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后人对虞姬的评价那么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虞姬忠于爱情,为让项羽尽早逃生,拔剑自刎。其情,惊天地!其义,泣鬼神!
但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关于虞姬的描绘只有简单的一句:有美人名虞。如此简单,如此不负责任,我们连虞姬的真名、年岁、家乡一概不知,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司马迁欠虞姬一个公正的评价。
世人评价
幸运的是后世人没有忘记这样一个虽默默无闻,但依然光耀千古的女人。据不完全统计,后人赞虞姬的诗词达到上百首,为更好地了解虞姬,我们拣选其中的一两首来欣赏一番!
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有诗赞虞姬其诗云: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宋代大文豪苏轼,有诗赞虞姬其诗云: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不仅如此,后世人还修建了虞姬墓、虞姬庙,并多次整修,扩建,文人游客络绎不绝前来凭吊。虞姬墓在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也是虞姬自刎的地方。虞姬庙建在虞姬的家乡江苏沭阳颜家集,庙貌巍峨,正殿供奉虞姬戎装塑像,显示出世人对虞姬的崇敬之情。
虞姬墓雕像
如此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为何会得到世人如此推崇?因为她不仅是千古无二楚霸王项羽的妻子,还是一个对爱情无比忠贞,为爱人牺牲一切的巾帼英烈,更是一个贤良淑德、善解人意的小女人。
在波澜壮阔的楚汉战争中,虞姬所表现出的人性光辉超过了所有贩夫走卒、英雄豪杰。她如一股清泉,在阴谋诡计纵横的帝王争霸中,缓缓沁入人心,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有人说项羽和虞薇是天造一对,地设一双。这项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国贵族,秦始皇灭楚后,迁移到今江苏省宿迁县过隐居生活。项羽和虞薇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两家于是结为秦晋之好。
虞薇嫁给项羽之后不久,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开始了。项羽和叔叔项梁带着八千子弟兵也树起了义旗,项羽从此戎马倥偬,南征北战,昼夜厮杀。作为妻子的虞姬,随军行动,项羽战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
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项羽虽然英雄盖世,但也非一帆风顺,身为妻子,虞姬也是日日担忧,但她不想把自己的苦楚表现出来,而是分享项羽成功的喜悦,分担项羽失败的苦楚,与至爱之人一块喜一块悲。
当项羽一身疲惫回到家中,她会等到项羽坐定,喘息略平,便带着笑脸轻声细语,小心翼翼地问起前方的战事。
当她听到项梁战死的消息时也会感同身受,悲伤万分,可脸上又不敢现出惊慌的神色,怕惹起项羽的烦恼。她会命人摆上早已准备好的酒肴,借着美酒,替项羽解闷消愁。这种时候她只能把悲伤的泪水偷偷咽下去。
当在项羽领兵出战时,她给他鼓励,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归来;在项羽凯旋归营时,她以翩跹舞姿,千般柔情,万般妩媚,欢歌娱曲给他祝贺;在项羽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便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的话给他抚慰;甚至她还会穿了战靴,披上绣甲,骑马跟着项羽在阵上冲锋,做他坚强的后盾。
而项羽虽是一个性格暴躁之人,但对于虞姬却用情专一,刘邦进入咸阳后,项羽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内成百上千的美女尽数遣散,有虞姬一人足矣!
垓下自刎
当楚汉相争来到第4年,项羽和刘邦的大将韩信在垓下展开激战。而虞姬和往常一样,在营帐中苦苦地等着项羽的归来。最终项羽回来了,但这一回他是逃了回来,他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虽然最终靠着霸王枪、乌骓马杀透重围,但也筋疲力竭,伤痕累累。
像这样的失败,是项羽破题儿头一回。汉军把项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汉营中的韩信,还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其歌词无句不哀,无字不惨,使那些残败的楚兵,无不怀念起遥远的家乡,一时间斗志全无,一个个在夜色掩护下陆续逃散。
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烦闷地坐在军帐中饮酒。当时,面对自己挚爱的女人虞姬,楚霸王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难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分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分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虞姬也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唯一忧虑的是一直陪伴他东征西讨的挚爱。
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姬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突围。”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姬一起突围的话。为了不使项羽为难,虞姬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
虞姬决然自刎,想的是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东山再起。但不想天意如此,造化弄人,项羽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汉兵的追击,自刎于乌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也许项羽不是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是不想与虞姬分离,项羽虽然在楚汉争霸中失败了,但他又成功了,因为他赢得了如此一个温婉、刚烈,善解人意的虞姬,项羽此生当无悔!
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外,滔滔漳河水映照着楚军将士坚毅的面庞。项羽立于船头,挥剑斩断最后一根缆绳,沉闷的凿击声中,数十艘战船缓缓沉入河底。这一历史性瞬间,不仅斩...
项羽 2025-09-19 彭城之战刘邦联军规模考辨:从“56万大军”到实战真相的解析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破釜沉舟:绝境中迸发的决绝智慧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下,漳河波涛裹挟着历史的重量奔涌向前。楚军统帅项羽立于船头,望着对岸秦军二十万大军的旌旗,突然挥剑斩断船锚,铿锵之声穿透晨雾:“凿沉所有船...
项羽 2025-09-12 王离算名将吗?——从家族荣光到历史迷雾的军事人生在秦末乱世的风云中,王离的名字常与“巨鹿之败”“将门之后”等标签紧密相连。作为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他继承了家族的军事基因,却最终在项羽的铁骑下折戟沉沙。...
项羽 王离 2025-09-11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虞子期原型之谜:文学虚构与历史想象的交织在楚汉争霸的传奇叙事中,虞子期常以“项羽麾下五大将之一”“虞姬堂弟”的身份出现,其忠勇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当翻开《史记》《汉书》等正史,这个人物却如幻影般消失—...
项羽 虞子期 2025-09-09 廉颇老矣:历史回响中的英雄迟暮与时代隐喻战国烽烟中,廉颇以“破齐败燕、守卫长平”的赫赫战功铸就铁血传奇,却在暮年遭遇“一饭三遗矢”的谗言构陷,最终悒悒而终。这个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的典故,历经两千余年...
廉颇典故 司马迁 2025-09-05 吕马童与项羽:一场被历史误读的“恩义”纠葛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垓下之战的尾声里,西楚霸王项羽以一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的悲壮之语,将最后的尊严交予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这段被《史记·项羽本...
项羽 2025-09-04 楚怀王是昏君吗?——从历史迷雾中探寻真相在战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楚怀王熊槐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刻画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昏庸之君,但出土文献与后世研究却揭示出这位楚...
司马迁 楚怀王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