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唐代文学家,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唐诗宋词元曲更是炫耀在世界东方的一颗耀眼明珠,至今无人能及。说起唐诗,人们首先想起李白斗酒诗百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你历数到著名的文学家罗隐时,早已是唐朝末年,各地霸主纷争天下,历史即将进入五代十国。在这种形式下,大诗人罗隐仍不灰心丧气,坚持走仕途之路,一心考取公务员效力祖国。
可是,天公不作美,偏偏捉弄有心人,一生连考十三次,屡试不第。最后只得退居山野,过起隐居生活。这还不说,他的爱情也因其丑,被女方一次又一次拜拜。
一、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有一首年年入选小学课本的《蜂》诗,不知道如今你是否还记得?对了,这首诗就是出自罗隐之手。
单从字面上看,“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隐无非是写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每天飞东又飞西,无论平地与山峰,这个小生灵无所不及,见识了无限风光,实在令人艳羡。
但是细读之,特别是最后两句话题一转:“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你那么辛勤与忙碌,将采得的花粉酝酿成蜜后,都是自己享受了吗?
可以说,这首《蜂》是罗隐经历人间沧桑后向人们传递的正能量。如果不读懂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你就不会了解此诗更深一层的含义。
那么,罗隐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罗隐出生在公元833年,原名叫罗横,从小便以才学闻名乡里,所以很横,以至于“十上不第”。官府之人都认为他的文章“奇丑无比”,专门影射手握重权却不为民做事的贪官污吏。于是,从公元859年始,先后十三次参加科考,皆是铩羽而归。去时壮志豪情“十二三年就试期”,回来伤心无比“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最后隐居池州一隅,更名为“罗隐”。
罗隐到底写了什么“丑文”,令台上之人痛下杀手呢?
据后世人整理发现,留存于世的仅有《馋书》五卷,《两同书》上下两卷等著作。虽然他主张“大道不旁出”、“大政闻天下”,但是,他的文章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反对朝廷对于跋扈不臣藩镇割据采取姑息养奸的措施不加以制裁,对王朝统治产生强烈不满,具有极强的战斗性。

由于他的文章是对封建制度下最高统治者的极致讽刺,纵使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哪个主考官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放他走进领导班子呢?且看北宋史学家薛居正在《旧五代史》中如何评他:“诗名于天下,犹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
罗隐这样真性情的人,写出这样批判的文章,就是放在西方也不是受人待见的。大文豪莎士比亚曾说:“一个人宁愿听一百句美丽的谎言,也不愿听一句直白的真话。”生活中谁愿意接受批评呢?都喜欢得到夸奖吧,哪怕他很虚伪!
读懂了罗隐的人生,便真的读懂了《蜂》诗,他哪里是在写一只小蜜蜂,他是在社会的底层呐喊:可怜的人们,你们整日辛苦忙碌到头来食不果腹,这到底是为了谁?
二、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晚唐僖宗时期,宰相郑畋非常喜欢诗词歌赋,更是喜欢罗隐的诗,常常把他的诗带回家来吟诵。
郑畋有一个女儿视为掌上明珠,生得如花似玉,常以牡丹自喻,眼看到了出嫁的年龄,却没有心仪人出现。她终日待自闺中吟诗作画,真是无缘接触男生。
一天,她站在窗前,静望着庭院中的牡丹,不由得叹息道:“富丽端庄的牡丹啊,你虽然众香国里最鲜艳,但是你知道人世间有真情存在吗?世人只是欣赏你美丽的容颜,只道是‘花须折时堪须折’,有谁知道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娇艳的牡丹啊,如果你会说话就好了,你一定是一位倾国倾城的女子,一定会让天下才子聚拢来,争相拥之。可惜小女子每日独守西窗,孤影对烛......”
忽然楼下传来家父的吟诵之声:“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听此佳句,郑小姐急忙下楼,忙问此诗出自何人之手。父亲告诉她是一位叫罗隐的大才子。
从此,郑小姐的心里印下“罗隐”的名字,把他的诗收集整理成册,默念朗诵吟唱。
起初,郑小姐只是罗隐的一位小粉丝,日子久了,她读他的诗越来越多,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认为罗隐的诗那么美,读诗思人,他的仪表也一定是风流倜傥。
爱情这杯酒谁喝都会醉,郑小姐整日思念心中的白马王子,身体渐渐消瘦下来,父亲问其何故,她竟毫不忌讳地回答:“我想嫁为罗隐之妻。”“我的傻乖乖!”父亲一听这话吓了一跳,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告诉她:那罗隐虽然很有学问,但是其貌很丑,而且声音刺耳难听,文章也多讥讽官吏,所以每次考试都是失败告终。
这些都不是我凭空捏造的,据史料记载,罗隐“貌古而陋”“乡音乖刺”“性简傲”“好谐谑”“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俗话说,宁和美人睡一晚,不与丑鬼度百春。丫头,你快醒醒吧!”父亲苦口婆心地规劝她。
郑小姐害了相思病,哪里听进去老父的肺腑之言,她茶不饮饭不吃,像是和父亲挑战似的,“我不管,只要罗隐是个男人,有鼻子有眼就中!”
看到女儿执迷不悟,父亲只好将罗隐请到家里,让女儿躲在帐帘后面偷偷观其容听其声。这一看一听不要紧,可把郑小姐吓坏了,这个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不仅是公鸭嗓子而且鼻子眼睛都好像是装错了地方,看上去好像长得太着急了点,真是奇丑无比。眨眼之间,郑小姐爱意全无,急转身跑回西厢房,把罗隐的诗篇全部撕掉,终身再也不读他的文章了。

三、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和许多有志之士一样,很想通过仕途改变自己一穷二白的寒士身份。大中十二年,这位大才子正当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阔步直取京师,欲与天公试比高。
罗隐由江西南康出发,不一日,来到钟陵县(现在江西进贤境内),那里正在进行一场歌舞演出,于是便在此停歇。
由于他的才情过人,当地还是有许多小迷妹的,虽然那时没有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但是一听说大才子到此,还是有许多人愿意与他交往的。这期间他就结识了一位歌舞团的大美女,著名歌唱家云英小姐。可以大胆地说,这位貌似天仙的晚唐歌妓,并不是看上罗隐的相貌,她是爱上这位穷书生的一身才气,她认为这位罗公子是个潜力股,此去应试,不论状元还是探花,到时候将自己迎娶罗家,夫荣妻贵,必是一段好姻缘。
一天晚上,乐滋滋的罗隐十二分的高兴。如果能得到云英小姐的爱情,再金榜题名,岂不两全其美,妙哉妙哉。这样想着,他与云英对饮而坐,越看她越像一朵盛开的红牡丹,又像当年千娇百媚的杨贵妃,只可惜这样的花中之王,往往被插在金瓶之中,云鬓之上。如果能把这富贵之花栽在庭院之中,普通人也能随意观赏与触摸,那该多好啊,更能彰显她无穷的魅力,使春风更惬意,是她焕发出更加动人的风姿。
想着想着,罗隐起身将云英相拥入怀,深情地说:“云英小姐,跟我一起远走高飞吧?”云英含情脉脉地回了一句:“我的傻哥哥,你现在拿什么把我赎出去?”是啊,一位穷得叮当响的书生拿什么带着自己心爱的人离开呢?又一杯花酒下肚,一醉方休。
第二天,罗隐启程奔赴京师。分别之时他俩依依不舍,罗隐只好赠云英一首诗:“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
光阴似箭,转眼十二年过去,罗隐屡试不第,终不如愿。真是天公不作美,既然赏赐他一身才学,为何不再还他一身好容貌呢。你看那位家贫如洗的大诗人李商隐,虽然科举之路多有不顺,但是生得一表人才,深受权贵令狐楚的青睐而名列榜首,后来又成了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乘龙快婿,最终谋得一份公务员的上好差事。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就是罗隐,他没有什么想不开的,既然无法捧到铁饭碗,那就农村天地大有作为吧。“说走咱就走啊,你有我有全都有啊......”一路风雨一路歌声,日夜兼程。这么多年他都在科考这棵树上吊死,耽误了美丽年华,不知不觉进入不惑之年竟没有解决婚姻大事,一下子让他想起当年的云英小姐。

刚到钟陵“天上人间”歌舞剧院门口,云英一眼认出阔别十余年的罗隐,看到他一身布衣没有衣锦还乡,便知他这么多年仍是一位穷秀才,就半开玩笑地说:“罗大才人,等你这么多年,怎么还是一身白衣啊?”一句话噎得罗隐半天喘不过气来。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官爷们看我不顺,难道你把十二年前的情谊也忘到九霄云外?也罢,才子就是才子,罗隐随口吟诗一首怼过去:“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我虽然这么多年名落孙山,但是这么多年你不也没嫁出去吗?我们俩可能在某些方面都不如别人吧!这个罗隐,人丑是爹妈给的,自己无法选择,可是见到心爱的女子,学会好好说话有多难呢?说不定这么多年,人家云英小姐是在等着你呢!
就这样,一段美好的姻缘又告吹了。
罗隐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更没有收获芳心,从此变得愈发狂妄不羁,诗文更加抨击和讥讽当时的朝廷和官员。
直到去世前,吴越王钱镠前往病榻前探视,潸然泪下地说道:“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
这是一代帝王对罗隐的最高评价。
唐代诗坛群星璀璨,杜甫以“诗圣”之名独树一帜。他的一生如波澜壮阔的长卷,既有壮游山河的豪情,也有困守长安的落魄;既有战乱流离的悲怆,也有草堂安居的片刻宁静。这位...
杜甫 2025-10-17 李白为何未入“唐宋八大家”:文体分野与文学运动的双重解构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仙”李白与“唐宋八大家”的“缺席”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命题。当我们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八位散文巨匠的名单与李白并列审视时,会发现这一现...
李白 欧阳修 2025-09-24 唐代三李:诗坛星辉的浪漫交响在唐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李白、李贺、李商隐三位诗人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成就,被后世并称为“唐代三李”。这一称号不仅是对他们诗歌造诣的高度概括,更折射出唐代由盛...
李白 李商隐 2025-09-24 李白与杜甫:盛唐诗坛的双子星辉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与杜甫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巨星,共同照亮了盛唐诗歌的天空。他们以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轨迹,构建了中华文化中“诗仙”与“诗圣”的永恒图腾。一...
李白 杜甫 2025-09-19 鲍照:李白诗歌精神与艺术血脉的源头在中国诗歌史上,唐代诗人李白以“诗仙”之名傲立巅峰,其豪放飘逸的诗风、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然而,若追溯其艺术血脉的源头,南朝宋诗人鲍照的身影...
李白 2025-09-18 杜甫:诗史长河中的永恒灯塔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中,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恒星,以1400余首传世诗篇照亮了盛唐转衰的历史天空。这位被后世尊为“诗圣”的文学...
杜甫 2025-09-17 诗仙的笔墨:李白诗歌数量与创作传奇的考证在盛唐的月光下,李白以诗为剑,劈开了中国文学史的苍穹。这位自称"谪仙人"的诗人,一生游历四方、纵酒狂歌,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
李白 2025-09-17 李贺:中唐诗坛的“鬼才”之光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昌谷”“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这位仅存世27年的诗人,以其瑰丽奇谲的诗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
李白 李商隐 2025-09-16 高适与李白:盛唐天空下的双星轨迹盛唐气象如一幅壮阔的画卷,既需要李白的豪放笔触泼墨云山,也需要高适的稳健线条勾勒边塞。两位年龄仅相差三岁的诗人,以截然不同的生命轨迹,在历史的星空中划出交相辉映...
李白 2025-09-10 打油诗人张打油:诗坛的幽默先驱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星河中,李白、杜甫、王维等巨匠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意境,铸就了唐诗的辉煌。然而,在这片星光熠熠的天空下,还有一位独特的诗人——张打油,他以...
李白 杜甫 2025-09-0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