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始皇和吕不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为什么非杀吕不韦不可?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一直以来,秦始皇嬴政给我们的形象都是气吞山河、睥睨众生、言出法随、莫敢不从。那是一个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狠人。
可你真的读懂了历史上的秦始皇之后,就会发现他是哪门子的狠人啊!相反一直都很憋屈。我们都了解秦始皇一统天下是千秋伟业,可谁又了解一统天下那是迫不得已之下的产物啊!今天我们从一件事看一下始皇帝的无可奈何,那就是秦始皇为什么非要杀吕不韦。
商鞅变法: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秦帝国自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以来国富兵强,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就是举国一法,不辨亲疏,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宗室非有功不得封侯。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什么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古代凤子龙孙,天家血脉,生下来就是王侯将相,诸侯权贵犯法有八议制度,最高可以罪减八等,那真是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
现在商鞅把这种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东西给废了,一句话,以后要按本事分配利益,就连老嬴家的凤子龙孙都这样,你们其他人还有资格说三道四吗?
正是因为如此,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根本就不是对着大秦帝国政府喊的,人家商鞅变法的精神本来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还需要你出来喊吗?
除此之外商鞅变法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严刑峻法。稍微有点差错就会犯法,以前得到的功绩全都清零,所以秦国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安于现状的选项。那个时候的秦国人就像今天的北上广深一样生活节奏异常的紧张。
商鞅百算,终有一失
可是人的心中都是有惰性的,谁愿意天天这样996啊,谁又不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谁都希望把自己的功劳永久性地传下去,自己的子孙可以安安心心躺在功劳簿上吃饭。古往今来对于人性的理解没有比商鞅更透彻的,早就防着他们这一手,商鞅的法律需要一个大护法,谁呢?谁是秦法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就是谁,秦王。
因为一旦出现这种阶级固化最倒霉的就是秦王。很多细心的朋友们可能都会发现,商鞅变法以来,秦并没有出现过昏君。这并不是什么侥幸的事情,而是法家社会氛围容不下昏君,什么是昏君,昏君就是看不清楚问题本质,老是容易被别人忽悠,法家思想本来就是直指人心里最黑暗的一面,韩非子更是将父母兄弟,君臣将相温情脉脉面纱下的利害本质直接曝光出来。
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君王是不可能是昏君,相反真正能够培养昏君的,反而是儒家,因为他们总是喜欢用什么仁义道德遮蔽事情利害本质。
所以战国时期的儒家大师荀子曾经说过: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按理来说商鞅的这个设计完美无缺啊!可是有两个情况的是防不了的,君主年少,或者君主受教育期间根本不在秦国长大。秦始皇占第一点,秦始皇他爹占了第二点。这就给了人心的惰性以可乘之机。
吕不韦:大秦毁灭者
秦昭襄王死后到秦始皇亲政,中间足足隔了十三年,在此之前的秦昭襄王时期,要么就是伊阙之战白起斩首20万,要么就是攻破楚国首都白起又斩了几十万,还有就是长平之战白起又坑杀了20万,至于其他中小规模的战役几乎没有一年消停过的,至于秦始皇那就更不用说了,直接开始灭国。
唯独在这十三年的时间里,秦国的战争频率非常的低,没有战争就没有新人了。老人家们的饭碗不就保住了吗?
什么宗室非有功不得封侯,没那回事了,吕不韦一个政治投机家,只是带兵去灭了一只小蚂蚁东周国,就是洛阳三千户的文信侯,要了解战神白起一辈子杀人百万,那也不过就是个武安君。至于嫪毐。一个后宫男宠,只是去平叛成蛟镀了一下金,就是长信侯了。
难道满朝文武都没有人出来反对吗?没有。原因也很简单,吕不韦把他们全都收买了,作为一个政治投机家身居高位,居然一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德行有多高,人品有多好,能力有多强。而是他顺应了人们心中的惰性,扛起了阶级固化的大旗,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吕氏春秋》的出版。
这本书号称是包罗万象,诸子百家不分彼此,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也来包罗万象不分彼此,出一本包含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君主封建主义的书。这本书到底是什么意思可以品味得出来吧!
秦国独尊法家,吕不韦这是用包罗万象来遮盖他搞颜色革命和平演变的本质啊。吕氏春秋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这就好像是在今天的中国说一句人身自由神圣不可侵犯,政府不应该干预任何人身自由,我戴不戴口罩搞不搞聚会都是我的自由。
乍一看没毛病,可是这个问题作为政治纲领,纲举则目张。只要你往下引申一下,你就会发现猫腻实在太多了,资本家随意操控市场股价是不是不应该干预他们的市场自由呢,黑心老板随意压榨工人的工资,那么是不是不应该出台最低工资保障法来干预市场劳动力买卖自由啊?
所谓的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那么是不是也就意味着以后天下的事情都要大家商量好再来啊,那么我提出要改变秦法,陛下你是不是也应该听听“天下人”的意见啊!
秦始皇后来为什么非要活活逼死吕不韦?要了解秦惠文王当年违背合约杀了商鞅,虽然当初有很多的迫不得已,但毕竟是严重违约。所以自从商鞅死了之后,后来的秦朝君主,基本上都会努力保护前丞相安全落地。商鞅之后,吕不韦之前,有哪一个丞相被杀的?
范雎因为举荐错了人,按照秦朝法律有连带责任,早就应该被杀两次了,秦昭襄王还是让他安全着陆,并不是因为秦王多么的情深意重,要了解宣太后还是他亲妈呢,该搞照样搞。只不过是为了维护秦国信用罢了。
当年商鞅变法满朝文武新兴阶级,哪个不是承受了他的恩泽,如果没有商鞅哪里有他们的出头之日,正是因为他的影响力太大了,直追君王,不得不杀,并不是传说中的他跟秦惠文王有仇或者反对派反攻倒算。
同样的道理用在吕不韦这也是很合适的,丞相王绾为首整个朝廷的阶级固化派全都是他的徒子徒孙。这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朝廷的八成以上啊!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活着?吕不韦虽死,可这些徒子徒孙纠缠了秦始皇一辈子,后来的分封郡县之争不就是丞相王绾挑头的吗?
发展到高潮就是焚书坑儒两败俱伤。甚至我都怀疑吕不韦是秦始皇亲爹这个传说就是他们放出来的。
摊上这么个便宜亲爹,秦始皇是真不容易啊!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传国玉玺始终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权力信物。自秦始皇命李斯以和氏璧雕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玉玺起,这枚承载着“天命所归”的玉器便成为历代...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18 沙丘之变:秦始皇帝国的黄昏与权力崩塌的序曲公元前210年夏,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的车队行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这位以“千古一帝”自居的统治者,在鲍鱼掩臭的辒辌车中咽下最后一口气。这场看似寻常的死亡,却因...
秦始皇陵 2025-09-16 秦始皇的情感迷局:黎姜与阿若,谁才是他心中的白月光?秦始皇嬴政,这位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诩的千古一帝,其政治功绩与铁腕统治早已被历史铭刻。然而,在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他的情感世界却如迷雾般难以捉摸。关于他是...
秦始皇陵 2025-09-15 兵马俑的来历:从殉葬制度到永恒军团的千年跨越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一支由8000余尊陶俑组成的地下军团沉睡了两千余年。1974年,当地农民打井时意外揭开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
秦始皇陵 2025-09-12 秦始皇与朱元璋:跨越千年的“伟大”之辩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与朱元璋是两位极具标志性的帝王:前者以“千古一帝”之名终结战国乱世,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后者以草根之身推翻元朝统治,重建汉人政权。二者虽相...
朱元璋多少岁 秦始皇陵 2025-09-11 王商凿龙脉:权力、风水与王朝命运的千年迷思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龙脉”是帝王气运的象征,是王朝兴衰的隐秘注脚。从秦始皇凿断金陵龙脉,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泄东南王气,历代帝王对“龙脉”的干预,往往与权力焦...
秦始皇陵 2025-09-09 李斯为何不帮自己女婿扶苏:权力、理念与人性交织的困局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沙丘宫的密谋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走向——本应继承大统的公子扶苏被伪诏赐死,昏庸的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扶持下登基,秦朝由此加速走向覆...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05 秦始皇对白起的评价:历史语境下的复杂回响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秦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其军事生涯与秦国的崛起轨迹高度重合。从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魏韩联军,到鄢郢之战焚毁楚国宗庙,再到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卒,白...
秦始皇陵 白起 2025-09-04 阿房女是冬儿吗?——历史迷雾中的身份辨析在中国历史与文学的交织叙事中,阿房女与冬儿常被提及为秦始皇情感世界中的关键人物。然而,通过梳理正史记载、考古发现与文学创作,可以明确:阿房女与冬儿并非同一人,她...
秦始皇陵 2025-09-03 华阳夫人与吕不韦:一场改变秦国命运的权力博弈战国末年,秦国宫廷中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联姻,将楚国贵族华阳夫人与卫国商人吕不韦的命运紧密相连。这场跨越阶级的权力博弈,不仅改写了秦国王室继承序列,更成为秦国统一...
吕不韦 2025-08-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