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作为西周和东周的时代划分的重要的事件,就是平王东迁,正是因为周幽王之后,周平王东迁,周朝得以延续,也就是历史上被称为东周的时代。但是除了周平王,还有一个周携王,他是周幽王的弟弟,即周平王的叔叔,两人同为周王,形成了一个二王并立的局面,但最终还是以周携王的死而告终。但由此却引发了一些争论,他们两人究竟谁才能算是正统周王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亡国,这种观念可以说早已深入人心,若不是《竹书纪年》与《清华简》的相继问世,恐怕这场王室内乱的故事仍然会被淹没在历史长河当中。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称,根据《竹书纪年》与《清华简》的记载,史学界就此可以断定“烽火戏诸侯”并非西周灭亡的原因,甚至可以断定这个故事根本就是编造。接下来,就让我们回顾一下,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周宣王去世之后,年仅十三岁的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此时的西周早已动荡不安、国力日衰,而继位后的周幽王又重用佞臣虢石父,反而将劝谏的大臣褒珦关押了起来。褒族人为了营救褒珦,便将褒姒献给了好色的周幽王。
周幽王得到褒姒后,简直惊为天人,果然将褒珦释放,同时立褒姒为妃,而褒姒则为周幽王生下一子伯服。后来,在褒姒的蛊惑之下,周幽王废除了王后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同时下令废掉申侯的爵位。
此后,为了彻底消除太子宜臼的威胁,褒姒又蛊惑周幽王处死申氏和宜臼,两人只得逃至申国。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周幽王出兵包围申国,要求申后之父申侯交出废太子宜臼,申侯不从,自负不是周幽王对手的他,于是联合缯国及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和褒姒之子伯服均被斩杀于骊山之下。犬戎攻入镐京,大肆劫掠一番,这才俘获褒姒而去。
周幽王死后,申侯、缯侯、许文公等立宜臼为周天子,是为周平王;而虢公翰等则在携地拥立周幽王之弟(另说其子)姬余为王,是为周携王,从而导致周王室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周平王因背负着弑君杀父的恶名,因此虽然得到了申侯、缯侯、许文公等诸侯的支持,但却并未被其他诸侯认同,因而各地诸侯并不朝见周平王。与之相反,周携王应该是作为正统才对,但为何周平王最终却又夺取了正统之位呢?
晋国作为姬姓诸侯大国,从西周之初到西周晚期,晋国与周王室之间的关系都极为密切,周王室始终视晋国为肱股,晋国对周王室也始终忠贞不二,那么晋国为何最终又背叛了周王室呢?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早在周宣王时,双方的关系已经产生了裂痕。
一方面,周宣王在位之时,因听信谗言而杀了很多女子,大臣杜伯劝谏反被周宣王所杀,而杜伯的儿子隰叔则逃到晋国当了士师,虽然周宣王对于误杀大臣极为懊悔,但后果却已经无法弥补。另一方面,晋穆侯去世之后,其弟弟殇叔篡位自立,太子姬仇被迫出逃,然而周宣王和即位的周幽王都没有帮其夺回,因而姬仇重新夺回国君之位后,与周王室的关系已经疏远。
此外,周携王乃是虢国所立,虢国结果趁此做大,而晋国作为虢国的邻国,这自然引起了晋文侯姬仇的不满。而想要削弱虢国,自然也就不能承认他所立的周携王。于是,公元前750年,晋文侯姬仇亲自前往虢地,杀死了周携王,
当周携王被杀之后,其他诸侯国,有的为了自身的利益,转而支持周平王,例如郑国、秦国,有的则作壁上观,例如卫国、宋国、齐国,只有一个鲁国曾经和郑国大战了一场。不过,周平王虽然是最终的胜利者,但由于其有杀父弑君的恶名,因而已经失去了实权。
同时,或许正是由于周平王继位不正,为了挽回声誉,这才贬低抹黑周幽王,从而有了“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久而久之得以广为流传,最终被司马迁收录进《史记》之中。
周携王(约前794年─前750年),本名姬望,后世又称姬余、姬余臣,西周末代王。姬望的父亲是周宣王,母亲是姜后。周幽王继位,为政昏虐,迫使弟兄宗族漫散各方,姬望东迁钜鹿(古钜鹿所指范围极大,约在今天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东部),初封莫国(今河北省任丘县周边地区,都鄚阳城或望都县,鄚阳城即古城)。幽王宠爱,废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废太子姬宜臼走西申,托庇于外祖父申侯。幽王欲成就太子伯服,出兵包围申国,强令交出废太子。申人不肯交出废太子,周幽王便与申国交战。申侯联合缯国、犬戎偷袭周幽王大军,幽王及太子伯服败死,为护幽王亦力战死,周室灭亡。犬戎大军焚烧、抢掠周朝京城镐京,杀贵族卿无数,虏王后褒姒北去。
周幽王被杀后,由于姬宜臼太子位早已被废,其交通敌国犬戎、弑父杀弟、灭亡西周王朝的恶行,已经丧失继承王位资格,故虢公姬翰等大小十几家诸侯共同拥立周宣王次子、周幽王之弟姬望为新的周王。约以今河北省望都县或任丘县鄚阳城为王都,其京畿地区包括战国时期的莫、易二地(约含今易县、定兴县、容城县、安新县、雄县、任丘市、保定市、清苑县、望都县、高阳县。高阳县,汉称广望县,并置广望侯),以辛未年(公元前770)为周携王元年。设立百官,建造宫殿,修筑城墙,发行莫字空首布货币,同时发布文书,诏告天下。
周携王有虢公翰以及诸侯们拥护,在河北、山西一带和揖北方少数民族,结好、虞舜遗族,南通荆楚,北结,东联,西友旧晋,甚得周众与东方诸侯之心。战国楚简《系年》称周携王姬望为“惠王”,不用周平王所赐恶谥“携王”,也说明与姬望王朝的友好交往。
二王并立初期并未拥护弑父杀弟的周平王。周携王治政二十一年,东土无战事,各族和平发展,其日益强大的国力却威胁到晋国向东北方向的拓疆发展。公元前750年(即周携王二十一年),晋文侯为排除拓疆障碍,趁周携王姬望巡视北地虢族时,以姬望无权继承幽王大统之名袭杀之,进而派兵攻打莫国都城,鄚阳城由此毁于战火。
袭杀周携王,迎立周平王,确立天子正统,晋文侯由此获得拥立周平王的投名状,“晋人焉始于京师”。周平王得知晋文侯袭杀周携王,欢喜不已,立刻挥笔写下《文侯之命》表彰晋文侯功绩。
周携王死后,其拥护势力分解为、虢国、、鼓国、仇由国、肥国、、莫国等多个国家。而周平王为了掩盖自己政权的非合法性。于是将有关于周携王的事情全部抹去,包括有关莫国的事。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周武王姬发无疑是一位备受尊崇的君主。他不仅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更是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被后世誉为明君的典范。那么,姬发究竟...
姬发 2025-04-24 雷震子:天雷将星转世的神话传奇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宏大叙事中,雷震子以其独特的形象与传奇经历成为封神宇宙中不可忽视的存在。作为天雷将星下凡,他的诞生与成长轨迹贯穿了商周易代的关键节点...
雷震子 2025-04-16 秦非子与秦襄公:秦国历史长河中的血脉传承在秦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秦非子与秦襄公宛如两颗璀璨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光芒,且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血脉联系,共同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秦非子:秦国开国...
秦襄公 秦非 2025-04-16 鲁桓公四子:春秋政坛风云的起源在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诸侯纷争、权谋交织,鲁国作为周公旦的封国,虽秉持周礼、文化昌盛,却也在政治漩涡中历经起伏。鲁桓公的四个儿子——鲁庄公、庆父、叔牙、季友,他...
周公 2025-04-15 烽火戏诸侯: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寻“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广为流传的典故,它讲述了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滥用烽火台导致失信于诸侯,最终酿成亡国悲剧的故事。然而,这一故事背后是...
褒姒 2025-04-11 周桓王:夹缝中求索的君主——明昏之辨在东周历史那风云变幻的舞台上,周桓王姬林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统治时期,恰逢周王室权威急剧衰落、诸侯势力迅速崛起的时代转折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周桓...
姬林 2025-04-10 真武大帝是黄飞虎吗?——神话人物的身份辨析在民间信仰与文学创作的交织中,真武大帝与黄飞虎常被混淆,甚至有人将二者视为同一神祇的化身。然而,从历史渊源、神话体系与文化职能来看,二者实为截然不同的存在。一、...
黄飞虎 2025-04-07 姬辟方读音考辨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众多人物的名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姬辟方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关于“姬辟方”的读音,却存在着一定争议,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姬辟方 2025-04-07 姬昌与纣王:复杂的历史关系探析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姬昌与纣王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西周和商朝两个时代的巅峰与衰落。那么,姬昌与纣王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姬昌与纣王的身...
姬昌 2025-03-31 揭秘勾陈大帝:非雷震子的真正身份在中国古代神话与道教信仰中,勾陈大帝是一位地位崇高的尊神,其身份与象征意义深远。然而,在流传的故事与传说中,有时会出现将勾陈大帝与雷震子混淆的情况。一、勾陈大帝...
雷震子 2025-02-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