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宪宗朱见深,其父亲是朱祁镇,朱祁镇的传奇经历相信不少人都知道,数千年来可谓独此一家,在其父亲的“恩惠”之下,朱见深的童年可谓是饱经风霜。公元1449年,在大宦官王振的撺掇下,朱祁镇率大军亲征,时运不济,在王振的胡乱指挥下,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明廷陷入一片混乱。
当时,朱见深年仅三岁,大致刚会说两句话,自然无法担任治国大任,在太后的安排下,朱祁钰即位成为新皇帝,朱见深成为了太子。孙太后的安排还是比较稳妥的,毕竟朱祁镇还活着,没准有机会回来,而朱祁钰刚即位根基不稳,让朱见深为太子,可以照顾到诸方利益。
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朱祁钰的声誉到达顶点,而朱见深逐渐被人冷落。老爹还在瓦剌被囚禁,生死难测,朱见深没了爹的保护,自然也是朝不保夕,极度缺乏安全感。
朱祁镇回来后,朱祁钰便处处针对他这个哥哥,为了稳住皇位,朱祁钰甚至贿赂内阁大臣,将太子朱见深废掉,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此时的朱见深更是落魄的凤凰不如鸡,搬家是常事,经常也会听到旁人的冷言冷语,而唯一陪在身边的大致只有宫女万贞儿。
奈何老天不佑朱祁钰,不久朱见济就去世了。数年后,朱祁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再次复辟成功,朱见深就像坐过山车一般,再次成了太子。
理论上讲,一个人年幼的不良遭遇,会在其成年后被放大无数倍,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朱元璋,当然了,朱见深的遭遇远不如朱元璋。朱见深的遭遇,很大承受上来源于朱祁钰,假若朱见济没有死,或者朱祁镇复辟没有成功,那么朱见深很可能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史料记载“冬十二月庚子,左庶子黎淳追论景泰废立事,帝曰:「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且非臣下所当言。」切责之。”
不过,朱见深并没有对此耿耿于怀,在其即位后没有追究朱祁钰废立太子的事,甚至还在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恢复了朱祁钰皇帝的称号。
史料记载“冬十一月癸丑,立皇子祐樘为皇太子,大赦。十二月戊子,复郕王帝号。丁酉,申自宫之禁。”
那么为何朱见深要为叔叔朱祁钰平反呢?
事实上,在初期,朱祁钰并不想做这个皇帝,原本朱祁镇和朱祁钰关系极好,否则朱祁镇亲征,也不会留下朱祁钰来监国。在朱祁钰的心中,他就想安稳地做个亲王,了此一生。
事情的发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朱祁镇被俘,而他朱祁钰必须接替哥哥的皇位,不论朱祁钰是否愿意,他都必须去做那个皇帝。
在尝到权力的滋味后,朱祁钰便不想将皇位拱手让人,为了阻止哥哥回来,他使出浑身解数,但即便如此,还是失败了,在使者杨善的努力下,朱祁镇平安归来。
回来后,朱祁镇便被软禁在南宫,这一住,就是七年。要想彻底保住皇位,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杀掉朱祁镇,当时朱祁钰掌控大权,他应该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朱祁镇于死地,但他终归没有这样做。
有的人说,朱祁镇还有相当强的实力,朝廷中还有很多支持者,杀朱祁镇不是那么容易,但换个角度想,朱祁钰可能顾及到兄弟感情,没有痛下杀手。
总而言之,朱祁镇不仅好好地活着,还成功复辟,二度成为皇帝,朱见深也恢复了太子的身份。除了年幼的朝不保夕,朱见深也并没有失去什么,这也让朱见深对叔叔的憎恶不是太过强烈。
朱祁钰在国家最危险的时候即位,他不想做这个皇帝,但他即位后也并没有怨言,虽说这是一份苦差事,他还是扛了下来,并带领军兵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很多人在强调于谦的功绩,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于谦没有朱祁钰的提拔和支持,那么于谦的能力也无法施展。在亡国的边缘,朱祁钰坚持守卫北京城,坚持死战不退,正是因为他的立场足够坚定,大明军队才能从容调配,大家才能众志成城、勠力同心。
如果没有朱祁钰主持大局,朱见深永远也做不了皇帝,一旦瓦剌攻入北京,整个大明将被颠覆,如果处理得好,或许还能保住半边江山,如果处理不好,大明很快便会灭亡。
在国家存亡面前,朱祁钰挽救了大明江山社稷,这个功绩,包括朱见深在内,所有的大明臣民都心里有数。
要说朱见深不恨朱祁钰吗?也不尽然,如果不是朱祁钰的折腾,他朱见深的童年也不会这么遭罪。可是,毕竟朱祁钰已经去世了,跟一个死人较劲,好像也有违一位帝王的形象。
况且在朱见深来看,他还要顾及到汪皇后,汪皇后就是朱祁钰的皇后。当初朱祁钰要改立太子,是遭到汪皇后强烈反对的,朱祁钰一怒之下,将汪皇后贬为庶人。
朱见深对此也是颇为感动,在他即位之后,对汪氏也是相当尊敬。就算看在汪氏的面子上,恢复朱祁钰的帝号,这在情理之中。当然了,这一切还要要看朱见深本人,如果朱见深是个昏君,那么我们也不必花费如此多的笔墨。
虽说朱见深宠爱万贵妃,造成诸多恶劣影响,但我们不能因为万贵妃就否定朱见深的一切。朱见深在位期间还是颇有作为的,他知人善任,宽刑减赋,使得大明重新步入正轨。
朱见深接的是老爹朱祁镇班,不过朱祁镇是用政变夺下的皇位,虽说他是复辟,但在外人看来,仍是好说不好听。
朱祁钰挽救了大明的国运,这一点众所周知,所以在群臣中,仍有大把的支持者。一般来讲,要想保住现在皇位的合法性,那就必须确定上届皇帝的合法性。
如果将朱祁钰的人设定为反叛,那么北京保卫战算什么,如果没有北京保卫战,朱祁镇还能复辟吗?朱见深还能当皇帝吗?
对于这一点,朱见深很清楚,为了收拢人心,为了让自己皇位更加稳固,给一个死人恢复一下名誉,这算不了什么,他也不会有任何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1630年9月22日,北京菜市口刑场,56岁的袁崇焕在三千六百刀凌迟酷刑中死去。百姓争食其肉,骂声震天,而这位曾以“五年复辽”誓言撑起大明边疆的将领,至死未发一...
袁崇焕 2025-09-25 胡宗宪:历史天平上的忠奸之辨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胡宗宪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以抗倭名将的身份载入史册,却因与严嵩集团的关联蒙上政治阴影;他既有平定东南倭患的赫赫战功,又因贪腐传闻饱受...
严嵩 2025-09-25 古代最幸运的公主:宝庆公主的传奇人生在古代封建王朝的权力漩涡中,公主的命运往往与政治联姻、皇权更迭紧密相连,鲜少有人能逃脱被当作棋子的命运。然而,明朝的宝庆公主却以其独特的经历,成为历史上最幸运的...
宝庆公主 2025-09-25 传闻左良玉拥兵八十万,为何仍难敌清军?在明末动荡的时局中,左良玉作为手握重兵的将领,其军事行动与历史评价始终充满争议。民间流传其“拥兵八十万”,却在关键战役中败于清军,这一矛盾现象背后,实则隐藏着军...
左良玉 2025-09-25 明朝国本之争:一场持续十五年的权力博弈与制度危机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一场围绕皇位继承权的政治风暴席卷朝堂,史称“国本之争”。这场争端以明神宗朱翊钧欲立宠妃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与朝臣坚持立...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郑贵妃 2025-09-24 杜十娘的财富密码:明代顶级名妓的资本积累与生存智慧在明代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怀抱价值万金的珠宝投江自尽的场景,成为文学史上最震撼的财富毁灭事件之一。这位年仅十九岁的教坊司名妓,如何在短短七...
杜十娘 2025-09-24 俺答封贡:中原与草原的千年和解与文明交融1571年,明朝隆庆五年,一纸封贡敕书终结了中原与草原长达两百年的刀兵相见。当明穆宗朱载坖册封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为“顺义王”,开放十一处边境互市口岸时,这场...
俺答汗 2025-09-24 光源氏为何敢让女儿进宫:权力博弈与家族命运的交织在日本平安时代的宫廷画卷中,光源氏作为《源氏物语》的核心人物,其政治手腕与情感纠葛交织成一幅复杂的历史图景。他让女儿入宫的决策,绝非简单的父爱驱动,而是深植于摄...
平安 2025-09-23 太监张永称得上正直么?——历史棱镜下的复杂人格在明朝正德年间的权力漩涡中,宦官张永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名字。作为“八虎”集团的核心成员,他既与权倾朝野的刘瑾同列,又因扳倒刘瑾、平定叛乱、抵御外敌等功绩被载入史...
刘瑾 2025-09-23 杨一清与杨廷和:明朝双璧的权谋与功业之辨在明朝中叶的政坛上,杨一清与杨廷和犹如两颗并峙的星辰,一位以边疆战功与权谋著称,一位以内阁改革与制度重塑闻名。若以“厉害”为标尺衡量二人,需穿透历史迷雾,从军事...
杨廷和 2025-09-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