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虽然只有朴素的三句话,但读下来会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刘邦并不是一位读书人,但也不妨碍他写出这样的诗句。当然,有不少朋友还理解不了《大风歌》到底好在哪,这三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为什么会得到比较高的评价呢?其实如果展开来看,《大风歌》具有三大特点,当然这也是结合了整个汉朝的发展,有些事后分析的意味,但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其实也无妨。
刘邦的《大风歌》,其概括性是非常强的,他能够把整个秦末战争的风云变幻,把刘邦的一生经历,完完整整地概括在三句小诗里。
概括力是一个诗人在写作上非常重要的能力,尤其是一些写现实的诗人,对其概括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杜甫就是一个具有很好概括力的诗人,“安史之乱”那么多复杂的事情,他经常能够在自己诗里,用几句话就概括的清楚明白。所以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刘邦在这首诗里,同样展露了他强大的概括力。
“大风起兮云飞扬”,短短的七个字,就把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的事情,概括的清楚明白。这里的“大风”,既可以说是陈胜吴广起义引领的一场造反之风,也可以说是天道的变化之风。“云飞扬”自然就是诸侯纷争,并且把这种纷争的激烈程度表现得很好。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概括的则是刘邦一生的丰功伟绩。虽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但是真正获得上天旨意的只有刘邦,只有刘邦具有那么大的威风,才能够平定天下。整个战争场景的描写有普遍性,同时又有重点性,有面有点,那就相当了不起了。
诗歌也好,其他文学作品也好,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讲究真实。真实性是一首诗歌,也是其他文学作品最重要的要求。
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但是为什么没有一首能够留下来?就是因为乾隆写的那些东西都是风花雪月的,都是假仁假义的,非常的不真实。所以后人在读的时候,感觉非常虚假。不真实,其艺术表达就大打折扣,当然就不能够留下来。
另外一位皇帝李煜同样写了不少的词,但是他却留下来很多经典。这就是因为李煜写的词,写得非常真实。
刘邦写的这首诗也非常真实,他没有任何风花雪月,就是当时历史事实的描述,司马迁写了一部《史记》,刘邦写的则主要是三句诗。司马迁的《史记》,其实并不是亲身经历,只是根据文献资料和别人的转述写出来的。但是刘邦的这三句诗,则是刘邦一生的亲历,而且所表达的,还是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刘邦的这三句诗的真实性,显然是比司马迁写的《史记》更强。
正因为是真实的,所以就是感人的。
刘邦的这首诗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或者说具有高度的预见性。他对国家未来的方向,做出了极好的预判。
刘邦知道,他统一天下以后,国内的太平,并不是一个大问题。虽然刘盈并不是他喜欢的太子,但是刘盈坐天下,依然能够确保汉朝的太平,这一点他是不担心的。
刘邦最担心的是边关的问题,也就是和匈奴的关系问题。匈奴当时已经成为汉朝的一个很大的隐患,要怎样才能抵御匈奴?刘邦非常担心。刘邦遭遇了“白登之围”,让他看到汉朝存在最大的问题,是镇守边关的将士很缺乏的问题。或者也不是镇守边关的将士缺乏,而是怎么来处理将士守边关的问题。
因为如果把兵权交到将士们手里,将士们必然会做大,会拥兵自重。但是,如果不把兵权交给他们,那么大汉的江山又没办法保持稳定,尤其是没办法抵御匈奴这些外族的入侵,这就是一个极大的矛盾。
以后的事实,正如刘邦所担心的那样,整个刘邦到吕后,到汉文帝,到汉景帝,汉朝都是把匈奴没办法的,只能放任不管。直到汉武帝上台以后,汉朝才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
可以说,刘邦的这首诗虽然只是一首诗,但是它涉及到了刘邦对整个国家大政方针的思考,因此其容量很大,信息量很大,艺术表现力也很强,因此是一首极好的诗。
汉顺帝刘保(115年-144年9月20日)作为东汉第八位皇帝,其执政时间与政治作为深刻影响了东汉中期的政治格局。根据《后汉书》及出土文献记载,刘保在位时间达十九...
刘保 2025-05-09 李广利:名将之辩背后的历史真相在波澜壮阔的西汉历史舞台上,李广利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出身外戚,凭借妹妹李夫人受宠于汉武帝而获得重用,其军事生涯充满了起伏与波折。关于李广利算不算名将,这一...
李广 李夫人 2025-05-08 薄姬讨厌窦漪房:宫廷权力与情感交织下的复杂纠葛在风云变幻的西汉宫廷中,薄姬与窦漪房这对婆媳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薄姬对窦漪房的讨厌之情,背后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原因,这些原因交织着权力、情感与嫉妒,深刻地影响...
薄姬 2025-05-06 邛成太后与刘奭的后宫棋局:一场关乎皇权存续的联姻博弈西汉元帝刘奭的后宫,在邛成太后王氏的操持下,上演着一场场关乎皇权存续的联姻博弈。这位以"无子而谨"被汉宣帝选中的皇后,通过为...
刘奭 2025-04-30 拨开迷雾:华佗之死的历史真相考辨公元208年的许昌狱中,一代神医华佗将毕生医术手稿付之一炬。这场焚书事件背后,不仅是个体命运的悲剧,更折射出东汉末年士人阶层与权力的深刻矛盾。透过《三国志》《后...
华佗 2025-04-30 刘章:刘邦之孙与西汉宗室的中兴脊梁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权力棋局中,刘章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孙子,以朱虚侯、城阳王的双重身份,成为吕后专权与文景之治间的关键枢纽。这位生于公元前200年的宗室子弟,其人生轨...
刘邦 2025-04-30 张骞出使西域:使命背后的战略意图与深远影响在波澜壮阔的西汉历史中,张骞出使西域堪称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伟大壮举不仅打通了汉朝与西域的通道,更为后世留下了诸多深远影响。而探究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有助于我们...
张骞 2025-04-29 汉章帝刘炟怎么读:探寻东汉仁君之名在东汉的历史长河中,汉章帝刘炟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君主。他的名字“炟”字相对生僻,很多人对其读音存在疑问。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探寻“汉章帝刘炟”的正确读音以及与之相...
刘炟 2025-04-29 揭秘刘邦起义时的真实年龄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一介布衣崛起,最终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其起义历程更是充满了戏剧性与历史意义。而刘邦起义时的年龄,一直是人们...
刘邦 2025-04-29 蒯彻为何更名蒯通:从避讳制度看秦汉士人的生存智慧在秦末汉初的纵横家群体中,蒯彻以“乱齐骄淮阴”的谋略闻名于世,但其本名却因汉武帝刘彻的登基而消失于正史。这场因避讳制度引发的改名风波,不仅折射出古代士人的生存困...
刘彻 2025-04-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