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丹阳是楚国的属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国江南地带,设置会稽郡,管辖今江苏东南部和浙江东部,丹阳被改为云阳县。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云阳县邑,不知让秦始皇操了多少心思,甚至不惜代价连破此地的“王气”。
将“云阳”更名为“曲阿”
公元前538年,楚国讨伐吴国,为维持军事交通,在今丹阳、丹徒地区的前线设置“云阳驿”,这是史书上首次出现的“云阳”这一地名。
此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楚威王又南下灭了越国,公元前334年,“云阳驿”改为“云阳邑”。
秦始皇灭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他强化郡县乡机构的管理,实施连坐法,在县和乡里都有伍、什编制,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伍有伍长,什有什长,什伍要连保,如果一家藏“奸”,什伍同罪连坐,以此来防止和镇压农民的反抗斗争。
另一方面,秦始皇经常组织大臣出巡,视察各地的防务,及时打击企图复辟的奴隶主贵族的残余势力,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前210年的前后11年中,秦始皇曾带领群臣5次大规模出巡,视察各地防务,加强对多民族的统治。
专门研究丹阳历史的眭书义老人告诉记者,当年秦始皇带领群臣东巡,路过丹阳境界时,随从史官占卜称:云阳有“王气”。

秦始皇怕丹阳出皇帝夺他的江山,所以立即下旨破丹阳的“风水”,其中一个“举措”,就是将带有“王气”的“云阳”县名改为“曲阿”县。
秦朝虽然很快灭亡了,但曲阿县却流传久远,除三国、东吴和两晋初期一度复称“云阳”外,上起东西汉、东晋,下至南朝的宋、齐、梁、陈直到隋朝,一直沿袭“曲阿”名。
直至唐玄宗天宝元年,“曲阿”改名为“丹阳”县,一直到1987年撤县建市至今。
“预见”丹阳要出皇帝
秦始皇开创了诸多有利于统一和发展的事业,不仅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还修建了通向四方边区的驰道,并统一道路的宽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大帝国。
在国家统一进程中,秦始皇在丹阳这块土地上留下的故事,至今还在当地广为流传,其中尤为深刻的,是秦始皇在世时曾预见丹阳要出皇帝。果然,秦始皇死后430年(公元222年),丹阳出了第一位皇帝——三国吴大帝孙权。
孙权原籍浙江富阳,后祖辈移居曲阿(今丹阳司徒镇),祖父孙钟在丹阳司徒以种瓜为生,死后葬于司徒白鹤山,其父孙坚死后葬于丹阳司徒吴陵港,墓叫“高陵”。到了南朝,丹阳又出了两代开国皇帝。
萧道成,字绍伯,小名斗将,是南朝齐高帝,丹阳访仙萧家巷人,享年56岁,死后葬于丹阳胡桥狮子湾“泰和陵”。萧衍,字叔达,史称梁武帝,也是丹阳访仙镇萧家巷人,公元549年在一场大祸中死亡,享年85岁,葬于丹阳荆林三村巷“修陵”。
凿北岗山斩断“龙脉”
战国时期战争不断,中国处于封建割据的局面,那时各国为了防范别国入侵,都在国土边疆修筑关塞、堡垒、坝堰等阻碍物,秦始皇并吞六国后,沟通河川就与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同样重要了。
秦时长江涨潮,江水随自然河流流向镇江、丹阳交界处,至丹阳新丰附近遇丘陵而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郡,他细察江南地势后,认为要加强和控制东南地区,必须有一条与会稽道并行的水路,同时也是为了破“风水”、斩断“龙脉”,于是派“赭徒”(罪人)凿开了丹阳的北岗山(大致在今新丰一带),引长江水穿过丘陵地带,过丹阳,直下江南平原。
据历史记载,大运河的苏州至杭州段在春秋时期已经形成,战国时吴王夫差为从水路进军北上,并吞楚国,开挖了苏州至常州奔牛的运河。
这样,秦始皇开凿的镇、丹通江水道与奔牛运河自然连接起来,这为隋炀帝开通整个京杭大运河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大运河的苏南至杭州段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就已经开通了。
修筑驰道截直取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久,还立即下令捣毁战国时各国边境的关塞、堡垒、坝堰等阻碍物。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修建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向东南两个方向延伸:一条向东直通燕齐地区;一条向南直达吴楚地区。当时的丹阳已由秦始皇改名曲阿县,地处吴楚地区,驰道正从这里经过。

据丹阳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杨训介绍,秦始皇37年,他最后一次东巡,是从“会稽驰道”经过曲阿县小辛村(一般文献古籍称之为“小辛道”)。
东汉袁康所著《越绝书》有秦始皇回咸阳时“奏(走)曲阿、句容、度牛渚”的记载。旧县志记载:“驰道在县北18里,其地叫小辛。”这条“小辛道”北接江东丹徒的“驰道”,原路现在虽已无影无踪,但蛛丝马迹仍有处可寻。
今天丹阳开发区大泊镇境内仍有小辛村,丹阳、丹徒交界处也有后小辛村,两村都距离丹阳市区约10公里左右,都在大运河的东岸,这很符合古代水陆相伴而行的造路习惯。
秦驰道的规模,《汉书·贾山传》中留下一段叙述,可以窥其一斑:“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这就是说,秦始皇下令修建的驰道是按照一定规格修筑的,路基筑得又高又牢固,宽度为五十步,道旁每隔三丈种青松一株。通向四方边区、统一了车轨的驰道,对于促进当时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着一定作用,也为后代道路建设奠定了基础。
奇怪的是其他地方的驰道基本上都较直达,而据文献记载,向南的“会稽驰道”经过丹阳时却弯弯曲曲,这是为什么?
原来秦始皇在修丹阳驰道时特地“截直道使曲”(《吴录》),也就是故意把直道修成弯道,目的还是同改“云阳”县为“曲阿”县、凿北岗山斩“龙脉”破“风水”(据《舆地志》)一样,都是为了破丹阳的“王气”。
当然,今天看来秦始皇这样的想法毫无科学根据,但这样的做法倒也不无水利、交通以及文化上的重大意义。
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裂痕:秦始皇囚禁赵姬的深层动因公元前238年的咸阳宫中,22岁的秦王嬴政面对母亲赵姬的情人嫪毐叛乱,以雷霆手段将其车裂,并诛灭三族。这场血腥政变不仅终结了嫪毐的权势,更将赵姬推向了历史审判的...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嫪毐的“特殊魔力”:让赵姬痴迷至深并诞下子嗣的真相战国末期的秦国深宫,一段充满欲望与权谋的纠葛,让市井小人物嫪毐成为历史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角色。他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能让秦始皇生母赵姬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为其生下孩...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沙丘迷雾:胡亥继位背后的历史真相与权力博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起看似寻常的帝王驾崩事件,却因赵高、李斯与胡亥的密谋,演变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位继承疑案。两千年来,&a...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13 秦始皇不立皇后之谜:权力、阴影与理想的交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自称“始皇帝”。他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以铁腕手段重塑华夏文明。然而,这位开创...
秦始皇陵 2025-11-12 乱世枭雄的生存智慧:赵佗建立南越国的战略密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以屠睢战死、秦军折损过半告终。五年后,赵佗与任嚣再次出征,以"绝道聚...
秦始皇陵 2025-11-11 历史长河中的“隐形巨人”:名气低却贡献卓著的帝王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因开创性功绩被载入史册,但也有一群帝王,他们的贡献同样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却因时代局限或后世叙事偏向而鲜...
秦始皇陵 2025-11-10 蒙恬遗言:跨越时空的忠义共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崩逝于沙丘,一场由赵高、李斯合谋的阴谋随之展开。他们篡改遗诏,赐死长子扶苏,并囚禁名将蒙恬。这位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的将领,在...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03 沙丘之变:李斯为何舍弃女婿扶苏,选择胡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本是一场正常的权力交接,却因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的合谋,演变为一场颠覆帝国根基的政变。令人费解的是,作为...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30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子",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