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朝七国之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景帝时期为何会爆发七国之乱?第一责任人是刘邦吗?
“吴楚七年之变”,汉景帝在汉文帝面前连骂十八次:“都怪你,害得我丢了这么大的一个烂摊子!”然后骂了他的祖父汉高祖一百次:“都怪你!”
他终于将晁错连斥一千八百次:“都是你自作主张,如今只能用你的人头来平定天下之愤了。”
汉景帝明显有些手忙脚乱,其实这件事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他,当年他登基不过一年,背负的都是以前的旧帐。
01.刘邦亲自栽种的灾难
刘邦登上皇位后,无视朝堂上的大臣们的抗议,将自己的封地制度从垃圾场中拉了出来,册封了自己的七个儿子,封了自己的亲哥哥刘交,封了自己的刘濞。
也就是这种行为,才导致了“七国之乱”。
刘邦活着的时候,君臣之间的血脉很亲近,刘邦也能控制局面,但是汉景帝登基后,一切都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让人失去美,刘启可以当上帝王,但我们都是刘的人。
更要命的是,刘邦的册子都是真的,那就意味着他们拥有了极大的权利,他们拥有自己的财务,可以自己指定自己的臣子,还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国家,在这样的局面下,他们会臣服于谁?
就拿刘邦的亲外甥刘濞来说,吴国出产大量的铜钱,能自己出钱,还能用海水烹制食盐,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过着比帝王还惬意的生活。
根据以往的经验,出现这样的局面只有两个,一个是诸侯渐渐与中央分离,另一个则是在战争的压力下,诸侯叛乱。
从刘邦被册封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了他们和各大诸侯国的矛盾!
但汉景帝却将“七国之乱”归咎于刘邦,这本身就不公平。
刘邦在建立自己的时候,也遇到了和秦始皇同样的问题,那就是郡县制度和分封制。
秦统一六年之后,一帮文人墨客为了郡县与爵位之争,争的不可开交,秦始皇终于陈词说:“周王室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封邑制度,大秦不可再故步自封,郡县制度取代了封建制度。”
没想到郡县制度并不完善,秦帝国第二次灭亡的时候,就有人尖锐地说:“秦朝二代灭亡,就是没有诸侯支持,所以,分封制更好。”
分封制度是不是很好?刘邦却不这样想,项羽麾下十八位王爷中,有哪些人对他忠心耿耿?就算是英布,也背叛了他。
实行分封制后,刘邦对他的忠诚有所顾忌;实行郡县制度,刘邦最担心的就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持,这可如何是好?
这是一种“混业经营”,郡县与封地并存,各得其所。刘邦还做了一个“除异族王爷,自此之后,刘不王不再是他的了。”
这简直太好了,所有的诸侯都是刘姓子弟,郡县归皇上管辖,封地归刘姓子弟管辖,肥沃的土地不会被外人染指,甚至可以说是群星环绕。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郡县和封地都有好处,从长期来看,郡县是最好的选择,但在汉朝刚刚建国的时候,割让土地对新的国家更加有利,也是一种方便,所以刘邦被册封也是一个错误。
02.汉文皇帝刘恒的残害
汉文帝在当政的时候,就察觉到了这些国家的强大,所以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只是没有将这些国家连根拔起,反而把自己的责任推到了景帝的身上。
当时,贾谊和晁错等人都曾建议《削藩策》。汉文皇帝并不急于削藩,反而采纳了贾谊所说的“以天下之力,以天下之势”。
“群雄逐鹿”是怎么回事?简单的说,就是将各大贵族分割为一个个小贵族,扩大自己的领地,而不扩大自己的领地,导致各大势力被瓜分,最终再无反抗的力量。
“推恩令”在汉代是由贾谊“以众立诸侯,以其人之力”为基础形成的。
或者说,贾谊这一招“阳谋”看似高明,无声无息地让诸位君王都能轻松地死去,但问题在于,这些诸位王爷又不是蠢货,能看出朝堂的“险恶用心”,难免会有一些抵抗。
既然这样,为什么汉文帝会选择贾谊的钝刀子,而不选择晁错的那一剑?因为汉文帝有两个顾虑。
第一,汉文皇帝登基之时,当时的国家实力尚弱,无法与各大势力相抗衡。
吕后时期,尽管国家的财政情况很好,但楚汉之战留下的伤口却很难愈合,朝廷用钱对付吴国都很吃力,如果群起而攻之呢?
因此,汉文皇帝现在要做的,就是全力发展自己的国家,对于那些贵族,他只能用比较柔和的手段来打压,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不会发生战争。
第二,汉文皇帝从庶族“转正”,引发了各诸侯王法义上的反对。
若非汉惠帝在“平定诸吕”之战中,所有的皇子都死了,汉文帝根本没有登基的机会,更别说他还没有为齐王系做出什么贡献。
齐王系的人最不满,齐王刘襄的宝座被夺,刘章也从赵王改为了城阳王,这一切都是他哥哥的功劳。到了汉文帝,更是将齐国分为八个国家,齐国的势力也被大大的削减。
就是淮南王刘长,也对“大兄”不屑一顾,最后直接发动叛乱。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文帝若是将怒火发泄到其他诸侯身上,无疑是自寻死路,所以他选择了更加柔和的手段。
03.刘启对汉朝政策失策的影响
“七国之乱”的罪魁祸首是汉景帝,他当时做的太过分了,在一次的争斗中杀死了吴国的王子,导致了吴王刘濞谋反。其次,他拒绝了晁错的“削藩之计”,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张。
这两个原因都很合理,只是有些极端。
私人的仇恨对大局的作用微不足道,哪怕是刘濞,也不会以此为借口。汉景帝杀死晁错以讨群臣欢心,并不代表他就真以为晁错的削藩计划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他太过慌张,所以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晁错说的很明白:“各大诸侯会造反,各大势力迟早会造反,与其这样,还不如现在就开始。”
看得出来,晁错对于削藩的后果,是相当清楚的,而且一针见血。在这场政变中,他的错误并不在削藩上,他只是知道后果严重,却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抱着一种希望,所以他才会如此茫然。
04.“七国之乱”的实质:全因“月亮”而起
这样,“七国之乱”就不用由刘邦负责了,汉文皇帝刘恒也不愿意背锅,甚至晁错和汉景帝都没有做错什么,这件事情到底应该由谁负责?
我个人觉得这个“月亮”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缺陷,是一个历史上不可避免的命运。
这是什么意思?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区分。
郡县制度和分封制度实际上都是在谈论一个问题:国家的权利与收益怎么分配?分封制度是君权与君王共同分享的一种制度,即君王是公司的股东,同时也是权力的拥护者和制衡对象;郡县制度是皇帝专政,百姓皆为其打工。
郡县制度下,谁也不能瓜分皇上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皇上就不能支持自己的力量,如果这样的话,皇位就像是躺在海滩上一样。
因此,皇室在不接受那些威胁的贵族的时候,也要寻找自己的支持者。这种势力在西汉中期和晚期出现,而且逐步扩大,形成了士族阶层。
在西汉中叶以前?遗憾的是,士族并没有在历史上建立起一个阶层,也就是在它的雏形中。
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并不是专制,只是缺乏支持。刘邦也不是笨蛋,他也有自己的追随者,但是他要去哪里?不能再选了!
所以他不得不任命刘为诸侯,取代其他的王爷,培养吕氏的亲信,形成一个三足鼎立的三角形。
我们清楚地看到,士族阶层的崛起,诸侯和外戚逐渐衰落,没有了崛起的机会,其中的疑点就在于此。
七国之变,与刘邦、汉文、汉景帝、晁错无关,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刘邦返乡寻曹氏:历史迷雾中的情感与权力博弈关于刘邦与曹氏的关系,正史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仅以“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一笔带过;《汉书·高五王传》进一步补充“曹...
刘邦 2025-09-12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