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包拯是北宋一代名臣,后人将他称为“包青天”,因为包拯为官是以廉洁公正、不附权贵著称,所以深受百姓尊敬。不过对于包拯来说,他这一生也有令其无奈之事,就是他曾差点无后。根据史料记载,包拯共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包繶和次子包绶。包繶因父亲的关系,从小就特备受照顾,后来宋仁宗赐他为太常寺太祝,但包繶是意外病逝,这让包拯十分受打击,年近六十无子的现实,一度让包拯感到十分无奈。
在古代,坐拥三妻四妾是很正常,也符合儒家伦理秩序,即使小妾挤满一个后院都是常事。但包拯不一样,他的处事态度也贯彻到了他娶妻上,似乎是执着于一夫一妻。所以要说啊,嫁给包拯也是一大幸运之事了。至于为什么会有董氏这也是后话了。
李氏是包拯的结发妻子,两人生活也很和睦。但这李氏命不好,早逝了,独留下包拯肝肠寸断。包家人也很伤心,因为李氏未留下一儿半女,这让包家以后可怎么办?
于是,在家人的极力撮合下,包拯娶了董氏为继室。而董氏后来也被封为永康郡夫人。董氏肚子很争气,给包拯生了一子二女,长子取名包繶,这也是了结包家人的心愿。包拯是在他35岁这一年有的儿子,在古代这算是很晚了。
包繶在家人的关怀下健康长大,终于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在包繶19岁的时候,他娶了淮阳崔氏为妻,崔氏是三朝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和包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二人结婚之后,崔氏诞下一子,唤名包文辅。
按照宋朝入官的文化,包繶有包拯这个父亲的庇护,升官有了一条捷径。所以,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包繶就被宋仁宗封为太长寺太祝,只可惜还没来得及上任,包繶就去世了,年仅21岁。到了这时,包家就只剩包文辅这一个独苗了。全家人就盼着包文辅可以健康长大,但数年后,包文辅早夭,这下,包家真的无后了。
包文辅去世的这一年,崔氏也不到30岁。包拯也是开明之人,劝崔氏改嫁,好好找个人家嫁了,但崔氏不肯,坚决要留下来服侍公婆,这一决定也是符合儒家伦理纲常的。不过,这包拯是真的要郁郁寡欢了。
包拯已经五十多岁了,董氏嫁进来这么些年,也早失去了生育能力。虽说包拯逐渐平复了自己无后的心情,但董氏不愿意包家就这么断了香火,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包拯了,董氏决定劝说包拯纳妾。
最开始包拯是不太愿意的。毕竟自己已经是五十好几的人了,都可以当人家小姑娘的爷爷了。包拯退让说“那咱们领养一个孩子?”,可领养的哪能比得上亲生的。董氏坚决不同意这个想法,开始张罗给包拯纳妾的事了。
虽然凭借包拯的家底,找个小妾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这个小妾最重要的事情是给包拯生一个儿子,那考虑的因素就多了。首先就是必须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没有不良嗜好,底子也要干干净净的,最重要的就是即使是在她生了儿子之后,也不能威胁到董氏的正主地位。
最后,董氏在包家的众多丫鬟里面挑了一个出来,这个幸运儿是谁呢?她就是孙氏,地位为媵妾。
董氏之所以挑中孙氏,原因之一就是她性格温顺懂事。但是孙氏在和包拯结婚之后,这段婚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由于年纪悬殊过大,俩人经常有矛盾。后来有一天,孙氏和包拯大吵之后居然收拾东西直接回娘家了,包拯也懒得去劝她回来,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但是包拯没有料到的是,那个时候孙氏已经怀孕了。回了娘家后,介于和包拯不愉快的事情,孙氏也没有把怀孕的事告诉包拯。十月怀胎后,孙氏诞下一子,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崔氏的耳朵里。崔氏在和孙氏商量之后,把孩子抱过来自己养,但一直没有告诉包拯。可能是怕旧事重演,引起伤心事吧。
因为自己无子,包拯对宋仁宗久不立太子之事也颇为操心。他劝宋仁宗早立太子遭到怀疑,包拯回答道:“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虚指,包拯终年64岁),且无子,非邀福者。”想来无后对包拯的打击着实很大。
日子一晃到了包拯六十大寿,想到自己已经快要油尽灯枯,在自己死后却无人可以继承衣钵,包拯就感受不到过生日的快乐了。就在这时,崔氏带来了孙氏所生的儿子,健健康康,白白胖胖。并告诉他“你有后了”,包拯一听,顿时高兴地“噗通”一下跪在地上,感谢老天爷没有给包家绝后。
这孩子,唤包绶,幼名包诞,是包拯唯一的骨肉,媵妾所生。
可能读者会有疑惑,包拯不是还有两个女儿吗?怎么文中只是寥寥带过?因为在古代,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嫁出去之后就不能算在包拯家了。
1062年,包拯去世,包氏举家搬去安徽给包拯安葬。包绶在嫡母的抚养长大,后生有四子三女,他们就是包拯在血脉上的延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很多事情就是那么很巧地发生,然后改变着原来的轨迹。所以说,并不是包拯冷落正妻宠爱小妾才使得传宗接代的是丫鬟孙氏,这一切的事情,都有着很多值得探索的背后的故事。不知全貌,不予置评,看待历史事件,不能单纯抱着八卦的心思,深挖细品,才会知道历史的精彩和有趣。
1100年正月,北宋政坛因宋哲宗的猝然离世陷入动荡。这位年仅25岁的皇帝未留下子嗣,皇位继承成为朝堂焦点。在宰相章惇力主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时,向太后却以“端王...
宋哲宗 2025-09-23 宋度宗赵禥:南宋末代王朝的荒诞镜像1240年5月2日,临安城荣王府中,一名小妾因被迫服下堕胎药而痛苦挣扎。这个本该被抹去的生命,却以先天不足的姿态降生——手足绵软无力,七岁方能言语,智力发育迟缓...
宋度宗 2025-09-22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千年古训中的治国警世箴言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宋神宗力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上激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四次提及"纪纲&quot...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9-22 岳飞与李清照:时代交叠中的“平行线”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