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隆基和李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亨夺走李隆基的皇位之后,李隆基为什么不抢回来?
常说"成王败寇"。而若是这较量双方都是帝王,甚至还是父子,那局面就不仅仅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么简单。而要为此寻个例证,那唐玄宗李隆基和唐肃宗李亨便是一对典型。
在很多人印象中,唐玄宗自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被处死之后便一蹶不振。故而他不仅接受了儿子李亨在未征得自己同意的情况下便在别处称帝的现实,还亲自为其举行了册命。

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十二,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省银川市境内)称帝,改元至德。此时李亨虽把身在蜀地的唐玄宗尊为了上皇,却没有因此得到朝野的认可:他手下的文武官员加起来不到三十人;登基没有按照礼制组织规模恰当的仪式;就连河西节度使接到他的命令,也"缓师以观变"。
所以李亨无可奈何,在称帝当天就南下去找唐玄宗,希望得到他的正式认可。
而此时身在成都的唐玄宗,还对儿子的作为并不知晓。
因为身边围绕着四位宰相和百司,还有许多政事要处理,所以唐玄宗如常颁布了《命三王制》。
这份平叛部署自然也提到了李亨,且还是用"太子亨"称呼他。而这恰好也说明了唐玄宗至此还是记得自己帝王的身份,没有放弃手中的权力。
不过在得知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一事后,唐玄宗还是做出了让步。
八月十六,他下达《明皇令肃宗即位诏》。但这个让步,毫无疑问,是极其有限的。
唐玄宗给了唐肃宗有关军国事务的处理权,但要求其在事后必须向自己汇报;要求各地在向唐肃宗奏请军政事务时必须让自己也知晓;自己仍保留一"诰旨"处理全国各类事务的权力。

唐玄宗还强调,自己和儿子一样关注平叛事务,所以双方的指令要多"通气"。至于自己什么时候放弃这些权力,唐玄宗只模糊地说了个"克复上京以后",也就是等自己回到长安以后。
因为自己实力尚弱,父亲又掌控着作为平叛大后方的山南、江淮一带,所以李亨尽管很不满,也不得不接受唐玄宗在《即位诏》里开出的这些条件。也正是双方各自妥协,唐玄宗才在八月十八日又颁布了《肃宗即位册文》。

不过有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这份册文实际上颁布于八月十八,在文中却写的是七月十二,也就是唐肃宗称帝的那天。所以这就在承认唐肃宗合法性的同时,把事实篡改成了是唐玄宗命令唐肃宗即位,让唐肃宗被唐玄宗压了一头。
其二,按照惯例,册文中应该有奏册行礼的宰相名单。但在唐玄宗给出的这份册文里,却全然不见任何一人。因而这份册文,追究起来并不正式。
故而在以唐玄宗为核心和以唐肃宗为核心的"二元"政治成型初期,唐玄宗才是掌控着主动权的那一位。而因为双方当时的重点都是平叛,所以唐玄宗也没有趁机将这个不孝子"打死"。
但随着平叛事业的推进,唐玄宗和唐肃宗二帝并存,甚至存在一定对立的格局自然需要被解决。
为了成为真正的大唐天子,李亨在平叛时就将两京作为重心,以期将来以此为砝码收回唐玄宗还有的权力。且在唐玄宗不断派人渗透进肃宗政权时,唐肃宗也在努力打压为唐玄宗效力的臣子。
而在唐玄宗方面,他先前所有的那些权力,其法律依据都是《明皇令肃宗即位诏》。所以待到长安被收复,唐玄宗回到都城之后,"二元"格局在法律层面就已经瓦解。

不过毕竟做了这么多年皇帝,唐玄宗要交出权力多少还是有点不甘心,才经历了战乱的百姓们也有点不开心。所以唐肃宗随后采取了一些更温和的手段,一面暗中监视唐玄宗,一面蚕食其势力。待到玄宗发觉身边人多非故人时,一切已为时已晚,反复吟诵李白的《傀儡》一诗便成了必然。
而即便唐玄宗已经放弃了权势,唐肃宗还是对父亲不放心。在贬走了唐玄宗的左膀右臂陈玄礼和高力士之后,他又进一步加大了对唐玄宗的监视力度,让这位太上皇彻底沦为深居宫闱的孤家寡人。
百无聊赖,过往成烟,郁郁寡欢的唐玄宗便很快与世长辞。不过十三天以后,"不孝子"李亨也因病去世。
战争催生"二元"格局,"二元"格局的瓦解又紧跟二帝的西归。这一茬接一茬,大抵也是造化弄人吧。
 人物:
                                            李隆基
                                            李亨
                                        
                
                上一篇:
                                        为何武则天初次侍寝就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
                                    
                下一篇:
                                        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 李治为什么要废王立武
人物:
                                            李隆基
                                            李亨
                                        
                
                上一篇:
                                        为何武则天初次侍寝就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
                                    
                下一篇:
                                        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 李治为什么要废王立武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宫廷画卷中,梅妃江采萍以才情与气节独树一帜。她既是封建帝王后妃中罕见的才女,也是安史之乱中宁死不屈的烈女。这位出身福建莆田的奇女子,用一生诠释了...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31 权谋与宿命:李隆基为何决意除掉上官婉儿?公元710年,唐隆政变的刀光剑影中,一代才女上官婉儿倒在了李隆基的剑下。这位曾侍奉武则天、中宗李显,又与太平公主结盟的宫廷“不倒翁”,最终未能逃过新帝的清算。李...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27 梨园天音:唐玄宗李隆基的音乐痴狂与盛世绝响在中国音乐史上,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始终与“音乐皇帝”的传奇紧密相连。他不仅以开元盛世缔造者的身份载入史册,更因对音乐的极致热爱与卓越贡献,成为古代帝王中罕见的“...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22 明君之刃:唐玄宗“一日杀三子”背后的权力困局与人性裂变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缔造“开元盛世”的明君,却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亲手导演了一场人间惨剧——以“谋反”罪名一日之内连杀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子。这场...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20 武则天侄孙女的悲剧:武惠妃为何从宠妃沦为政治牺牲品?作为武则天的侄孙女、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的结局却充满悲剧色彩——她因构陷太子李瑛等三王被历史贴上“毒妇”标签,最终在惊惧中病逝,死后追封的皇后谥号也被后代...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11 安史之乱后李隆基的晚年:从权力巅峰到孤独囚徒的陨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烽火彻底撕裂了盛唐的繁荣。当安禄山的叛军攻破潼关、直逼长安时,72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带着杨贵妃仓皇逃往蜀地。这场叛乱不仅终结了“开元盛世”...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10 安史之乱风云:盛世崩塌与唐玄宗的皇权抉择公元755年寒冬,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率领十五万大军南下,揭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这场持续八年的内战,不仅摧毁了盛唐的辉煌,更将唐玄宗李隆基从权力巅...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10 君王情迷儿媳:解码李隆基对杨玉环的致命吸引当61岁的李隆基在华清宫凝视18岁的杨玉环时,这场跨越伦理的痴恋不仅颠覆了皇家秩序,更在千年历史中投射出关于权力、美貌与人性的永恒命题。作为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明...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杨玉环 2025-09-26 红颜非祸水:安史之乱中杨贵妃的悲剧命运解析公元756年盛夏,逃亡蜀地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马嵬驿面临终极抉择:六军将士以"祸国红颜"之名逼杀杨贵妃。这场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9-26 天宝无嗣之谜:李隆基与杨玉环十一年无子的历史真相公元745年,60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将26岁的杨玉环正式册封为贵妃,开启了长达十一年的专宠时代。这段被白居易誉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传奇爱情,却始...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9-26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