忠和杨贵妃兄妹。那么在杜甫这个“敌对”之人笔下,杨贵妃是什么样子的呢?诗中有“肌理细腻骨肉匀”和“珠压腰极稳称身”两句这样的描述。
从这里可以看出,尽管杜甫以批判的角度来讽刺杨贵妃,但提到其身材的时候,也说对方是一个皮肤细腻,身材匀称的美人,而并非是所谓的胖美人。由此可见,要说唐代以胖为美,就认定杨贵妃是个胖美人的话,就太过偏颇了。
而一些野史的记载,称杨贵妃身高有一米六五左右,体重六十公斤左右的说法,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应该是比较可靠的。倘若真的如此的话,那么杨贵妃说不得比很多人都还要更轻、更瘦呢!
既然杨贵妃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胖美人,那么这样一位体态纤弱或者匀称的美人是如何变成胖子的呢?
在笔者看来,《旧唐书》中虽然没有细写杨贵妃的容貌和体态,但对其描写却主要是以批判为主。正因为正史对杨贵妃的批判,导致后世所有文人墨客几乎都会选择抨击杨贵妃。而后,杨贵妃逐渐演变成“胖美人”了。
《旧唐书》中认为杨贵妃是“祸国殃民”的代表,认为是杨贵妃太过受宠而导致唐玄宗疏于朝政,以至于安史之乱爆发等等。随后,杜甫在《丽人行》当中更是进一步对杨贵妃进行批判,将其定为“红颜祸水”。
大家都知道,想要攻讦一个女子,尤其是容貌倾城倾国的女子,最容易的就是在身材方面下手。于是,那个擅长将贵妇人统统画成胖子的长安人周昉,明目张胆将杨贵妃画成了胖美人。
到了宋代以后,由于文人墨客大量描写杨贵妃的“胖”,以至于杨贵妃是个胖美人的认知观念便被固定了下来。比如说,苏辙就曾经在《周昉画美人图》中写了“瘦者飞燕肥玉环”的句子,直接将杨贵妃跟赵飞燕对比,后来便有了“环肥燕瘦”的说法。
这种文人墨客之间的恶意抨击,后来更是被扩展成为有情节故事的传奇小说。譬如说,宋代的传奇小说《杨太真外传》。其中就虚构了一段场景:李隆基读过《赵飞燕外传》之后便感叹飞燕体态轻盈,经常害怕会被风吹走,而后对杨贵妃开玩笑,称杨贵妃“若汝则任其吹多少”。
这种恶意揣测,居然将李隆基本人给加了进去,还借对方之口堂而皇之的嘲笑杨贵妃身材肥胖,实在是令人不耻。但是细细想想,这如何可能呢?杨贵妃可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为了她李隆基可是连朝政都荒废了,他又怎么可能用直白的语言来讽刺爱妃呢?
因此,杨贵妃之所以一步步从纤弱匀称的美人变成胖美人,实在是因为古代文人墨客对其妖魔化之下的一种刻意“改变”。时至今日,经过千余年的宣传之后,在唐朝那个以胖为美的时代,杨贵妃便成了“胖”美人的代表。
不过,既然杨贵妃并不是“胖”美人的话,那么唐朝这个朝代真的会如同前文所说那样“以胖为美”吗?
这一点,翻开古代文献资料来看,得出的结果可能并非人们预料的那般。也许,“以胖为美”有着严格的“底线”。
实际上,抛开历史中文人墨客对杨贵妃的体态描写不谈,就说唐玄宗李隆基的另一位宠妃梅妃,其体态的相关描写是这样的:“清丽俏瘦如梅”。从梅妃受宠程度来看,当时人们的审美观不太可能是“以胖为美”的。
此外,就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唐玄宗令高力士给太子选妃时,令其则人间女子“细长白者五人,以赐太子”。既然皇宫选美的标准都是身材高挑纤细,那没道理整个唐朝会“以胖为美”吧。
更何况,纵观唐人笔下所有吟咏女性的句子中,描述女子肥胖的词句几乎是没有的。比如说,元稹笔下的崔莺莺是“肤润玉肌丰”的姿态,但也不过是略有丰腴而非是肥胖。反观那些吟咏女性纤细之美的诗词,便是数不胜数了。
像李贺的“愿作轻罗著细腰”以及白居易的“秋千细腰女”等等诗句描写,都可以看出那些文人墨客最喜欢的,还是“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的窈窕姿态,而并非是所谓的“肥胖美人”。
至于世人为何会认定唐朝会以胖为美,在笔者看来,多半是世人对其有所误解。从一些古籍资料来看,唐朝的人可能确实会喜欢一些略微“丰腴”的女子,因而后人将“丰腴”和“肥胖”画上了等号,就此认定唐朝会“以胖为美”。
事实上,“略显丰腴”的美人无论在哪个朝代相信都会受到喜欢,但若真的是“肥胖”的话,想来是不太可能受到推崇的。
结语:
总而言之,世人所指的“胖美人”杨贵妃,几乎可以肯定那并不是杨贵妃本人的形象,而是后人经过艺术加工之后,所展现出来的一种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变迁或许掺杂了世人审美观变迁的因素,但更大程度上或许掺杂了政治因素。
比如说,在日本、韩国这些没有“女子祸国殃民”论调的国家,杨贵妃的传说故事都是非常美丽的。所有关于杨贵妃的描写,是没有“胖美人”这般说法的。由此可见,众人认知当中,杨贵妃是“胖美人”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当然,至于能够彻底推翻这样的论调,那也有待考证。
公元649年,大唐贞观二十三年,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溘然长逝,年仅51岁。这一消息如巨石投入历史长河,激起千层浪,后世对其死因众说纷纭,其中“纵欲过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5 历史上的狄仁杰:超越“神探”标签的唐代名相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狄仁杰常以“神探”形象深入人心——无论是影视剧中抽丝剥茧的断案场景,还是文学作品中智破奇案的传奇故事,都让这位唐代名臣与“侦探”标签紧密相连。...
狄仁杰 2025-09-25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被迫抉择还是主动铤而走险?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箭矢破空,李世民亲手射杀兄长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亦殒命当场。这场政变以雷霆之势终结了唐朝初年的储位之争,却也因弑兄逼父的伦理争...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 玄武门血幕: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头颅的权力逻辑与生存法则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一箭射穿兄长李建成咽喉,随后尉迟恭挥刀砍下其头颅。这一血腥场景不仅终结了兄弟性命,更撕裂了封建王朝的权力伦理。当史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 暮年权谋与人性交织:武则天高龄豢养男宠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政治手腕与个人生活始终是争议焦点。尤其是她在七八十岁高龄时仍豢养男宠的行为,常被后世视为“荒淫无度”的象征。然而,透过历...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25 武则天时代的权力悖论:狄仁杰三品之位背后的官制密码在武则天执政的武周时期,狄仁杰以"国老"之尊成为朝堂核心,却始终保持着正三品的官阶。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实则折射出唐代官制中...
武则天有男宠吗 狄仁杰 2025-09-25 逆天改命:武则天从才人到女皇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漫漫长河中,武则天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冲破男尊女卑的重重枷锁,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了...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25 张说:文武兼备的开元名相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后徙居洛阳,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宰相。他历经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四...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24 历史迷雾中的沈珍珠:一场跨越四代的帝王寻踪公元805年,唐宪宗李纯在肃章内殿为失踪近半个世纪的曾祖母沈珍珠发丧,追尊其为太皇太后,以衣冠冢陪葬代宗。这场持续四代帝王、历时48年的寻母运动,最终以“寂无所...
李纯 2025-09-24 李白为何未入“唐宋八大家”:文体分野与文学运动的双重解构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仙”李白与“唐宋八大家”的“缺席”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命题。当我们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八位散文巨匠的名单与李白并列审视时,会发现这一现...
李白 欧阳修 2025-09-2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