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靖难之役无疑是一场影响深远的风云变幻。在这场皇权争夺的激烈角逐里,涌现出众多名将,盛庸便是其中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在靖难之役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最终却无奈地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其人生轨迹令人唏嘘不已。
崭露头角:济南保卫战显智勇
盛庸的军事生涯在靖难之役中正式开启。建文元年(1399 年),他以参将身份跟随长兴侯耿炳文出征伐燕。耿炳文在真定战败后,建文帝朱允炆派曹国公李景隆取代耿炳文统兵北征,盛庸于是归李景隆指挥调遣。建文二年(1400 年)四月,李景隆在白沟河惨败,狼狈逃往济南。燕王朱棣率军紧紧追击,尾随而至,李景隆在济南城下又一次战败,接着便往南逃窜。此时,盛庸挺身而出,与参政铁铉聚集李景隆的残部,拼尽全力固守济南城。

当时,燕军刚击溃李景隆数十万军队,士气正盛,而济南城内的兵力却并不充足。但盛庸和铁铉凭借着顽强的意志,誓死坚守城池,想尽办法拖延时间。他们深知,时间拖得越长,对攻城的燕军越不利。为了进一步拖延,盛庸和铁铉还使出了诈降的妙计。朱棣为了打击对方的守城信心,让部将扬言以水淹城。盛庸、铁铉见势不妙,决定假装投降,派人出城表示投降的诚意。朱棣求胜心切,没能识破他们的计策,与对方约定次日进城受降。第二天,朱棣骑马来到城门口时,一块铁板突然直落下来,击中了朱棣坐骑的头部。若不是铁板掉落速度稍慢,朱棣恐怕凶多吉少。朱棣急忙换马逃走,一气之下下令用大炮轰城。然而,城内将写着“高皇帝神牌”的木牌挂在城墙上,燕军不敢继续发炮。后来,燕军的粮道又遭到平安的袭击,朱棣进退两难,只得退兵。盛庸趁机出兵,收复了德州。
建文帝收到捷报后,论功行赏,封盛庸为历城侯,食禄一千石。不久,又任命他为平燕将军,担任总兵官,陈晖、平安为左、右副总兵,提升铁铉为兵部尚书,参赞军务。盛庸凭借济南保卫战的出色表现,正式成为了南军的核心将领,开启了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辉煌篇章。
巅峰对决:东昌之战挫燕军锐气
建文二年(1400 年)冬天,朱棣率军突袭沧州,生擒徐凯,俘获其辎重,进逼济宁。盛庸对燕军的动向高度警惕,紧随其后,伺机而动,屯驻在东昌。朱棣击败盛庸的先锋孙霖后,乘胜攻至东昌。盛庸挑选精锐,背城列阵,并且在阵中使用了大量的火枪、毒弩。
朱棣带兵直冲盛庸左翼,没有成功,随后又冲击中坚。盛庸早有准备,打开战阵,让朱棣进入,然后重新合围。朱棣身陷重重包围,万分危急。关键时刻,燕将朱能率番骑来救,朱棣趁机突围而出。但燕军在此战中损失惨重,许多士兵被盛军的火器打死打伤,燕军骁将张玉为救朱棣,陷入阵中,力竭战死。
东昌之战是朱棣起兵以来遭遇的最惨重的失败,燕军精锐丧失殆尽,盛庸军声势大振。建文帝得知此役大捷后,还特意到太庙祭祀告捷。这一战,盛庸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让燕军元气大伤,极大地鼓舞了南军的士气。
夹河鏖战:虽败犹荣展将领风范
建文三年(1401 年)三月,朱棣经过短暂休整后,再次率军南下。盛庸在夹河扎营,朱棣率轻骑前来侦察,掠阵而过。盛庸派一千骑兵追击,被燕兵射退。交战后,盛庸下令列盾以进。面对矢刃难入的盾牌阵,朱棣已经提前准备好一种约六七尺长的特制木矛,横贯有带逆钩的铁钉,能勾起盾牌。失去盾牌的保护,盛庸部众在燕军的乱箭中慌忙后退,朱棣趁机猛攻。
盛庸指挥军队力战,燕军骁将谭渊战死。燕将朱能、张武等人率众殊死搏斗,朱棣率精锐骑兵贯穿战阵与朱能会合,盛庸的部将庄得、皂旗张等人战死。双方胜负相当。第二天,双方继续激战。朱棣在东北面列阵,盛庸在西南面列阵,从辰时一直打到未时,难分胜负。突然刮起一阵东北风,漫天的沙尘吹得盛庸部众睁不开眼睛,朱棣趁机猛攻,盛庸战败退回德州。
夹河之战虽然盛庸最终战败,但他在战斗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卓越的指挥能力。面对燕军的猛烈攻击,他毫不退缩,指挥部众奋勇抵抗,给燕军造成了重大杀伤。即使在大风突起的不利情况下,他依然坚持战斗到最后,虽败犹荣。
长江落幕:无奈投降却难逃厄运
建文四年(1402 年),灵璧战败,平安等被俘。盛庸独自率军向南,在淮水南岸排列战舰。燕将丘福等偷偷渡过淮河,绕到盛庸军之后,两面夹击,盛庸抵挡不住,只得退守长江,全部战舰落入朱棣手里。朱棣率军渡过淮河,从盱眙攻下扬州,准备从浦子口渡江,遭到盛庸抵抗。盛庸据险而守,阻挡燕军渡江。燕军交战失利,盛庸再次打击了朱棣的信心,朱棣压力山大,甚至想过议和,返回北方。幸亏朱高煦及时率军前来,猛冲猛打,击败盛庸。不久都督陈瑄率舟师投降朱棣,燕军顺利渡江。盛庸仓卒聚集海船出高资港迎战,再次战败。
朱棣率军进入京师后,盛庸率余众投降。朱棣让他取代驸马都尉梅殷镇守淮安。铁铉被擒后,朱棣让盛庸去山东任职,令他休养生息,减轻百姓负担。然而,盛庸的命运并未就此好转。永乐元年(1403 年),盛庸辞去官职,希望能远离朝廷的纷争。但不久后,千户王钦揭发盛庸的罪状,朝廷立即进升王钦为指挥同知。于是都御史陈瑛揣摩朱棣的心思,弹劾盛庸心怀怨恨,图谋不轨。盛庸深知自己难以逃脱厄运,在无法承受朝廷的压力和猜忌之下,选择了自杀这条极端的道路。
盛庸的一生,充满了忠诚与悲壮。他在靖难之役中,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多次击败朱棣,为建文帝的抵抗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最终成为了牺牲品。他的悲剧人生,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无奈写照,更是明朝初年政治斗争残酷性的生动体现。他的英勇事迹和忠诚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
在明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靖难之役无疑是一场影响深远的风云变幻。在这场皇权争夺的激烈角逐里,涌现出众多名将,盛庸便是其中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卓越的军事...
盛庸 2025-11-19 盛庸:靖难烽烟中的忠烈悲歌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金陵城破的烽烟中,盛庸单骑跪于朱棣马前。这位曾让燕军闻风丧胆的南军统帅,此刻褪去历城侯的蟒袍,以最卑微的姿态向新君献上佩剑。然而,这...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9-15 盛庸:以弱胜强的战术大师,为何难挽靖难败局?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一场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拉开帷幕。在这场决定明朝命运的内战中,一个名字如彗星般划过战场——盛庸。他以布衣...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7-01 铁铉与盛庸:靖难之役中的两位忠勇将领在中国明朝的历史长河中,靖难之役无疑是一场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忠勇的将领,他们为保卫国家、维护正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铁铉和...
盛庸 2024-12-03 明代名将盛庸的历史评价与军事才能探讨盛庸,明朝时期的将领,他在明成祖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关于盛庸的军事才能和历史地位,历史上的评价并不一致。本文将探讨盛庸的军事才能和历史表现...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4-07-04 铁铉和盛庸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关系好吗?明朝初年,靖难之役是一段备受争议的历史事件。在这场战争中,明成祖朱棣和姚广孝成为了敌对双方的主要人物。而在战争中,铁铉作为朱棣的将领之一,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3-08-22 盛庸和张玉是什么人?是什么关系?盛庸和张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们在文学创作和思想交流方面有着密切的往来。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盛庸和张玉之间的关系。 一、盛庸和张玉的生卒年 盛庸...
盛庸 2023-08-09 济南之战中,铁铉想了什么损招令朱棣无奈撤兵?建文二年,这场“靖难之役”进入第二年,无论面对各地守军还是朝廷大军,朱棣都以百战百胜,然而在攻打济南时,他却遭遇了失败。朱棣率军围攻济南长达三个月,结果非但...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3-05-04 盛庸是什么人?靖难之役后他的结局怎么样?在建文帝时期,发生了一次较为著名的内战——靖难之役。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盛庸是靖难之役时期杰出的明军将领,曾...
盛庸 2022-08-09 靖难之役渡江进京灵璧之战后,燕军向东南方向直线前进。五月初七下泗州,朱棣谒祖陵。盛庸在淮河设下防线阻碍燕军渡河,朱棣在尝试取道淮安、凤阳受阻后,遣朱能、丘福率士兵数百人绕道上游乘渔船渡河,五月初九...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2-06-2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