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顺治的死因,有2种说法,那么这2种说法的依据分别是什么呢?顺治皇帝到底是得病去世还是出家当了和尚?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
从顺治帝登基后不久,多尔衮便不让孝庄母子相见,经常是几个月才见一次;并且在多尔衮的专权之下,孝庄太后不得不委屈自己跟儿子,多尔衮甚至让顺治帝称呼自己为“皇父”。
正是因为幼年时期的遭遇,慢慢养成了顺治帝极端、暴躁的性格,而且与自己的生母孝庄之间的感情不是很好。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帝提前亲政,并且受汉文化的影响,慢慢地体会到男女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欲望,而是要有感情作为基础的。
顺治帝虽然摆脱了多尔衮的魔爪,但是又进入了母后孝庄的牢笼;孝庄太后作为巾帼英杰,一切以朝政为主,顺治帝首先是大清的皇帝,其次才是自己的儿子,所以在为顺治帝挑选皇后妃子人选时,也是优先考虑到朝政,而非顺治帝自己的意愿。
历史的结果我们都很清楚:顺治帝先是废了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孟古青,之后孝庄又为儿子封了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但是顺治帝都不喜欢;而是到后来喜欢上了自己亲弟弟襄亲王的福晋董鄂氏,他们二人之间的感情注定不会受到孝庄以及其他人的祝福,结局也很悲惨:董鄂氏所生的皇四子夭折,董鄂氏也早早病逝。
失去精神支柱的顺治帝一下子垮掉了,想要出家为僧,奈何作为一国之君,孝庄太后与朝臣们是不会允许的;无奈顺治帝便让自己最宠爱的太监吴良辅代替自己出家,并且在吴良辅出家后不久顺治帝得天花病逝了。
这是通常的说法:顺治帝是得天花去世的。
但是关于顺治帝的死一直都存在一个疑问:年纪轻轻怎么会突然病逝呢?而且关于顺治帝,有很多人认为他并没有病逝,而是出家当了和尚,要不然康熙帝与孝庄太后为何会经常前去五台山呢?
是不是顺治帝就在五台山为僧呢?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了解一下:顺治帝披上的究竟是寿纱还是袈裟呢?
01 顺治帝真的是死于天花吗?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沉浸在“过年”的愉悦当中,但对于孝庄太后来说她正在经历自己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她唯一的儿子福临就要“彻底地离开”了。不仅离开孝庄,而且要离开龙椅,彻底地在历史中消失。
在顺治帝“突然病逝”之前,从来没有关于顺治帝身上有什么病痛的说法,身为一国之君,自然是老百姓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养尊处优的日子,还有太医日日把平安脉,为何会突然病逝呢?
顺治帝是从初二开始发病,到了初六的时候病情突然加重而且很是危险了,到了初七的凌晨便病逝了。关于顺治帝的死,在《清实录》中只有11个字:
“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顺治帝身为一国之君,突然发病而死,居然连死因都没有记载,只有区区11个字,如此敷衍了事,不得不让人怀疑:正值盛年的顺治帝真的病逝了吗?
另外顺治帝的遗诏确实也让人感到很是奇怪,在顺治帝病逝的前一天顺治帝将自己最信任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汉臣王熙,召到养心殿,根据顺治帝的意思起草了遗诏。
顺治帝的遗诏很像是一份“罪己诏”,将身为皇帝的18年间所有的罪行总结为14条,比如无法在生母跟前尽孝,比如过分地宠信汉臣,再比如没有善待皇后.....
在顺治帝弥留之际,留下一份遗诏,为何全是这样自责的话呢?所以很多人怀疑,顺治帝的遗诏并非出自顺治帝之手,或者说顺治帝的遗诏被孝庄太后更改了,是按照孝庄太后对顺治帝的不满进行更改的。
顺治帝死得蹊跷以及遗诏的内容,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所以便有了两种说法:
顺治帝是死于天花
顺治帝出家当和尚去了
关于顺治帝得病去世好像也有充足的证据:
王熙是顺治帝身边非常信任宠信的一位汉臣,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在顺治帝“生命中的最后几天时间里”,王熙几天天天都会被顺治帝召进养心殿,王熙撰写了一本书叫《年谱》,在年谱中关于顺治帝在顺治十八年初一到初八这几天的活动是这样记载的:
元旦那一天没有行庆贺的礼,黎明时分入宫给顺治帝请安;
第二天,入皇宫请安,晚上才离开;
初三的时候被顺治帝召入养心殿,顺治帝坐在榻上,身体稍有些不舒服,得顺治帝允许到其榻前讲经。
初三的时候,得顺治帝允许进入养心殿,顺治帝对王熙说:“我换了天花,应该是好不了了,你要仔细听我说,赶紧草拟诏书,就在我的病榻前边写”;王熙强忍着泪水,前往顺治帝的病榻前,根据顺治帝的意思草拟诏书。之后大新顺治帝的身体太过劳累,让顺治帝先将自己的大致的意思说出来,等王熙草拟好以后再进行回禀。前前后后进出三次,才最终定下来诏书的内容。
到了凌晨,顺治帝便病逝了。
兵部督捕主事张宸在自己撰写的《青集》中也提到了顺治帝患病一事:
正月顺治帝病逝,按照规矩大臣们守制二十七天。
初二的时候,顺治帝前往悯忠寺看吴良辅出家
初四的时候大臣们进宫给顺治帝请安,顺治帝便有些不舒服;
初五的时候,再次前去给顺治帝请安,看到宫殿的各个门口贴上了悬神的对联;私下里问其他的大臣,大臣们都很慌张;
到了出奇的时候,监狱中的囚犯都被放了出去;并且传旨老百姓不要炒豆子、不要点灯也不要泼水,才知道顺治帝是得了天花。
如此看来王熙跟张宸都是顺治帝生病的亲身经历的大臣,都说顺治帝是死于天花。
至于遗诏中的十四条罪状,若是按照顺治帝的思维以及感情方式来说,倒也在情理之中。顺治帝是大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入关以后,顺治帝所面临的环境很陌生,问题也非常多。他只能尽可能地去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甚至有的时候需要违背满族以往老的习俗才可以,难免会让顺治帝陷入深深的困惑当中。
顺治帝在信奉佛教之前,是信奉基督教的,养成自我忏悔的性格也不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顺治帝在在位期间确实有很多次曾下诏自责,甚至还将很多的自然灾害与祸乱都归咎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比如顺治帝十六年,征讨李定国,清军大胜而归,但是顺治帝拒绝了朝贺,因为他认为这些成就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德行实现的,是骁勇善战的将军打下来的。
次年在祭告天地的时候,顺治帝对自己在位17年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可以说整个总结就像是在自我忏悔,并且不允许百官朝贺。
若是如此看的话,顺治帝遗诏中罗列的14条罪状倒也很像是顺治帝的性格。
在清朝初年,满清不管是皇帝皇后还是普通的士兵将军病逝,都是实行的火葬。顺治帝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病逝,到了四月十七日,在景山的寿皇殿火化。
顺治帝在临死之前留下遗言,自己的遗体要让茆溪森和尚来火化。换句话说茆溪森和尚是顺治帝病逝的见证者,在茆溪森和尚病逝后,他的弟子们在编纂的语录中提到了顺治帝火化一事,可见顺治帝确实是病逝了。
“祖制火浴,朕今留心禅理,须得秉炬法语。如善果、隆安法喜有素,可胜此任;若森和尚不日能至,法次长於两寺,可转命也。”
不管是顺治帝的近臣王熙还是张宸,还是顺治帝信任的和尚茆溪森,都证明了顺治帝确实是死于天花。
若顺治帝真的是死于天花,那么为何会有“顺治帝出家”出家这一说法呢?五台山上的和尚究竟是谁呢?
02 五台山上的和尚是谁?
顺治帝在14岁那年在遵化打猎的时候认识了一位法师,当时这位法师正在洞里边进行自我修行,顺治帝与其相见以后聊得很是开心,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顺治帝开始痴迷于佛法。
顺治帝十四年,在一位太监的安排下顺治帝前往海会寺与高僧憨璞聪促膝长谈;因为相谈甚欢,顺治帝便将这位高僧接到了万善殿继续谈论佛法。
之后顺治帝与多位高僧交谈过,比如木陈、茆溪森,甚至在与茆溪森交谈的时候,自称为其弟子,这在古往今来的君王当中是极为罕见的。
顺治帝还给自己的取了一个法名叫“行痴”,顺治帝在这些僧人面前自称为弟子,甚至表现出了对出家的向往、自己出身于皇家的无奈与心酸。
有一次顺治帝与高僧交谈时说自己的身体不好,吃什么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睡觉也睡不安稳。然后对高僧说:“我想我的前身定是一位僧人,所以每次前往寺院,见到寺庙里干净的窗子,便不想回宫了。”
“若不是皇太后一个人牵挂着我,我便可以追随老和尚一起出家去了。”
僧人大吃一惊,连忙劝说顺治帝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只图自己清净,而忘了国家大事,任凭你怎么修行都不会修行出结果的。
一番劝说下,顺治帝才打消了自己出家的念头。
顺治帝之所以会有出家的想法,跟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是很有关系的:
年仅6岁登基
与生母好几个月才见一次
摄政王多尔衮专权
自己做了多年的傀儡皇帝
与生母的关系并不好
不能与自己心爱之人长相守
大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日理万机,肩上的担子很重
....
每天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该有多心烦?
就像开头顺治帝对木陈说的话:只能单独睡,不能与人同床而眠;若是身边有一丝的气息便会睡不着,睡早了也不行。
可以看得出顺治帝不仅心情苦闷,还有一些神经衰弱,而佛教的出现恰好给了顺治帝疲惫心灵上的慰藉;换句话说:给了顺治帝一个逃避现实的地方。
顺治与佛家确实有割舍不断的情愫,尤其是他的精神支柱董鄂妃病逝以后,万念俱灰,想要出家确实也不足为奇了。
若是说顺治帝为了董鄂妃之死而出家,确实也在情理之中。
董鄂妃病逝以后,顺治帝几乎丧失了理智,甚至吵嚷着要出家,在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先后38次前往高僧的住处,谈论佛法,可以说完全让自己沉浸在了佛法的世界当中。
据说顺治帝曾经在董鄂妃病逝后两个月以后,决定放弃自己的皇后,披上袈裟,让茆溪森和尚给自己的剃度出家,不管茆溪森如何劝说顺治帝都是心意已决,无奈茆溪森只能先行给顺治帝剃了度。
但顺治帝此举着实吓坏了孝庄太后,以烧死茆溪森和尚做威胁,顺治帝才还俗,
在这件事情后不久,顺治帝便接受茆溪森和尚师父的建议,在慈寿寺受菩萨戒。因为顺治帝是整个大清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所以便有了顺治帝为董鄂妃之死出家为僧的说法。
之所以有顺治帝出家为僧的说法,跟康熙与孝庄太后也有关系:根据康熙《起居注》的记载,康熙在登基后不久,孝庄曾带着康熙帝先后多次前往五台山进行礼佛,其实礼佛完全可以在京城的寺庙进行,但是康熙与孝庄二人为何会舍近求远,前往五台山呢?
这一异常的举动,确实让人怀疑:是不是顺治帝在五台山当和尚,孝庄与康熙前往五台山礼佛,其实是为了去见顺治帝呢?
不过这种说法也只是揣测,确实也有一些牵强,孝庄太后本身就笃信佛法,而五台山又是佛家圣地,前往五台山去拜佛确实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并不能因此就断定五台山上的和尚就是顺治帝。
在清代学术史上,熊赐履(1635-1709)作为康熙朝理学名臣的代表人物,其籍贯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这位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翰林院学士、东阁大学士,既被记载为“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5 姑侄共掌后宫:孝庄与孝端文皇后的权力共生与满蒙联姻在清朝初期的政治版图中,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与孝端文皇后哲哲的关系远非简单的姑侄亲情,而是满蒙联姻战略下权力结构的缩影。这对来自蒙古科尔沁部的姑侄,通过联姻、辅政...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孝端文皇后的女儿 2025-07-14 孝庄的“名字”之谜:生前绝不知“孝庄”二字在清宫剧的荧屏上,孝庄太后常以“我孝庄”的自称登场,这一细节虽为剧情增色,却与历史真实相去甚远。事实上,“孝庄”二字是这位传奇女性逝世后,由康熙皇帝及后世子孙追...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14 清朝为何不敢删除明朝历史:政治智慧与文化传承的双重考量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往往伴随着前朝史籍的销毁与篡改,但清朝却是个例外。从顺治二年(1645年)设立明史馆,到乾隆四年(1739年)《明史》最终成书,清朝历时近...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7-02 朱载垕谥号解密:从“庄皇帝”看明朝中期的政治隐喻明穆宗朱载垕,这位在位仅六年的明朝皇帝,其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如同加密的史册,将帝王的一生凝练为24字的政治密码。当我们剥开“庄皇帝”...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朱载垕下一个皇上 2025-06-27 查慎行:清初诗坛的孤光与历史褶皱中的文人标本在清初诗坛的星空下,查慎行如一颗孤星闪烁。这位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诗人,以万首诗篇镌刻时代印记,却在文字狱的阴影中活成惊弓之鸟。他的生平恰似一部微缩的清代...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6-27 佟国维与索尼:跨越满汉鸿沟的权力共谋者在清初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佟国维与索尼的名字如双子星般闪耀。一位是出身汉军旗的“佟半朝”,一位是四朝元老的“辅政首臣”,看似分属不同阵营的两人,却在顺治遗诏制...
顺治为什么出家 索尼 2025-06-27 索尼:康熙朝的忠臣之辩与权力密码在清朝初年的政治棋局中,赫舍里·索尼的名字始终与“权臣”“忠臣”的争议相伴。这位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的元老,以首辅大臣之姿主导了少年康熙亲政的关键转折,却...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6-20 孝庄临终遗旨:一场以爱为名的政治算计在《康熙王朝》的权谋叙事中,孝庄太后临终前对容妃的嘱托,成为改变容妃命运的转折点。这道看似“护佑太子”的懿旨,实则是孝庄在权力天平上的一次精密布局。当容妃因执行...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6-16 鳌拜:康熙帝师到权臣的蜕变与清初政局嬗变在清初波谲云诡的政坛上,鳌拜的名字始终与“权臣”标签紧密相连。这位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的勋旧重臣,其政治轨迹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满洲贵族政治向皇权专制转型...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6-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