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是楚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说起来,似乎项羽对人才真的非常好,远远比刘邦对人才好多了。
一是项羽来者不拒。项羽从来不拒绝人才,只要去投奔他的,他都收留,很少有不用的情况。比如韩信无名无姓,但是前往投奔他,他就封韩信为郎中。章邯等“三秦”投降了他,他立刻封“三秦”为王。就算那些投降的秦朝士兵对他说三道四,他一怒之下,坑杀了二十万人,也没有迁怒章邯等“三秦”。由此可见,项羽其实对人才也算是很不错的。
二是项羽宽仁厚道。项羽身上有宽仁厚道的一面。别的不说,我们就看看他是怎么对待他的最大竞争对手刘邦的就明白了。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向项羽提出,让他杀掉刘邦,可以他却一直不忍心,没有杀他。后来,刘邦攻破了项羽的都城彭城,在他的皇宫中为所欲为,他在打败刘邦,并抓到刘邦的父亲和老婆以后,曾用刘邦的父亲来威胁刘邦。但当时刘邦无耻地说了一句,我们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杀你爹,请分给我一口汤喝。就算这样了,项羽依然并没有杀掉刘邦的父亲和老婆,而是把他们给放了。
三是项羽有福同享。项羽打下江山以后,并没有称帝,而是只自封为西楚霸王,而且把十八路诸侯都纷纷封王,把江山分给大家,而不是自己独吞。这一点,显然比后来“杀功臣”的刘邦好多了。
但是,项羽的结局却非常糟糕,让人始料未及。尤其是垓下一战,项羽可以说非常凄凉。其实,在垓下的时候,项羽至少还有十万人马。对于项羽来说,十万人马已经非常多了。当年他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何其豪壮。他的军队要有那样的气势,就算韩信、彭越、英布对他构成合围的态势,项羽其实也绝对不输给他们。可是,韩信只用一招“四面楚歌”,项羽的军队就跑光了,最后只剩下几百人。逃到乌江边上的时候,却只有二十八人。最终又只剩下项羽一个人。这样一种结局,简直就是项羽人生的一个隐喻。
项羽对人并不坏,为什么落到“四面楚歌”这样的结局呢?
我认为,项羽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不辨良莠。
项羽在用人的时候,他是看不出这个人才是好,还是不好的。前面我们说了,他就是来者不拒。但是这个人能干什么,干得好不好,项羽心里都没有数的。因为看不出好坏,因此什么人都有,也无法让人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不予尊重。
确实是只要是人才,到项羽那里,项羽都能用他。但是项羽不知道怎么用他们。比如韩信是一个很有计谋的人,但是他并没有发挥他的作用,韩信给他提的意见,他也不用。比如他确实尊范增为“亚父”,但是却不听范增的意见,让范增愤然离开。再比如曹无伤,他把刘邦的情报透露项羽。对于这样一个卧底,其实项羽应该极为重视的。但项羽竟然在鸿门宴上把这件事告诉了刘邦,使得刘邦最终杀了曹无伤。这件事,让天下的老百姓如何看项羽这个人?
归根到底,是项羽对人才极为不尊重。
三、赏罚不公。
项羽确实后来把很多人都封为王。但实际上,这些被封为王的,都是那些加盟而来的诸侯,不是项羽的手下。比如章邯等“三秦”,项羽就爽快地封他们为王,包括彭越、英布这些人,都不是项羽的部下。项羽对他的部下是比较凉薄的。
韩信在投奔项羽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说项羽对部下很好,但是只在口头上好,却不愿意对部下进行封赏。因此,他要离开他,前来投奔刘邦。韩信显然是有切身体验的,他才会说这样的话。
四、不尽其能。
刘邦在用韩信的时候,就是放手让他去干。虽然这让刘邦很担心,但他依然坚持这样做。包括他对陈平、张良、萧何的使用。
但是人才在项羽的手下,却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项羽自己太能干,而且事事亲力亲为。另一方面,也是项羽对人才不信任,因而不能发挥其作用的表现。
总之,项羽不辨、不敬、不公、不用,这就使得人才在他的手下,个个心里都有怨言,大家对他都不满,最终都离开了他。
(参考资料:《史记》等)
在秦汉之际的烽烟中,纪信以“诳楚存汉”的壮举名垂青史。这位为刘邦替死的大将,其出生地却引发了甘肃天水与四川西充的千年争议。透过史籍记载与地理沿革的双重考证,西充...
刘邦 2025-06-27 刘邦起义:四十八岁揭竿而起的草莽英雄在中国历史上,刘邦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农家,早年不事生产,被父亲斥为“无赖”,却在秦末乱世中崛起,最终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刘邦起义时已48岁,这...
项羽 刘邦 2025-06-26 汉朝公主嫁匈奴:政治联姻背后的血泪与文明碰撞汉匈和亲,这个被历代史书粉饰为“柔远安边”的千年国策,实则是一部用女性血泪书写的政治交易史。从刘邦“白登之围”后的无奈妥协,到汉武帝时期“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雄...
刘邦 2025-06-25 戚夫人:权力斗争下的“人彘”悲剧在中国古代宫廷斗争的黑暗史册中,戚夫人的命运如同一道血色印记,永远镌刻着权力更迭的残酷。这位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因卷入太子之位的争夺,最终沦为吕后“人彘”之刑的受...
刘邦 戚夫人 2025-06-24 楚汉恩仇录:刘邦为何必杀救命恩人丁固?公元前205年的彭城郊外,刘邦在楚军追击下披发狂奔。当楚将丁固的戟尖抵住咽喉时,这位未来的汉高祖喊出“两贤岂相厄哉”的恳求。这场意外邂逅,三年后竟演变为汉军营帐...
刘邦 丁固 2025-06-24 吕马童与吕布:历史迷雾中的姓氏误读与英雄重构在楚汉战争与东汉末年的历史夹缝中,两位猛将的名字因“吕”姓被意外关联——项羽部将吕马童与三国武将吕布。尽管二人相隔四百年,但民间传说与文学演绎却将他们编织成“祖...
吕布 项羽 2025-06-23 楚幽王:在青铜文明余晖中挣扎的守成之君在战国末期的历史帷幕上,楚幽王熊悍的名字总是与“亡国前兆”的阴影相伴。这位在位仅十年的楚国君主,既无父祖开疆拓土的雄才,亦无后世项羽破釜沉舟的悲壮,却恰好处在楚...
项羽 2025-06-19 吕后对刘肥的非常态优待:权力博弈中的亲情投射在汉初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吕后与齐王刘肥的关系堪称一桩耐人寻味的历史公案。作为刘邦庶长子,刘肥在惠帝朝非但未遭吕后打压,反而屡受特殊礼遇:不仅获封七十三城之巨...
刘邦 2025-06-19 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的原因:从血火到治道的制度抉择在楚汉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之际,刘邦面对的不只是满目疮痍的河山,更是一个亟待重构的政治秩序。当这位布衣天子在定陶汜水之阳即皇帝位时,他手中握有的不仅是传国玉玺,更...
刘邦 2025-06-17 叔孙通投靠了谁:乱世儒生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叔孙通,这位秦汉之际的儒学大家,其人生轨迹堪称一部乱世浮沉的生存指南。从秦廷博士到汉家儒宗,他先后侍奉过秦二世、项梁、楚怀王、项羽,最终归附刘邦。这种频繁的“跳...
项羽 秦二世 2025-06-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