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良和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代圣谋张良,为何弃同为贵族的项羽,反而投身市井刘邦麾下?
《史记 留侯世家》:刘邦曾赞“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子房功也。”
人称“初汉三杰”之一的张良贵族出身,帮助刘邦夺得天下,功成身退,封留侯。那是什么原因让他和布衣出身的刘邦走到一起的?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初汉三杰 影视剧照
张良,字子房,出生于战国时期韩国“五世相韩”的贵族家庭。
张良的父亲张平,已经连生了9个女儿,在40多岁的时候,才盼到第一个老来子,张良相当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金疙瘩。

影视剧照 张良
国破家亡,决定远走他乡,拜师求学
公元前231年秦王派内史官滕攻打韩国,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30年,滕占领韩国都城郑地,改韩为颍川郡,韩灭。
在反抗强秦入侵韩国的战役中,张良的弟弟张勇因敌军高级将领的反间计而被诬陷叛国罪处于死刑;其家人在张良于镜湖和敌人打游击战的时候,被秦兵将家里财物洗劫一空,房屋被毁,数十口亲人死于血泊之中。
料理完亲人后事,张良大病一场。
面对强秦国仇家恨,张良认真反思自己在对战秦兵时的优劣,虽然在镜湖的游击战中取得以少胜多的战果,同时也暴露了领兵的各种缺点,张良决定变卖家财外出拜师求学,这一年他20多岁。
几经辗转,获奇遇,学成文武艺
战国时期经过文学上的百家争鸣,特别到了后期非常盛行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都非常受大家追捧。
张良拜陈地一名儒生,刻苦学习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的文中的知识,老师倾囊相授,张良获益良多。跟着先生没有学习兵书的遗憾,在辞别先生,再次踏上求学之路。
经过下邳(曾经宋、鲁、楚三国交界处,常有侠士汇聚、隐居于此,也是常说的三不管地带)的时候圆满了:获得黄老翁赠与《太公兵法》,也称《六韬》。其中包括:文师、守土、奇兵、突战、火战、三阵、分合、练士等几十篇文。
偶遇项伯,结识于患难,相交于微末
张良获得《太公兵法》后认真研读,偶尔到街头、城外回忆书中的内容,猜摸其中的道理。通过观察各色路人,通过他们的举止,猜测每人的性格、才能。
项伯(项伯是楚国项燕,项将军之子,项羽的小叔。公元前224年秦伐楚,两年后楚灭。)为逃避杀仇人之祸,投奔下邳的友人不遇,走投无路之下,与漫步街头的张良偶遇,求其借水一喝,张良观其举止不凡,暗想或许对方是义士,将其带回家中招待。
言谈中张良得知对方是楚将军之子,便邀请其住于家中;项伯了解张良是昔日韩国相之子,加上对张良曾经策划刺杀秦王义举十分钦佩,交谈中两人结为患难朋友,项伯直言:今日援助之恩,他日必定报答。

影视剧中项伯
十年磨一剑:隐居下邳苦学兵法,响应起义偶遇沛公
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元年秋,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领农民起义;
此后,张良在下邳响应义举,开始招兵。
距离下邳不远的留地,有一支声势浩大的队伍也在招兵买马,名叫景驹的人称是楚王后代,张良打算率兵去投奔他。

而刘邦此时在干什么呢?
刘邦从沛县起兵(因沛县起兵,后人称刘邦为沛公),攻下丰邑后,继续攻打临县;然后留守丰邑的雍齿叛变于魏王。刘邦非常恼恨这个和自己一起发誓起义又背后捅刀子的雍齿,返身就攻打丰邑,惋惜久攻不下,而所帅部众又只剩百余人。
刘邦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丰邑,就请驻守在留地的秦嘉派兵援助(秦嘉是景驹的属下),可是秦嘉要保存自己的实力,未直言拒绝,也不派兵支援,害得刘邦白白跟他周旋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把他气得够呛。
这时,刘邦听说项梁在薛地已经拥兵6、7万,遂投奔项梁求助。果然,项梁借兵5千给刘邦,助他收复了丰邑,兵力增至几千人。

无巧不成书,本打算投奔景驹的张良和刘邦与梁伯三人在留县相遇了。
此时三人聚坐一起,谈起各自的打算时,刘邦直言秦嘉人品不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可相交。
此时刘邦也急需扩充人员,就邀请张良一起共事,推翻秦王朝,张良听闻就跟好友项伯说道:暂且与沛公合兵也好,以后再找机会与项将军联系。
项伯对此表示赞同。
至此,张良就跟着刘邦,开始负责兵马事宜。

影视剧照 刘邦 张良
结语:
张良原本与项伯有旧情,按理来说,在和刘邦只是第一见面的情况下,应该选择更为熟悉、信赖的人合兵,可是张良为何选择刘邦而弃项伯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1)张良不忘国仇,暂时没有打算跟任何一方长期合兵,时机合适就会复立韩国;
2)张良长达10年之后居于市井,细细观察人行为举止,分析人物心理活动, 一面之交的刘邦,从观察中分析其:心胸开阔、豁达大度,比较仗义,跟他暂时共事,进退有路; 而曾经有过患难之交的项伯,则是给自己留的一条后路。
故此,在留地初遇,张良选择了刘邦。当然,也就这一念之间的选楚择,成就了他不一样的人生。张良用自己的才智,帮助刘邦在今后的楚汉之争上献计献策,成为刘邦军事集团不可或缺的核心成员。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参考文献:
《史记》
《二十四史》
《辅国良臣系列:运筹帷幄张良》
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进入胶着阶段,韩信手握30万精锐之师,坐拥齐地七十余城,成为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变量。项羽派武涉游说,谋士蒯通献上“三分天下”之策,甚至刘...
项羽 韩信 2025-11-19 权力漩涡中的生死博弈:戚夫人之死背后的深层逻辑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刘肥:从险遭毒杀到善终的西汉庶长子在西汉初期的风云变幻中,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其命运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他虽无缘帝位,却因身份和地位,在吕后掌权时期陷入了一场生死危机,险些命丧毒酒之下,最终却...
刘邦 2025-11-19 萧何自污:皇权阴影下的生存智慧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萧何作为开国丞相,以卓越的才能和忠诚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然而,在刘邦晚年,这位功高盖世的贤相却做出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自污名节。这一...
刘邦 萧何 2025-11-18 逃难抛亲背后:刘邦的复杂面孔与历史真相在历史的长河中,刘邦的形象一直充满争议,其中“逃难抛妻弃子”这一事件,更是让他被贴上了“无赖”的标签。然而,深入探究历史细节,我们会发现刘邦的形象远非如此单一,...
刘邦 2025-11-18 英雄落幕时:刘邦大哭项羽背后的政治博弈与人性考量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乌江畔的霸王自刎声犹在耳。当汉军将领王翳割下项羽头颅时,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
项羽 刘邦 2025-11-17 韩信:智冠群雄却难逃悲剧,聪明一世为何糊涂一时?在秦汉交替的动荡岁月里,韩信宛如一颗璀璨流星,划破历史长空,留下无数传奇。他以卓越军事才能,助刘邦定鼎天下,被后世尊为“兵仙”,然而,这位智谋超群的军事天才,最...
刘邦 韩信 2025-11-17 吕后未称帝而立刘盈:权谋、礼法与现实的三重枷锁刘邦驾崩后,吕后作为其结发妻子,凭借政治手腕迅速掌控朝局,成为西汉初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毒杀戚夫人、大封吕氏子弟,甚至一度临朝称制,却始终未突破“称帝”的底...
刘盈 刘邦 2025-11-17 项羽败亡后刘邦对项氏亲属的处置:宽仁表象下的政治权谋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自刎,标志着楚汉争霸的终局。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慑天下的枭雄陨落后,其亲属的命运...
项羽 刘邦 2025-11-14 乌江渡口的历史迷思:项羽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探析公元前202年寒冬,垓下战场硝烟未散,西楚霸王项羽率800余骑突围南逃。当这位31岁的军事天才在乌江边面对亭长的小船时,他选择将乌骓马赠予船夫,转身步战至力竭自...
项羽 2025-11-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