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是南宋末年词人,人称“竹山先生”,和张炎、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喜欢读宋词的朋友,一定接触过蒋捷的作品,其代表作有《竹山词》、《虞美人·听雨》、《一剪梅·舟过吴江》等,都是流传度很高的词作。但一般人都不太了解蒋捷的为人,以及他的生平,蒋捷经历南宋灭亡,亡国之痛让他此后都隐居不在出仕。那下面就准备跟各位简单介绍下蒋捷的一生,想了解的话就别错过啦。
在南宋词坛,蒋捷的存在感似乎低了许多。
就连他的生平,也语焉不详。据考证,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大约于公元1245年出生于阳羡,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宜兴。29岁时考中进士,5年后,南宋在蒙古铁蹄下化为齑粉,不愿在新朝为官的蒋捷,以“一介布衣”归隐家乡宜兴的竹山,过了十多年的清贫生活;50多岁时又隐居无锡太湖之滨,过了近4年孤独的隐士生活,大约于公元1305年逝世,卒年60岁。
就在这短暂的六十年里,蒋捷在感伤家国的更迭之下,以饱含深情的墨笔写下90多首宋词,以自己孤独的声音吟唱着南宋的终结,以“竹山先生”“樱桃进士”的气节抒发了自己浓烈的爱国情怀。
其中,有三首词让人感叹至今,分别是他参加科考殿试后写下的《舟过吴江》,后来隐居武进在福善寺所写的《听雨》,以及暮年隐居在无锡太湖之滨所作的《秋晓》。
这三首词,可谓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蒋捷凭此跻身南宋词坛,与周密、张炎、王沂孙并称“宋末四大家”;亦让后世深深记住了这位静默的“樱桃进士”:一个自始至终保持高洁的气节而孤独终老、一生穷困潦倒而矢志不渝的南宋爱国词人。
1274年,蒋捷二十九岁,前往南宋的京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参加南宋皇帝宋恭帝亲临现场主持的殿试。
他虽然幸运得中进士,但却没有当上一天南宋的官,两年后,元军攻破临安,奏响南宋灭亡的丧钟。蒋捷只好离开临安,乘船漂泊倦游思归,经过吴江县时,在伤国的无奈及内心思乡之情的交融下,以“点”、“染”手法写下有名的思归曲《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度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首词,上阕吐露伤春的情绪。首句点出“春愁”,用形容词“一片”突出愁绪之连绵,需借''酒''排解。
接着用白描手法勾画船在江中行进时的状态:船在江上摇动,岸上的酒楼不时有帘子跃过。
紧接着又用“秋娘渡与泰娘桥”两个景点渲染愁绪之凄清悲凉: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下阕以同样的手法表达急切思归、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情。首句点出“归家”,借用提问“何日”表达出门在外的那份漂泊,时间长了已显疲惫,期盼早日回到家中。
接着用白描手法勾画归家后的状态:脱去身上的客袍,把它洗干净,结束这趟远行,慢慢享受美好温馨的家庭生活“调笙”与“烧香”。这“调笙”与“烧香”,其实是妻子日常生活中的两个细节,专用在此意在渲染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
紧接着,词人笔锋一转,用樱桃和芭蕉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与前面所感叹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相呼应,用看得见的意象渲染看不见的时光流逝。樱桃成熟后颜色变红,芭蕉由浅绿变为深绿,时间并不长,一晃就到,一份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便油然而生。
全词就通过点染和白描的手法道出舟过吴江的情景,传递出游子归家的声音,让人感叹!
尤其是那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更是营造了诗情画意的美景。近代美术家朱宣咸由此得到宝贵的灵感,为之创作出有名的中国画《红樱桃映绿芭蕉》。
由此,词人蒋捷荣获“樱桃进士”之称。
蒋捷回到家乡宜兴后,从此,就隐居竹山,过了一辈子的隐士生活,甘愿一辈子当南宋的守灵人,以“一介布衣”孤独终老,时称“竹山先生”。
1296年,51岁的蒋捷迁徙武进的竹山生活。大约在1299年的一个下着夜雨的晚上,路过福善寺时,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一生孤苦漂泊,痛感无奈,便写下有名的千古绝唱《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在这首词里,词人蒋捷用自己三个时期不同的听雨状态,形象地勾陈了少年、壮年、晚年时的三种心境。
蒋捷的一生其实很简单,29岁考中进士,但没有任过一天的职,后来南宋就灭亡。之后他回归家乡,在孤独而又凄凉的隐居生活中度完自己穷苦的一生。
可以说,蒋捷的命运是悲伤的,也是深沉而又坚定的。这首《虞美人.听雨》其实就是他用心血描绘自己的一幅人生画像:
少年时,年少不识愁滋味,下雨也给人幸福的感觉,听着下雨的声音,仿佛有佳人相伴,涌现一种浪漫的情怀。
壮年时,责任和使命袭来,在东奔西走中感受到人生的艰难。于是,天高云淡,悲欢离合,尽涌心头。这时候的下雨就显得厚重了,听着下雨的声音,尽管“江阔云低”,却又孤雁南飞,迎着风雨踽踽独行的画面徐徐拉开,显示出万般的爱恨情仇。
晚年时,命运已尘埃落定。如今在一个萧索的晚上,自己躲在僧庐下听点点滴滴的夜雨落下,必然是凄凉的场景。这时候的听雨,“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已然随遇而安,任雨打风吹,可无动于衷了。
蒋捷的这首《听雨》,概括了少年、壮年和晚年三个时期的“听雨”感受,身世之痛、家国之感呼之欲出,喟叹了逝水流光的人生痛苦,读来痛彻心扉。
因为这首词,我们深深记住了“樱桃进士”“竹山先生”蒋捷的孤独,他的爱国情怀,他的高洁气节,无不让人感怀。
大约于1302年,暮年的蒋捷又隐居无锡太湖之滨,《贺新郎.秋晓》就是这一时期所写的代表作: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这首词,已知大限将至的蒋捷用洗炼缜密、沉郁苍凉的笔法,素描了秋天里一个孤独的隐士生活的画面。
起句用“啼鸦”引出秋日清晨的凛冽,由远及近,写出“古道”、“嘶马”、“窥星”,到所住的小院,发现牵牛花开了,小枣已渐红。
好一个太湖之滨宁静而平淡的隐士生活!
随后,蒋捷笔锋一转,“计无此,中年怀抱”,写出“人间正道是沧桑”。通过跳脱的手法,用“旧院”追忆当年的“勾栏”生活也曾惬意,年少时“金粉屏前醉倒”,而如今呢,人到中年,阅尽万般艰辛,只叹自己像当年的伍员一样到处漂泊,现流落到万里江南,身无分文,还不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在茫茫大雾中,看不见天日,看不到出路,何时才能重返故里?
蒋捷在这首词里,很好地将写景、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以亡国之痛、身世不幸之感为主线,勾勒了一幅凄清、寥落而又充满寒意的秋景图,表达了自己虽有一颗报国的雄心,但透过秋晓的无奈,只得在愁绪、焦躁中度日如年。
这样的亡国之痛,沦落天涯之悲,其实贯穿了爱国词人蒋捷一生的生活基调和创作风格,让人深深惋惜。
作者简介:李大奎,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1100年正月,北宋政坛因宋哲宗的猝然离世陷入动荡。这位年仅25岁的皇帝未留下子嗣,皇位继承成为朝堂焦点。在宰相章惇力主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时,向太后却以“端王...
宋哲宗 2025-09-23 宋度宗赵禥:南宋末代王朝的荒诞镜像1240年5月2日,临安城荣王府中,一名小妾因被迫服下堕胎药而痛苦挣扎。这个本该被抹去的生命,却以先天不足的姿态降生——手足绵软无力,七岁方能言语,智力发育迟缓...
宋度宗 2025-09-22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千年古训中的治国警世箴言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宋神宗力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上激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四次提及"纪纲&quot...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9-22 岳飞与李清照:时代交叠中的“平行线”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