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弗陵,即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较为安定,社会经济有所恢复,为之后的”昭宣中兴“打下基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朝著名大帝李世民曾言道:昔汉昭帝之保霍光,魏太祖之明程昱,朕之不德,庶几于此。
对于汉昭帝来说,他从父亲汉武帝手中接过的并不只是一个稳定发展的强大国家,反而由于多年来盛世局面逐渐暴露于世的种种弊端社会。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延续汉王朝的统治,汉昭帝必将采取一些手段来帮助国家摆脱困境,过段到下一个发展阶段。等待国内的困境基本解除之后,汉昭帝便开始将自己的目光转移到与匈奴之间的关系上来。
汉昭帝认为国家已经不能再支撑长时间的战斗,便采取再次和亲的方法,与匈奴之间建立和平往来的关系,为边疆人民赢得了短暂的安宁。在汉昭帝继承皇位之后,由于年纪尚小,因此便按照汉武帝当初的遗嘱,由霍光等人辅佐在其身旁。虽然年纪幼小,但这并不妨碍着汉昭帝判断是非的能力,在挫败了上官桀等人的阴谋之后,他的统治也得以更加稳固。他便开始运用一系列的手段来发展国家各个方面,首先他将目光对准了经济发展上来。
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所推行的制度是盐铁官营,这是为反击匈奴以及国库空虚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决定。虽然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大大提高,也为汉武帝创造盛世提供了物质基础,但这却使得那些财富集中于大地主、官僚阶级手中,出现了官员过分重视金钱,百姓生活困难的情况。
基于此,汉昭帝决心与民休息,他让当朝宰相田千秋以及御史大夫桑弘阳等人召集了各郡国那些有才华的士大夫,询问他们百姓生活的困苦所在。就这样,士大夫与桑弘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一次激烈的讨论,双方意见不一,始终不能说服对方,历史上将这一次论战称为“盐铁之议”。虽然最终没有得出比较明确的结论,但对于汉王朝的统治来说还是有着积极的影响。
汉昭帝也是通过这场会议更加坚其推行与民休息的措施,将国家的土地免费给平民百姓耕作,甚至通过贷款给予农民种子,降低他们的徭役,并严格规定盐的价格,使得当时的社会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在汉武帝晚年的时候,由于多年来的对外战争以及奢侈生活,导致国力实际上在走下坡路,虽然他也发布了罪己诏,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但是悔之已晚。
对于这些情况汉昭帝早就有所了解,因此他延续了汉武帝的一些政策,积极鼓励郡县进行农业生产。他不止一次向各郡国官员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并为了刺激大家,他还亲自在上林苑中从事农业生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对于那些遭遇自然灾害的郡县,他则会免除当年摇曳,并废除了一批律外苛税,极得百姓之心。
在汉昭帝统治时期,乌恒这个少数民族也逐渐强大起来。趁着这个机会,匈奴侵犯汉朝边境。公元前87年,匈奴入侵中国北方,杀害了一批朝廷命官以及无辜的百姓。基于此,汉昭帝就募集自愿前往边疆保家卫国的士兵,让他们驻守在张掖一带,并派遣左将军上官桀前往北疆巡视。双方一直没有轻举妄动,都在等待时机的到来。直到左谷蠡王在卫律等人支持下继承匈奴单于之位,这才使得双方的关系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甚至主动将苏武释放回归汉朝。
不久之后匈奴又派遣两万骑兵掠夺汉朝边境,汉昭帝及时派兵出击,活捉其首领,使得匈奴从此之后再也不敢入侵张掖。事实上,自从汉武帝驾崩之后,原本臣服于汉王朝的西南少数民族,就开始不服从于汉朝的统治,多次发生反叛。
在公元前86年的夏天,益州等24座城池公开反抗汉朝的统治,情况太过紧急,汉昭帝就派遣朝中将领前去迎敌,最终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将这次叛乱平定了下来。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仿佛有了这个“榜样”,那些西南少数民族纷纷效仿,他们共同对益州发起了围攻。但是由于这次支援部队还没来得及抵达,就导致益州太守遭到杀害,城内官兵死伤极为惨重。为了尽快的平定叛乱,汉昭帝便命令将军王平率领军队前往讨伐,并调集了另外一支武装部队前往配合。在公元前82年的时候,汉朝方面成功俘虏三万多人,畜牲五万余头,暂时平定了西南地区。
长时间的战争也不是个办法,汉昭帝也深知战争对国家带来的危害,就索性加封钩町侯毋波为句町王,让他管理自己的封地,从而来稳定西南地区的政治局面。而对于西域方面,考虑到楼兰以及龟兹两个政权与匈奴相互联合竟然杀害了汉朝使者,汉昭帝觉得这种有损国威的行为不能纵容,于是就派遣使臣出使,前去问责,最终迫使龟兹王以及楼兰王认罪。
事情并没有这样结束,元凤四年,汉昭帝再次派遣使臣前往楼兰,使臣以发放汉朝赏赐的名义,携带了大量黄金前往,并在宴会之中突然斩杀了楼兰王并重新拥护在汉朝首都为质子的尉屠耆为王,还改国名为鄯善,成功解决了西域问题。
著名政治家李德裕曾这样评价汉昭帝:人君之德,莫大于至明,明以照奸,则百邪不能蔽矣,汉昭帝是也。周成王有惭德矣,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在我看来,或许这汉昭帝的名号比不上他的父亲汉武帝,也比不上儿子汉宣帝,但是汉昭帝的功绩也是格外突出的。而且他与其他君主不同,他并不主张一昧的对外征战来建立起自己的丰功伟绩,而是更加的体验百姓生活疾苦,积极采取措施维护百姓的利益,这样的君主才是国家所真正需要的。而他当初对待西域挑衅国家威严的做法,也是丝毫不手软,采取措施给予西域诸国警告,让他们不敢再有异心。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其后宫制度与嫔妃群体不仅是皇权运作的微观缩影,更折射出隋唐之际门阀政治向皇权集中的转型过程。根据《唐六典》《旧唐...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5 贞观长歌:解码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王密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以“千古一帝”的尊号独树一帜。他以二十三年统治重塑华夏文明格局,其治国方略至今仍被视为理想政治范本。从虎牢关的硝烟到凌烟...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5 唐太宗与西突厥:战略牵制下的未竟全功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作为唐朝第二代君主,以“天可汗”身份统御北方游牧民族,其军事成就常被与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等战役相提并论。然而,关于他是否直...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5 大唐晋阳公主:帝王之爱与命运悲歌在中国古代皇室中,公主作为皇权的附属品,往往被史书简化为“和亲工具”或“政治筹码”。然而,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晋阳公主却以独特的生命轨迹,在史册中留下了一抹温情而悲...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4 李渊为何控制不住李世民:权力、军功与政治博弈的必然结局唐朝建立初期,李渊作为开国皇帝,本应掌握绝对权威,却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失去对次子李世民的控制。这一局面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李世民的军事功绩、政治势力...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3 薛延陀的覆灭:唐太宗李世民的漠北征伐在中国北方草原的历史长河中,薛延陀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游牧政权。这个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的铁勒部落联盟,在隋唐交替之际迅速崛起,一度成为漠北最强大的势力。然而,...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3 贞观之治的政治铁三角:魏征、房玄龄与杜如晦的协作与制衡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麾下汇聚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其中魏征、房玄龄与杜如晦三人以“谏臣”“谋臣”“断臣”的互补角色,构建了唐朝政治史上最稳固的权力三角。他们...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房玄龄 2025-08-29 徐茂公:从江湖豪杰到三朝元勋的传奇人生在隋末唐初的动荡岁月里,徐茂公(本名徐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李,又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单名勣)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邃的政治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徐茂公 2025-08-28 渭水之盟:盛世初启时的尊严之殇公元626年秋,长安城外渭水河畔,二十万突厥铁骑列阵如云,旌旗蔽日。刚刚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的唐太宗李世民,仅率六骑亲临阵前,与突厥颉利可汗展开了一场关乎大唐国运...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08-28 刘弗陵英年早逝之谜:权力枷锁下的天才陨落公元前74年四月癸未日,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在长安未央宫突然崩逝。这位8岁登基、14岁亲政的少年天子,以“昭宣之治”的开创者身份载入史册,却在人生最璀璨的年...
刘弗陵 2025-08-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