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东晋名士、政治家,是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为晋室的延续做出很大贡献。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高卧东山四十年,一堂丝竹败苻坚。至今墩下潇潇雨,犹唱当时奈何许。”许多年后,有人再回忆起那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总能想起那个悠然自得的身影,隐居东山许多年,在谢家倾颓之时出山,明明可以做远志,可却被人讽刺为小草。
他是魏晋风度的领军人,是百年王谢家族最耀眼的星子。
谢安,出生于乌衣巷边夕阳斜的谢家。是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的堂弟。在魏晋那样的朝代中,出身名门,几乎就奠定了他一生辉煌的基础。他也诚然不辱使命,自幼便显现出了不同凡响的风韵与气度。谢安四岁时,名士桓彝评价他:“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王承,东晋初年名士)。”
在那个血缘决定地位的时代里,谢安想要做官简直是轻而易举,但他却并不想如此。谢安少年时,得到了名士王蒙与王导的器重,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连朝廷也为他的声名所动容,想征召他入司徒府,授任他佐著作郎的职位。但谢安却以病推辞了。
他并非平庸之辈,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心也一直蠢蠢欲动。但谢安不希望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他的胸怀里,有更远大的志向。
为了这个志向,他选择了一条当时十分盛行的道路:隐居。隐居的地点就选在了当时的文化中心,会稽郡。
当是时,王羲之、许询和支道林等名士都徜徉在会稽山水里,出门捕鱼打猎,归来吟诗作文。寄情山水之中,远比局限一方,做个小官要来的自在。可声名在外,谢安还是免去不了俗尘。
他曾因扬州刺史逼迫而为官了一段时间,但不出一月,他便又辞职回到了会稽。这样几次三番,谢安仍旧不愿踏足官场一寸土地。
左思曾感叹过:“山水有清音,非必丝与竹。”谢安便是这山水最好的崇拜者。高卧东山那些年里,每每闲暇时分,谢安总会邀上三五好友出门游玩。他们一同兰亭盛宴,谢安还曾提笔写下诗篇: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兹言执,寄傲林丘。
森森连岭,茫茫原畴。回霄垂雾,凝泉散流。
——《兰亭诗二首·其一》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
醇醪陶丹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兰亭诗二首·其二》
山水是名士的挚爱,而他便是其中一员。
除却遨游山林,谢安也曾同友人出海。有一日他与名士孙绰等人海上泛舟,忽遇风起浪急,众人皆惊恐,唯谢安怡然自得,吟啸于此,旁若无人。船夫见谢安如此气定神闲,也照旧驾船。直到浪花打在船舷,谢安才慢悠悠地对众人道:“如此大风,我们该如何返回?”
众人松了一口气,立刻吩咐返航。
寄情山水间四十年后,他终于等来了自己的东山再起。升平三年,谢万北伐前燕战败,眼见谢家在朝中的势力逐渐衰微,谢安终于踏出了他的山水,披上官袍,一步步走向他躲避了数十年的朝堂之上。当时谢安已经四十多岁,人生最灿烂的少年时代都贡献给了山川湖海之间。但明珠暗投依旧是明珠,当他站在庙堂的那一刻,东晋还是为他震撼。
升平四年,谢安应征西大将军桓温之邀,任他帐下司马。他出发的地点,正是名士们对泣的新亭。
“虽南渡至此,莫似亡国奴!”王导曾在新亭教育颓靡的士族子弟,如今他从这里启航,身上肩负的,依旧是南渡后家国的使命。
谢安出发时,百官都为他送行。不知百姓在看到这位万众瞩目的名士终于出山时,心里会有怎样的慨叹?
可他面临的朝局并不安定。桓温与皇室的斗争已经愈演愈烈,谢安夹在其中,受到的不仅仅是一方施加的压力。
《世说新语·排调》中曾记过这样一个故事:
谢安初入桓温麾下时,桓温问谢安:“有一位草药,名远志,又名小草。何一物有二称?”谢安没有立即回答,而当时任桓温参军的郝隆却道:“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讽刺谢安隐居时是远志,出仕了则就成了小草。
可就是这位小草,在桓温死后,带领谢家子弟取得了淝水之战空前绝后的胜利。
宁康元年,一代枭雄桓温去世,在权谋利益场沉浮了一世的大将军,走时还是没能等来他所期待的九锡(皇帝赐给权臣的九种器物,王莽、曹操和司马昭都曾加九锡)。
桓温之后,朝堂之上便是谢安的主场。桓温死后两个月,谢安便升任为尚书仆射,总领吏部事务,后加将军,与尚书令王彪之一起执掌朝政。没过多久又升为中书监、录尚书事。
太元八年的淝水之战时,谢安已是征讨大都督。而派去抵御苻坚的,正是他的侄儿谢玄。在谢安的多年教诲下,谢玄培养出的北府军骁勇善战。但前秦的兵力是东晋的十倍多,谢玄心里到底是紧张的。
出发前,他特意去请示谢安,谢安却气定神闲地告知他道:“朝廷已另有安排。”再追问时,谢安已经去了山中别墅聚会。
东晋这场淝水之战人人自危,唯有谢安神色淡然,在听到谢玄得胜的消息时,依旧坚持着下完了手中这局棋。
押沙龙曾在《中国的魏晋》一书中提到:“谢安此时的表现就像一个典型的中国文人。而他这种无奈的消极躲避,也颇让历代文人动容。他们很容易被这种姿态打动,就硬是把谢安的行为附会成一种文雅,一种深沉。”押沙龙的评判从异端凸起,而谢安一直引以为傲的宠辱不惊,也在这场淝水之战被冲散。
战报传来时,谢安不动声色对众人宣告淝水之战的胜利,可却在自己独处时,高兴地踢掉了脚上的一只木屐。
他也只是凡尘中人,只愿用他淡然的士族风姿,为魏晋士人们树立起一方丰碑。人们无需探究他为人如何,只需跟随着他的前尘脚步,做下一代的士族风度。
他本可以一生寄情山水,做那株不染尘埃的远志。可他为了士族与国家,不得已披上了战袍,立于了人群中央,做起了那只无用的凤凰。后人评判他时,感叹道:
高卧东山意豁如,端然笑咏只清虚。
晋朝负荷伊谁力,堪叹身亡国亦除。
——《谢安》宋·徐钧
他是东晋士族的偶像,是魏晋风度最好的代言人。他也是谢家的荣耀,是“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才女,敬重一生的叔父。
无论是否高卧东山,他都是远志。
在五胡十六国的动荡岁月里,姚苌与苻坚的恩怨纠葛堪称一段充满血腥与荒诞的历史篇章。姚苌作为后秦开国皇帝,曾是苻坚麾下备受器重的大将,却在苻坚落难之际将其弑杀,甚至...
苻坚 姚苌 2025-09-12 谢太傅是谢安吗:历史称谓背后的名士传奇在中国东晋历史的长河中,"谢太傅"这一称谓始终与一位风神秀彻、运筹帷幄的政治家紧密相连。通过梳理《晋书》《世说新语》等史料,...
谢安 2025-08-18 桓温与谢安:魏晋风骨下的性格镜像在东晋门阀政治与玄学思潮交织的动荡时代,桓温与谢安如同两枚棱角分明的棋子,在历史棋盘上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前者以“不能流芳百世,便当遗臭万年”的豪言震慑朝野,后者...
谢安 2025-08-15 淝水之战: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与前秦两大政权在淝水流域展开的生死决战。前秦在苻坚统治下完成北方统一,疆域横跨黄河流域,兵力号称百万,其战略目标直指东晋政权,...
苻坚 2025-08-14 慕容垂背叛苻坚:权力、复国与生存的复杂博弈在五胡十六国的动荡历史中,慕容垂与苻坚的关系堪称一段充满戏剧性与矛盾性的传奇。苻坚以“仁厚”著称,对慕容垂礼遇有加;慕容垂则以“战神”之名威震四方,最终却选择背...
苻坚 慕容垂 2025-07-25 前秦与后秦:五胡十六国中的苻氏双雄与政权镜像在五胡十六国的乱世中,前秦与后秦犹如两面镜像,折射出氐族政权在中原大地上的兴衰轨迹。前秦苻坚以“混一六合”的雄心铸就短暂统一,后秦姚苌以“偏安关中”的务实缔造半...
苻坚 姚苌 2025-06-27 符健与苻坚:前秦帝国的权力传承与改革双璧在五胡十六国的历史长河中,前秦帝国的崛起犹如一颗璀璨流星。作为氐族政权的奠基者与集大成者,符健与苻坚的叔侄关系不仅承载着家族权力的传承,更见证了一个北方帝国从草...
苻坚 2025-06-24 谢安:东晋风骨的化身与士族政治的巅峰在南京乌衣巷的遗址前,谢安的传说仍随着秦淮河的流水低语。这位出身陈郡谢氏的世家子弟,以四十一岁出山的从容姿态,书写了东晋士族政治的绝唱。他的一生犹如六朝松的年轮...
谢安 2025-06-09 铁血征程:苻坚如何铸就北方统一霸业在五胡十六国的烽烟中,苻坚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终结了北方长达百年的分裂局面。这位前秦帝国的缔造者,通过精准的战略打击与高效的政治整合,将前燕、前凉、代...
苻坚 2025-06-05 苻坚之“苻”:从文字训诂到历史语境的读音辨析在中国古代帝王谥号中,前秦宣昭帝苻坚的姓氏“苻”常引发读音争议。这个承载着氐族政权历史记忆的姓氏,其正确读音的辨析需结合文字训诂、历史文献与方言演变的多重视角,...
苻坚 2025-06-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