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乾隆皇帝的寿命非常长,女人也多,一共拥有45名后妃,那么等到乾隆去世后,还剩下健在的九名妃嫔恰恰都没有生育皇子,因此她们都由现任皇帝嘉庆养老送终,嘉庆是怎么对待她们的呢?
颖贵妃巴林氏
颖贵妃巴林氏是乾隆去世时,乾隆后宫妃嫔中级别最高的妃嫔,她是出身于蒙古八旗的女子,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时她被内务府选入乾隆后宫成为那常在,很快她就获得乾隆的喜爱,被封为颖妃,在乾隆晚年时被晋升为颖贵妃,在乾隆晚年一度权摄后宫。
在乾隆去世后,嘉庆对颖贵妃非常不错,经常给她请安问好。嘉庆对颖贵妃如此好,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因为颖贵妃是嘉庆同母弟弟乾隆第十七子永璘的养母。
当初嘉庆和永璘的生母令妃也就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去世时永璘年仅9岁,被交由颖贵妃抚育,由于颖贵妃一直没有自己的子女,因此她视永璘为亲生儿子一般,对他非常好。
按照清宫规矩,先皇帝去世后,有养子的妃嫔也可以出宫由养子奉养终老,但是嘉庆感念颖贵妃抚育弟弟不易,执意劝她留在宫廷,由自己代替弟弟亲自侍奉孝顺她。加之颖贵妃与乾隆遗留下的另一位妃嫔婉贵妃关系亲密,于是她也就留在了宫廷中,和婉贵妃结伴生活。
不过嘉庆虽然对颖贵妃很好,但是她却没有享太多的福,在乾隆去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嘉庆五年(1800年)就去世了,享年70岁。
婉贵妃陈氏
婉贵妃陈氏算是清朝历史上最长寿妃嫔之一,婉贵妃是汉人出身,是乾隆还未登基时的潜邸侍妾之一,她嫁给乾隆很早,比乾隆的嫡妻富察皇后还早一年嫁给乾隆,不过由于其家族出身低微,因此只能给乾隆当侍妾。在乾隆去世时,婉贵妃是乾隆后宫妃嫔中年纪最大且资格最老的妃嫔。
虽然婉贵妃很早就嫁给了乾隆,但她却并不受乾隆宠爱,这可能和她家族出身低微还有她姿色可能并不绝美以及不会来事有关系,她在乾隆后宫中一直不得宠,嫁给乾隆70多年却从未生育子女就能看出她并不受宠。
而且在乾隆继位时期,婉贵妃就被封为陈贵人,后来晋升为婉嫔,此后40多年她在嫔级的位置上从来没有再晋升过,连比她年纪小入宫晚的颖贵妃都很快晋升为妃,她却始终没有再晋升,从这些就能看出她不受乾隆宠爱。
婉贵妃一直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后宫妃嫔集体被晋升的时候,在后宫中熬了40多年的她才被晋升为婉妃。
不过别看乾隆不喜欢婉贵妃,嘉庆却对她礼敬有加,在乾隆去世不久嘉庆就下旨晋封她为皇考婉贵妃,并上婉贵太妃尊号,每日早晚嘉庆都要去她的寝宫请安问好。有一次工部在写文书时,没有把婉贵妃的名字抬写两个字格以表示尊崇,嘉庆知道后很生气,把上至工部尚书琳宁及左侍郎英和下到郎中永祚等人都处罚斥责了一遍。可见嘉庆对婉贵妃有多么尊崇和礼敬,甚至可以说婉贵妃在嘉庆时期几乎享受到了太后的待遇。
嘉庆之所以对婉贵妃这么好,其实主要因为婉贵妃也算是他的半个养母,嘉庆自幼一直是被交由庆恭皇贵妃陆氏抚育,但是庆恭皇贵妃在嘉庆14岁时就去世了,不久之后嘉庆的生母孝仪纯皇后也去世了,所以当时还年幼的嘉庆养母和生母都没了,显得十分可怜。
而婉贵妃由于一生没有生育子女,心地还很善良,她十分心疼嘉庆,因此她对嘉庆十分疼爱,经常照顾他,在嘉庆大婚前,她还亲自给嘉庆缝制了新郎礼服。所以嘉庆知恩图报,在他心目中婉贵妃如同他的生母和养母一般。
所以婉贵妃当初心地善良对嘉庆的照顾,也换来了嘉庆对她晚年的百般孝顺。而且婉贵妃很有福气,寿命很长,她一直活到嘉庆十二年(1807年)以92岁高龄去世。婉贵妃在清朝历代妃嫔中寿命是仅次于活了97岁的康熙定嫔和活了96岁的雍正裕妃的妃嫔,是清朝历史上第三高寿的妃嫔,可以说算是福寿绵长。
惇妃汪氏
惇妃汪氏是汉八旗包衣出身,家族出身低微,不过她却是乾隆晚年最受宠幸的妃嫔之一。但她算是母凭女贵,乾隆对她宠爱只是因为她生了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乾隆十分喜爱这个最小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曾说过如果她是男儿身,都可以把皇位传给她的话,所以由于女儿的关系,惇妃一度很受乾隆宠爱。
但是惇妃这个人的人品很差,她最初入宫时只被封为永常在,由于宫内地位低,加上她的家族出身地位也不高,因此她在那时候是待人温和有礼。可是当她生育和孝公主之后,并因和孝公主受到乾隆宠爱,被封为惇妃之后,她就飘起来了。
后来惇妃变得时常喜欢虐待殴打宫女和太监,乾隆四十三年 (1778年)时,惇妃就因一些小事把一名宫女殴打致死,这引起了乾隆的震怒,乾隆因此把她贬为惇嫔,并让她加倍赔偿受害宫女的家属,同时还剥夺了和孝公主的抚养权。
不过之后由于年幼的和孝公主整天哭着喊着找妈,乾隆心一软,只得宽恕了惇妃,并恢复了她的妃位。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这话在惇妃身上不太适用,她并没有收敛自己,反而依旧凌虐宫女和太监,后来她的寝宫又有一名宫女险些被她殴打致死,加上她的叔叔满斗还倚仗她的皇妃身份在民间为非作歹,这些都让乾隆十分生气,最终乾隆赐死了她的叔叔满斗,并且逐渐疏远她。
至此惇妃彻底被乾隆所厌憎,以至于她在后宫的地位再也没有得到晋升。后来甚至她的女儿和孝公主出嫁给大贪官和珅之子丰绅殷德时,婚礼上乾隆都不许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给她行礼。
不过嘉庆对待惇妃还算可以,主要在于嘉庆与妹妹和孝公主关系十分亲密,因此嘉庆看在和孝公主的面子上,对待惇妃还算可以。只不过嘉庆只是表面上尊崇惇妃,其实也瞧不上她的人品。按照清宫规矩,通常先皇帝去世后,先皇的妃嫔都会被现任皇帝晋升一级,而乾隆去世后,嘉庆没有晋升惇妃,也说明了嘉庆其实还是瞧不上她的,只是给妹妹面子而已。
惇妃在嘉庆十一年(1806年)去世,终年61岁,也算是寿终正寝了。她能得到嘉庆善待其实主要还在于她的女儿和孝公主很不错,否则以她的人品,她很可能在宫中会孤独终老无人问津。
芳妃陈氏
芳妃陈氏家族是汉八旗包衣出身,其家族出身地位不高,加上她比乾隆小了39岁,入宫时期也比较晚,还没有生育子女,因此在后宫中并不受重视。她入宫时被封为明常在,后来才晋升为明贵人,此后一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集体晋升后宫妃嫔时,她才被封为芳嫔,在乾隆临死前被晋升为芳妃。
可以说芳妃在乾隆后宫中属于一个小透明的存在,存在感不是很强,所以嘉庆继位之后对她只能说是一般吧。嘉庆六年(1801年)芳妃去世,终年52岁。
晋妃富察氏
晋妃富察氏其实就是乾隆88岁那年纳的两名十四五岁花季少女之一,她可是出身于标准的满洲贵族家庭,论起辈分来她还是乾隆孙辈,她是乾隆嫡妻富察皇后的侄孙女,按辈分来说还得喊乾隆一声姑爷爷。
最初富察氏入宫本来是给嘉庆当妃嫔的,可能是她的长相不受嘉庆喜欢,于是嘉庆就让内务府把她选给了乾隆当妃嫔。
晋妃最初被封为晋贵人,但是由于乾隆去世时她才年仅十五六岁,嘉庆还比她大了20多岁,按辈分来说她还算是嘉庆的庶母,所以嘉庆对待她比较尴尬,尽量避免见她,而且她的身份地位也一直没有晋升。
直到嘉庆去世后,嘉庆的儿子道光继位,考虑到晋妃是当时乾隆妃嫔中唯一健在的人,因此道光册封她为皇祖晋妃。她在道光三年(1823年)时去世,史书中没有记载她活了多大岁数,但是按照年纪推算,她大概活了40岁左右。她也是乾隆妃嫔中最后一位去世,最后一位入葬乾隆妃嫔陵园的人,不过她这一生嫁给了爷爷辈的乾隆也算是红颜薄命了。
恭嫔林氏
恭嫔林氏家族出身于汉八旗包衣,她也算是乾隆早期的妃嫔之一,在最初入宫的时候由于家族出身低微,因此只被封为林常在,后来逐渐晋升为林贵人,此后一直没有再晋升。可见她也不太受乾隆喜爱,也是属于小透明的存在。她也是在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时随大流晋升了一级才成了晋升为恭嫔,这一次晋升之后一直到死她都没有再晋升。
乾隆去世的时候恭嫔已经67岁,以她服务乾隆的资历和年纪来说都可以被嘉庆再晋升一级了,但是嘉庆却没有晋升她,这说明她和嘉庆的关系处得一般,再加上她家族出身低微,在乾隆后宫中本身存在感就不强,所以注定嘉庆也不会对她太好了。直到嘉庆十年(1805年)她去世,享年73岁,嘉庆按照正常的规格给她举行了葬礼,也说明了恭嫔的晚年生活质量很一般。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也是乾隆早期的妃嫔之一,其家族出身属于满洲贵族,但是她入宫之后很多年都没有晋升,很不得宠。其实她不得宠的原因还就跟她的家族出身有关,她的父亲是浙江巡抚鄂乐舜,而鄂乐舜是雍正留给乾隆的顾命大臣之一的大学士鄂尔泰的侄子。
在乾隆继位初期最让他头疼的问题就是鄂尔泰和另一位顾命大臣大学士张廷玉在朝廷上下搞满汉党争,因此乾隆对鄂尔泰和张廷玉都很不满,鄂尔泰去世之后其家族就受到了乾隆整治,西林觉罗氏家族就此衰败。
而鄂贵人的老爹鄂乐舜也不争气,本身乾隆就想收拾西林觉罗氏家族,他还偏偏被乾隆抓到在任期间勒索盐商,贪腐敛财的问题,于是乾隆直接把鄂乐舜赐死。鄂贵人也受牵连被降为常在,此后她一直在常在位置上待了四十多年,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她才随大流跟着被晋升回了贵人。
可以说鄂贵人完全是受到家族和父亲的连累导致出身名门却不受乾隆喜爱,后宫地位更是一直没有被提升。虽然乾隆不喜欢鄂贵人,但是嘉庆对她还不错。主要因为她与婉贵妃关系很好,在婉贵妃去世时,鄂贵人一路哭着送她到了葬身之所才回宫,因此嘉庆就是冲着婉贵妃的面子,都会颇为照顾鄂贵人。
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时鄂贵人去世,享年76岁。鄂贵人去世后,嘉庆特意下旨提升鄂贵人的葬礼规格,并赏赐了不少陪葬品给她,可见嘉庆对她还是很不错的。鄂贵人也是乾隆在禅位之前所纳的妃嫔中最后一位去世的人,她仅比乾隆临死前纳的晋妃和寿贵人这两名花季少女早死一些时候。
白贵人柏氏
白贵人柏氏和怡嫔柏氏是一对亲姐妹,姐俩本是扬州瘦马出身,乾隆巡幸江南时姐妹二人被扬州盐商进献给了乾隆。而乾隆则比较偏爱姐姐怡嫔,妹妹白贵人就不如姐姐受宠,怡嫔入宫不久就被晋升为嫔,而白贵人则一直是常在,此后在常在的位置上熬了三十多年,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随大流才晋升为白贵人,而她的姐姐怡嫔那时候早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嘉庆对白贵人还算是不错吧,她在嘉庆八年(1803年)时去世,享年73岁,她去世后嘉庆还特意赏赐了她一些陪葬品,从这可以看出嘉庆对她还算是不错。
寿贵人某氏
寿贵人的姓氏已经不可考证,她在十四五岁时和晋妃一同被选给88岁的乾隆为妃,其实她和晋妃的命运都算很凄惨了,嫁给乾隆没多久就以青春少女的年纪守寡,这对一个花季少女来说简直就是折磨。
就是因为宫廷压抑的守寡生活,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时寿贵人就去世了,按照年纪推算她死的时候大概二十五六岁,真是命运凄惨。由于寿贵人去世得很早,加上家族出身可能也不够显赫,因此她一直到死都没有在史料中留下太多记载,以至于她的姓氏都已经不可考证,所以她也是真算苦命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六十三岁的乾隆帝秘密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储君,将写有其名字的密旨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这一决定震惊朝野,因为当时乾隆尚有嫡子永璂在...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7-31 乾隆与刘统勋:一场被误读的君臣风波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政治舞台上,刘统勋是备受瞩目的名臣,他以清廉正直、敢于直谏著称,深受乾隆皇帝信赖,被乾隆称作“真宰相”的唯一一人。然而,民间却流传着“乾隆杀刘统...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刘统勋 2025-07-25 乾隆皇帝的寿命真相:89岁高龄背后的历史逻辑与长寿密码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着"乾隆皇帝活了141岁"的惊人说法,甚至被包装成"养生奇迹"广泛传播...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7-24 清朝奏折制度:皇权专制的精密齿轮与信息中枢在清朝276年的统治中,奏折制度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齿轮系统,将中央集权推向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这项始于康熙中期的文书制度,经雍正、乾隆两朝完善,最终形成覆盖全国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21 钮祜禄·讷亲之子:隐入历史尘埃的家族余晖钮祜禄·讷亲,这位乾隆朝权倾一时的首席军机大臣,其家族的显赫与个人的悲剧命运,在清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位风云人物时,他的儿子们却...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7-17 婉贵太妃有孩子吗?深宫长寿者的命运密码在乾隆帝的后宫中,婉贵太妃陈氏(1717—1807)以92岁高龄成为清史中最长寿的妃嫔。这位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的传奇女性,虽无子女却稳坐后宫高位,其...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16 为何只有清朝采用秘储制度:历史困境与制度创新的双重驱动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皇位继承制度呈现出独特性——秘密立储。这一制度自雍正帝创立后,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沿用,最终因咸丰后皇室子嗣稀少而逐渐废止。...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15 准噶尔叛乱:清朝三代帝王的平定史诗在中国西北边疆的历史长卷中,准噶尔叛乱如同一场旷日持久的暴风雨,席卷了整个蒙古高原与天山南北。这场叛乱始于康熙年间,历经雍正、乾隆两朝,最终在乾隆二十二年(17...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14 叶卡捷琳娜眼中的乾隆:傲慢与野心的隔空碰撞在18世纪的东西方版图上,乾隆皇帝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分别统治着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尽管两人从未直接对话,但通过外交争端与文化互动,叶卡捷琳娜对乾隆的复杂评价逐渐浮...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7-14 蒋士铨的诗学流派归属与文学精神在中国清代文学史上,蒋士铨(1725—1785)以诗、文、曲兼擅的才华独树一帜。作为乾隆年间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的诗人,其诗学主张与创作实践既与性灵派...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赵翼 2025-07-1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