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要来谈论发生在秦帝国的怪事。众所周知,秦始皇在灭掉六国之后,为了维持统治,收缴了民间所有的铜质兵器,将它们熔解之后,浇铸为十二座巨大的铜像,放在自己的皇宫门口。这些铜人每座高约16米,按另一种算法则是13.6米,重量有30吨,可谓气势宏大,令人叹为观止,几乎就是秦帝国的一个超级形象工程。《汉书·五行志》记载了这个异常事件,它声称,在今天甘肃的临洮,突然出现了十二个巨人,每个都高达五丈,光是鞋子就长达六尺,身上穿着夷狄,也就是外国人的服装。秦始皇听说之后,就下令销毁兵器,浇铸铜像来模仿他们的形象。
这段神秘其辞的记载,究竟在表达什么?世界上真有如此高大的巨人吗?为什么秦始皇不把他们带到京城,而只是用铜像去临摹他们呢?只有一种解释——那是十二座巨大的神像。如果这样解释的话,它又是什么样的神像呢?我曾经反复言及,临洮这个地方并不简单,它是波斯拜火教徒的根据地,那十二个巨人,应该就是他们所铸造的神像,分别代表拜火教的十二位大神。纵观当时的东亚地区,只有拜火教在崇拜十二个大神,并且在每个月份里轮流祭祀他们,由此形成十二月神体系。
那么,秦始皇何以要按照十二神的形象铸造铜人,并且放在自己的阿房宫,让祂们充当自己的守卫者呢?没有任何史书对此作出解释。一种合理推测是:波斯帝国的威名,在先秦时期已经波及远东,秦始皇意图借助这个古代帝国的余威,去震慑那些残余的六国敌对势力。他要通过十二大神的铜像昭告天下,在秦帝国的背后,有着强大的西亚势力的支持,所有反对者不得轻举妄动,否则必然死无葬身之地。毫无疑问,秦帝国从未真心吸纳过祆教的教义,也未曾学会大流士的智慧与仁慈,那些巨大的金属造像,不过是一群可笑的政治玩偶,它们注定无法捍卫这个残暴的政权。短短十四年后,这个表面上不可一世的帝国,就被楚国贵族项羽所带领的复辟力量推翻,成为历史上最为短命的政权之一。
无论如何,秦始皇曾经征服过六国,把大部分东亚地区置于他的主权之下。只就这份功业而言,自然是前无古人。遥想当年,与六国集团相比,它的政治制度、农业技术和文化传统,无疑都是最落后的一个。出人意料的是,经过几个世纪的奋斗,这个西陲小国成为一股崛起的政治力量,它击败了东方霸主齐国,甚至摧毁了南方超级大国楚国,横扫整个诸夏世界,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东亚帝国。虽然它的国祚仅十四年之久,但对中国历史的命运产生了无限深远的影响。

秦国最终战胜六国的秘密是什么?一种流行的解释是,这是始于商鞅变法的改革成果。商鞅改革事业的核心,是户籍制、郡县制和统一度量衡。一百二十年后,秦始皇嬴政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制度改革:第一,进一步统一度量衡;第二,统一车辆的轮距和轨道;第三,统一文字;第四,统一货币;第五,修筑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第六,是修筑烽火台和长城;第七,是修建人工水渠;第八,是建造豪华陵墓,第九,是建造豪华宫殿阿房宫,这九项超级工程,构成了秦始皇的最大政绩。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变法,这是发生在秦国的两次最重要的变法。没有人怀疑秦国贵族的智商和变革能力,但问题在于,为什么六国都没有这类改革,唯独秦国推出如此系统性和大规模的顶级制度创新,而且在一百多年的跨度中,保持了高度良好的连贯性?谁才是这场变法的幕后推手?
要想彻底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打开眼界,去眺望整个亚洲的历史状况。就在公元前六世纪,西亚地区出现了伟大的波斯帝国,它的第一个王朝叫做阿契美尼德王朝,拥有当时世界上最辽阔的领土,横跨亚洲、欧洲和非洲。但不幸的是,它遇到一个致命的对手——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在这个战争天才的打击之下,强大的波斯帝国竟然土崩瓦解。波斯帝国覆灭之后,它的贵族和骑士阶层,也就是上层祆教徒,开始向四处逃亡,其中部分人徙往远东地区。北部的大本营,就在甘肃临洮地区,中国历史上称其为“狄人”。他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融入当地生活,成了秦国的政治幕僚和能工巧匠。他们向商鞅、秦始皇和李斯,提供了大量来自本国的宗教神话和政治管理经验。而秦始皇呢,除了引进波斯的十二大神,他还会引进波斯的其他各种先进制度和工艺技术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考察了一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业绩,结果意外地发现,原来秦始皇所实施的所有改革措施,几乎都来自波斯帝国,就在三百年前,国王大流士就已经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的新制度,而且还建造了高速公路、人工水渠和豪华陵墓。秦始皇几乎是“全盘西化”,完整地拷贝了这个西方帝国的政治文化制度。自从我五年前提出这个观点以来,最近几年,秦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交流关系,受到了一些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在秦之前,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写实主义人物塑像,而兵马俑雕塑的出现,就像是天外来客,完全没有继承关系。秦始皇兵马俑坑考古队长段清波认为,这种艺术观念和技法都不是本土的,而是来自波斯。由于在兵马俑坑附近发掘出波斯人的遗骨,他还进一步认为,是波斯工程师以波斯皇帝的陵墓为蓝本,主导了整个秦始皇陵的设计。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还发现,就连兵马俑坑青铜水禽的铸造和镶嵌技术,也来自西亚地区。
有的朋友可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不妨遥想一下,一千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将如何看待今日中国的改革开放呢?他们会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切都是自己发明创造的吗?我们的播音设备,我们的录音机,我们用来收听音频节目的手机和车载收音机,我们的因特网和数码语言,它们的原理和技术不都是从外部引进的吗?想清楚这点,你就不会抱怨我们的祖先了。他们跟我们一样,对外部世界抱着开放、学习和吸纳的积极态度。没有秦国的改革开放,就没有秦帝国的诞生,同样,没有学习和采纳“书同文”的制度,华夏民族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汉字共同体”。事实难道不是如此吗?
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裂痕:秦始皇囚禁赵姬的深层动因公元前238年的咸阳宫中,22岁的秦王嬴政面对母亲赵姬的情人嫪毐叛乱,以雷霆手段将其车裂,并诛灭三族。这场血腥政变不仅终结了嫪毐的权势,更将赵姬推向了历史审判的...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嫪毐的“特殊魔力”:让赵姬痴迷至深并诞下子嗣的真相战国末期的秦国深宫,一段充满欲望与权谋的纠葛,让市井小人物嫪毐成为历史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角色。他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能让秦始皇生母赵姬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为其生下孩...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沙丘迷雾:胡亥继位背后的历史真相与权力博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起看似寻常的帝王驾崩事件,却因赵高、李斯与胡亥的密谋,演变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位继承疑案。两千年来,&a...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13 秦始皇不立皇后之谜:权力、阴影与理想的交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自称“始皇帝”。他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以铁腕手段重塑华夏文明。然而,这位开创...
秦始皇陵 2025-11-12 乱世枭雄的生存智慧:赵佗建立南越国的战略密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以屠睢战死、秦军折损过半告终。五年后,赵佗与任嚣再次出征,以"绝道聚...
秦始皇陵 2025-11-11 历史长河中的“隐形巨人”:名气低却贡献卓著的帝王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因开创性功绩被载入史册,但也有一群帝王,他们的贡献同样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却因时代局限或后世叙事偏向而鲜...
秦始皇陵 2025-11-10 蒙恬遗言:跨越时空的忠义共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崩逝于沙丘,一场由赵高、李斯合谋的阴谋随之展开。他们篡改遗诏,赐死长子扶苏,并囚禁名将蒙恬。这位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的将领,在...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03 沙丘之变:李斯为何舍弃女婿扶苏,选择胡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本是一场正常的权力交接,却因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的合谋,演变为一场颠覆帝国根基的政变。令人费解的是,作为...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30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子",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