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被李世民誉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这名大唐历史上著名的皇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到唐太宗李世民,相信绝大多数朋友都会想到他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会想到他一手开创的“贞观之治”等等,没错,李世民凭借强硬的手段和出色的能力,将唐王朝推向了我国封建史的巅峰,被后世称之为“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老话:“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李世民这样的伟大帝王也不例外,那么站在他身后的女人是谁呢?毫无疑问是著名的长孙皇后。
公元636年7月,长孙皇后病逝于长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管是“玄武门之变”还是“贞观之治”背后,都有她的影子,甚至潜移默化中她的功劳也不容小觑,用李世民自己的话说,长孙皇后就是自己的“佳偶”。
一、一位善于吹“枕边风”的贤惠女人
1、政治上的好帮手
稍微了解一些唐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长孙氏是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该家族从北魏一直到唐朝都是历代皇族倚重的政治势力之一,因此李世民得以和长孙皇后结为伉俪,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当然了,这并不影响两人的感情,甚至很快李世民就发现,这位妻子是自己应对一切事务的好帮手,尤其是来自政治层面的。
在唐朝建立之初,天下还未尽数归于大唐之手,各种政治割据势力纵横交错,盘根错节,成为了唐王朝统治的重大阻碍,以善于统兵作战的李世民,此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老爹扫平天下,彻底实现大一统。
虽然表面上看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但私下里却是暗流涌动,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和老爹李渊就少了交流的时间,伴随着李世民军功越来越盛,父子之间的芥蒂也就深了。此外,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那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动不动就去李渊那里打小报告,说李世民各种坏话。
李世民鞭长莫及,这个时候长孙皇后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她经常穿梭于各大政治集团中,为丈夫谋取政治资本,还孝敬李渊,对后妃们恭顺有加,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李世民的压力,解决了后顾之忧。
2、敢于直言的皇后
李世民称帝之后,心气愈发高涨,大臣魏徵多次强烈谏言,惹得李世民是十分不爽,于是开口大骂:“朕早晚要杀了这个村野匹夫来解恨!”
长孙皇后听说后,就对丈夫说:“我听说自古以来都是在君王贤明的情况下,臣子们才敢直言相谏。如今魏徵敢于谏言陛下,首先说明陛下是一代贤君,其次,证明了魏徵是个耿直忠心的人,能够有这样的君臣,还真是大唐的幸事”。李世民一听这话,明白了自己言语和行为上的不妥,从此诚心诚意接受纳谏。
长孙皇后病重的时候,听说宰相房玄龄因为犯了点错误而被停职,虽然已经是弥留之际,但还是不停地劝说李世民,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这位宰相,因为他向来谨慎,也是真心想要报国,这样的臣子要去哪里找呢?最终李世民打消了处罚房玄龄的想法。
由此可见,长孙皇后自始至终都在背后无私的支持着自己的丈夫,尽量扭转对大唐不利的局面,大慧认为,这也是“贞观之治”盛世出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二、大唐“女德”的代言人
1、以夫为本
后人在谈及到长孙皇后的时候,都习惯性地把她和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相提并论,但是在大慧看来,这两个女人是完全不同的,至少长孙皇后在贤德方面堪称大唐表率。
长孙皇后受家族影响颇深,从小就接受了纯粹的汉族礼法教育,因此她本人对于“女德”是十分看重的,鉴于此,她一生帮助自己的丈夫完全是站在一个“贤内助”的角度去考虑的,而非带有政治目的性。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患病期间,长孙皇后基本是没黑没白的日夜守护,甚至还为自己准备的一瓶毒药,意思是丈夫一旦性命堪忧,自己也将伴随而去,这件事就可以看出,长孙皇后有多么的恪守“夫为妻纲”的理念,仅此一点,就拉了武则天不知道多少条街。
《旧唐书》记载,长孙皇后为了约束自己和后宫的女眷,亲自撰写了多达十卷的《女则》,她还亲自作序,不过她认为自己的才华有限,编写的不够完美,因此一直瞒着丈夫。
直到她去世后,李世民才从女官那里看到了《女则》,顿时泪如雨下,说长孙皇后仅凭这一举动,就足以名垂青史。

2、过人的眼界和境界
长孙皇后是个心胸很宽广的女人,不过她却反对世人迷信佛教,这一点和太宗皇帝的观点还是比较一致的,夫妻二人的态度也直接扭转了此前社会上流行的很多不良风气。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患病,服药多日病情不见好转,太子李承乾入宫,建议祈佛并释放被押的佛教徒,这样算是积德行善,说不定就会扭转母亲的病情。
谁知道孩子的一片孝心换来了长孙皇后的严词拒绝,她坚信人这一生无论如何都是要面对死亡的,这是自己的命数,根本不是靠着人力可以去扭转的。
同时,她还诉说了如果人们都开始崇信佛教将会对国家、对社会带来多么大的危害。虽然自己不能靠一己之力去改变现状,但是为了自己的病情去释放罪犯,这就是皇后带头破坏国家法制,这样怎么能带来政治上的稳定呢?
另外,她出身高贵,却一直反对前朝遗留下来的厚葬风气,在临终前就交待:“我在世上没什么贡献,死后就不要厚葬”,由此可见长孙皇后思想境界之高。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终结了唐朝初年的皇位争夺,李世民以箭矢与鲜血改写了历史走向。若将时间倒推至李建成登基的假设场景,其与李世民的生死博弈实则暗含着中国古代权...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20 血色洛阳:李世民斩单雄信引发的瓦岗军余波与王朝阵痛唐武德三年(620年),洛阳城外硝烟弥漫。秦王李世民率唐军围攻王世充,瓦岗军旧将单雄信因拒降被斩于阵前。这一刀不仅斩断了隋末英雄的末路,更在中原大地掀起一场持续...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7 夺位者的历史分野:李世民与朱棣口碑差异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均以非正常手段登上帝位,但二者在后世评价中却呈现显著差异:李世民被奉为“千古一帝”,朱棣则长期背负“篡位者”的争议标签。这...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玄武门后的血色抉择:李世民为何对侄子挥下屠刀,却放过侄女?公元626年,长安城玄武门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权力更迭。秦王李世民以八百精兵伏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射杀兄长、斩杀胞弟后,旋即软禁父亲李渊,完成从藩王到...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6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析公元626年玄武门前,李世民射杀兄长李建成,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而1402年南京城破时,朱棣率靖难军攻入应天府,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两场震动华夏的政变背后,是截...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5 玄武门前那杯毒酒: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真相公元626年夏,长安城笼罩在闷热中,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宴会正在东宫酝酿。太子李建成设宴款待胞弟秦王李世民,这场看似兄弟叙旧的夜宴,却因《旧唐书》中&qu...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14 光武帝刘秀:乱世中的完美帝王与历史镜鉴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王谱系中,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前5年—57年)堪称独特的存在。他既非刘邦式的草莽枭雄,亦非李世民般的门阀贵胄,却以“零差评”的完美形象,开创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刘邦 2025-10-14 权力博弈的差异:李世民逼父退位与朱棣“不敢”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历史上,皇位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而李世民与朱棣作为通过非传统手段上位的帝王,其行为逻辑却呈现出显著差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迅速逼迫李渊退位,而朱棣发...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3 权臣的抉择:长孙无忌支持李治继位的深层动因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储位之争中,长孙无忌作为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其选择李治而非更得宠的李泰为继承人,绝非简单的血缘偏好或政治投机。这场权力博弈背后,交织着对皇权...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0 李世民杀单雄信连徐茂公都救不了:权力博弈下的必然选择唐太宗李世民在洛阳之战后处决单雄信的决策,看似违背其“礼贤下士”的常规形象,实则是权力结构、政治风险与人性弱点交织下的理性选择。从历史细节看,这一决策背后隐藏着...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徐茂公 2025-10-1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